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插管病人带管期间真实体验与需求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2-05-19 08:35胡爱萍向明芳马永红
循证护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插管气管通气

气管插管是病人的“生命通道”,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病人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但病人因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感、带管治疗的不舒适感和严重的情绪反应(如绝望、焦虑、高度沮丧和压力)等遭受痛苦

。使用镇静的方法可以减少或防止这些负面体验,被认为是保证机械通气有效性与安全性、提高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舒适度的有效治疗措施

。但过度镇静已被证明会使病人陷入恶性循环,增加病人虚弱,导致肌肉萎缩等从而加剧病情恶化

。有研究发现,以浅镇静为目标导向的镇静策略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病人的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其远期预后

。但被浅镇静的重症监护室(ICU)病人暴露于疼痛、口渴、焦虑、恐惧等应激源中,插管导致严重沟通障碍,使得病人无法及时、有效地表达需求和体验

。部分研究者在ICU病人机械通气治疗结束后,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其机械通气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进行探究,但单一的研究对临床指导有限;国内外研究者分别对该类质性研究进行了关于ICU病人机械通气期间真实体验的Meta整合

,但未有研究对病人通气期间的需求体验进行整合。有研究显示,ICU病人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引起不适体验的基本原因。因此,本研究旨在采用Meta整合方法深入诠释ICU气管插管病人行机械通气期间存在的需求和真实体验,为临床医务人员从多维度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1.塑造“三风”文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乡风、家风、民风”是测量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社会文明最直接、最现实的指标体系。要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城市先进文化下乡,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充分利用身边道德模范的言传身教和好人好事,引领农民崇德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睦邻友好、见贤思齐,引导农民建立良好的家教。通过“三风”文明持续不断的塑造,让家风滋润农村每一个家庭,让淳朴文明的乡风、民风充盈每一个乡村,使家风更盛、乡风更正、民风更淳。

当前我国的危机矿山数目日益增多,国家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2006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支持地质找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该决定提出: 要加快危机矿山和资源枯竭城市的接替资源勘查,大力推进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延长现有矿山服务年限。巨大的资源需求量使得深部找矿的研究意义重大。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关于ICU气管插管病人机械通气期间存在需求与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ICU/重症/危重/重症监护”“气管插管/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治疗/呼吸机治疗/机械通气/人工通气”“需求/需要/体验/感受/感知”“质性研究/定性研究/访谈/现象学”;英文检索词包括:“ICU/intensive care/critical illness/critical care”“intubation,intratracheal/tracheostomy/tracheotomy/respiratory therapy/ventilator treatment/ventilat*/mechanically ventilated/mechanical ventilation/artificial ventilation/ respiratory”“needs/demands/experience/feelings/attitudes/perception”“qualitative study/qualitative research/interview/phenomenology”。

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着信息化转变,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建筑工程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BIM技术都能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为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建筑企业也借助BIM技术对工程施工的各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确保了企业的自身利益,也推动着建筑行业整体的进步发展。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采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推荐的PICo模型指导。①研究对象(P):年龄≥16岁,在ICU期间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②感兴趣的现象(I):带管期间存在的需求与体验/感受;③情境(Co):从气管插管到拔管的这一过程;④研究方法:质性研究,包括现象学研究、民族志研究、人种学研究等各类研究方法;⑤发表语言:中文和英文。

1.2.2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或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②来自家属、照护者、医护人员的体验报道;③经质量评价工具评价后低质量的文献;④不关注机械通气病人生活经历的文献。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在这个课例中,老师在完成新课的教学后,没有以大功告成的心态放松对学生的观察,而是积极地寻找学生存在的动作问题,把握住最佳的教学契机,以设计复习课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再次的示范和讲解,在学生的纠错练习中加深了他们对动作的理解和认识。

1.4 文献质量评价

由2名经过系统循证培训的研究者采用2016年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

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当出现评价结果不一致时请第3名系统评价研究员协助评价。评价标准共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以“是”“否”“不清楚”“不适用”来评价。文献质量分为A级、B级、C级3个等级,A级为满足全部标准,偏倚可能性最小;B级为满足部分标准,偏倚可能性中等;C级为完全不满足标准,偏倚可能性最高。排除等级为C级的文献。

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问卷分为26个项目,分6个维度:求知进度、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小群体取向,采用6点计分。

