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2-05-19 03:20刘振涛
中国猪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粪污规模化养殖场

董 璠 刘振涛 路 剑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河北省是我国生猪养殖大省,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河北省生猪散养户损失严重,且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加速。同时,河北省迎来了由养猪大省向养猪强省转变、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良好机遇。生猪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抓住机遇,化解威胁。因此,研究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战略及实施措施,对于提升河北省生猪产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促进河北省生猪产业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河北省生猪产业生产现状

1.1 河北省生猪产业存栏量

2015—2017年河北省生猪存栏量稳定在1 900万头左右,2018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中小养殖户纷纷退出市场,导致2018年和2019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2019年达到近5年来最低存栏量的1 418.4万头,同比下降22.1%。在复养政策的支持下2020年河北省生猪存栏量逐步回升至1 748.85万头,同比增加23.3%,生猪存栏量有所回升(见图1)。

图1 2015—2020年河北省生猪存栏量变化趋势

1.2 河北省生猪产业出栏量

河北省的生猪出栏量以非洲猪瘟发生为转折点,2015—2017年河北省生猪出栏量呈上升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3 785.3万头。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生猪出栏量出现了下降,2019年跌幅最大,年出栏量下降至3 119.8万头,同比下降15.9%。由于2019年生猪存栏量下降较多,导致2020年生猪出栏量依旧下跌,2020年出栏量下降到近年来最低,至2 907.62万头,同比减少6.8%(见图2)。

图2 2010—2020年河北省生猪出栏量变化趋势

1.3 河北省的猪肉产量

2015—2017年河北省猪肉产量呈上升趋势,2017年猪肉产量最高达到291.5万吨,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猪肉产量连续下降,2020年下降到226.9万吨,同比减少6.2%。2015—2018年猪肉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2018年后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猪肉产量下降,猪肉价格升高,消费者在选择肉制品时,受到价格因素及安全因素的双重影响,对猪肉消费有抑制作用,导致猪肉产量在肉类产量占比下降,由2018年的61.94%下降到2020年的54.57%。

2 河北省生猪产业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Strength)

2.1.1 产业发展基础好

在自然禀赋层面,在全国生猪产业中,河北省是生猪养殖大省,地处燕山、太行山两大生猪产业集群带,生猪产能位于我国前列。2020年河北省生猪存栏量1 784.85万头,位于豫川湘鲁鄂粤之后,全国排名第7位;生猪出栏量2 907.62万头,位于川湘鄂豫鲁之后,全国排名第6位;猪肉产量226.9万吨,位于川湘豫鲁之后,全国排名第5位。

图3 2010—2020年河北省猪肉产量变化趋势

在产业发展层面,河北省有15个生猪养殖示范园区,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区域竞争力优势明显。全省外调大县居全国前列,2020年河北省生猪外调大县有23个,居我国第7位。由此可见,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具有基础优势。

2.1.2 环京津的区位优势

河北省地处南北枢纽、东西要道结合处,环抱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便捷的交通有利于生猪产业的发展。地理位置优越,“1小时交通圈”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更加利于河北省抢占京津市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北京、天津部分产业向河北省转移。京津作为特别大的消费城市,无法实现“自给自足”,需要依靠周边城市合作缓解供需不平衡。最近1~2年来,受制于环保压力,北京市猪肉自给率不足10%,天津不足50%,京津猪肉仰赖河北,这为河北省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目前河北省日均调往京津地区的生猪达7 500余头,每年供给京津折合猪肉22万吨。

2.1.3 饲料丰富

河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之一,气候适宜,具有良好的农作物种植环境,生猪饲料原料中的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广、产量丰富。河北省是玉米、小麦的主产区,2019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6 469.2千公顷,产量3 739.24万吨;其中小麦播种2 322.5千公顷,产量1 462.57万吨,玉米播种3 408.2千公顷,产量1 986.64万吨;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8.58%,产量占总产量的92.24%。小麦、玉米的产量为河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此外甘薯、马铃薯、花生、张杂谷也是河北省主要农作物。饲料丰富,可供养殖户选择种类多,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成本,有利于生猪产业的发展。

2.2 劣势分析 (Weakness)

2.2.1 规模化程度低

目前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生猪养殖标准化水平,是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趋势。河北省生猪产业各个环节规模化程度较低,与现代生猪养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屠宰环节中能够进行全机械化操作的屠宰场仅有10%,手工屠宰仍然占70%的高比重,规模企业的屠宰量仅占全省屠宰量的30%。养殖环节中规模化养殖场较少,散养户、小规模养殖户依旧大量存在。河北省规模化养殖场占比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小散户比重依然较高。中小散户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难以推广先进技术、配套措施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不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和疾病预防,阻碍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

