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民
4月,招商银行因一则人事变动,股价经历了剧烈波动。仅4月18-20日,三天招行股价跌去5元,市值蒸发约1400亿。而4月18日,正是原行长田惠宇被查的消息流传,并在收盘后被官宣“另有他用”的日子。
4天后,中纪委官宣招行前行长田惠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众所周知,过去35年,招行历经三位行长,一直践行零售转型的战略,才让招行登上“零售之王”的宝座,也已成为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典型。
2013年,田惠宇成为第三任招行行长后,延续并深化了招行的零售转型战略,提出零售3.0模式。营收、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等多个指标处于行业头部水平,让招行成为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的“银行茅”,市值一路飙升,大幅甩开了其他股份行。
如今,田惠宇被查引发的资本市场动荡,不仅是给招行的一次压力测试,也暗示着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
不可否认,田惠宇在任的9年,给招行新增了两个标签——“金融科技银行”与“大财富管理”。它们极大提升了招行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能力,甚至一度影响资本市场对银行估值的标准。
但如果将其在招行的成绩,放在行业甚至产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看,他也只不过是踩中了时代需求的趋势。
趋势主要有两个,一是金融科技的应用。2013年前后,金融科技开始拥抱金融业务,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二是,伴随着“房住不炒”和资管新规落地,大量的资金持续从楼市、表内存款、刚兑产品等,流向财富管理市场。
如今,回过头看招行的发展,它正是抓住了这两大趋势红利,抢占了先机。
2013年,田惠宇走马上任招行;同年,余额宝上线,给世人展示了金融科技在互联网平台的魅力。
3年后,2016年2月招行在深圳成了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招银云创,成为继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之后,第三个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银行,早于建行、工行等国有大行。可以看到,过去5年,招行的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增加,以金融科技驱动的数字化业务能力已成招行零售3.0战略的重要一环。
而财富管理是过去几年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争相布局的业务。追溯招行的财富管理思路,从最初的一卡通时代,到后来的金葵花、私人银行等,财富管理业务不断升级,如今已是一种成熟的业务模式,也是招行零售3.0战略的业务根基。
到底什么是招行的零售3.0?
田惠宇的定义是,“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金融科技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核心当然是大财富管理业务,不仅是指服务内容,从个人财富管理拓展到通过资产管理与投资银行方式给企业提供的直接融资服务,而且还包含从内部组织管理上,以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为核心整合资源,如将招商银行APP、智能客服、网络经营服务中心都整合到财富平台部。
事实上,零售3.0是对过去几年招行零售转型实践成果的总结。以2021年招行的业绩为例,去年全年,招行的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招行实现营业收入3313亿元,且零售金融业务营收1773.19亿元,占比近6成;与此同时,招行资产质量也不断优化,不良贷款率0.91%,为2014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拨备覆盖率高达483.87%,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零售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成,源于其背后庞大的零售客群。截至2021年末,招行零售客群突破1.73亿户,零售金融AUM(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0万亿,达到10.76万亿元。
不仅如此,截至去年底,招商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12.2万户,其AUM为3.39万亿元,户均总资产2780万元。这些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是常说的高净值客户,超10万亿的零售金融AUM,是未来非息收入增长的定海神针,将为招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自从招行零售战略转型成功后,股份制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等大中型银行,纷纷发力零售金融业务。而零售营收占比、零售AUM、零售贷款占比等,成为衡量一家银行零售金融实力的指标。
招行用了34年,才让零售金融的AUM突破10万亿,成为行业公认的“零售之王”。如今,按照规划,招行未来五年的零售AUM将力争再增加10万亿。这意味着,招行要在零售金融领域继续大幅扩张。不得不说,难度不小。
先看招行零售贷款的结构。2021年末,在招行近3万亿的零售贷款中,有1.37万亿为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达到43%。这意味着,个人住房贷款依旧是招行零售贷款的主体,不仅如此,招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招行总贷款的比例也达到24.7%,是2013年(12.2%)的2倍多。