1.5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推荐的Meta整合中的汇集性整合方法

进行资料分析,该方法适合纳入各种类型的质性研究,关注的是质性研究本身和在循证卫生保健服务系统中的价值和作用,将研究结果进一步整合汇总,使其更具有针对性、说服力和概括性

。运用研究者合众法和分析资料合众法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研究者在理解各质性研究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前提下,反复阅读理解、分析和解释各研究结果的含义,将相似结果组合归纳在一起,形成新的类别,然后将类别归纳为整合结果,形成新的概念或解释。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机械通气期间,部分病人因人机协调性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感觉快死了,得不到充足的氧气

”)。气管插管长期压迫鼻腔/咽喉部黏膜所致的局部组织损害,让病人感到咽喉部疼痛难忍(“插管的地方有剧烈的疼痛

”)。常感到口渴(“感觉喉咙发干、疼痛、想喝水,特别想把管子拔掉,但双手都被约束着,无法动弹

”)、频繁吸痰(“吸痰太痛苦了,有时眼泪都忍不住流下来

”)、身体约束、睡眠障碍(“睡着太困难了,这很痛苦

”)、翻身改变体位等(“我很难受,感觉气不够用,试图把管子拔掉,但双手被约束着,动不了,感觉更痛了

”)都是病人身体痛苦的来源。机械通气、虚弱、疼痛等原因造成的沟通障碍,使病人无法表达内心的需求(“令人窒息,没有空气,没有氧气……什么也不能说,因为嘴里有根管子

”“当他们绑住我的腿时,我想告诉他们不要这样做。 我试图说话,但没有声音出来。 我是如此受折磨

”),且严重的肢体无力也阻碍了病人通过书写或手势来表达需求(“太虚弱使我不能书写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2)

2.4 Meta整合结果

研究者对纳入的18项研究进行反复分析比较,共提炼出68个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组合为9个类别,汇总成3个整合结果,详见表3。

2.师资队伍共建。充分利用企业、工厂、科研院所等人才资源,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兼职教师库,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承担起学术讲座、教学研讨、课程学习、实习实训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任务。同时,校内教师到相关企业、工厂进行调研、挂职锻炼等业务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4.1 整合结果1:ICU气管插管病人在插管期间存在身体和心理(外在和内在)方面的需求

2.4.2.3 类别7:治疗护理与环境的不适

当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如得到及时的帮助(“在挣扎着呼吸困难时得到帮助……我活下来了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约束、缓解疼痛、解除口渴等时(“当我得到止痛药和一小口水喝的时候,这种缓解的感觉太美好了

”),病人会有较好的ICU体验。当最基本的需求不能被满足时,病人渴望需求被满足且有被剥夺的感觉(“我梦见喝一口水

”)。病人一方面渴望能自己呼吸,另一方面恐惧呼吸支持的中断,只能依靠机械通气维持生命,这造成恐慌感[“我很担心它(呼吸机)会停止……如果它停止,我会停止呼吸

”]。相对舒适的环境,如减少噪声干扰、获得一个安静的时间段、获得合适的枕头高度等,会给病人带来相对轻松和舒适的感受(“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大家都在谈论……很令人不安,你刚睡着,又被嘈杂的声音吵醒。你想要的只是一点安宁和安静

”)。需求被满足时,疼痛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他们一直在关注我。当我需求更多的时候,我得到了满足

”“当我知道他们持续关注着我时,感觉痛苦缓解了很多

”)。

2.4.1.2 类别2:对爱与支持的需求

机械通气过程中来自专业人员的关心,减少了病人的依赖性和孤立感(“护士在身边关心我时,我感到很安全,不再害怕

”“最感激的就是有人走过来握住我的手,这比呼吸机更重要

”)。渴望来自医护人员的信息与情感上的支持(“希望护士一直在我身边,只有身边的护士才能及时发现我的问题

”“特别希望能有个护士在身边陪伴我

”)。来自亲人的陪伴以及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会让病人感到被视为重要的个体,意识到存在的价值,增加了重返生活的希望(“如果不是家人给我鼓励,我可能会放弃

”“爸爸可以明白我想要的东西,我只需要指出或开始写第1个字,他就可以理解

”“当我意识到孩子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我,没有抛弃我,我感到如释重负

”)。

政策二:5月3日,为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更好发挥宽带网络优势,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网络扶贫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

2.4.1.3 类别3:尊重与求知的需求

机械通气期间的病人无法正常表达,且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的互动过程中缺乏耐心,病人失去了身份的自我认同感,护士未耐心听病人表达的需求(“我告诉护士我不能入睡,可她一直在说‘是的,你睡着了’

