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为你守候
——江西歌曲创作的多元发展与时代坚守

2022-05-20 08:12祝海涛
创作评谭 2022年3期
关键词:组歌民歌江西

◎ 祝海涛

音乐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注脚,最能体现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江西这片红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留下了无数先贤圣人、革命烈士们的传奇。新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音乐去记录、去讴歌伟大和不朽,特别是江西音乐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谱写了新的篇章,动人心弦。

一、歌曲生产制作与传播特点

纵观江西歌曲创作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深刻反映了江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审美水平提高,歌曲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及艺术特点都在不断变化丰富,创作思想与理念不断递变更新,江西歌曲生产制作和传播有传承也有变化。

紧握时代脉搏,用主旋律引领歌曲创作。这一时期,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确保文艺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从国家到省级层面都举办评奖或设置专项扶持基金。1999年,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加入歌曲评选;2001年中宣部批准设立我国音乐专业最高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从第十届开始不再设作品奖);2008年起,江西省文联大力实施“文艺创作繁荣工程”;2013年,文化部设立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开始,中宣部举办“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评选;2016年,中国文联设立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等扶持项目;2017年中国音协启动“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2017—2021)——‘听见中国听见你’年度优秀歌曲推选活动”;2018年,江西设立文化艺术基金。

各类扶持项目、基金的设立,在提供鲜明导向的同时,还给予了资金扶持,使歌曲创作进入有目的培育、孵化阶段,同时对作品有了规模性、计划性的成长保障。更关键的是在歌曲创作初期有效的把关、筛选,有潜力的作品被提前关注,加上宣传推广等多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了歌曲创作精品数量。这时期的歌曲创作依然体现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鲜明导向,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作品紧扣时代、贴近群众、立足江西,牢牢把握住雅与俗的平衡点,用群众化的语言来歌唱。题材上,追求视野的拓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江西特色。

生产主体更加多元,歌曲创作方式发生变化。省委宣传部作为全省文化、文艺事业的组织领导机构,引领着全省歌曲创作方向。当下江西歌曲创作尤其是部分主旋律歌曲的创作实施主体,主要为省音协、各级专业文化院团、高校的专职音乐从业者,创作方式通常是围绕某一主题组织词曲创作人员开展创作采风,针对歌词谱曲、录制、推广。省文旅厅及所属专业院团作为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主体,通过举办艺术节、征歌、主题创作等方式,打造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如省文化厅主办的“金歌银曲唱鄱湖”歌曲征集活动中,产生了《一湖清水》等特色鲜明、传唱较广的优秀歌曲。省歌舞剧院打造的部分优秀歌曲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一些大型歌剧主题曲较为明显,如全国“五个一工程”获奖歌剧《回家》主题曲《乡愁锥我胸膛》、原创民族歌剧《山茶花开》主题曲《待到山茶花开时》等。省音协近年来把握机遇,从策划的端口开始,精心构思、积极争取,充分利用项目资助,创作出一批多题材、多色彩、多风格的精品歌曲,尤其是在主旋律歌曲的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较多成果。省音协主办的《心声歌刊》作为我省唯一原创音乐类刊物,为歌曲创作、传播提供了独特的途径和窗口,成为繁荣我省音乐创作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尤其是助力许多优秀作品通过各种主题征歌活动脱颖而出。此外,在基层创作一线还活跃着为数可观的词、曲作者,为江西歌曲创作增光添彩,尤其是民歌的创作、宣传、推广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些可喜成绩。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歌曲制作的时间和物质成本大为降低,各类音乐工作室、独立音乐创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音乐如工业品般地生产出来,再借助网络的力量传播。伴随这种民间、带有“草根”性质的创作,大量新文艺群体加入歌曲创作的队伍,对于壮大创作队伍、活跃创作气氛、丰富音乐形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我省歌曲创作的重要力量之一。2020年省音协举办“声情流露——抗击疫情公益歌曲征集展播”,得到新文艺群体的热烈响应。在没有任何报酬激励的情况下,广大新文艺群体音乐工作者却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其中,其中不乏得到国家级表彰的优秀作品,体现了新时代音乐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传播渠道更加多元,新媒体在歌曲传播中举足轻重。时代的变化使得媒体传播速度和范围在扩展,歌曲传播对媒体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改革开放前,广播在歌曲的传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逐渐普及,歌曲逐渐变化为视觉、听觉相统一的音乐艺术,一大批优秀作品尤其是红色题材歌曲通过影视歌曲的方式为大家熟知、传唱,如电视剧《井冈山》的主题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电视剧《可爱的中国》主题曲《可爱的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讲演节目《闪亮的坐标》的主题曲《杜鹃花开》等,和影视作品一道深深打动了观众。开播于2006年的中国红歌会节目,使许多江西红色歌曲为群众所熟知,一大批重新编写的红色歌曲在舞台精彩呈现,虽然后来因种种原因在举办七届后停播,但它掀起的“红歌热”对江西歌曲尤其是经典革命歌曲的再创作、再推广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此外,“百花迎春”进京演出等重要活动也把江西歌曲推向全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歌曲的传播方式发生着更为深刻的变化,听众对歌曲的参与度更强,尤其是音乐软件和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重塑了传统的歌曲传播模式。互联网语境下,歌曲创作者与听众的距离被有效拉近,歌曲传播效果得到更大提升。如脱贫攻坚题材歌曲《是你一直想着我》作为一首优秀的主旋律作品,借助网络达到极佳的传唱效果。同时,互联网提升了听众对歌曲的参与度,可以赋予作品更大的外延。青年词作家周兵作词的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中宣部第八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优秀歌曲、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9年度优秀歌曲)便是互联网歌曲的优秀作品。歌曲中的“你”没有特定对象,可以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夫妻眼中的彼此,也可以是扶贫干部眼里的贫困户……歌曲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一经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推广运用,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听我说谢谢你》(“听见中国听见你”2020年度优秀歌曲)原为一首感恩老师的歌曲,在新冠疫情期间被广泛用于歌颂抗疫工作人员,并运用在各种小视频广泛传唱,影响力和传唱度空前。

