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国外贸局部承压

2022-05-20 08:10施晶晶
南风窗 2022年9期
关键词:南风窗外贸订单

施晶晶

“我们整个3月外贸订单少了一半,老客户也不下单了,各位外贸的朋友,你们怎么样?”4月2日,一外贸人在微博上的反映,引起了不少外贸同行的共鸣。

宏观数据也呼应了外贸的局部之变。

3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5,低于50点的“扩张——收缩”临界值,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这也是去年11月以来,国内制造业工厂活动的首次收缩。

邓祺是东莞一家制鞋厂的外贸出口负责人,他告诉南风窗,今年一季度工厂接到的新订单少于去年同期,3月更是“没什么订单”,工人加班也跟着少了。

孟天野在广东一家研发、制造、出口摩托车的公司里工作了10年,他说,行业订单从年初就开始下滑,出货时间推后,资金回款周期长,工人自然流失增加,空缺岗位暂停招人。

订单减少的原因,引发关注和猜测。

形势变化之中,1.8亿外贸人看到了一切:需求有了变化、库存积攒了压力、高成本压缩利润、供应商管理策略求稳、国际通胀削弱了商品需求。

一言以蔽之:物流好卡、东西好贵、手头好紧、压力好大。

发现订单少了,孟天野问过客户原因,得到的回答是:被库存堆积卡住了。

“好多(客户)都说我进了那么多货,还没卖完。之前下的订单先不急着要,货有需要再发。”孟天野说,“我们还有一部分(早前订单)到现在还没发完货。”

不仅是买家库存积压,孟天野这一头的供应商也在积压库存,多的时候大概有2万台摩托。第一季度,他们也在调整生产、消化库存。

库存是怎么产生的呢?

有客户反映,去年的货没能按时送到,错过了销售季节,拖到今年来卖。有人概括为:去年囤货、今年卖货。

也有反馈称,一些大量采购、积压了库存的海外进口商为了尽快脱手打折销售,其他有需要的批发商也有更多机会拿现钱就近买现货、快速上架销售,不必承受过多的物流、库存压力。

一大型公司采购员负责从中国和印尼采购,他反映,公司砍单是因为感受到市场消费疲软、通胀走高,对价格敏感的消费品库存压力变大了。

库存积压的一大背景,是疫情以来,持续了2年的海运不畅,层层遇卡。

2020年以来,港口拥堵、船期延误、装卸缓慢,全球大循环中,外贸运输的毛细血管在多个节点遭遇血栓。

彭湘在一家出口基建工业品零件的民企工作,她告诉南风窗,2021年,集装箱紧缺订舱难、出口运输周期远比疫情之前长。

货物通常先在中国港口积压,有的半月才离开中国;在中转港也会耽误时间;再到目的港普遍拥堵,有的船就在港口漂着,20多天卸不了货。“严重的那段时间,要3个多月才到,原先只要1个月。”彭湘说。

但2021年,海外需求爆发式增长,供应延迟刺激了囤货情绪,却又因为后者,造成了眼下部分行业、采购商库存积压。

不过今年3月,形势起了变化。彭湘发现,最近集装箱的舱位不像之前那么抢手,容易订了。她猜测是发货量少了,但塞港、延迟还在继续。

被卡住的不只是海运物流,还有国内的原材料、半成品等货物的运输。

孟天野、邓祺所在的制造业企业,都遇到了原材料供应商无法畅通送货的情况。

3月中旬,上海及其周边城市突发疫情,在这个供应商密集的区域,多地开始封控、人员被隔离、活动受限,加之多地高速路口设卡难以正常通行,跨省市货物运输被“卡脖子”。

“我们的供应商有的就在上海浙江,他就因为隔离,原材料就运不过来了。”机械行业的孟天野说。邓祺所在鞋厂需要的布料也离不开上海、江浙,“很多都过不来了”。

彭湘工作的公司在北京,生产基建工业品零件所需的原材料涉及河北、山東,也受到疫情封控的影响,“原材料送不到了”。

很多东西正肉眼可见地“贵了”,最会打算盘的外贸人,最清楚其中缘由。

3月,彭湘所在基建行业的公司收到了橡胶材料供应商的涨价通知,一并涨价的还有塑料,两种材料都离不开原油。

2月,俄乌军事冲突爆发,这被认为推高了原油价格,并从上游逐步向下传导到各加工品材料。

除了橡胶和塑料,基建公司采购的铝和生铁的价格,也在3月上涨(4月上旬波动回落)。

涨价早在3月之前就大范围出现了,一水泥生产商员工告诉南风窗,2021年9月,行业集体上调水泥合同价,每吨涨了100元。他说,这是一个很高的涨幅。

更早之前,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指出: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的主要产品价格,延续了2020年底以来的上涨态势,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去年10月,有外贸人在网上诉苦:“今年做了几个大牌运动服单子,到现在还有很多货没有出,大几百万压了半年哪里吃得消?加上订单是前年签的,今天原材料涨价涨得眼泪都掉出来。”

