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二〇〇一年
一、《色彩、动静、远近的和谐———张志和〈渔歌子〉赏析》,《语文月刊》二〇〇一年第三期。
二、《由理想到世俗———以两首诗为例看当前诗歌创作的转向》,《语文月刊》二〇〇一年第十一期。
三、《反意境与反意象———试论当代诗歌审美观念的转变》,《皖西学院学报》二〇〇一年第三期。
四、《我看〈大话西游〉———谨愿以此文终结对于周星驰的讨论》《大众电影》,二〇〇一年第九期。
二〇〇二年
一、《<大腕>:商业游戏文本的样板》,《大众电影》二〇〇二年第五期。
二、《网络文学再反思:表象与真相》,《廊坊师范学院学报》二〇〇二年第二期。
三、《谁在盗用时代的名义》,《中国青年》二〇〇二年第二十一期。
四、《刘小春回家以后》,《中国文化报》二〇〇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二〇〇三年
一、《赛义德东方学的方法论及其启示》,《文艺理论研究》二〇〇三年第五期。
二、《二十世纪九〇年代诗歌事件的文化意味》,《唐山师范学院学报》二〇〇三年第一期。
三、《亚里士多德的施授美学思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二〇〇三第四期。
四、《人性的写实,秩序的张力———评电影<卡拉是条狗>》,《阅读与写作》二〇〇三年第七期。
二〇〇四年
一、《文化寻根·族性审视·历史反思》,《民族文学研究》二〇〇四年第四期。
二、《<天地英雄>二解》,《艺术广角》二〇〇四年第一期。
三、《在现代性语境的笼罩下》,《艺术广角》二〇〇四年第五期。
四、《唐宋词的音乐性概谈》,《華夏文化》二〇〇四年第一期。
五、《<天地英雄>的寓言》,《阅读与写作》二〇〇四年第三期。
六、《美国梦的破灭:纯真和孤独的神话》,《阅读与写作》二〇〇四年第四期。
七、《死于荒野》,《阅读与写作》二〇〇四年第六期。
八、《“无萨满”时代的萨满》,《萨满文化辩证———国际萨满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〇〇四年。
二〇〇五年
一、《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文艺理论研究》二〇〇五年第二期。
二、《写在武侠边上———论王度庐“鹤—铁”系列小说》,《民族文学研究》二〇〇五年第四期。
三、《二十世纪满族文学的写影》,《满族研究》二〇〇五年第三期。
四、《民族情结与国家关怀———满族学者关纪新与他的满族文学研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二〇〇五年第四期。
五、《冷漠美学、灵魂之重与规则诉求》,《艺术广角》二〇〇五年第一期。
六、《乱与治的整一》,《民族文学》二〇〇五年第八期。
七、《主旋律的当下诉说》,《阅读与写作》二〇〇五年第二期。
八、《绝望与温情》,《阅读与写作》二〇〇五年第十期。
二〇〇六年
一、《<红楼梦>的读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二〇〇六年第一期。
二、《论老舍的幻寓小说<猫城记>》,《满族研究》二〇〇六年第三期。
三、《边缘的崛起———族裔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口头诗学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意义》,《民族文学》二〇〇六年第四期。
四、《<租期>:一种社会学解读》,《理论与创作》二〇〇六年第四期。
五、《机械复制时代的口头传承》,《中国民族报》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五日。
六、《国产大片:尴尬处境与理性突破》,《艺术广角》二〇〇六年第四期。
七、《选秀:被过度诠释的娱乐文本》,《艺术广角》二〇〇六年第六期。
八、《二十世纪文学关于农民的想象:多样现代性考察》,《东方丛刊》二〇〇六年第四辑。
二〇〇七年
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之检省》,《文艺理论研究》二〇〇七年第六期。
二、《清末民初京旗小说引论》,《民族文学研究》二〇〇七年。
三、《作为文化想象的北京:老舍笔下的北京意象》,《东岳论丛》二〇〇七年第五期。
四、《民族文学的想象空间———满族作家吴岩的科幻文学创作》,《民族文学》二〇〇七年第一期。
五、《故乡·异乡·在路上———贾樟柯电影的主题探讨》,《艺术广角》二〇〇七年第二期。
六、《小众的流行:作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美剧》,《艺术广角》二〇〇七年第四期。
七、《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始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日。
八、《“西部文学”的发现与敞亮》,《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〇七年第二期。
九、《一起被张扬的苦情案件》,《文史知识》二〇〇七年第九期。
十、《大小舞台———清末民初的梨园书写》,《书屋》二〇〇七年第五期。
十一、《<三侠五义>的价值新探》,《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〇七年第三期。
十二、《神话的还原》,《社会科学报》二〇〇七年八月九日。
十三、《文化多样性视野中的多民族文学》,《中国民族报》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九日。
二〇〇八年
一、《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兴起》,《民族文学研究》二〇〇八年第四期。
二、《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语言与表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三、《清末民初北京报纸与京旗小说的格局》,《满族研究》二〇〇八年第二期。
四、《二〇〇七年少数民族中短篇小说:五个关键词》,《民族文学》二〇〇八年第一期。
五、《高原的女儿:藏族当代女性小说述略》,《民族文学》二〇〇八年第三期。
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西藏表述》,《粤海风》二〇〇八年第四期。
七、《新疆:文化差异与国家认同》,《粤海风》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八、《国产中低成本电影的窄门》,《艺术广角》二〇〇八年第二期。
九、《李安与中产阶级美学修辞术》,《艺术广角》二〇〇八年第三期。
十、《杨德昌的突围与回归》,《艺术广角》二〇〇八年第六期。
十一、《重写妓女传奇》,《文史知识》二〇〇八年第七期。
十二、《精彩纷呈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二〇〇七年度少数民族文学印象》,《理论与创作》二〇〇八年第二期。
