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禹 尹 红
广西艺术学院
背带又称“背扇”或“襁褓”,是用来背负、系绑、包裹婴儿的宽带与被子。广西三江侗族使用的背带,是侗族劳动妇女照看婴儿的生活必需品。三江侗族背带主题纹样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其不仅是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也是婴儿成长的见证,联结着家庭中的三代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更迭,机械化批量生产使得这一传统手工艺品濒临消失,研究、传播和传承广西三江侗族背带纹样能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
关于背带在史书中多有记载:《论语·子路》写道“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唐朝的《史记·正义序》中写道“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在《皇清职贡图》中也画有一位少数民族妇女,系五彩背带,背着婴儿的场景。可见,背带一直活跃在历代人民的生活中。
广西三江侗族的背带整体形状一般呈十字形,由背带盖、背带心、背带手、背带臀等组成(如图1),背带盖是承载纹样的核心,侗族妇女多在黑色底布上刺绣具有高饱和度色彩的纹样,如紫红色系、橙红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表达了美好祝愿。
图1 三江侗族背带款式图 赵尚禹/绘制
在侗族的传统习俗中,新生儿的满月酒上外婆会拿出从新娘过门时就开始制作的花背带,其中缝制着精心设计的侗族特色纹样,大家唱起饱含美好祝愿的儿歌。从此背带便会一直陪伴着新生儿,成为连接家族三代人的纽带。
动物纹包括龙纹、凤纹、蛇纹、蜘蛛纹、蝴蝶纹、马纹等。动物纹一般是侗族传说中出现的神兽,多用曲线勾勒,形象温顺,突出神兽可爱活泼的一面。动物纹一般出现在背带盖片相对中心的位置,将神兽缝制于背带上,有保佑婴儿平安吉祥的寓意。
三江侗族背带中的植物纹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联。三江侗族地处高山,草木丰茂,多百年的榕树、杉树,花草也十分繁多。于是人们将植物种类记录下来,便出现了榕树纹、杉树纹、葫芦纹、百花纹等纹样,其形式多呈对称的特征,既可以像榕树纹单独作为主体纹样,也可以搭配其他纹样,表达侗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
景物纹主要有太阳纹、月亮纹、井纹等。侗族的先民对日月有特殊的感情,侗族传说中的神明“萨巴天”,翻译过来就是“天日之母”。对井的崇拜,是因为侗族先民的居住地常年缺水,而水井象征了水源。景物纹多是由侗族人民心中的信仰具象化而形成的,以表达敬畏之情。
三江侗族背带中的几何纹多出现在装饰纹样的边框或骨架结构上,是以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规则图形搭配组成二方连续的纹样形式,布局缜密、线条流畅,更具规则的理性色彩。
三江侗族背带盖纹样一般都会围绕其特定的主题,传达独特的寓意。
侗族先民属百越族中的骆越一族,三江侗族得以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氏族社会绵延数千年,足见其对于繁衍后代的重视。混沌花“八菜一汤”纹样是三江侗族背带盖片的传统主题形式,其多是在黑底矩形的底布上绣九个醒目的圆形图案,中央一个圆形最大,其余八个圆形环绕着大圆四周等距离均匀排列,每个圆形内部又排列有不同的纹样组合,使得整体丰富且秩序感十足,组成了侗族的太阳纹(如图2)。传说侗族先民饱受洪水困扰,创世女神“萨巴天”便请来九个太阳晒干了洪水,拯救人民于灾难中,所以侗族人将太阳纹绣在背带上以保佑子女平安。在盖片中心大圆内绣有混沌花纹样,传说侗族在开天辟地之前,万物都处于混沌并包含在这朵花中。混沌花中间的圆形区域是卷曲缠绕的花蕊,外部层叠的花瓣与牡丹花瓣类似,有女性象征,造型似蜘蛛,因此混沌花纹又称蜘蛛纹,蜘蛛具有强大的生殖能力,且又与记载中“萨巴天”的形象相吻合。综上,混沌花纹样的形状与侗族对女神“萨巴天”的崇拜,表现出侗族千年来母系氏族的印记与侗族人对家族人丁兴旺的期盼,体现了侗族背带盖片纹样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
图2 混沌花“八菜一汤”背带盖片 赵尚禹/摄
侗族传说《捉雷公》的故事记载,天王见凡人总是能够借助参天的树木随意来到天庭,便对马桑树下了诅咒“长到三尺就勾腰”,而参天的榕树在侗族认知中显然具有顶天柱的作用,是其透过现实通往理想的精神支柱。太阳榕树花纹背带盖片即是以锁绣和平绣的方法绣成的一圈圈小圆形的树叶纹样多层次整齐排布。背带盖的中间搭配圆形的太阳纹,圆形包含多个层次,一般有六层,最中心是八瓣的太阳花,向外每一层都包含有多个小圆形的榕树叶。侗乡多千年榕树,四季常青,生命力旺盛。将层叠的榕树叶与象征生命的太阳纹样绣制在背带盖片上,也反映出侗族人期望家族像阳光普照下的榕树般生生不息的愿景,体现出对新生命繁衍的期许。(如图3)
图3 太阳榕树花纹背带盖片 赵尚禹/摄
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侗族的民间艺术也多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得来,并受到地质地貌的影响。侗族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存在灵魂的生命体,所以其背带盖片纹样的题材多是对自然界的真实写照。榕树纹是三江侗族常用的植物纹样,侗族生活的环境是我国有名的木材产地,在侗族发音中“榕”与“龙”同音,所以侗族人信仰榕树,把榕树纹绣制在背带上,体现对自然界的尊重。