提升个人住房贷款,既是招行抓住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红利而实现零售业务转型的一大利器,也是田惠宇在任期间,不良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的秘诀所在,因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是银行不良率最低的大类贷款。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未来房地产需求减少已是市场共识,可以预见,未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增速将不如以前,招行零售贷款要想保持过往的增速,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当前零售金融业务的竞争十分激烈。不可否认,有过去30余年的沉淀,招行在零售金融业务上有短期不可替代的先发优势,但各大股份制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等大中型银行都在发力零售金融業务,势必会影响招行的扩张步伐。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营收只有招行的一半,但零售金融的营收占比、零售贷款占比两个指标,都已超过了招行,来势汹汹。而同时,四大行的零售业务占比也从2013年的不足30%,开始提升到2021年的40%左右。
不仅如此,招行想再度增加10万亿零售AUM,不仅要与银行以及银行系的理财子公司、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竞争,还要和第三方财富机构、互联网平台竞争。
尽管在银行同业中,招行的线上获客与运营能力是行业翘楚,但招行的营业网点和客户基础远不及四大行,且监管始终还没放开线上开户,这些都会制约零售业务的成长空间。
此外,伴随着财富管理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变,对商业银行等众多财富管理机构而言,理财产品本身不再是不可逾越的护城河,专业的服务和便捷的体验将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在这一方面,招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或许还有先发优势 ,但与互联网巨头和互联网科技银行相比,或许优势并不明显。
前年,蚂蚁集团推出的5只战配基金,短短几天便募集了600亿元规模,覆盖用户过千万,算是一次竞争预演。蚂蚁集团的这次举措,让公募基金迅速出圈,也让市场看到了互联网巨头平台想分食财富管理这块蛋糕的野心和潜力。
这次以后,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理财产品,纷纷加大探索直播等新媒体营销渠道。目前,招商银行两大APP累计用户数均已超过1亿,日活跃用户数峰值上千万,但在支付宝等“国民级线上应用”面前,也瞬间黯然失色,渠道优势不再。
所以,招行想通过零售3.0的金融科技运营模式,将零售AUM再度增加10万亿,最终不可避免将和互联网平台有一场渠道、流量甚至生态能力之争。
银行净息差收窄,拓展非净息收入一直是银行零售转型的目标。如何提高非息收入?布局财富管理是招行摸索出来的经验。
2021年,业界称为招行大财富管理元年,因为这一年,招行提出以大财富管理业务为核心的零售3.0,且相关的指标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
这一年,招行实现营业收入3313亿元,从收入结构来看,净利息收入2039.19亿元,同比增10.21%;非利息净收入1273.34亿元,同比增20.75%,增速高出净利息10.5个百分点。除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导致息差收窄的因素外,以大财富管理业务驱动的招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带动非利息净收入快速增长,是一个重要原因。
2021年招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023亿元,其中,大财富管理收入达521.30亿元,占比超5成。大财富管理收入主要有三部分,即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托管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9%、58%、28%,不难看出,它们才是带动招行非利息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
在三项收入中,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58.41亿元,约占大财富管理收入的7成。而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实际就是招行的各类代理收入,包括代理基金、代理保险、代理信托计划、代销理财、代理证券交易和代理贵金属收入。而其中,代理基金收入达123.15亿元,占比超过1/3,增速约40%。
抽丝剥茧后,不难看出,招行的大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本质依旧是依赖招行渠道优势的代理收入,且对基金代理收入依赖较大。可以看到,当今年基金市场行情不好,今年一季度其代理基金收入出现滑坡,间接影响今年一季度招行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减少11.1%。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银行都在根据监管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要求,不断压缩涉房贷款业务规模不同,招行的涉房贷款业务不降反升。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看,招行属于第二档的中资中型银行,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27.5%和20%。而招商银行2021年为31.89%和24.68%,均超监管红线。
不仅如此,招行2021年对公房地产不良率创下近年新高,达1.39%,比2020年末上升1.16个百分点,高于平安银行的0.22%。这或与招商银行踩雷泰禾集团、蓝光发展、华夏幸福等众多暴雷房企有关。且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这一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这是招行发展的另一个隐忧。
容易让人忽视的是,招行零售转型成功的背后,是以降低对制造业的贷款投放而增加零售贷款,特别是提升个人住房贷款而实现的。不言而喻,这种操作不仅让招行保持较低的不良率,也抢占了零售金融市场的先机,但无疑挤压了对实体经济的扶持空间。
这个路径已经成为当下大中型银行零售转型的标配,或许背后也有招行为資本市场形形色色的大小投资者创造价值利益的诉求有关。但正如当下主持招行工作的常务副行长王良所言,招商银行也是社会的,如何平衡大行对实体经济支持的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的关系,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显然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