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成文 房金
乡村兴则国家兴。近年来,全国各地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科学统筹谋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实走深。地处成都南大门的兴义镇,抢抓省级重点项目中国天府农博园建设机遇,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对乡村进行景观化建设、项目化推进、市场化运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出一条“农业+科技”“农业+文旅”“农业+食尚”的兴义特色乡村发展之路。
兴义镇地处成都市新津区北部,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全域被纳入天府农博园产业功能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这里拥有占地1500亩的国家AAAA级景区斑竹林公园,先后引进途远共享农庄、蓝城沐春风、蒙顶茶溪谷、TINA庄园等一大批农旅融合项目,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四川省首批“百強中心镇”和成都市重点支持的特色镇,并荣获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2021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村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围绕农村产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农增收上来,是兴义镇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目标。”兴义镇党委书记李吉表示。近年来,兴义镇先后建成有机农业基地、猕猴桃基地、韭菜韭黄基地、食用菌基地、循环种养基地“五大农业基地”,农产品品牌逐步建立,“新津韭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进一步夯实生态农业基础,兴义镇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共享农业”,加强“岷江牌”蔬菜、翔生有机蔬菜、“渔耕田”蔬菜品牌塑造、产品营销。经过不懈的努力,兴义镇完成岷江千亩果蔬、波尔千亩稻田大田景观建设,成功创建西南首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川台农业合作示范基地”。
推动农业博览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跨界融合,是兴义镇围绕天府农博园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的另一路径。其先后引进58集团、喜马拉雅、蓝城沐春风、茶溪谷等头部企业20余家,孵化出鱼菜共生、食物减法等在地新乡村企业10余家,农业产业链和乡村价值链不断延伸。通过片区联动发展的理念,探索出“共享农庄”“不二餐吧”“最美厨娘”等经营性集体经济项目,搭建“村集体+国有公司+社会资本+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集体企业、合作社的经营主体职能不断强化,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村集体增收近80万元……借助一系列产业项目,兴义镇现已形成了现代乡村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良好的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兴义镇全镇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绿树成荫,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镇域金马河、西河、羊马河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呈现出“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生态基底。
近年来,兴义镇建设了68公里农博绿道,建成了五彩小屋、瓜果长廊、稻田餐厅等30余个体验场景,形成“四河六岸串十景,一带一环营田园”的绿道脉络体系。“我们通过引水入镇,建设万兴路水街、王巷子水街,打造了‘亲水戏水’平台;通过挖掘果蔬、荷塘韵味,打造了岷江‘果香渔趣’田园景观;通过垒石拦水、蓄水成景,打造了张牛河‘曲水芦荡’湿地景观;通过重建纪碾子、铺步道,打造了石鱼河‘林泉石径’、林间景观;通过‘清水活水’,彰显了‘川西味、水乡情’……”兴义镇党委书记李吉如数家珍地介绍。
为持久打造居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兴义镇还定期发动村(社区)干部、党员、群众,对示范线沿线十里进行全面清理。引导群众自行拆除违章搭建,纠正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动员果蔬、荷塘等业主配合拆除铁丝网;梳理生态沟渠,还原生态本底;规范沿线标牌标识,提升游客游览体验;按照“一村一品、一品一韵”的思路,建设一批特色花径、花墙、花地,实现“乡村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的目标。
集聚发展。推动农业博览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跨界融合,是兴义镇围绕天府农博园产业发展、实现群众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的另一路径。图为不二餐吧。
治理之基。基层治理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大抓手。图为农博园主展馆。
蜀风雅韵。近年来,兴义镇建设了68公里农博绿道,建成了五彩小屋、瓜果长廊、稻田餐厅等30余个体验场景,形成“四河六岸串十景,一带一环营田园”的绿道脉络体系。图为羊马河绿道。
基层治理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大抓手,并始终贯穿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过程、全领域。
目前,兴义镇以“省市区三级联动”,统筹推进农博岛片区开发运营,以“功能区+国有公司”投建运营机制,统筹实施农博岛片区以外的综合开发运营,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功能配套、环境保护治理以及农博功能性项目建设。
同时,兴义镇更是以群众为导向,按照新津区“1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4个产业功能区分中心+N个社区智慧服务站”的智慧治理体系,试点“城市大脑、镇街中脑、社区微脑”互联协同的城乡现代治理模式,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美好愿景。
截至目前,兴义镇引进社会组织5家,实现了“兴义七子”社区营造全覆盖,旨在抓好“耕心学堂”“零距离服务”“共享菜园”等社治精品项目;还大量引进社会资本,完成广滩、兴场、张河等5个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示范社区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