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宏观经济调控是国家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调整的一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地区经济和谐发展,可促进社会稳定运行。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干预,确保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想要在宏观调控下和谐发展,就必须对宏观经济的基本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理解。政府宏观调控正在不断加强经济区域规划的指导作用,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在区域经济宏观调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发展方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宏观经济的管理模式,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区域经济;宏观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发展对策
本文索引:程家瑛.<标题>[J].商展经济,2022(10):-123.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具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城市地理条件和人口环境都有着诸多差异,其总体发展情况呈现不同的特点,实行区域经济就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必要举措,结合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应当针对不同区域的生产总值进行协调和规划,通过以区域为中心形成良好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地方性经济即可保证区域经济中能够生成市場的竞争机制,从而促进市场的总体发展,在实现改革发展之后,区域之间不断获得国家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就可以拉近优先区域和后进区域的发展水平,从而推动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宏观经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1.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性正处于不断提高阶段,而区域经济如果发展不协调,就会导致市场经济总体发展不和谐,所以必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情况。例如,我国东部和中部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协调发展。从我国历史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在早期属于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政府对社会资源拥有绝对的干预和分配能力。这种经济模式具有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却无法解放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导致市场经济低迷,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高,并且企业很难拥有创造创新的积极性,对我国技术和科技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当前,我国所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该模式下的企业拥有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1]。但同时受到地区经济和环境发展现状的影响,区域经济定然会朝着一个定向的方向发展,导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基于此,政府对经济展开宏观调控就成了必要措施,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方面的干预力量,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1.2 区域经济发展处于瓶颈期
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受地理环境和相应物资条件的制约,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完全不同。从人口迁移角度来看,大量人口涌入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甚至我国中西部一些省市工业产业出现用工难问题,久而久之,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出现人员短缺的问题,致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2]。我国目前人口分布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其核心解决办法是增加中西部劳动就业收益,从而让更多的人口留在或者转移至中西部地区,这就需要国家从宏观角度加强经济改革措施的建设,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市场干预,按照市场情况合理分配资源,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作用,有针对性地避免地方经济盲目发展,甚至出现企业间的恶意竞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宏观调控会导致企业失去发展的自由性,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在宏观调控过程中需要把握宏观调控度,防止市场缺少自由发展机会,让市场仍然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能。
1.3 政府开展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因素
政府开展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发展,促使国民经济共同富裕,不同经济体系下也可以拥有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强社会的公平性。(2)可以增加就业,防止人口过度集中而造成部分地区用工难问题的发生。(3)可以达到稳定市场的目标,市场稳定需要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而宏观调控则是对市场环境进行管理和约束,从而避免盲目追求导致出现不公平竞争的情况。随之维持商品价格的稳定性,加强区域经济宏观调控,可以促进经济地区商品内部可持续循环发展,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地区资源和商品。(4)可以促进国际市场收支平衡,加强地方地区与国际市场的有机结合。
由于市场经济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市场经营者无法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导致总体经济发展效率较低。而宏观调控则可以改变市场的发展趋向性,避免市场盲目发展,协调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市场缺陷主要体现在市场企业会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经营目标,但因为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市场中企业反应效率不高,将导致企业出现经营风险,而宏观调控能够为市场企业提供生产与发展方向。将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合理结合,可保证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均衡的发展[3]。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本概述
区域经济属于独立的经济活动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某一特定区域中内部和外部所共同制造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体系区域经济,从地理角度来说,可以被看作一个相对特殊的地理范畴概念。甚至部分区域经济可以横跨多个省市地区。区域经济的主要划分依靠经济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受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区域经济具有极强的区域特征和自我管控能力,区域经济缺乏与其他经济地区自由流通的特性,所以容易生成区域内部经济的循环式经济体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被划分为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区域内协调发展两种情况。区域间协调发展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合作加以规范性制定,从而建设区域之间的合作协调关系[4]主要涉及因素包括人口运输产业模式的。而区域内经济循环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人们可以自给自足,不用与外界环境和其他区域的经济领域进行合作。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来看,经济较发达地区一般属于沿海城市或者海上运输较为便利的区域,这些区域具有极强的进出口贸易优势,所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具有更多的劳动力,适合大型制造企业公司的发展。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从近年来经济发展数据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最强,随后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三大经济区域主要差异在于地理位置方面的不同,有着极为明显的聚拢性,所以根据三大区域自身经济强度来说,必须要带动其他经济体系的不断升级,才能够避免我国中西东部出现发展失衡的问题。如果长期如此,将会致使国家不稳定性因素激增,限制国家整体发展的空间,也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