马纹井字形背带盖片即是在双层井字形框架的主干线条上,绣制二方连续的马纹,马纹与百越人中一支骠越部族有关,表现了其马神崇拜习俗。在大井字形的中心内部套叠着一个小井字形,将中心的矩形分成九个小矩形,小矩形内填充植物纹和凤鸟纹(如图4)。由于地形四周环山,侗族先民在古时取水较为困难,水井成了其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所以侗族人将水的象征绣制在背带盖片上,体现对水的敬重之情。近年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侗族的刺绣文化启发我们,只有尊重敬畏自然,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4 马纹井字形背带盖片(广西民族博物馆樊苗苗提供)
侗族文化中,月亮象征着宁静和谐,也暗含不死和永恒的意味。侗族人对月亮具有特殊的情感,从其“月堂文化”和神话记载中可见,侗族神话中一位友爱善良的青年名叫王素,人们都很尊敬爱戴他,于是他死后被埋葬在月亮之上,寓意着永恒。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崇拜首先是太阳崇拜。但是,当夕阳西落,太阳由盛转衰,侗族人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找到了太阳的替代与新的寄托,便出现了对月的崇拜。月亮花纹背带盖片反映了这种崇拜,其多在黑底矩形的底布上绣五个圆形纹样,整体由类似X形的骨架连接而成,中心的圆形稍大,剩余四个分布在X形状的四个端点。各个圆形内部绣有四瓣两层的弧形月亮花纹,四周平绣的锯齿状线条象征月亮散发的光辉(如图5)。侗族传天空划分有五大区域,列九十一星组,中心是月亮,周围是围绕的四方星斗。盖片四周搭配有象征夜空的蓝色布贴边框。月亮虽有阴晴圆缺,却作为太阳的替身周而复始,永不磨灭。在侗族传统哲学文化中,月亮便是作为“阳”的相对面“阴”存在,所以侗族对月的喜爱也从侧面反映了其传统哲学观的萌芽——“阴阳相生相化,万物周而复始”。
图5 月亮花纹背带盖片(广西民族博物馆樊苗苗提供)
不同时期、地域、民族、阶级都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人在不断地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审美法则。
1.对称与均衡
三江侗族背带盖主题纹样具有较强的对称性,一般呈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纹样都以对称的形式均衡分布于盖片之上,因此在复杂繁多的色彩和装饰之下,还能给人以稳定统一的视觉美感。
2.变化与统一
整体来看,三江侗族背带盖图案的外形多为矩形,而内部的纹样却千变万化。从局部看,相同的组合纹样重复出现会搭配不同的色彩,而相同的色彩组合则会伴随纹样的变化。在统一中求变化,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受。
3.节奏与比例
三江侗族背带盖纹样组合具有自身的节奏感。例如,太阳纹中间的圆形偏大,周围的偏小。太阳榕树花纹背带盖片中,榕树花纹的小圆分层叠排布,而中心搭配较大的太阳花纹。这样疏密大小的比例关系,使整个背带看起来灵活而富有生气。
4.夸张与变形
三江侗族背带盖纹样多源自其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的记录。有些纹样为了形式的美感或工艺便捷,将具体形象变形成几何形状或是弯曲的线条,夸张又不失神韵;还有的将想象中的形象进行归纳提取,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
1.色彩的重复节奏
三江侗族背带盖纹样的色彩多符合重复节奏规律中的单元色重复,一般会将背带盖片的某一局部套色组合,在间隔处又交替出现。例如,混沌花“八菜一汤”的主题纹样中每个小圆内的色彩组合会在间隔之后重复出现,使得背带盖片色彩华丽丰富且不乏秩序和节奏感。
2.色彩的互补与呼应
三江侗族背带盖主题纹样配色大胆丰富,喜用高饱和度的对比色搭配,如大红配草绿、橙红配天蓝,形成鲜明对比,并运用黑色或是深蓝色底布进行色彩中和,使人在视觉上获得平衡感。相同色系的色彩会以不同明度在图案不同区间重复出现,相互呼应,呈现出独特的民族特征。
三江侗族背带盖纹样饱满的构图形式、疏密得当的节奏排布、热烈鲜明的色彩搭配,都对现代纹样设计具有启发作用,我们可以加以吸收并融合现代流行元素进行创新。如图6将侗族混沌花“八菜一汤”的纹样用现代插画语言加以诠释,融入侗族女神“萨巴天”晒干洪水的情节,用卡通插画形式描绘动物纹和植物纹,以明快鲜艳的渐变色调展示全新的侗族创新纹样设计,并在生活用品中进行拓展运用。因此,传承和借鉴少数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可迸发创新的火花,实现民族与时尚相融合,这是民族文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图6 三江侗族“八菜一汤”纹样创新设计 赵尚禹/设计
三江侗族背带盖的主题纹样表现出其对自然界的崇敬之情、对生命繁衍的期许之情和“阴阳相生”的哲学观点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和审美价值给我们提供了设计的灵感来源,为学术研究、设计传承与民族文化传播,以及民族自信力的增强和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