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晓
在开展幼儿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数据,这些数据是对幼儿成长情况的记录,是开展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依据。大数据的理念与技术,可以为幼儿劳动素养的评价提供启示。劳动素养是个体生存与发展必备的素养,可为个体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打好基础。本文拟结合教育思考与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基于大数据开展幼儿劳动素养评价。
一、幼儿劳动素养发展评价数据的获取
关于劳动能力发展的评价数据要从实际生活中产生,是教育主体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的结果。我们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从活动过程中提取数据,并协同幼儿园和家庭的数据,形成评价结果。
(一)开展劳动能力发展评价的活动背景
大班幼儿经过入园两年多的生活、学习和游戏,身体机能、生活经验和各项技能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在此期间要更多地关注幼儿劳动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发展劳动能力对于幼儿将来的学习与生活至关重要。立足于大班幼儿的成长需求,我们开展了家园共育式的“我是劳动小能手”活动。活动时间贯穿整个大班阶段,利用幼儿在园所和家庭环境下所有能够参与劳动的实践机会发展幼儿的劳动素养。除了引导幼儿学会新技能以外,还要强化幼儿在小班中班时已经习得的技能,让能力固化成为习惯。与此同时,重视培养幼儿积极的劳动情感态度,引导幼儿热爱劳动,从劳动中发展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开展这样的活动当然离不开评价,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要确切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才能展开有针对性的引导。評价是贯穿“我是劳动小能手”活动的线索,可以发挥以评促教的作用。
(二)获取评价数据的方式
从教育活动中获取数据,要求教师制定合理的教育评价标准,并通过观察手段生成量化评价结果,以此明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活动的实施成效。
1.制定多元评价标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评价部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面向幼儿开展评价,不是要用标准化的尺子来衡量幼儿,而是根据幼儿生命成长的需求,关注和评价幼儿多向度发展的需求。对幼儿劳动素养的评价要体现出多元性,依据多项标准评价幼儿的劳动素养发展。“我是劳动小能手”活动同时在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下展开,因此应当为不同环境下的发展制定对应的评价标准。教师以劳动实践的主要模块作为基本的分类标准,形成了如下的评价体系。
在以上的评价体系中,幼儿园和家庭环境各包含两个活动模块,其中涉及幼儿能够从事的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在每个活动模块中,都包含了一条关于情感态度的评价标准,以更为准确地反映幼儿的劳动素养发展情况。对评价项目进行数据编码,依据代码显示评价标准,如幼儿园自理劳动中“坚持完成盥洗、漱口等劳动,形成良好习惯”一项,编码为A1。
2.家园共同观察与评价
(1)全程观察
教师在幼儿园中要加强对幼儿劳动行为的观察,可使用如下几项观察策略:
①全面观察: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参与劳动的情况保持关注,凭借全面观察分析幼儿的平均表现,注意幼儿是否能积极参与劳动,达到标准。
②个别观察:每天重点观察三名幼儿的劳动表现,连续关注幼儿的行为,对他们在自理劳动和班级值日活动的表现做具体分析。
③跟踪观察:当教师在全面观察和个别观察中发现有意义的活动现象时,将注意力集中于个别幼儿,观察幼儿的发展情况。
(2)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能够体现大数据运用于劳动素养评价的优势。教师每周对幼儿在园的劳动行为作出评价,同时收集家长对幼儿的评价数据。对每个评价项目应用五级评分制,教师和家长根据观察结果按1~5分对幼儿进行评分,其中1分为最低,5分为最高,以此留出足够多的弹性评价空间。在活动实施前期,教师对家长实施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掌握配合园所开展观察与评价的方式。
3.汇总和整理评价数据
结合评价标准获取量化评价数据后,要定期汇总和整理评价数据。教师获得本班所有幼儿的劳动素养发展数据后,以取平均数的方式计算出幼儿在各个评价项目中的发展得分,生成全班幼儿在十四项劳动素养上的发展数据。与此同时,教师将每名幼儿的阶段性发展数据保存下来(使用在评价标准中制定的代码表示数据,并对评价结果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保存)。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素养发展数据做持续性统计,跟踪幼儿出现的变化,每隔一个阶段便形成新的数据。
二、大班幼儿劳动素养发展数据的应用价值
评价过去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有效地应用大数据,将数据转变为教学决策资源。在应用数据时要同时关注整体数据和个体数据,充分利用数据的价值。
(一)关注整体数据,调整活动方式
关注整体是指将全班幼儿视为评价对象,教师关注平均数,以此明确开展劳动教育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本班幼儿整体的劳动素养发展趋势。
1.对比数据,发现问题
在分析整体数据时要有对比思维,可以将不同阶段的数据相互对比,也可以对比同一阶段数据中的不同项目,分析本班幼儿在哪个模块发展较为滞后。例如,在分析“大班幼儿劳动素养发展评价数据表”后,可以发现家长对幼儿劳动素养的评价数据比教师的评价数据要低,表明幼儿在家中的劳动行为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家庭中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很多幼儿在家和在园的行为不一致,家庭往往成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薄弱地带。
2.立足问题,调整活动
通过对比数据发现问题后,要立足问题调整活动的实施方式。其实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参与的劳动项目并没有太大区别,家庭环境下的数据显示较低的原因在于幼儿在家缺少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这又与家长教育程度的不足有关。在分析评价数据表后,我们加强了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掌握一些引导幼儿的科学方法。
(二)关注个体数据,支持自主发展
关注个体是指以个别幼儿为评价对象,关注每名个体的劳动素养发展情况,能够增进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
1.结合数据,分析需求
教师在分析整体数据后再分析个体数据,便可以发现有些幼儿在某些项目上的数据低于平均分。这些数据较低的项目也对应着幼儿的需求,表明幼儿需要帮助。例如,有一名幼儿在“能够独立地系鞋带、叠被子、叠衣服”一项上得分很低,仅为3.3分,低于该班的平均数。结合教师对这名幼儿的了解,可以发现导致数据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这名幼儿的手指肌肉发展速度较慢,不会系鞋带,从事其他劳动也较为吃力。这项能力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很重要,关系到他们入学后的生活体验。在分析数据后,教师明确了幼儿的需求,即支持幼儿发展基本生活技能。
2.巧妙引导,促进改变
通过数据发现需要帮助的个别幼儿后,要关注这名幼儿,为其提供一些引导,促进幼儿改变。对于基本劳动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化活动支持幼儿学习,如鼓励幼儿用纸板做的鞋子练习系鞋带,在美美厨房里学习系围兜蝴蝶结,并经常观察其他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幼儿在努力时,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鼓励,每当幼儿出现进步时要给予表扬,让幼儿发展劳动素养。
总之,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幼儿劳动素养评价提供助力,提升评价的效果。教师要从多方面搜集数据,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有效整理数据,进而发挥以评促教的作用,让幼儿在快乐劳动中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