”),无视、不关注病人的意愿,以及一些在ICU谈及的不合理言论被病人认为是不尊重的(“我听到了讽刺和恶意的评论,他们谈论很多私事,一点也不关心我,我睡不着,也不敢睡

”)。暴露病人隐私时未能给予解释(“太难堪了,我下身裸露着,让一个年轻的护士擦洗,她和我孙女差不多大

”),使病人有着深深的无力感和不安全感

。而当医护人员以最大的尊重和同理心对待病人,不断了解病人感受,并为有需求的病人提供即时护理时,能缓解病人一部分痛苦体验(“医护们缓解了不愉快,没有他们,我已经疯了

”)。对疾病概念的认识不够,当未被告知而被动地接受治疗时,充满困惑(“我怎么了?为什么我的身体周围有这么多奇怪的东西?

”),在无法获取更多信息,求知需求未满足时,病人对这些技术设备表现出排斥心理,由此产生消极情绪(“我想知道我将会怎样,我想要真相

”)。

2.4.1.4 类别4:自我实现的需求

2.4.2 整合结果2:ICU气管插管病人在插管期间存在包括身心在内的诸多不适

机械通气期间病人失去自理能力,害怕完全依赖他人,想拔掉管子,想要照顾自己并回归正常生活轨道,渴望独立(“在那里,我像植物人,不能管理自己,我想回家,想照顾自己,管理我的一切!

”)。气管插管有创治疗的经历,会令病人担心预后,产生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以及对自我实现的无助感(“我的喉咙很狭窄……担心未来我再也无法唱歌

”)。病人处于全补偿系统状态,这种不需要病人参与和主动做任何事情的状态,使病人觉得自身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人让我去想或做任何事……我不需要吃饭、呼吸甚至大便……

”)。无法掌握自己的处境,失去控制感让病人感觉痛苦绝望(“我想自己处理一切,现在这样完全是一种堕落

”)。为无法履行家庭职责和患病造成的负担而感到愧疚(“想我的妻子和孩子,如果我死了,他们要怎么赚钱呢,怎么养活自己呢?这些都是我的担忧

”)。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均由2名护理研究生(经过循证培训)独立进行,如果意见不一致,则请第3位具有循证护理师资格的研究者协助判断。首先对检索所得文献应用NoteExpress进行去重;然后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初步筛选文献,排除明显不相干的文献;再通过阅读全文复筛,并根据参考文献追溯补充,最后选取文献质量评价级别为B级及以上的文献;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作者、研究时间、研究地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量、数据收集方法与时间、感兴趣的现象及主要结果。

天葬院的门前,聚集了许多人。昨夜“天使战魔王”的故事已经在村中传开,尤其是药士的那句“身体里住着个什么”,更加让人们相信,女子身体里住着的,就是天使。

2.4.2.1 类别5:身体不适

无家人陪伴,行气管插管导致沟通障碍等种种不适使病人感到孤独绝望(“感觉特别孤独,有一种被抛弃感

”“孤独与疾病一样可以使人死亡

”)。对未知治疗的担心(“护士告诉我要等待结果,我不知道这次检查是为了什么

”)、对死亡的焦虑恐惧,致使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一个劲问自己我会死吗

”)。侵入式操作不耐受带来的绝望感(“插管和吸痰简直比死都难受

”),对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感到无助和失望(也许我会一直用这个装置呼吸到生命的尽头,再也不能摆脱这里了

”)、恐慌(“担心气喘不过来、呼吸机报警时护士不在身边

”)、情绪失控(为什么这发生在我身上?我会生还是死?

)。无法表达内心的沮丧与愤怒(“当别人不理解我,而我又不能告诉他们任何时,我很受伤……无法控制情绪时,我的脾气就来了

”)。病人被局限在床上,处于一种过度的刺激环境中,极易造成知觉剥夺,产生认识障碍、感觉麻木等表现(“没有真正清醒过,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时间

