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究

2022-05-20 02:48王景妍梁玉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校训党史校园文化

王景妍 梁玉丽

(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民族精神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当今世界,文化、政治和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竞争。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要注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其面对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成果

1.1 通过思政课程培育使得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思政课堂讲授等方式传播民族精神的知识概念,使得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表现形式以及深刻意义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对知识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当代大学生可以有效地自主学习和运用“民族精神”的概念去处理和解决某些问题,从而在实践中更深入的学习民族精神,理解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1.2 学校的学习氛围较为良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学校关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校园文化设计别出心裁,充分利用了标语和宣传栏等方式,使得民族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此外,学校也会开展相关活动,如班会、演讲比赛等,努力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1.3 教师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思政课教师一起教研、座谈、听课等,笔者感受到大部分教师都可以将民族精神培育与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材内容同时事热点结合起来,通过视频、新闻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虽然目前教师可以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但是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较少开展相关实践活动,部分教材内容偏于枯燥等,种种问题导致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实效性较低。

2 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育过程过于注重课程教学,而缺乏实践。笔者根据对不同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访谈得知,当前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不注重实践的过程。由于学校人数众多,能够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比例非常小,这样导致大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2.2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社会合力不足。近年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宣传力度在加强,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等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合作有待完善协调,其中机制之间的沟通、教育内容之间的衔接还存在诸多问题。

2.3 当代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面。根据笔者的调研显示,当代大学生中许多人对于现代电视剧、明星八卦、娱乐节目的熟知程度要远高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清楚《楚辞》,不知道《四书五经》都有哪些,不清楚某些传统节日的来历,不清楚历史上的爱国诗词等等。不少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大都还停留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上,他们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比较认可,而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

3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路径

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马克思曾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和塑造其高尚的人格与品格,使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3.1.1 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利用建党100 周年的契机,营造师生学党史的浓厚校园氛围,这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的教育。因此,发挥好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一是将党史教育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党史故事、党史人物事迹融入到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中;二是在学生党支部活动中融合民族精神内容,党员带动团员,不断提高党性的修养。

3.1.2 将高校校风、校训建设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严谨的治学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等都与高校优良的校风校训密切相关。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浓缩了学校的思想智慧。校训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精神,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一体的。高校在校风校训建设中,采取形式多样的措施,如校史展览、办学成就、团建活动等,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增进爱国爱校的情感。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校训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守正创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校训,除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课外也要发挥校训的引领、熏陶作用,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3.1.3 学生自组织活动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机融合。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中,高校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学生自组织的自发性、主动性也是不容小觑的。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社团等辐射效能,使大学生的凝聚力与民族精神展现出来。

3.2 把握节庆日的契机,开展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3.2.1 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作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载体。如清明节,大学生在春游踏青、感受万物复苏的同时,不仅要对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好充满敬畏,还要对为今天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已故人们心怀感恩。在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时代意义基础上,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3.2.2 将革命纪念活动作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载体。通过纪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背景,感知时代意义,从感性与理性方面对革命先烈及其精神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进而更加坚定个人的理想信念。

3.3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要继续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勠力同心抗击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也为全世界抗疫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些都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如,今年的热播剧《觉醒年代》描述了建党前,一群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这部剧令广大青年热血沸腾、震撼人心。在这样的舆论宣传中,青年人感受到了道路自信。

在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力军、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其民族精神的培育不能单靠高校或者某一组织的力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证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猜你喜欢
校训党史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带着校训走向远方
校训展示墙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