2.2.2 全产业链缺乏利益联结机制

第三,古村古镇群的个性特征是差异化发展的基础。小尺度空间上文化景观形态相似的旅游景区的聚集,必须发现各自的显著差异,为差异化共生关系的构建打好基础。怀化市中部的古村古镇群的实际情况及其分析依据实现了差异的个性化识别,事实上,“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等也可以依法推演。

河北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等各环节联系松散,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分配效率不高,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养殖户由于存在文化水平差异等问题,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造成养殖环节在市场交易中收益波动最大。利益联结最终目的是增加收益,在信息地位不平等条件下,产业链条不完整,供求关系不确定,各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部分环节得不到应有利益,造成各环节主体参与产业链利益联结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各环节利益受损。河北省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合理是制约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2.3 养殖成本优势不明显

河北省除大型规模养殖场成本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养殖场成本利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多数情况下河北省的生猪产业经济效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河北省生猪养殖成本优势不明显,尤其是“调猪转调肉”政策实施后,面对北京、天津市场的肉类需求,河北受到南北夹击,南要面对山东、河南的竞争,北要直面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的挑战。

表1 2018年全国与河北省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利润率比较 (%)

2.3 机会分析 (Opportunity)

2.3.1 生猪政策支持保障

近年来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对生猪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生猪养殖环节风险愈加严峻,国家为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2021年7月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制定的《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河北省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已经贯彻落实了一系列国家政策,同时也结合河北省自身情况制定了一些生猪产业的支持政策,如生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这些政策明确了生猪产业发展方向,降低了生猪养殖户的风险,稳定了河北省的生猪产能,保障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2.3.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建设

河北省与京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河北省利用京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北京和天津的生猪产业逐步向河北省转移,促使生猪产业优化升级,为河北省发展现代生猪产业增加了强劲动力,也对河北省生猪产业提出更高要求。雄安新区地处河北保定腹地,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优势,便捷的交通,优越的生态环境,强劲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雄安新区建设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河北省缩小与京津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扩大河北省猪肉市场需求。

2.3.3 生猪期货交易挂牌上市

河北省在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冲击下,生猪养殖风险急剧上升,生猪期货成为各企业规避风险、稳定经营的有效手段。养猪户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及时了解生猪远期的市场价格走势,并根据市场动态调整适宜的猪群规模,生猪期货的上市有助于河北省生猪产业链通过参与套期保值锁定利润,避免“猪周期”带来的养殖风险,稳定生猪产业链生产。2021年1月8日,河北省首单生猪“保险+期货”出单——中粮集团旗下中粮期货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中粮祈德丰商贸与承德九运农牧有限公司顺利签单。河北省应通过“保险+期货”“期货+订单”等创新模式,帮助养殖户管理风险。

2.4 威胁分析(Threaten)

2.4.1 土地和水资源双重制约

一是耕地面积逐年下降,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面积下降会影响生猪饲料的种植,以及生猪养殖场的分布和生猪废弃物的排放,进而对生猪产业发展产生影响。二是水资源匮乏,河北省的人均用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猪饮用和粪污废弃物处理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由于水资源的紧缺,会使居民对水的需求更加紧张。在土地和水资源紧缺的双重约束下,河北省的生猪养殖不仅受饲料原料供应的影响,还受到生猪粪污废弃物等容纳能力的影响,最终影响河北省生猪产业的竞争力。

2.4.2 消费多元化不利于生猪产业持续发展

2019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是“猪周期”的大牛市,猪肉“天花板”价格催生消费者对其进行了消费替代,猪肉人均消费量已从2014年的42 kg下降至2020年的28 kg。由于猪肉价格上涨,消费者开始购买牛肉、羊肉、鸡肉等一些可替代肉类产品,在价格因素驱动下消费习惯逐渐形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要求越来越高,肉类消费品种更加多元化,牛羊肉、禽类、鱼类产品成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肉类消费习惯的转变对生猪养殖产业有一定影响。

2.4.3 环保压力愈发严峻

2021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北省达标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才可颁发许可证。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在生态诉求下环保压力愈发严峻,猪粪污中含有大量化学元素,当它进入水体中后,会造成原有水体变黑、发臭,如果超过土壤的养分限度,会使土壤丧失生产能力,生猪粪污中含有硫化物等刺激性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养猪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技术团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岗位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河北省生猪年产粪便1 297万吨,尿液2 008万吨,同比均下降1.2%;2018年河北省生猪年产粪便1 206万吨,尿液1 86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6.9%和7.02%,整体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而河北省是全国畜牧大省,规模化养殖对粪污处理的成本高、难度大,随着环境承载越来越紧张,环保压力不断加大。

3 加快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综合分析河北省生猪产业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总结以下4种战略可供选择。

SO战略:充分利用河北省的地理优势和饲料优势,承接北京和天津的生猪产业转移,在发展京津地区生猪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雄安新区的市场。利用好产业发展的厚实基础,积极响应国家及河北省的相关政策,根据政策走向和市场行情,选择生猪期货是否买入和交易制度,降低养殖风险。