”)。经历着意识水平的波动,甚至分不清现实和幻觉(“ICU为什么这么混乱?商贩们每晚在这里卖水……

”),产生不真实感(“太奇怪了,不知道我活着还是死了

”)。多数病人提到经历噩梦,这是令人恐惧、不愉快的回忆(“那些可怕的噩梦,如此强烈而令人恐惧,我发疯了……我不敢睡觉

”)。

通过初检和其他途径获得相关文献1 455篇,剔除重复文献后获得1 003篇文献,阅读全文复筛47篇文献后最终纳入18

篇文献。文献筛选流程图详见图1。

2.4.2.2 类别6:情绪情感与知觉不适

答:中国政府一直提醒中国公民到境外旅游时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要文明旅游。另一方面,中国所有驻外使领馆都时刻关注当地安全形势,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发布安全提醒和警告。你看一下我们使馆的网站就知道了,今夏以来我们发布了好几次安全提醒。我们这样做的考虑,你可以看我昨天的采访内容。坦率地讲,瑞方有关部门对保护中国游客的安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起针对中国游客的案件告破。你说怎么办?

2.4.1.1 类别1:生理(外在需求)

机械通气过程中的一系列治疗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在病人的回忆中,气管插管和胃管等各种管道的束缚、禁食禁水(“不喜欢通过管道喂食,感到恶心,想呕吐

”)、床上沐浴、更换床单、翻身、频繁的安眠药处方(“镇静药让我无法清醒,睁不开眼睛,很难受

”)、手脚约束(“我的手脚被绑住,像坐牢

”)、床上功能锻炼(“床上的康复运动让我精疲力竭、呼吸困难

”)、烦琐的诊断程序等治疗侵害了舒适性。ICU环境相关的应激源、嘈杂的环境、各种仪器设备报警声(“老听见嘀嘀的机器报警声

”)、各种人员的交谈声(“他们发出很多声音,我的神经很虚弱、很难受

”)、不适宜的温度(“很热,像地狱一样

”)、紧张恼人的氛围(“ICU是一个令人忧郁的地方,让人悲伤

”)都令病人不适。陌生的ICU让病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困惑不安(“像不会游泳的小孩被扔进冰冷的游泳池

”)。

2.4.3 整合结果3:逐渐适应与成长

2.4.3.1 类别8:在艰难情境中应对

虽然机械通气期间病人经历诸多痛苦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病人能够进行自我调适,以减轻消极体验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渐接受和适应现状(“虽然插管很难受,但为了治病,我还是忍了

”),利用积极情绪来对抗消极情绪,并进行自我鼓励(“你一定要有信心,否则你就要和生活说再见了

”),以坚强的意志力应对艰难情境。伴随疾病治疗的进展,部分病人有了积极康复的信心(“变得更好的感觉,这种感觉使我充满了信心

”)。努力把握现实,保持清醒(“如果你清醒一点,你就能理解发生了什么,不会惊慌失措

”),努力配合治疗,忍受身心痛苦(“你只需要在自己身上努力,然后你就可以管理好自己了。我把自己置身于我所谓的“医院泡沫”中,带着积极的心态,我接受了

”“每熬过1 d,我就告诉自己又能在这世上多活几天了

”)。相信来自家人和专业人员支持的力量(“相信他们的存在让我感到安全,安心把自己交给他们吧

”)。从医护人员和病友同伴处找到安慰与共鸣(“我不是唯一一个有这些问题的人,这是正常的

”)。部分病人尝试应用画板或写字板等辅助工具来表达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慢慢读懂我的表达和手势”

)。

2.4.3.2 类别9:在自我调适中成长

病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开始意识到平时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为此感到懊悔(“是我的错,如果我不吸烟,可能就不会来这里了

”),表达未来改变的愿望(“出院后要照顾好健康,调整习惯,多运动,这是痛苦的教训

”),更加珍惜亲情(“我们之间的关系更近了

”)。部分病人表示战胜疾病和困难意味着迈向人生新的一步,开始重新评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的悲伤感,也夹杂着从危机中幸存下来的喜悦(“又悲又喜,珍惜当下,开启新的人生

”)。来自社会的温暖使有些病人感受到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应积极承担责任与义务(“现在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并为社会做贡献

”)。

3 讨论

3.1 关注并努力满足气管插管病人身心需求,促进病人的人性化体验

ICU的特殊环境,持续监护、高强度、侵入式治疗等不良刺激的影响,病人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应激,使得ICU病人与普通病房病人有着不同的特殊需求,包括对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需求、渴望来自家庭与医护人员的爱与支持、对尊重和求知的渴望以及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所拥有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正常情况下,病人能表达自己的体验,可通过个人控制满足这些需求,但在气管插管与疾病状态下,病人无法表达需求与想法,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障碍以及生理(如呼吸、进食、活动受限、睡眠障碍)、心理(如自尊缺失、自我形象紊乱、焦虑、渴望亲人陪伴)等各方面的不舒适感

