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俭
顾兰记营造厂承造的上海太古洋行大楼
汇中饭店(王发记营造厂承建,1908年落成)
对于他们的印象,最初来自一个名词解释式的条目——中国近代第一批西式城市地标建筑营造商群落,建筑商和浦东历史上那些重量级的人物相比,似乎分量不够,可以跳过。就在准备翻页的刹那,瞄到一行字:浦东高桥营造商,参与承建了海关大楼、和平饭店、汇丰银行、国际饭店等上海地标性建筑。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建筑群,三分之二以上由他们承建,历史上曾有“浦东人造了半个上海城”之说。建筑是一座城市文化最有影响力的代表,我们有关 20 世纪十里洋场的印象,绝对离不开这些卓越的建筑群。跨越黄浦江,造起这些建筑的群体,对上海文化产生的作用不可估量。
建筑商在旧上海被称为“营造商”,1949年以前,由浦东人正式注册开办的营造厂有27家。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营造厂为杨瑞泰营造厂,由浦东川沙蔡路镇人杨斯盛在1880年设立。杨斯盛出身贫寒,13岁家里变卖了一只老母鸡给他作盘缠过江来到浦西,投奔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哥哥,当了名泥水工。因为手艺好,得到洋人赏识,他被海关聘去专门修房子。十几年的房子修下来,他掌握了先进的建筑技术,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结交了些友好的外国人,积累了不少优质人脉资源,从而自立门户。
1891年上海江海关(即海关)施工招标,意大利商人皮特尔中标。对此杨斯盛不服气,他豪迈地说:“代表中国主权的海关岂能让外国人造?如此实在脸上无光。我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和外国人争个高低。”果然,中了标的皮特尔并没能趾高气扬多久,在遇到地下水位上涨无法打桩的难题时,便停工进行不下去了。杨斯盛接标施工,在1893年完成了海关的建造。这一成功,长了中国建筑工匠的志气,开启浦东营造商的光辉历史。
有着杨斯盛榜样在前,浦东一大批后生加入营造业,他也乐于提携后辈,把杨瑞泰营造厂办成了营造业经营人才的摇篮,他直接带出来的就有顾兰洲、赵增涛、李贵全、张兰堂等。
顾兰洲是川沙蔡路建光(今浦东新区合庆镇)人,出身贫困但勤奋好学,曾跟随杨斯盛参加海关二期的建设,深得杨斯盛的器重。1892年顾兰洲独资创办顾兰记营造厂,承建了位于外滩的英国领事馆、南京英国大使馆、上海太古洋行和先施公司等。他敏锐地发现石库门开发的商机,利用积累的资金和技术,购地建造石库门住宅,仅在上海就开发了2000幢左右的石库门,加上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开发建设的房产,他成为富甲一方的房地产商。
和杨斯盛私交甚好的王松云是高桥人,在杨斯盛开办营造厂时,他入股鼎力相助。他先与宁波人合资办仁泰营造厂,后来独自开设王发记营造厂。他也结识不少外国人,其中有上海滩名人哈同,1904年哈同把爱俪园交给仁泰营造厂建造,1909年完工,王松云由此扬名。外滩当时最高的建筑——汇中饭店大楼建造时,业主英国人找到他,但又有些犹豫,对他造高楼没有信心。这时,杨斯盛出面做担保人,英国人才将汇中饭店工程发包给王发记营造厂。其间,他数次在杨斯盛的帮助下化解难题,像建造过程中的地基倾斜问题,就是在杨斯盛的技术支撑下顺利解决的,圆满完成了这一上海建筑中的佳作。汇中饭店在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和平饭店。
杨斯盛
陆根记营造厂创办人陆根泉
跟杨斯盛学过艺的蔡路人陶桂松,后来名列上海近代五大营造商之一。他在1920年创办陶记营造厂,1923年承接永安公司老板郭乐、郭顺在南京西路1400号的住宅,宅邸修建得相当气派,大大超支,他便自己贴本钱进去,就此获得永安老板的青睐,得到了永安新楼“七重天”的承建权。外滩的中国银行新厦、美琪电影院、沪光电影院也都由他承建。抗战胜利后,他被推荐为上海市营造业同业公会整理委员会5人成员之一,承担重组任务。
周瑞庭也是高桥第一批营造商,在杨斯盛、顾兰洲手下承包过工程。他在营造商中受教育程度算高的,读过私塾,懂英文,对西方近代建筑较熟悉。1895年创办周瑞记营造厂,礼查饭店、外白渡桥、杨树浦发电厂一期工程、俄罗斯公馆(苏联领事馆)、扬子大楼、新闻报馆、敬业中学、四行储蓄会虹口分会大楼、圣三一堂翻建和乍浦路桥都是他承包建造的。
在群星闪烁的浦东营造商中,有一位参与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建设,他是浦东高东镇人朱云山。他办的营造厂名朱泰森,著名的大世界游乐场是他承造的,黄浦江港区码头、南京中山陵的中山路也都出自他的营造厂。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中国宫殿式展馆,采取了在国内拆为散件,再运过去实地组装的方式。
他的宅邸,位于浦東高行镇的宝善堂,也是他自己建造的,当地人称“浦东第一宅”。
浦东的营造商,普遍出身贫困,都具有勤奋好学、不畏挑战的特质,不少人通过自学掌握了英语,能够自如地与外国人打交道,因而兼收并蓄中西文化,成为业界翘楚,每个人都活成了“励志大片”。多数人发达后,都不忘回馈社会,捐资兴办教育,修筑公用设施,踊跃支持慈善事业。
投稿邮箱:haichenwowo@163.com
百乐门大舞厅聘请中国建筑师设计(陆根记营造厂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