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业合作是东西部协作中强化西部地区“造血”功能最关键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梯度转移的研究,结合厦(门)临(夏)、济(南)临(夏)产业合作的具体实践,在分析现存产业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准产业合作的着力点和契合点,开展深度产业合作和提升,强化临夏的“活血”和“造血”功能,以期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实现东西部合作共赢。
关键词: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区域协调发展;产业梯度转移;融合发展
本文索引:姬良淑.<标题>[J].商展经济,2022(10):-126.
中图分类号:F124.4 文献标识码:A
破解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和鼓励东部和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经济协作,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推动生产力各要素跨区域流动,助推产业合作升级,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1 产业合作的基础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经济理论基础,东西部协作持续深入发展,但在已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特别要注意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合作的转变。
1.1 产业合作的政策理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在“一五”时期就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两大地带。1996年,采用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划分。2006年,单列出东北地区,将中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很显然,这四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我国着眼于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决策。
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在改革开放后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期间,东部沿海地区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实施多种优惠政策,优先发展起来,这是一种非均衡发展。以西部大开发为重要标志,国家开始转入均衡发展战略。目前,在新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将共同服务于共同富裕大局。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东西部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协作帮扶,逐步形成了以资金援助、产业合作、社会帮扶、技术引进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体系。通过找准东西部之间产业合作的契合点,促成西部地区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是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的重点。
1.2 产业合作的经济理论基础:产业梯度转移
不同区域间实现产业转移的关键是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理念等是其优势,临夏发展空间广阔,后发优势明显,特别是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生产用地成本相对低廉、劳动力富集且用工成本较低是其优势,可以加强东西部优势相结合,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东西部产业合作不能只是一方的努力,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各自的产业链竞争力。
1.3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合作的转变
产业扶贫是因地制宜助推发展贫困地区产业,带动贫困人口收入增加而实现脱贫的扶贫方式。产业合作是通过政策资金等吸引东部企业赴西部投资兴业,促进东西部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而带动群众增收。
可以说,产业扶贫是产业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产业合作是产业扶贫的升级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产业扶贫和产业合作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团结互助协作的优势,解决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难题,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农村绝对贫困的消除,在新发展阶段下,要从以扶贫援助为主的“对口帮扶”向以多方协作为主的“协作发展”方向转变。
2 东西部协作中开展产业合作的意义
持续深化东西部产业合作,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西部贫困地区虽然同全国一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由于历史原因、区位因素、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原因,短时间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不会消除,东西部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差距依然十分明显。产业合作能够加快西部地区振兴和发展的进程,进一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高质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推动东西部地区产业合作,实质上也是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业合作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推动发展的,做好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需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公平发展的市场机制。
3 产业合作的实践
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厦临、济临两地以市场为导向,在促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方面成效显著。
3.1 临夏产业发展情况
临夏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层次低、规模小、链条短,畜牧养殖业是临夏产业发展中要素最全、产业链最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最好的产业。临夏缺厂,规模以上工业不成规模,仅有少量农牧产品加工业和手工业。总体来讲,临夏工业经济处于起步阶段,骨干工业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好,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因市场竞争激烈,且现有技术比较落后,产品的品牌局限于在本地區销售,市场拓展受限。
3.2 2020年以前与厦门的产业合作成效显著
2010年,国家确定福建省厦门市与甘肃省临夏州结对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东西产业合作聚焦脱贫重点,厦门市投入各级各类援助资金近20亿元,特别是2018—2020年三年间厦门拨付的援助资金就达十年援助资金的85%,在扶贫车间建设、种养殖基地建设、本土中小企业投资、电商营销、农产品加工、物业物流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吉美包袋、厦临公司、集美国投、思明开元国投、鑫金辉包装等企业在临夏购买土地,建厂房、建产业园,打造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推动临夏州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链条,实现了从扶贫车间、扶贫工厂、产业园区的一步步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鞋帽加工、服装生产、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体系。
3.3 2021年以来与济南的产业合作
