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浦东美术馆:相貌平平的“主角”

2022-05-19 07:22张路峰
建筑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角外滩浦东

张路峰

设计:让·努维尔

地点:上海浦东

时间:2016/2021 年

规模:40000m2

努维尔设计的浦东美术馆甫一亮相,就在朋友圈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建筑圈的朋友颇感失望,认为设计过于平庸和简陋,浪费了陆家嘴沿江最后一块宝地,有失国际大师水准;而艺术圈的朋友却几乎齐声叫好,他们对这个其貌不扬的白盒子毫不介意,认为这些空间会很好用,更适合策展人和艺术家进行布展和创作;还有一些了解“内幕”的当事人对当年的参赛经历和评选结果更是耿耿于怀。

上述反响各有各的角度,也各有各的道理。但笔者更感兴趣的是建筑师与艺术家对美术馆建筑的看法之差异。在建筑师眼里,美术馆是建筑创作的难得机会,建筑师总想通过特定的空间叙事和造型语言,去表达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建筑本身成为艺术品;而在艺术家眼里,美术馆只是艺术品的容器,是供艺术家展演的空的舞台和白的幕布,展厅空间越简单实用,他们就越喜欢。从结果看,努维尔持有的是后一种态度,其设计更多地关照了艺术家的诉求。

让我们看看努维尔在这个设计中的解题思路。首先,看场地与城市的总体关系。努维尔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城市设计意识。从总图上看,大体呈梯形的场地内隐含着一个转折的秩序:轴线一端指向了东侧的东方明珠塔,另一端则指向了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图1、图2)。这个大尺度的线索直接导致了建筑平面组合逻辑的生成:通过两套轴网旋转所形成的建筑外轮廓很巧妙地适应了场地形状,同时与更远处的城市要素发生了对话(图3)。

图1: 浦东美术馆总体关系示意图

图2: 外滩建筑群示意图

图3: 浦东美术馆场地中扭转的轴向秩序

再看平面。建筑内部空间的构成逻辑非常清晰、合理,显示出建筑师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规则形状的功能性空间依据两套轴网布置,剩余的不规则空间则成为交通空间(图4)。这种在不规则轮廓中创造最多规则空间的技能,与布扎(Beaux-Arts)体系下的空间操作手法“poch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图5)。两套轴网空间秩序的叠加使得内部空间视觉上有变化,不单调。通高的正方形展厅位置居中,在空间中有定位作用,同时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大型艺术装置的难得机会。

图4: 浦东美术馆展厅与交通空间

图5: 浦东美术馆中的“poché”概念

最后看立面。朝向黄浦江的立面非常简单,是个两层的大镜廊。这个临江立面从近处看略显简单,但如果置入到整个陆家嘴建筑群的背景中,特别是从距离450m 开外的外滩去观看,则可谓恰如其分(图6)。从外部看,大镜廊犹如一面大屏幕,可以结合城市庆典上演不同的多媒体节目;而大镜廊内部则是一个多功能的仪式空间,人置身其中,通过镜面对外滩景物的反射,可以得到独一无二的、令人难忘的空间体验。至于大镜廊对杜尚作品《大玻璃》的指涉,以及公共空间部分吊顶图案对马列维奇作品的附会,依笔者看基本属于为推销设计概念所进行的包装,不必作为专业看点。

图6: 浦东美术馆与陆家嘴天际线

如果把陆家嘴比喻为正在上演一场大戏的舞台,那么,浦东美术馆就是这个舞台上的实力派演员。它非常清楚,在强手如林、各怀绝技的环境中,靠制造奇观是很难取胜的;而一旦把心思花在“搞怪”上,即使一时吸引了眼球,也可能失去了角色的本分。以专业的技巧合理安排功能,谨慎回应环境,以简驭繁、以静制动的“演员”,更值得尊重。

猜你喜欢
主角外滩浦东
去外滩兜兜风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三十年的浦东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前有深圳、浦东 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
传播平凡百姓正能量:三门峡广播电视台典型报道的实践探索
蔬菜盆栽 绿叶也能成“主角”
摆渡的人
“浦东好人”黄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