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怡 吴 琳
1.厦门华厦学院人文学院 2.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闽东地处福建东北部,与浙江相接,属于畲族文化区。闽东年画产区主要分布于福鼎、福安、霞浦、柘荣等地,年画风格自成一体,与闽南年画迥异。闽东年画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福鼎年画,极富地方特色,以当地中秋月饼包装上的饼花最具代表性。
福鼎饼花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大致经历了剪纸饼花、手绘饼花、木刻饼花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借鉴和融汇了不同类型的艺术。最先出现的剪纸饼花,借鉴了剪纸的艺术手法,将色纸裁剪、拼贴成吉祥图案,贴于月饼包装上。清末民初流行手绘饼花,其工艺过程受到工笔重彩画的影响,画工高超,笔法精细,价格昂贵,可视作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包装装饰。民国初年林通琳开始制作木刻饼花,借鉴木刻版画,先刻印黑色线稿,再手工上色,效率大大提高。清末民初是福鼎饼花的鼎盛时期,此后,上海机器印刷的戏文图与西方铜版印刷的传入,逐渐取代了木版印制的饼花,加之人们生活、娱乐、审美的改变,福鼎饼花原有功能不再符合大众的需求,由此走向没落。
2005年,福鼎饼花制作工艺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现存文献资料少,相关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亟待更完善的收集、保护和研究。对其造型语言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探讨,是其基础研究的重要部分,是福鼎饼花文化活化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重要铺垫。
福鼎饼花的造型语言在三个阶段呈明显差异:剪纸饼花属初创样式;手绘饼花精致典雅,语言成熟,价格昂贵;木刻饼花则更加成熟和大众化,具备了更完备的创作、制作和文化传播体系,更适中的审美需求,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剪纸饼花色彩热烈喜庆,多用大红、鹅黄、翠绿、紫红、天蓝、草绿、钴蓝、橙黄、蓝灰、米黄、桃红、黑、白等,以平涂、二色过渡、二色穿插、虚实对比等方式处理色彩,表现出朴拙的装饰趣味。多用直线,少弧线,没有用笔和气韵,粗重的黑、白线组合形成虚实对比。形态憨厚、概括,脑袋较扁,形体、动态、转折较“圆”,张力较强,动态夸张,但略显僵硬。
手绘饼花色彩富丽堂皇,多用金色、浅水蓝、浅赭石、土黄、朱红、三青、三绿、翠绿、大红、肉粉、墨色,淡色为主,局部点缀高纯度颜色,如大红、翠绿。采用工笔重彩的敷色方法,过渡自然,人物皮肤留白或粉面。较其他地区的手绘年画显得更淡雅,格调高又不失市井趣味。线工细,略带写意效果。形态隽永,刻画细腻,五官清淡,造型接近工笔人物画,不同于常见的民间艺术。
木刻饼花可分为“团式”“斗方式”“美人式”“孩儿式”“八果式”“八景式”等,色彩艳丽,较为世俗化。不同样式的色彩略有差别。“美人式”多用大红、桃红、鹅黄、花青、紫,色彩浓烈、跳跃,敷色豪放,常溢出线框,带有写意趣味。“孩儿式”多用大红、水红、鹅黄、钴蓝、土黄、翠绿、湖蓝、草绿,浅色为主,局部搭配高纯度颜色。“团式”“斗方式”“八宝式”“八景式”多用紫红、大红、花青、鹅黄、淡草绿、淡湖蓝、淡赭石,颜色浅淡。线稿用墨线版印制,刻板刀法灵秀而古拙,线条粗细均匀,风格似手绘,雕刻感较弱,精致飘逸、气韵生动。带有书写感的线稿是福鼎木刻饼花的一大特色,即便人物不开脸、不施色,精美的墨线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木刻饼花的人物形态生动,较桃花坞、杨柳青等年画略显粗简,但程式化程度低,有明显的手绘感。“美人式”背景人物的发型、衣饰、动态与当时流行的月份牌十分相似。“团式”与“斗方式”的人物形象写实,未进行概括处理,类似速写(如图1)。