2021年4月,济南与临夏签署《济南·臨夏“十四五”东西部协作行动方案》,济南10区与临夏州8县市签订结对协议,济南其余区县与临夏州4县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另外,出台《临夏州促进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提出财政、用地、物流、消费、厂房租赁、用工、金融、创新研发等21条每年近亿元的硬核支持措施,配套制定6个实施细则,基本形成了促进东西部产业合作的“1+6”优惠政策支撑体系。共同建成现代产业园区9个,入驻企业13家,为临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消费帮扶方面,引导山东商贸物流类企业落地12家,出台消费和物流奖补政策,加快补齐物流短板;支持企业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2个,企业商标品牌18个,编制《临夏州特色农产品及企业推介名录》,推进临夏消费帮扶App嵌入齐鲁工惠App、临夏农特产品进入济南政府储备肉菜名录,在济南新设立临夏农特产品济南仓和消费帮扶专馆10个、“河州味道”门店2家,支持在济南临夏牛肉面馆发展壮大近400家,吸纳临夏籍从业人员1600余人。
3.4 在产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厦临、济临两地产业合作成绩显著,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产业合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东西协作产业合作的领域还不够宽、不够深。由于厦临、济临两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层次上的落差较大,因此在发展基础、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等方面不对称,互利共赢的接轨点找得还不够准。目前,产业合作主要集中于传统农业、手工业,而且帮扶项目分散、发展规模较小。
(2)产业合作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两地的长效对接机制还不健全,这使双方在政策、环境、产业方面信息不对称,影响了产业合作的实效。另外,两地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不利于获取信息和信息共享。
(3)供给的消费产品质量不太高,做工不够精细。临夏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多为农业合作社或小微企业,缺乏对加工农产品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明显不足。
(4)合作优势资源利用得还不够充分。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文化创意、旅游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挖掘得还不够深入。
4 东西部协作中开展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东西部协作帮扶在临夏州脱贫攻坚中起到了助推作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接下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创造性地运用比较优势,转化好政策机遇,找准产业合作的着力点和契合点,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实现合作共赢。
4.1 按照市场规律创新长效产业协作机制,形成产业长期稳定增收
(1)临夏农产品品牌建设、电子营销、物流水平等相对落后,需将东西部产业协作和市场对接作为重点,把“见效快”和“利长远”结合起来,建立长效产业协作机制。(2)变被动承接产业为主动争取产业链的垂直转移,同时,培育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把握生产环节、市场培育环节、风险控制环节的重点。最终目的是借助形式多样的生产、市场、风险控制等手段,使东西部产业协作模式减少对政府的过度依赖,以及解决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形成西部地区依靠自身产业实现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3)关于合作产业的选择应优先考虑临夏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为了招商而降低环保门槛,应通过规划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集中解决好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等瓶颈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赢。
4.2 找准产业合作的契合点和发力点
(1)搭建东西部沟通交流的平台,做好为东部企业解读国家和地方政策、推介自然人文资源、提供劳务人员信息等工作。(2)持续从消费端发力,按照消费需求促进产品创新。立足临夏民间民俗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发相关消费产品,提升产品的品质和价值。(3)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门店双管齐下,充分利用好会展经济这一窗口平台,集中推介、展示、销售特色产品。
4.3 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产业合作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
探索济南临夏两地职业院校的联学共建模式,为产业合作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和熟练技术工人,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推动临夏职业教培行业实现规模化,争取创立叫得响的品牌。若没有高素质技能的产业工人,即使东西部协作中引进了东部企业,要当产业工人也无从谈起,即使脱贫后也很容易返贫。产业合作需要专业技术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临夏虽然劳动力富足,但劳动技能水平普遍较低。要从传统的农民转向产业工人,对传统农民的职业素养培训就要精准化,济南、临夏可根据两地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专业型人才,激发他们自主致富的内生动力。职业技术教育相对高等教育而言,适应社会变化能力较强,有学可上,有业可就,学与业相适应,才能增强临夏承接产业转移的人力优势。
4.4 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全方位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要从农业产业协作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协作转变,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导向,产业合作为先锋,延伸农业工业产业链。(1)依托济南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发展临夏设施蔬菜、花卉培育、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2)围绕临夏州牛羊肉制品、乳制品、皮革毛纺、服装鞋帽等优势产业,按照推进“一带一路”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思路,依托4个省列园区和各县市工业集中区,将精深加工型企业作为重点引进对象,引导济南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来临开展产业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肉制品、乳制品、特色果蔬为主的农业加工产业链和皮革毛纺、服装鞋帽为主的纺织产业链,培育中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链,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集群。(3)深挖济南临夏两地的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建设乡村旅游、特色美食等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发〔2000〕16号)[R].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35):5-16.
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临夏州促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R].2021-06-29.
课题组.全面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产业合作工作的研究报告[J].天津经济,2020(5):3-8.
陈国栋.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 推进产业合作和承接转移[N].民主协商报,2021-01-28(10).
陈纪,杨龙文.深化东西部协作是助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N].贵州民族报,2021-11-12(A03).
张建君.挖掘甘肃后发优势 打造东西产业合作示范区[N].甘肃日报,2019-11-13(5).
张庆恩.在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中促进共同富裕[N].学习时报,2021-11-01(1).
檀学文.构建全面脱贫后东西部发展协作新格局[J].前线,2021(7):48-51.
作者简介:姬良淑(1985-),女,土族,甘肃永靖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理论、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