,有研究显示,60%的病人因需求没有满足产生焦虑和高度挫败感

,说明评估和满足ICU病人需求的重要性。但调查发现,ICU气管插管病人交流需求与护士认知间存在显著差异

,医护人员无法理解或忽视病人需求,从而导致病人产生系列情绪和行为表现,如恐惧不安、烦躁焦虑、孤独无助、恐惧、死亡,甚至不配合治疗护理,导致拔管时间延长甚至发生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等严重后果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了护理关怀行为的重要性和价值,护士与病人互动时,那些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行为,比如解释自己在做什么,用平静安心的声音说话、目光接触、触摸,提供安慰和治疗信息等对病人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病人需求的一种重要的满足形式

。因此,护理人员需保持对病人需求的敏感性,将病人当作独立的个体,发现其持续、潜在的需求,减少ICU危重病人因气管插管而产生的痛苦

。希望本研究整合的结果能为ICU治疗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从而促进ICU的人性化体验。

3.2 关注气管插管病人的不适体验,提供相对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

本研究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技术在挽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也给病人带来身体、情绪情感与知觉、治疗护理与环境等方面的不适,进而影响病人疾病治疗与康复。而医护人员通常较关注病人身体疾病的治疗,对病人可能经历的不适体验部分内容往往被遗漏或忽略。在身体方面,病人经受着疼痛、呼吸困难、憋气、沟通障碍等不良体验,尤其是沟通障碍使病人产生诸多不良情绪。有研究显示,病人报告插管期间身体经历着不舒适,但却很少报告疼痛,这与ICU的镇静治疗有关,病人因其他不适所产生的躁动行为被医护人员误认为是疼痛,从而采用镇静,但过多镇静可能会掩盖其他不适感

。随着ICU镇静策略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舒适化浅镇静、无镇静协议的转变,越来越多的ICU病人维持清醒的状态,这对医护人员如何进行更佳的治疗和护理,识别并改善病人不适,促进人文关怀提出新的挑战;在ICU的特殊情境下,病人多出现沮丧、失望、焦虑、悲伤等消极的情感情绪,而来自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关心支持对增加治疗希望和改善不良情绪有积极作用。医护人员的关怀支持、安慰性护理与不尊重、不关心的管理给病人舒适体验的差异是显著的

。有研究证实了护士在为病人提供舒适感和促进安全感方面的中心作用

。因此,对ICU机械通气病人而言,如何创建一个积极的环境,鼓励病人产生有动力、有价值的感觉,增强康复信心,获得安全和舒适感,这是护理行为的意义;病人所产生的知觉不适与不合理的镇静有关,更多病人倾向处于清醒状态,这种体验优于镇静和昏睡。鉴于此,应综合考虑病人的不适体验以进行镇静管理;另外,来自治疗护理和环境的不适提示医护人员应注重人文关怀,致力于优化ICU环境

,减少不必要的声光刺激,并根据昼夜节律调节光照强度,以减少环境应激源,尽可能为病人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治疗环境。

3.3 把握病人在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引导其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面对机械通气的艰难情境,一方面,病人尝试利用各种方法来应对现实,包括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积极寻求来自家庭以及医护人员的支持、运用积极情绪对抗消极情绪,以逐渐适应现状;另一方面,病人实现在自我调适中的成长,包括对入院前的生活方式、疾病观和价值观进行反思,最终战胜疾病,以更积极的态度迈向新的人生征程。提示医护人员应把握病人在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引导病人进行自我调适,努力克服困难,对治疗形成正确的认知,以不断适应环境并实现个人成长。

Combustion Failure Diagnosis of Marine Low Speed Diesel Engine Based on Fuel Consumption Rate

4 小结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汇总整合ICU气管插管病人行机械通气期间的需求与体验。本Meta整合结果显示,ICU病人在气管插管期间存在着包括身心在内的多种需求与不适体验,同时病人在此过程中逐渐适应并实现个人成长。机械通气病人多维度的需求与体验,需要多维度的干预,提示应将生理、心理、技术干预与整体和共情护理相结合,并积极地评估和满足病人需求,最大限度地为机械通气病人带来积极的结果。

另外,本Meta整合纳入的18项研究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种与文化背景的异质性和多元性方面尚有欠缺,因而可能对研究结果的诠释带来影响,今后的研究可对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原始质性研究的结果均来自病人对插管情境回忆,难以确定回忆的准确性是否可能由于时间的流逝而失真。

[1] DANIELIS M,POVOLI A,MATTIUSSI E,

.Understanding patients′ experiences of being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findings from a Meta-synthesis and Meta-summary[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20,29(13/14):2107-2124.

