《农民文学ABC》作者:谢六逸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ISBN:9787513043366
中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历史发展悠久,数千年以来的中华文明精神内涵中均具有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属性,并且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乡土文化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点叙述对象,并由此推动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逐渐成为近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史,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备受诸多文人作家喜爱的热门创作题材,与此同时,华夏文明所蕴含的深厚的乡土文化内涵、独特的农村现实题材创作风格和简约质朴的乡村生活经历,为我国文学领域孕育出诸多优秀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家,进而催生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文学著作。
谢六逸编著的《农民文学ABC》由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是一部有关文学领域中农民题材文学作品的普及之作。全书共六章,第一章对农民文学展开基本综述,后面几章则分别介绍了俄国农民文学、爱尔兰农民文学、波兰与北欧农民文学、法国农民文学以及日本农民文学等多个国家的农民文学发展历程、创作特点和发展前景,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农民文学的基础内容及特点,并体会到农民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意义。该书内容丰富全面、结构完整立体,具有一定的学术分析意义和专业研究价值,可作为高校文学专业师生和广大农民文学研究爱好者的学习参考读本。
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发展,一方面与中国长期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社会发展本质息息相关,大部分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者都具有一定的乡村成长背景及生活经验,为其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成的伟大历程中拥有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及支持,农民群众是推动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大多受到乡土文化内涵的影响与熏陶,诞生出一系列优秀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由此可见,中国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不仅蕴含着独特的中国传统乡土文化底蕴,还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发展依据,因此在新时期的文学发展中愈发受到文学创作研究者的重视。
在新时期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发展以前,就有诸多优秀作家前辈留下了内涵丰富和价值宝贵的乡土文学作品以供参考,例如“性灵派”代表作家沈从文选择将浪漫的创作风格及抒情表达与乡土文化叙事紧密融合,以展现独特的乡土文化韵味和农村人文风情;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派”文学作家大多选择将人物形象刻画与风土人情描绘融为一体,借由乡土文化背景和地域性色彩传达个人的思乡愁绪以及对社会发展或传统陋习的不满与批判;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新中国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者则更加坚持大众化、生活化的文学创作方向,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乡土文化元素和民风民俗,通过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直观地展现出农村居民的生活状态、思想意识以及美好期盼等,进而刻画出农村环境中质朴且鲜活的农民形象。
在中国社会全新发展时期,农村现实题材创作在现代文学领域也取得了良好的成就,逐渐形成当前时代独有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特点。一是结合社会发展,反映农村变化。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状态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推动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也一直处于改革、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以新时期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大部分记录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发展变化的主要过程,反映出时代变化与社会发展对农村的影响。二是回忆农村生活,抒发思乡之情。对于一些新时期的文学创作者而言,农村生活景象留存在他们的童年记忆中,所以其笔下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大多采取“回忆”的方式进行农村叙事,这类作品不仅承载着他们对故乡人物和景物的深刻怀念,也表达出对恬淡闲适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但与此同时,创作者笔下的“农村生活”往往属于过去时态,对于农村描绘缺乏足够的真实感和鲜活感。三是记录真实生活,传递发展精神。部分文学创作者切身经历了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不断改革发展的全部过程,对于农村生活的巨大改变深有体会,因此他们所创作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品更加真实、具体,无论是乡村扶贫工作故事还是新农村建设发展情节,都直观反映了创作者长期扎根基层生活的切实体验和真实情感,同时展现出农村地区新时期建设与发展的积极状态,以及广大农村居民为美好生活付出的努力。
新时期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要想在传统创作思维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性表达,应当着重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融入时代发展背景。不同时代下的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背景存在明显差异,在当前时代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创作者需要准确把握农村社会发展形势,以农村现实展现时代变化,使作品更具时代象征意义。第二,深入新时期农村生活。因为目前农村建设发展迅速,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所以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者需要深入农村生活、扎根基层,同时具备了解乡土文化和欣赏风土人情的创作心理,才能够充分展现出丰富、立体的现代化新农村风貌。第三,塑造新时期农民形象。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通常以农村环境为背景,但其内核最终都将落实到人物刻画方面,因此,新时期农村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农村人物形象塑造,一个个鲜活、具体、性格多样、情感丰富的人物有助于增加作品的深度、厚度和真实感,突显出农村现实题材文学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文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