福鼎饼花三个阶段的造型语言手法截然不同。剪纸饼花稚拙、简单;手绘饼花几乎可等同于工笔重彩;木刻饼花独具特色,尤其在构图、空间和透视方面别有意趣。
1.剪纸饼花造型语言手法的特点
剪纸饼花的画面中仅主体人物和道具,无背景描绘。画面元素呈“团状”,空间为简单的前后遮挡。黑、白线的疏密搭配、线面结合形成装饰性。整体色调为中长调。形态简洁概括,表现事物的典型角度,整体感和张力感强。
2.手绘饼花造型语言手法的特点
构图方面。画面外形以圆、椭圆为主,内容较满,并注重延伸性,通常描绘大场景的局部,巧妙利用器物局部烘托氛围、说明背景、推动情节。如图1,画面左上角露出的柱子,以极小的局部塑造了画面的场景空间,增加了画面的延伸性和联想空间。右上角的门洞和门后的地砖,增加了画面的空间层次和进深感。构图时人物的姿态或注意力指向画眼。左右两侧人物簇拥着主体人物,三个地位较低的人物的眼神或思绪集中于主体人物。
图1 福鼎团式泥金饼花《奶娘传》
空间透视方面。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宏观上,借助详细的环境描绘表现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结构。如图1,柱子和墙面划分了空间,斜置的墙面造成透视效果和空间感。中观上,借助物体的遮挡关系、线条的穿插和位置前后表现空间的前后层次,使次级空间丰富而有序。微观上,通过分染衣物和皮肤区分更细微的前后层次,不着意于表现立体感。
肌理方面。通过线条的疏密、衣物的分染、毛发质感、衣物的垂坠感等形成较丰富的肌理效果,衣物、器具、家具上的纹饰也增加了肌理的丰富性。色调为暖色中长调,淡色为主,相邻色块常用同类色或低明度对比色,配以面积、形态各异的大红色。
3.木刻饼花造型语言手法的特点
木刻饼花的构图为圆形或方形,仅表现关键场景和道具,画中人物眼神和动态指示画眼。“孩儿式”“美人式”背景为孩童或时装美人的半身像,前景为戏曲人物,背景人物大,前景人物小。常将物件放大用于调节画面、分隔人物、增加层次、暗示人物关系,这种构图方式仅见于福鼎饼花。如图2,葫芦将人物分为左右两拨,暗示隔阂,桃花和叶子遮挡在最前方,体现紧绷的气氛,最靠后的荷花以谐音包含合好之意,葫芦寓意子孙延绵。物件不仅调节构图、增加层次,前后不同的位置安排还串联着情节发展的时间线,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叙事性特点。饼花墨线稿一般先由画师现场观戏、写生,写生中通常包含戏台,因此戏台式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构图样式。如图3,将瓜果作为场景是木刻饼花独有的构图样式——“八果式”“八宝式”,类似构图在其他戏出年画中比较少见,笔者仅查到山东潍县年画《玉虎坠》。《玉虎坠》用葫芦的轮廓框定、分割画面,限定画面范围,而福鼎木刻饼花是将物件作为人物所处的空间。
图2 福鼎木刻饼花《甘露寺》
图3 福鼎木刻饼花《桔中戏》
木刻饼花的空间透视分三种类型。首先是“孩儿式”和“美人式”,空间层次丰富,构图特殊,包含了多重观看与被看的角色转换。如图2,背景人物以抽离的状态在后方俯察观戏,同时在画中能明显感觉到作画者视线的存在,呈现了有趣的戏中戏效果,这又是福鼎饼花有别于其他年画的一大特点,正所谓“画中有戏、戏中有画”。其次是“团式”“八宝式”“八果式”“八景式”,画面空间范围小,以半俯视角度描绘人物活动和周边近景,进深感弱。最后是“斗方式”,以平视角度呈现,人为近景,虚拟山水或戏台为远景,空间较小,进深感较弱。木刻饼花中极少对肌理的描绘。不同疏密、线态的线条组合成植物、衣饰、花纹等,形成画面的装饰效果。整体色调为中长调,多用暖色或中性色,色彩浓烈、丰富、跳跃。在正负形的表达方面,轮廓形态整体明朗,单个形体的正形明确,动态强,正形之间相互呼应、密集重叠,对负形的表达则较为随意。