不只是原材料价格,运费也在涨,也很贵。

同为原油的衍生品,货车加的汽油,也在3月涨了,破了“9元”关口,达到7年来的高位。“材料供应商说,油价涨了,运费就跟着涨。”彭湘对南风窗转述道。

山东临沂兰陵县一位忙着找车运输物资的农户告诉南风窗,因为疫情管控,行程卡不带星司机、能跑的车、通行证都很紧俏,也推高了运费,“至少3倍”。

对参与生产的外贸企业来说,除了公路运费,海运费也需要精打细算。

从2020下半年开始,全球海运运力严重不足,疫情引发的船舶停航导致资源错配,集装箱没能及时运回产能旺盛的亚洲,租金因缺暴涨。

中国到北美东西海岸的运费,在2021年6——7月暴涨,均价从不到5000美元,猛地突破2万美元。“最疯的时候,一周涨几百美金,一个月涨几千。”天津麦金利货代公司员工齐一鸣告诉南风窗。

大约从3月中旬开始,彭湘收到的海运费报价突然下降。全球集装箱货运指数FBX的曲线也显示,集装箱价格在3月中旬整体略有下降,但费用仍是疫情之前的6~7倍。

尽管订单旺盛,但成本居高不下,早在去年,就有外贸人对南风窗感慨:“2021年外贸企业很忙,但真的没赚多少钱。”

终点消费者也不轻松。前面的采购、生产、运输,每一层都是成本,它层层累积,平摊之后送到他们手上的商品也更贵了。报道称,耐克、Costco等依赖亚洲外贸出口的大型美国零售商,都提高了产品的价格。

海外消费者面临着通胀压力,收入没保障,补贴没有了,债务在增加,简单来说:没钱了。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自2021年初以来整体上涨了9%。今年3月,美国通胀率40多年来首次超过8%(跃升至8.5%),且几乎没有放缓迹象。而受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欧元区通胀率也从2月的5.9%急剧攀升到7.5%。

世界银行主管公平增长、金融与制度的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发文指出,通胀正肆虐世界,全球通胀率已达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因此增加的生活成本,加剧了低收入和中产家庭的储蓄、还贷压力,自然也就拉低了消费品的数量和订单数量。

虽然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加快加息进程,但业已累积的民生压力依然会削弱商品需求。只是这种消费抑制效应,无法单从短期的消费金额上看出来。

影响新订单增长的诸多因素里,孟天野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和美元加息。

俄乌军事冲突引发了经济制裁,这两个国家又都是多项大宗商品的出口大国,这会影响欧洲的民生需求,进而影响孟天野所在公司的欧洲订单。至于美元加息,这会影响利率和国际投资,投资对象里自然也涉及中国工厂。

在中国,约1.8亿人吃着“外贸”这碗饭。“我们现在整体出口利润实际上都不高,如果汇率没有算好,从6.4一下变到6.3,这中间差不多10个点的利润就出去了。”算报价的时候,彭湘要考虑汇率在未来几个月的走向,判断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得打一定的富余量在里头,要不然很容易亏本”。

不同付款方式对应的风险和价格,都不一样。“一点汇率富余量都没有,付款又很晚的訂单,风险特别大。”彭湘说,“还好咱们国家的汇率相对稳定。”

放长视野来看,中国的总体外贸形势依然稳定。2022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总额达到了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并且外贸顺差额超过了16%。

3月,我国进口同比转负至-0.1%,不及市场预期,如果剔除通胀因素,3月进口的跌幅或更大,未来内需和进口将面临较大压力;但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7%,好于市场预期,尤其是对美出口增速有所回升。

彭湘在基建行业工作,他们公司生产和出口电力工业品零件。她告诉南风窗,他们3月份的订单没有减少,“量挺好”,还有客户希望提前发货。

“客户也说了,提前发过来没有关系,我租库房都可以,货越往前赶越好。”彭湘说。她判断,也许是客户订单预期比较强,或者明年的订单已经签完,才敢提前把货买回去,以减轻海运周期延长的影响。

还有一些变化引起了她的注意。

4月10日,彭湘的一个客户把部分订单移回了印度。她理解客户的选择,因为供应链风险需要防范和化解。

“尽管中国整体的供应非常稳定,但中间也会有各种各样突发原因影响供货,影响产能。大批量产品的订单,客户不会放在一个国家,他们会把供应链的风险分散,会在印度、泰国、印尼这些地方建备用、替代的供应商,他们一定会做这个工作的。”彭湘说。

3月,印度、越南、泰国、印尼等国放宽了入境程序,但单靠这一点不足以承接新订单。具体来说,各个国家的现实处境又有差异。3月,印度、菲律宾的病例数较月前降至低位,而越南、印尼病例数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在高位增长。

4月11日,苹果公司宣布已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13;但在越南北江省,苹果供应商富士康和蓝思科技所在地表示,3月初有2.2万名工人因感染新冠而留在家中。

此外,经验告诉彭湘,尽管东南亚国家会分走一部分订单,但原材料很多都要从中国进口,短期内难以替代的关键零部件也依赖中国。

全球供应链,终究无法回避中国;不夸张地说,五大洲的钱袋子都与中国外贸人的钱袋子紧密相连。尽管面临物流和现金流的空前压力,但中国外贸人不会躺平,而力保大局稳定,依然是国家宏观经济部门思考的出发点。

猜你喜欢
南风窗外贸订单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