十三、《以复古求革新:一场昆曲演出的回想》,《中国民族报》二〇〇八年一月四日。
十四、《身体与少数民族文化承认的政治》,《中国民族报》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二〇〇九年
一、《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与主体问题》,《文艺理论研究》二〇〇九年第五期。
二、《侠义的落寞:<风尘四杰>的现实关怀》,《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〇九年第六期。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意———敢壮山布洛陀的神话塑造和文化创意》,《粤海风》二〇〇九年第二期。
四、《侯孝贤:人文传统的散点透视》,《艺术广角》二〇〇九年第一期。
五、《陈凯歌三十年:精英话语的裂变与重组》,《艺术广角》二〇〇九年第三期。
六、《幻异文学与破产的乌托邦》,《艺术广角》二〇〇九年第三期。
七、《二〇〇八年<民族文学》>阅读报告》,《民族文学》二〇〇九年第一期。
八、《不屈不挠的生长———于晓威和他的小说》,《民族文学》二〇〇九年第五期。
九、《<农奴>·<图雅的婚事>》,《中国民族》二〇〇九年。
十、《<五朵金花》>·<云南映象>》,《中国民族》二〇〇九年。
十一、《语言、民族主义与有效的历史》,《中国民族报》二〇〇九年二月十日。
十二、《遗产、帝国与民众的不满》,《中国民族报》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二〇一〇年
一、《少数族裔文学翻译的权力与政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二〇一〇年。
二、《王家卫与新美学趣味的歧途》,《艺术广角》二〇一〇年第一期。
三、《如何讲述革命?》,《艺术广角》二〇一〇年第三期。
四、《身体测绘:爱欲及其限度———蔡明亮电影笔记》,《艺术广角》二〇一〇年第五期。
五、《浮世民心———蔡友梅小说综论》,《汉语言文学研究》二〇一〇年第二期。
六、《由<阿凡达>想到的美国少数族裔权利》,《中国民族报》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九日。
七、《公权的限度》,《中国民族报》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八、《“裸体纤夫”与营销文化》,《中国民族报》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六日。
九、《当历史变成神话》,《中国民族报》二〇一〇年四月二日。
十、《民间的轮回》,《中国民族报》二〇一〇年四月十六日。
十一、《挪用、合谋与民间的新生》,《中国民族报》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
十二、《种族历史的隐形遗产》,《中国民族报》二〇一〇年五月七日。
二〇一一年
一、《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空间话语》,《民族文学研究》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二、《制造英雄:民国旗人对于清初历史的一种想象———论穆儒丐小说<福昭创业记>》,《满族研究》二〇一一年第二期。
三、《端木蕻良创作的三重文化视角》,《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四、《现代中国少数族裔的文学书写》,《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一年第六期。
五、《新帝国时代的后殖民影像———金基德电影的文化策略》,《艺术广角》二〇一一年第三期。
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评?》,《艺术广角》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七、《另类影像:中国独立电影的几个问题》,《粤海风》二〇一一年第二期。
八、《文化遗产,共享焉能变私有?》,《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九、《艾芜:大西南的游子》,《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十、《冯牧:半个云南人》,《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一年四月八日。
十一、《闻捷:边疆新生活的牧歌手》,《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二〇一二年
一、《时光的木乃伊》,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二、《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与李晓峰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〇一二年十月。
三、《流言时代:<孽海花>与晚清三十年》,《明清小说研究》二〇一二年第二期。
四、《新媒體时代的多民族文学———从格萨尔王谈起》,《南方文坛》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五、《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失语、母语、双语及杂语诸问题》,《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六、《现代民族转型与少数民族文学的诞生》,《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二年第五期。
七、《绝望的纯真永垂不朽》,《艺术广角》二〇一二年第三期。
八、《侠与武的死亡与复活》,《艺术广角》二〇一二年第五期。
九、《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城市》,《艺术广角》二〇一二年第六期。
十、《论近代中国士人的首次西游书写》,《东方论坛》二〇一二年第四期。
十一、《二〇一一年<民族文学>阅读启示》,《民族文学》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十二、《西部文学话语的迷思》,《西部》二〇一二年第九期,
十三、《超越民族表达讲述中国故事》,《文艺报》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
十四、《想象白鹿原:史诗重建》,《大学生》二〇一二年。
十五、《<青春祭>成人礼或寻根》,《中国民族》二〇一二年。
十六、《<兰屿观点>在少数者发声及变声之间》,《中国民族》二〇一二年。