二、歌曲创作的主题与艺术特点

新世纪江西歌曲在继承以往特点和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题材多元化,创作技法更丰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进一步活跃,推出了许多接地气,艺术性、群众性、传唱性俱佳的歌曲,满足了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歌曲需求,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江西文艺百花园增添了艳丽的色彩。

红色题材是永恒的主题,用音乐讲述红色历史,也是江西歌曲创作的亮丽底色。江西歌曲创作者大力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以当下的角度去追忆、歌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讲述江西红色故事和光荣传统,这也是江西主旋律歌曲创作的独到优势和特点。我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的作品中多以此题材为主,如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获奖歌曲《永远的井冈山》、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三届获奖歌曲《又是八月桂花开》、歌曲《每一公里》(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扶持项目)、《共和国的映山红》(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扶持项目)等。

乡村题材贴近百姓,讲述百姓故事、江西故事。用平民化的语言、群众化的视角来讲述百姓故事,反映普通群众的精神风貌和赣鄱大地新貌,是江西歌曲创作的一大特点。这类歌曲通常语言质朴隽永,旋律欢快舒展,如《把城里的哥哥娶回家》(第十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歌曲)、《半边街的月亮》(第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歌曲),新近创作的歌曲《美丽中国走起来》、《稻花香里》(入选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收获未来》(入选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等。这些歌曲多能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歌词、音乐风格接地气,大量使用江西本土音乐、民歌元素,用欢快的语言唱出内心的喜悦,反映江西广大农村新时代物阜民丰的新气象。歌曲充满江西文化符号,用热情洋溢、悠扬婉转的语言彰显赣鄱大地的秀美山川、历史文化,展现出浓郁的赣鄱风情。如歌曲《可爱的家乡》唱出了江西绚丽多姿的画卷,《江西风景独好》作为推介江西的一首歌曲被广为传唱。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歌曲《茶香中国》《又唱一支请茶歌》,歌曲《青花》(国家艺术基金2021年度扶持项目)、《一湖清水》、《开口就唱哎呀嘞》、《客家酿》等一批作品都是此类歌曲的代表。

对民歌的传承与时代转化,经典与现代辉映。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民歌依然有着强大而独特的生命力。江西民歌丰富,受地域影响,各地民歌各具特色,如赣北地区民歌纯朴、亲切、田园风较浓,而赣南客家山歌则高亢奔放、舒展抒情。江西传统民歌多以反映生产生活为主。革命战争时期,出于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在赣南苏区普遍运用原有民歌曲调填新词的方式创作大量革命民歌,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红支前、鼓舞斗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客家山歌也通过这种传播方式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2001年,电视连续剧《长征》热播,片尾曲《十送红军》也风靡全国。《十送红军》以赣南采茶戏曲调《送郎调》为原型,优美的民歌旋律与革命内容的有机融合,可说是民歌与红歌相结合的典范。进入新世纪,江西音乐创作者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江西特色文化的历史使命,在歌曲创作中广泛应用江西民歌元素,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词曲作者笔下,江西民歌素材的运用既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风格,同时作曲家们打破固有的创作手法,巧妙地融合、跨界,将这些“江西风味”与现代创作技法结合。如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九届获奖歌曲《那一片红》巧妙地以一段很具江西特色的《十送红军》唢呐独奏作为前奏,不仅江西地域元素浓郁,更拉近了听众与歌曲的距离。

大型原创民俗风情组歌《赣鄱谣》参加“2008国际民歌博览音乐周”,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无疑是新世纪江西民歌的一次最出彩的亮相。此次国际民歌博览音乐周共有23个国家的24个艺术团和国内13个省市代表团参演,能受邀参加已然是种成功。《赣鄱谣》的演出得到观众、业内非常高的认可,获得重大成功,成为江西文化的一张名片。

民歌在新时代放发出新的光芒,离不开老一辈音乐家对江西民歌的长期收集、整理、保护。如今,许多基层文化组织、音乐家仍致力于对当地民歌的保护性发掘,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并结合新时期的大众审美对民歌进行重新编排、推广。

