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杭海
1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染色体畸变可能引起性状改变”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材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让学生能举例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以及染色体组的概念,认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又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以染色体组倍数的增减。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联系,又是理解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异常病的基础,所以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2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掌握了细胞正常分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迁移,通过精心设疑,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染色体变异。通过不同染色体组型图片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识别单倍体和和多倍体;说出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形成原因。
2.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类比推理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3 情感目标:关注染色体数目变异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以致用的思想。
3 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染色体畸变的类型;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
3.2 教学难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判断。
4 教學过程
5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变异的来源
——染色体畸变
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首先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描述四种结构变异,比较分析结构变异的实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染色体组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利用人体的双手这一模型,将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容易接受并深入理解,使接下来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介绍顺利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