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
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个会议的主题就是人们现在特别关心的“保通保畅”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点多、面广、频发,波及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所有省份。对此,不少地方采取了日益严厉的防控措施,这些防控措施“合成”后的一个后果就是车流滞留、物流不畅等问题,这对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有的媒体甚至发出了“保卫物流”“拯救物流”的呼吁。
前述电话会议的第二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人士在介绍各地疫情防控对交通通行的影响时,总结了几个方面:一是“层层加码”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区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货车司机采取一律劝返“一刀切”的管控措施。二是防疫检查点设置不合理,公路出入口拥堵比较明显,个别地区在高速公路主线或服务区违规设置防疫检查点。三是部分高速公路主动脉终端,交通物流末端不畅,主要是一些地方擅自关闭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和服务区。
对各地疫情防控“合成”带来的“谬误”,自然需要中央政府出面纠偏。
在稍早时的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江西考察,就有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中小企业负责人反映说,增值税留抵退税是雪中送炭,当前还遇到货运受阻、物流不畅,产品因运不出去而增加库存。李克强说,要确保交通骨干网络和配送有序运转、国内国际物流畅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江西考察结束后,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其中也专门提到: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保障物流畅通。
前述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脑中要有全局。这个全局显然是指“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因此疫情防控的同时必须尽最大努力维护好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保通保畅”就是为了维护这个秩序。如果一个地方脑中只有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导致“合成谬误”——危及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这个全局,那肯定是不符合中央精神的。对于各地疫情防控出现的偏差,必须及时纠正。
针对各地的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足量发放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具体来说,一个卡友在一地的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互通,在48小时内不得要求重复检测。只要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体温检测正常的货车司机,各地要直接放行,不允许再“层层加码”限制通行。
而“即采即走即追”的意思是,若到达目的地时核酸检测结果超过48小时,同时做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只要抗原检测为阴性,就要立即放行,不能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通行,如果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立即通知前方实施管控措施。
此外,因为货车司机可能会穿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因而被赋码“带星”,到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五花八門的遭遇,比如隔离、劝返、贴封条等,这也是一段时间以来货车司机深感困扰的问题。现在的要求是仅仅穿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或停留不超过4小时的货车司机,不允许赋码“带星”。
这些规定都非常详细何具有可操作性,凸显的是各自为政的防疫举措和全国畅通的物流之间深刻的矛盾。矛盾的解决,无法通过过于笼统的原则性规定实现。但就是这些详细的规定,其实也还是会有更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全国统一通行证,交通运输部有关人士就提醒,在通行证使用过程中,由于基层执法人员可能还不了解政策,信息共享不及时等原因,车辆在通行当中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交通运输部也会公布有关电话,同时将发证的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开,对通行的情况进行调度,加强动态监测,督促有关地方部门及时协调处理,确保制度更好的执行。
尽早实现疫情防控社会清零目标,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愿。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保通保畅”显然是我们应当追求也必须要实现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