得益于省文艺繁荣工程、省文化艺术基金等项目的资助,集中优势力量围绕重大主题创作组歌、套曲的方式成为近些年江西音乐主题创作的有力探索。省音协围绕庆祝三个“九十周年”组织创作大型组歌《井冈山》,围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开展《醉美江西主题优秀歌曲——春风又绿》征集创作,为迎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组织开展声乐套曲《幸福欢歌》创作、声乐套曲《赣水那边红》征集创作等。这些组歌、声乐套曲结合起来,便是有严格内部逻辑的整体,而其中的单首歌曲则各具形态、特色鲜明,往往呈现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喜人效果。纵观江西近些年创作的在全国产生影响力的优秀歌曲,许多都是来自组歌、声乐套曲。

以大型交响组歌《井冈山》为例,它由十几首相对独立的声乐作品连缀而成,然而文学主题的贯穿以及由历史至当代、从今天到永远的推进显现了这部组歌结构的逻辑性。组歌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得到业界高度认可。而其中的多首单曲获得包括中国音协“听见中国听见你”在内的诸多奖项,成为新时代颇受关注的革命题材歌曲。套曲《幸福欢歌》中的歌曲《是你一直想着我》入选中宣部第九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在央视等媒体广泛传播,新华社脱贫攻坚题材视频将歌名作为标题并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全网累计点击达数亿次。

江西省音协在组歌、套曲创作的有力探索,为歌曲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一是把“三精”原则贯穿于歌曲创作全过程,对作品的修改、打磨、制作都要坚持精益求精。大型组歌《井冈山》从创作采风到全部完成历时近五年,多次召开座谈会,反复修改、提升打磨。二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在作品的题材方面,要广泛选取具有江西特色,同时容易引起全国听众情感共鸣的元素,借鉴全国歌曲创作的新思路、新理念。在创作团队方面,坚持发掘和培养本土优秀创作人员的同时,还要多邀请省外的优秀专家加入其中,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开阔眼界,不断提升创作理念、技法。三是打造持续的影响力。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是创作者对歌曲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作品价值的体现。我们要借助媒体力量宣传推广,让优秀的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避免歌曲创作完成以后“刀剑入鞘,马放南山”。更重要的是对作品进行再度创作,通过在舞台呈现保持作品持续的生命力。大型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井冈颂》在这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时隔半个多世纪,以歌颂井冈山精神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再次在江西的舞台上展现,在党史学习中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此次音乐会以《井冈山》组歌作品为主体,并对作品进行交响、合唱创作,最后以原创交响组歌音乐会的形式在舞台呈现,作品质量、演出水平代表了江西原创作品音乐会的最高水准。

百花齐放春满园,网络歌曲发展方兴未艾。在主旋律歌曲繁荣发展的同时,一些网络流行歌曲创作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新文艺群体创作日趋活跃,为江西音乐界注入新的时代元素。这类作品通常曲风明快,歌词简短,具有很强的传唱性和感染力,通过抖音、音乐平台等众多自媒体等传播,可以短时间造成很广泛的影响,尤以《你笑起来真好看》《听我说谢谢你》等作品为代表,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歌曲创作的典范,为时下的歌曲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当前,江西网络歌曲创作蓬勃发展,活跃着以周兵为代表的一批新文艺群体创作者。加强对他们的团结引导,让其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新时期主旋律歌曲创作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此外,新世纪江西儿童歌曲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在中宣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各类童谣征集活动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江西活跃着千红、罗晓航为代表的老一辈儿童歌曲创作家和一批新生代儿歌、童谣创作人员,特别是类似童谣创作基地的出现,儿童创作呈现一定的聚集效应。

当然,随着歌曲市场化,也出现了音乐泛娱乐化、逐利化、一味迎合市场等不良倾向,低俗、庸俗、媚俗的歌曲在互联网平台存在,粗制滥造的歌曲充斥群众生活,有些歌曲片面强调制作技术的运用而忽视歌曲需要传达的内在精神,无法承担传播先进文化、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职责,部分新文艺群体音乐工作者歌曲创作尤为明显。这些都是新时代歌曲创作应该回避的“雷区”。

一方山水育一方人,江西这片秀美的红土地孕育的音乐人用深情的书写守候、回馈这片沃土。新世纪江西歌曲创作者沿着前辈铺就的道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留下一首首经典的歌曲,谱写了新时代歌曲创作的江西篇章。在近年的中宣部、中国音协等国家级专业评奖中,江西更是成绩斐然,江西旋律一次次在全国唱响。这些成就得益于江西活跃着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本土歌曲创作队伍。如词作家秦庚云、陈特明、俞明龙、柳笛、罗晓航、黄小名、朱墨,曲作家郝士达、刘安华、熊纬、邓伟民、葛平波、田信国等。他们继承老一辈歌曲创作者的优良传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并善于发掘江西特色文化元素。与此同时,潘庆蓓、熊小玉、熊飞、周兵等青年词曲作家也接过前辈的接力棒,逐渐走上前台。

猜你喜欢
组歌民歌江西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江西银行
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师生同台演绎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长征组歌》背后的故事
穿花衣 唱民歌
江西是个好地方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