[2] KJELDSENC L,HANSENM S,JENSEN K,

.Patients′ experience of thirst while being conscious and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Nursing in Critical Care,2018,23(2):75-81.

[3] STRØM T,MARTINUSSEN T,TOFT P.A protocol of no sedation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London,England),2010,375(9713):475-480.

[4] SHEHABI Y,CHAN L,KADIMAN S,

.Sedation depth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ritically ill adults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multicentre cohort study[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3,39(5):910-918.

[5] 熊杰,汪晖,邓娟,等.ICU清醒患者护理需求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8,33(13):105-109.

[6] BAUMGARTEN M,POULSEN I.Patients′ experiences of being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in an ICU:a qualitative Meta-synthesi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2015,29(2):205-214.

[7] 陈俊杉,范杰梅,余金甜,等.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真实体验研究的Meta整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6):1274-1281.

[8] 赵瑞,拜争刚,黄崇斐,等.质性研究系统评价在循证指南制定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7):855-859.

[9] ASHKENAZY S,WEISSMAN C,DEKEYSER GANZ F.Perception of discomfort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qualitative study[J].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2021,64:103016.

[10] LEUNG C C H,PUN J,LOCK G,

.Exploring the scope of communication content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8,44:136-141.

[11] HOLM A,DREYER P.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experience of being conscious during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J].Nursing in Critical Care,2017,22(2):81-88.

[12] CLUKEY L,WEYANTR A,ROBERTS M,

.Discovery of unexpected pain in intubated and sedated pati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an Official Publication,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ritical-Care Nurses,2014,23(3):216-220.

[13] 魏薇萍,朱晓燕,王飞燕,等.论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重症监护经历的质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1):1645-1647.

[14] 孙玉姣,高敏,张银.呼吸科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置管期间舒适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3):2795-2797.

[15] 黎萍,孟庆玲,陈育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真实体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4):18-20.

[16] WANG K F,ZHANG B,LI C Y,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patients′ intensive care experience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9,18(2):183-190.

[17] HAJIABADI F,HEYDARI A,MANZARIZ S.Enclosed in the synergistic rings of suffering:the experience of conscious patients und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causes of suffering[J].Electronic Physician,2018,10(4):6697-6706.

[18] ENGSTRÖM Å,NYSTRÖM N,SUNDELIN G,

.People′s experiences of being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in an ICU:a qualitative study[J].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13,29(2):88-95.

[19] SAMUELSON K A.Unpleasant and pleasant memories of intensive care in adult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findings from 250 interviews[J].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2011,27(2):76-84.

[21] KARLSSON V,BERGBOM I,FORSBERG A.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adult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who were conscious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phenomenological-hermeneutic study[J].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2012,28(1):6-15.

[22] FLINTERUD S I,ANDERSHED B.Transitions in the communication experiences of tracheostomised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a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5,24(15/16):2295-2304.

[23] TEMBO A C,HIGGINS I,PARKER V.The experience of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and beyond intensive care:findings from a larger phenomenological study[J].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2015,31(3):171-178.

[24] KARLSSON V,FORSBERG A.Health is yearning--experiences of being conscious during ventilator treatment in a critical care unit[J].Intensive & Critical Care Nursing,2008,24(1):41-50.

[25] GILDER E,JULL A,SLARK J,

.Patient′s experiences of endotracheal tubes and suction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J].Nursing in Critical Care,2021,14(3):1-8..

[26] ASLANI Y,NIKNEJAD R,MOGHIMIAN M,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s of patients und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llowing open heart surgery[J].ARYA Atherosclerosis,2017,13(6):274-281.

[27] DUFFYE I,GARRY J,TALBOT L,

.A pilot study assessing the spiritual,emotional,physical/environmental,and physiological needs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via eye tracking devices,head nodding,and communication boards[J].Trauma Surgery & Acute Care Open,2018,3(1):e000180.

[28] 谭艳芬,何思雨,王晓月,等.重症监护室中护患对气管插管后患者需求认知的差异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360-362.

猜你喜欢
插管气管通气
气管插管体位的研究进展*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新型智能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呼吸力学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在急诊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