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晓辉 李玲玲
仪式活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当前,设计仪式教育活动时缺乏整体规划和课程意识,普遍重点关注仪式典礼形式,且活动内容分散,容易错失教育契机。堇山小学自办学起就将“两礼两季活动”(入学季、入队礼、成长礼、毕业季)纳入学校主体的德育主题活动,以获真知、涵善情、坚意志、践美行的课程理念整体架构两礼两季课程,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从而将仪式教育功能发挥至最大化。
一、构建“耦合一体式”校本课程
一个人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德育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据此,我们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构建“耦合一体式”两礼两季课程:基于获真知的成长解码模块、基于涵善情的心语微录模块、基于坚意志的庆典仪式模块和基于践美行的阳光行动模块。
(一)以知明德,成长解码模块聚焦四德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群策群力,汇编出版了两礼两季课程主题读本《成长路上》。读本涵盖入学季、入队礼、成长礼、毕业季四个篇章、二十四课内容。通过班会课的教学,学生能知晓守规范、知爱国、懂感恩、勇担当的道德品质,能作正确的道德选择,具备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以情润德,心语微录模块涵养四德
道德情感伴随人们的道德认知而产生和发展,对道德行为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学校設计心语微录活动模块,入学季学生以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入学阶段的心情与愿望。入队礼学生以作文传情的形式表达入队阶段的心情与意愿。成长礼学生以情书感恩的形式记录成长中想要表达的感谢。毕业季学生以视频说事的形式记录对母校的留恋与未来期许。通过微绘本、微作文、微情书、微电影等课程活动引导和培养孩子守规范、知爱国、懂感恩、勇担当的道德情感。
(三)以意铭德,庆典仪式课程坚定四德
仪式感的意义在于传递精神、传递情感。学校在学生生命的阶段性节点,策划气氛庄严神圣、形式新颖多彩、内容系统丰富的庆典仪式:入学季明礼守规、入队礼童心向党、成长礼感恩前行和毕业季担当修远,为孩子的精神提供支持和寄托。孩子们在特定的场合集合在一起凝聚意志,促进角色转化,实现道德认同。
(四)以行立德,阳光行动模块树立四德
知、情、意、行是一个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过程。正确的道德认知、良好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共同支撑着“行”。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学校设计了基于践美行的阳光行动模块。入学季之护照通关规范行:入学为新生颁发《成长习惯护照》。护照中对学习、生活、文明三大习惯24个规范进行考核。入队礼之领巾行动爱国行:入队后学生领取红领巾行动手卡。行动包含爱红领巾、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热爱历史四个主题,每个主题包含三个分行动。成长礼之小鬼当家感恩行:感恩行动根据难易程度分成自理型感恩项目、创新型感恩项目和公益型感恩项目。在积分挑战过程中,孩子们争做懂得感恩的好少年。毕业季之岗位体验担当行:学校设置志愿者服务制——班级小老师、年段小导师、校园小管家。学生自主自愿报名,在岗位中服务学校、体验担当。
二、探寻“阶梯引导式”推进策略
两礼两季课程包含成长解码、心语微录、庆典仪式、阳光行动四个模块,针对每个模块课程的个性化特点,学校采用“阶梯引导式”推进策略。
(一)成长解码模块:由浅入深式知品德
1.趣读故事巧妙说理,知品德
根据故事内容深浅、篇幅长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趣读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有独特的感受、体会与理解,进而体悟故事道理、知晓品德内涵。自悟文本式阅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读文本,边读边体悟。聆听音频式阅读:音频代替文字,激活想象画面,让学生边想象边体悟。入情朗读式阅读:学生饱含情感地品读,边朗读边体悟。观看表演式阅读:表演替代文字,学生在观看中融入感受、读出内涵。多种方式阅读寓教于乐,提高故事育人的实效性。
2.提问引导巧妙辨析,辨品德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辨析,才有益于学生“意义世界”的建立。故事阅读后,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辨析故事中包含的道德内涵,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教师设置具有悬念冲突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思辨,提升品德内涵认知。教师设置反问引申式问题,让学生在对照比较中激发思维、获得结论,进而在问题对照比较中提升道德判断能力。
3.心灵点拨巧妙自测,省品德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知晓故事内涵,《成长路上》一书开辟了心灵驿站,这个板块是设立在故事环节之后的德育心灵点拨式内容,以此链接学生“意义世界”的生成。心灵驿站的话语能让学生构建并用好德育故事中的“阴晴圆缺”,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带入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对价值体系进行自主构建,使其形成内在德性。心灵驿站休憩后还有自测平台,学生根据自测题对照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德行有没有改正的地方,也加深了对什么才是好品行的理解。
(二)心语微录模块:由人及己式涵善情
1.他人心语花式漫读,沐善情
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微绘本、微作文、微情书、微电影的具体内容、创作方式和善良道德情感的表达。新生阅读学习绘本《尼多熊的一年级》,尼多熊热爱校园生活的良好情感感染着孩子们。新队员学习微作文《岁月中的红领巾》,父母为刚入队的孩子讲述自己的红领巾故事,爱国主义精神在家庭中延续传承。十岁少年阅读父母写给自己的信件《给孩子的一封信》,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希冀,生发感恩情。毕业生观看微电影《对未来的自己说》,学习学长在镜头中表达对未来的希冀,责任担当的厚重感感染即将毕业的孩子们。
2.他人心语挖式细品,悟善情
