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士陵篆刻对汉金文的取法与借鉴

2022-05-20 03:14李秋波
老年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印面赵之谦金文

□李秋波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以牧甫名世,号倦叟,别号黟山人、黟山病叟等,安徽黟县人。其幼承家学,读书、写字、制印、绘画并举,年方二十就已成为家乡的知名人物。在篆刻艺术方面,他突破了笼罩艺坛的皖、浙两大流派,创立了独具一格的“黟山派”,成为清代印坛的一代宗师。其一生与许多金石学家有过交往,并进入国子监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篆刻艺术能广泛摄取金石文字提供了素材。

一、对“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追求

黄士陵篆刻艺术的形成受其时代的影响。从邓石如以书法入印开始,印人们将目光转向书法;到了赵之谦,又把目光拓展到战国钱币、秦汉碑版、权诏、镜铭等文字;吴昌硕更是广及封泥、砖瓦。可见,邓石如之后,杰出的篆刻家大抵都是遵从“印从书出”之路。这种不可遏制的艺术学习潮流,促进了黄士陵在印学思想上的追求,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与阐释,为以后的篆刻创作之路作了更好的铺垫。

二、以汉金文入印

黄士陵在悉心探索“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理论意义的同时,大胆尝试把吉金文字入印,从钟鼎文、权量文等金石资料中感受古文字之美,不断地将其融入印章中。他治印喜光洁,亦十分注意书法意趣与印趣的和谐。他的线条看似精工细雕、谨小慎微,实则游刃有余,在运刀中生发着酣畅之情。

《长宜君官》 清·黄士陵

对于黄士陵的风格与成就,李刚田认为:“而黄牧甫的这种印面的篆法却有许多脱出了汉式的模铸,为印面布白需要,打破线条之间的排叠均衡,所以他的入印字形看似方正的汉篆形象。仔细体会,其中有‘三代以上’金文的布白特点。”文中所论黄士陵“三代以上”金文的布白特点和他在金文中汲取的审美气息,以及线条的排列变化,正是其印宗秦汉、痴迷吉金的成功之处。如《长宜君官》中“宜”字的处理,与汉代双鱼大洗《富贵昌宜侯王》中的“宜”字近乎相同。黄士陵将“宜”字的“宀”结构改为一种斜势的张力,打破了原本平直的传统模式,且字内空间的笔画刚劲有力,搭接自然。

《富贵昌宜侯王青铜洗》(拓片)东汉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章法上,黄士陵借鉴了汉镜铭的竖式排列,如《秦瓦汉砖之室》采用竖式,结体宽博,“秦”字与“瓦”字的笔画上下呼应,衔接自然。该印的边框更是匠心独运,下边框的残破是有意为之,力求自由与伸展。

再如东汉《长宜子孙连弧纹镜》,钮座间有铭文“长宜子孙”四字,外圈有“寿如金石佳且好兮”篆文。清代著名金石收藏家沈树镛先生,曾将此镜铭文赠送给赵之谦。由于其文辞优美、内容吉祥、字形别致,赵之谦参考铭文特征,首次创作《寿如金石佳且好兮》篆刻作品。几十年后,黄士陵评其“高古秀劲,超出群伦”,推崇备至,自己更是先后仿刻过三次。而第二次仿刻作品,在用字结构上更多地吸收了铜镜铭文的结字和用笔特征,印章较赵之谦印也更“锐劲”和高古,且线条光洁流畅,字内空间开阔大方。在字形上,黄士陵虽借鉴赵之谦的字法,仿其意,但在刀法上以挺劲俏丽、简单平实的基调创造自己的风貌。赵之谦讲究“刀石”和“笔墨”的关系,修饰性强;而黄士陵的线条方圆结合,薄刃锋锐,注重整体的自然和谐,在欹正搭配上匠心独运。

《秦瓦汉砖之室》清·黄士陵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清·赵之谦

三、与同时代印学家相比,取法独特

我们可将黄士陵《蔡垣镛长寿年宜子孙》与赵之谦《寿如金石佳且好兮》和《新莽量》相比较。赵之谦认为:“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其印中“寿如”“石佳”四字团聚一块,其余各字散列周围,整方印布置自然,落落大方。这种随意萧散的感觉,正是汉镜铭的特色之一。此印妙处在“善学”,不生搬死摹。而黄士陵对“寿”字的借鉴与处理,则运用了《新莽量》中的篆字法,将“寿”字的造型结构略作省简,变方为圆,平稳流动,朴素大方,使线条柔韧化,多有曲意。使印面在整体上柔韧、和谐、灵动的同时,也表现出其朱文印章光洁与挺劲的一面。其转折处圆转而有力度感,空间分布均匀,在仿照原有造型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士陵能够在清代众多篆刻家中脱颖而出,正是由于他把对汉金文的理解创造性地“移植”到自己的创作当中,使其篆刻艺术标新立异。他在字法上汲取汉金文字的古雅、恣肆、方整,对其造型的本色美、搭配美、气息美、形态美都进行了出色的运用。他将自己的审美思想在其创作实践和艺术风格中演绎出来,并以独特的取法与借鉴最终形成含蓄、深沉、外板内灵的篆刻艺术风格。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清·黄士陵

《蔡垣镛长寿年宜子孙》清·黄士陵

猜你喜欢
印面赵之谦金文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其一
传统陶印制作技艺及其应用研究
先秦古玺赏析
西周金文车器“鞎”补释*——兼论《诗经》“鞹鞃”
赵之谦妙助吴昌硕
赵之谦妙助吴昌硕
语法填空专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选篆与用篆之一
篆刻印章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