福鼎饼花不同发展阶段的造型语言规则各有特点。剪纸饼花作为初始阶段的年画探索,其规则简单,未形成独创性;手绘饼花接近工笔重彩,其规则严谨、完善;木刻饼花则体现了较强的探索性和异质性。
1.剪纸饼花造型语言规则的特点
剪纸饼花以高纯度对比色的组合为主,如红绿、橙绿、橙蓝。人物身体和头部形态较扁,形态、转折较圆。画中黑、白色的装饰细线和对比色的使用形成了节奏感。全画洋溢着喜庆气氛。
2.手绘饼花造型语言规则的特点
在对比与和谐方面,整体设色淡雅,相邻颜色的搭配中大量使用低纯度对比色,少量大红、绿、墨色点缀,起到“提神”作用,增加画面的活力和动感,色相对比极强,又非常协调。如图1,右下角人物服饰以低纯度绿色搭配高纯度朱红色,远处地面的低纯度绿色与朱红色形成了和谐的效果。在比例与尺度方面,人物与场景的比例接近现实,人物形体的大小依据地位高低。节奏与韵律体现在对色彩、线条、动态、位置的经营上,通过不同面积、形态的色块而形成极强的节奏感。朱红色大小错落、形态各异、疏密有致,极富韵律感。将朱红色单独抽出观察,整体而言是丰富的“点、线、面”组合,细节出发又能看到“点”的形态千变万化,如休憩的鸟群,既富有抽象美感,又带有中国画笔墨的自然美感和想象力。花纹与线条的疏密、各元素的动势、人物聚散、人物的动静对比等同样影响着画面节奏,与色彩共同形成交响乐般的韵律。画面的对称与均衡方面主要体现在明度、色彩、画面元素的经营上。朱红色作为画面中唯一的高纯度颜色,使用方式大胆,前方人物衣服的朱红色面积最大,造成极强的重量感,此时若在左边的对称位置画同样的朱红,画面就能达到对称,但同时也会产生令人不适的下坠感而破坏和谐,因此画师通过“杠杆原理”,以画面中部的朱红为支点,左上角朱红色柱子作为杠杆的一边,通过调整杠杆两侧到支点的距离,仅用一块面积较小的朱红色柱子,就巧妙地达成既均衡又和谐的美感。
3.木刻饼花造型语言规则的特点
木刻饼花的比例与尺度分三类情况。首先,“美人”“孩儿”背景人物头大身小,便于表情刻画和情感表达。背景人物和前景人物的大小对比、个别道具的放大,形成了特有的比例关系,在其他地区的戏出年画中极少见。如图2、图4,其中白鸠、葫芦、花叶、花瓶等被放大。其次,人物与场景的比例关系接近现实,常见于“斗方式”和“团式”,并有明显的速写意味。最后,瓜果作为场景,人小瓜果大,如图3,其他戏出年画中较少出现这类比例。
图4 福鼎木刻饼花《左慈戏曹》
节奏与韵律方面。线条的排列、重复、疏密对比,色彩的重复、跳跃、面积对比、色相对比,共同造就了气韵生动、酣畅淋漓的画面,形成极强的空间节奏、速度、张力和浓烈的情绪,使画面充满生命力。如图4,越接近画眼,线条的动感越强,形成动静对比,指示矛盾中心,吸引注意力。浓烈的对比色相邻,每种颜色以不同的面积和形态重复出现,形成欢快、热闹的氛围。明度、色彩、肌理、内容的不对称分布,使画面均衡而不呆板。如图4,时装美人较大,戏曲人物较小,时装美人在画面左侧,画面右侧的戏曲人物数量相应较多,使画面上下左右在视觉上重量相当,达到对称、均衡。情绪与审美意象方面,造型语言的速度感、张力感蕴含了浓烈情绪、生命力和感染力。独特的比例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图3。
福鼎饼花在中国年画中别具一格,是福鼎及闽东地区文化的缩影,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更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基与沃土,其价值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亟待更完善的保护和更全面的研究。通过对福鼎饼花造型语言及其规律性特点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了解其精神内涵和审美趣味,为相关文献收集和基础研究拾遗补漏,对福鼎饼花的传承再生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