WO战略:充分利用京津地区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健全河北省生猪产业的基础设施,推广先进技术,减少养殖成本,增强河北省生猪产业规模化水平。发展全产业链模式,各环节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合理进行生猪期货交易,利益联结。

ST战略:发展产业基础优势,打造生猪产业多种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提示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维护好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研究玉米、小麦等饲料的高产技术,减少耕地面积下降对生猪养殖的影响。

WT战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淘汰低效率、高污染的中小散户,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比例。构建生猪产业全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市场动态信息,时刻把握消费动向。

由于河北省目前水土资源缺乏,环保问题成为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阻碍,废弃物资源化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提高养殖场效益。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对促进规模养殖场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非洲猪瘟、新冠肺炎双疫情影响下消费者购买商品多元化,而河北省生猪产业链缺乏利益联结机制,无法共享市场动态。针对以上问题,养猪企业应克服劣势,规避威胁,WT战略更适宜河北省生猪产业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为更好发挥河北省生猪产业优势、转化劣势、抓住机遇、化解威胁、提升生猪产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促进河北省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6点对策建议。

4.1 科学建设养殖场,缓解环保压力

河北省生猪养殖企业缺乏粪污排放污染环境的意识,且由于养殖主体对粪污处理技术认识不全面,很难对粪污处理技术进行系统运用。河北省环境主管部门应聘请粪污处理、污染治理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养殖户环保政策、粪污处理技术应用的宣讲,使养殖人员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生态理念和粪污处理能力。引导生猪养殖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因地制宜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将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产业体系,打破种养界限,将粮食、饲料、蔬菜、畜牧、肥料、沼气等多个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的模式。减少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保障居民生活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粪污资源化处理,强化落实责任。

4.2 落实产业相关政策,推广生猪交易新模式

政府落实推广生猪产业政策,深入推进生猪期货、期权的市场建设,扩大“保险+期货”创新模式试点。聘请专业人员,对生猪产业经营主体进行产业政策培训,使其及时了解相关产业政策,切实保障养殖户自身利益。宣讲生猪交易新模式,促使生猪经营主体熟悉了解生猪期货的相关知识,以及生猪期货的交易流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广生猪期货交易,引导规模养殖场参加生猪期货交易,规避猪肉价格波动对现货市场带来的风险。引导中小散户加入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逐步参与期货交易,提高风险意识,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

4.3 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环节主体间信息共享

生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参与主体众多,上下游之间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均摊”共同体,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产业链之间相互合作的基础是利益分配合理,合理的利益分配可以增加主体间合作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生产效率,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运行。信息共享是促进成员间利益联结的前提(谁最先掌握市场信息,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各环节主体之间共享市场信息,增加主体间信任度,可以降低生产经营盲目性。注重保障生猪养殖环节利益,由于生产周期长、部分养殖户文化水平低等原因,养殖环节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养殖户可以根据共享的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养殖结构。

4.4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养殖人员技术水平

技术落后制约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河北省需多吸纳技术人才,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规模养殖场与学校进行合作,针对生猪产业技术人才的缺乏,设置相应课程,养殖场为定向培养人才设置相应的岗位,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养殖场通过合理的人才薪资制度和福利条件,对高校人才进行引进。校企合作组织专业的培训班、技术交流班,对养殖户进行包括健康养殖技术、育种技术、粪污综合治理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等培训,带养殖户参观规模养殖场,与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增强养殖户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升生猪产业总体的技术。

4.5 大力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不断提高生猪养殖标准化

规模化养殖需要资金的支持,政府设立生猪养殖专项基金,支持养殖场规模化建设。尤其中小散户更需要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政府需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散户提供资金支持。由于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的双疫情影响,给中小散养户造成巨大冲击,迫使其陆续退出养猪行业。规模化养殖场的优势愈发显著,产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中小散户可以与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资金帮助,统一技术标准,提高规模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降低承受风险程度。鼓励养猪户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制定统一的养殖标准,完善信息来源,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确定适宜的养殖规模。

4.6 充分利用京津、雄安地区优势,发展商品多元化

河北省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北京、天津地区消费市场稳定,短距离运输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猪肉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应充分利用好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优势,提升加工企业精深加工水平,增加特色产品品种,利用优良品种(黑猪)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好京津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对屠宰加工设备进行升级,做好加工猪肉品牌建设,生产健康、绿色、有机的猪肉产品。雄安地区发展前景广阔,为河北省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高端产业发展在雄安地区会得到更多支持,产品带去的经济效益也会影响产业的立足,发展多元化的商品在雄安地区会得到更好的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粪污规模化养殖场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养殖污染防治措施探讨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两部门:各省确保年底前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
山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今年要达75%
河北九成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发展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