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教师用心揣摩文本价值,通过对微绘本、微作文、微情书、微电影等深挖细品,唤起学生的情感觉醒,在沐善情中悟善情。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略读文本。通过略读,对文本大意和含有的情感有所了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寻读找善情。通过寻读,让学生挖掘能够传递情感的细节。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悟深情,让学生不仅感悟善情,更能思考如何表达得更好。
3.自己心语仿式吐露,抒善情
通过学习他人心语,学生接触了美好的人和事物,沐浴在守规范、知爱国、懂感恩、勇担当的善情中。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善情。借助教师提供的关键要素,学生着手吐露情感,抒发善情。微绘本关键要素包含爱校园、学知识、友好处、去上学和认真吃饭。微志愿关键要素包含我好的表现、我的缺点和我努力的方向。微情书关键要素包含回忆父母对我的照顾、感谢父母的恩情和我的实际行动。微电影关键要素包含我的爱好、三年后的目标、我要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我想成为怎样的人。
(三)庆典仪式模块:由外而内式凝意志
1.氛围营造润童心,添身份感
环境熏陶人,环境培养人,环境布置对仪式教育非常重要。学校对校园、班级、会场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让孩子深切地感受节日气氛。校园环境布置注重传递新变化:主题海报、楼梯扶手气球、吉祥物娃娃夹道欢迎,营造热烈的节日氛围,迎接新的征程。教室环境布置注重开启新征程:对班级门窗、外墙、黑板进行环境布置,让每一处角落都传递“新阶段的到来”,发挥育人功能。会场环境布置注重转换新身份:会场跨门、签名留念墙、邮寄筒等环境布置具有身份转换意义的标志。
2.情境创设扣童心,增认同感
仪式教育中,特定的情境渲染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实现学生对特定知识内化、对特定意义的认同以及对某种规范的认同。学校注重程序细节,善于情境渲染,让每一个学生增强认同感,接受自己身份的转变。不同的仪式有其独特的象征符号,学校强调仪式象征符号的呈现,凸显仪式背后存在的文化内涵,注重精神引领。两礼两季都有集体宣誓、朗诵、呼号的环节,正如一个特定的教育磁场。当师生进入这种场域时,就会被感染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共鸣,增添身份认同感。
3.互动体验抵童心,赋使命感
最好的教育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最好的仪式教育是父母共同参与的仪式。仪式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幸福教育。为了让仪式教育功能最大化,两礼两季仪式庆典安排了亲子互动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父母见证了你的成长和身份的转变。入学季中父母与孩子一起将心愿写在卡片上,并将卡片挂在心愿树上,代表开启求学新的旅程。入队礼中父母为孩子戴上红领巾,代表孩子身份的转变。成长礼中父母为孩子送上成长礼物和一个大拥抱,小朋友将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毕业季中父母为孩子送寄语,孩子带着毕业生的身份开始新的旅程,勇于担当责任。
(四)阳光行动:由思而行式践美德
1.行动计划团队商,行始于思
阳光行动包含护照通关规范行、领巾行动爱国行、小鬼当家感恩行、职业体验担当行。在行动开展之前,学校组织学生对阳光行动进行规划。思考行动的主题、内容、达成的目标以及开展的过程。班级组建团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行动,构建了队长、顾问(导师、家长各一名)、成员组成的协作结构网络。
2.实践行动导师引,思行相伴
为了帮学生更好地落实阳光行动,各组的导师会不定期跟随学生行动并给予指导和建议。学校让学生以照片、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反思一栏里记录行动中值得表扬的内容和有待改进的内容。导师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生的反思给予指导,以便学生改进阳光行动。
3.实践记录互相评,行达德成
阳光行动结束后,学校如期组织优秀阳光团队评选活动,由家长、队员和教师三方共同参与,从活动效果、活动过程、活动意义等多维度评价。在评议中,队员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他们在学习他人的行为中感受品德的力量,进而促进自我和他人的德行发展。
三、创立“多维立体式”评价方式
针对成长解码、心语微录、庆典仪式、阳光行动四个模块课程的个性化特点,我们创立了“多维立体式”评价方式,实现多元评价。
(一)成长解码:道德认知自测式评价
成长解码知识将以道德认知检测的方式进行评价。学校编制了成长路上道德认知测试题,题型为判断题、选择题和简答题。通过量化评价检测道德认知水平,结果比较直观和明显。教师能直观知晓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行为。
(二)心语微录:心语成果展示式评价
学生的心语微录成果袋袋本、红领巾心事、感恩信件和青春影像将以不同方式呈现,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再现学生守规范、知爱国、懂感恩、勇担当的善美道德情感。心语廊:开辟心语廊,将袋袋本一一展示。心语墙:将红领巾心事以班级为单位张贴在墙上。心语栏:学校公众号开辟家书专栏,推送感恩信件。心语圈:学校公众号开辟青春影像专栏,展出代表学生担当心语。
(三)庆典仪式:调研问卷反馈式评价
庆典仪式开展后,基于学生的参与度、喜爱度、活动效度,学校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调研,获得第一手真实的资料,作为学校客观评价课程开展的依据。以十岁成长礼为例,部分调研问题如下:
成长礼的环境布置你喜欢吗?
环境布置帶给你怎样的感受?
你喜欢和班级小伙伴一起举行十周岁成长礼吗?
成长礼中的哪些环节是你喜欢的?
你对活动有什么建议?
(四)阳光行动:成长档案记录式评价
学校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将学生阳光行动情况记录在档案中,其中包含阳光行动精彩瞬间、活动手卡、行动计划、记录反思,做到每行一计划、每行一感悟、每行一评比。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动态化、痕迹化。为教师调整教育活动提供依据,从而进行连续性评价,使评价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和可持续性。
【茅晓辉,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高级教师;李玲玲,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教育集团,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