(2)我国人口总数较大,各地区人口密度差距较大,近年来广大青年工作者为了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赚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往往会选择去机会更多的东部地区就业,因此我国主要青年劳动力正在逐渐向东部靠拢,从而出现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才流失、企业难以获取相关人才资源的问题,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很难在内地招收到员工,最终面临破产;并且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难以搬到东部地区,将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激增,最终导致我国出现大量的失业人员。这一问题是长期人口迁移所带来的,所以无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为了避免城市出现发展短缺的问题,必须加强区域经济的平衡[5]。
(3)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般来说权力都归属于中央各部门,随着我国长期的发展,中央部门的协调和功能性正在逐渐下降,并且中央地区很少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容易出现一些盲目性政策,从而导致企业出现不良竞争或者企业发展出现失衡性问题。
4 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对策
4.1 加强地区经济改革,落实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必须加强深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研究,充分发挥不同地区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以自身经济优势搭建产业经济结构,加强地区经济改革,落实宏观调控。
政府作为调控整体,必须全面了解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并对当地具有特色的经济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推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针对中西部地区失衡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当深度分析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多方面原因,号召开展听证会,听从更多产业群体和人员的意见,再出台相应的政策,从地区经济特点出发,吸引资本和人才流入到该区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具有竞争力的市场行业,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留住企业、留住人才,建立规模化市场[6]。同时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发展来说,为了避免恶性价格竞争,政府还应当出台相应的经济调控政策,实现政府的高质量监管。
4.2 提升教育投入
若不加强人才培养,那么引进再多新兴产业也会因为缺乏相关工作人员而导致产业发展缓慢,最终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应当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增加教育整体占比,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人可以拥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地方政府可以颁布各种教育优惠政策,让更多的人才愿意留在本地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同时放开户籍,鼓励更多人才至经济发展落后区域定居,提高工资和各项福利水平,加大科技产业投入,解决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还可以与我国各高等院校签署定向培养协议。大学生在进入学校后,所有教育成本可以由地方企业和政府承担,但是在大学生毕业后必须要到某一地区和企业工作。加强人才配置,做好人才储备。此外,还需要根据地区经济环境制定乡镇企业的扶持战略,让乡镇企业拥有产业结构升级和全面发展的机会,政府适当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7]。
4.3 转移面临发展障碍的企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落后产能企业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总体需求,因此需要对这一部分产业进行转移或者淘汰,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给予企业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避免一刀切式的产业限制政策,给予企业产业升级调整的机会和时间。同时,需要做好产业调整的指导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所以绿色经济企业应当是所有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对绿色经济产业的建设与提升加以制度性完善,做好本地优质企业的优势互补。最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应当以点对点的形式扶持西部地区,打造互补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4.4 吸引外部投资,加强产业升级
相关部门必须拉动外部投资,促使区域内产业科技创新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并且全面调整市场结构,打破垄断性行业,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机制,从而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建立良好基础。为了带动地方企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让更多的配套企业入驻地区经济,由于配套型企业一般属于中小微企业,所以政府要给予配套企业一定的扶持[8],让企业拥有搬迁和改制的资本。此外,还应提升地区经济产业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与优化,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消费和教育水平提升,加强地方人口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总而言之,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元素,受各类相关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会呈现极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因此,国家在面对相关问题时必须做好宏观调控,保证各区域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经济发展制度,通过加强地区经济改革落实宏观调控、加大教育投入、转移发展障碍企业、加强产业升级等措施使区域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唐坚.宏观经济管理视域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20(2):36-39.
宗勇.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和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9(12):56-57.
雷小玲,郝曉琴.浅析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J].时代金融,2018(32):16+20.
李玉佳.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相关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151.
张璐.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知识经济,2016(17):24-25.
杨金璇.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评《区域经济前沿: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5):113-114.
宗勇.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和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9(12):56-57.
陆娅楠,丁怡婷,郁静娴,等.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述评[J].人民周刊,2021(2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