十七、《一部丰富的情感文献———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怀旧与思索》,《中国民族》二〇一二年。
十八、《三十年的炫丽民族风》,《中国民族》二〇一二年第八期。
十九、《我們时代的新美学》,《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二十、《对于少数民族文艺影响深远的一篇讲话》,《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二年五月四日。
二十一、《成长·历史·非权威叙事》,《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二十二、《何谓“文明”与“野蛮”》,《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二十三、《一位花儿传承人的启示》,《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二年八月二日。
二十四、《重返喀什》,《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日。
二十五、《无情世界的感情》,《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六日。
二十六、《从剽牛盟誓到澜沧展演》,《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七日。
二〇一三年
一、《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〇一三年五月。
二、《无情世界的感情》,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三、《本土的张力:比较视野下的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四、《陈查理传奇:一个中国侦探在美国》,译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上海文艺出版社,二〇一四年七月。
五、《人类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电影》,《电影艺术》二〇一三年第二期。
六、《叙事作为行动: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问题》,《南方文坛》二〇一三年第一期。
七、《规则改变》,《南方文坛》二〇一三年第三期。
八、《从差异性到再融合:后社会主义时代的各民族文学》,《南方文坛》二〇一三年第三期。
九、《新启蒙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学:多元化与现代性》,《青海社会科学》二〇一三年第一期。
十、《文化遗产与文化经济时代的少数民族电影》,《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三年第五期。
十一、《革命中国和声与少数民族“人民”话语》,《中外文化与文论》二〇一三年第二期。
十二、《德拉库拉的幽灵》,《艺术广角》二〇一三年第二期。
十三、《美杜莎的头颅———恐怖影像与幽暗心灵的封闭与解放》,《艺术广角》二〇一三年第五期。
十四、《测绘立体的詹姆逊》,《云梦学刊》二〇一三年第六期。
十五、《二〇一二年民族文学新观察》,《民族文学》二〇一三年第一期。
十六、《钱锺书与学院大厦》,《文艺报》二〇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十七、《广阔大地上的灿烂繁花》,《文艺报》二〇一三年三月六日。
十八、《“印象”的生产与符号经济》,《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十九、《从自我阐释权到声音的多元》,《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九日。
二〇一四年
一、《文学的共和》,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六月。
二、《未眠书》,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三、《文学共和: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二〇一四年第一期。
四、《从“民族”发现“文学”》,《民族文学研究》二〇一四年第四期。
五、《重寻集体性与文学共和———为什么要重读乌热尔图》,《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四年第二期。
六、《从时间拯救历史———文学记忆的多样性与道德超越》,《扬子江评论》二〇一四年第三期。
七、《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立场和理论命题的生产》,《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四年第一期。
八、《论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全球语境———兼及多元性与共同价值》,《汉语言文学研究》二〇一四年第一期。
九、《汪笑侬:过渡年代的过渡人物》,《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二〇一四年第二期。
十、《感伤主义的孩子———周云蓬的宽度和限度》,《艺术广角》二〇一四年第三期。
十一、《艳异:安吉拉·卡特说故事》,《艺术广角》二〇一四年第四期。
十二、《骨头的鸣叫》,《艺术广角》二〇一四年第五期。
十三、《帕斯捷尔纳克的肩胛骨》,《艺术广角》二〇一四年第六期。
十四、《记忆与故事,现实与梦想》,《文艺报》二〇一四年一月六日。
十五、《勿以传统反现代》,《人民日报》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九日。
十六、《二〇一三文化现象:时代文化转型的表征》,《中国教育报》二〇一四年一月八日。
十七、《作为文化动力的多民族母语文学》,《文艺报》二〇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十八、《现实感即历史感》,《文艺报》二〇一四年六月四日。
十九、《差异共生与文学共和》,《文艺报》二〇一四年八月六日。
二十、《“大”同“小”异与多元互动》,《文艺报》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五日。
二十一、《小说的历史观念问题》,《文艺报》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二〇一五年
一、《当代散文写作的几个问题———从五部“鲁奖”散文集引发的四个话题谈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二〇一五年第八期。
二、《在意义消失的世界中重建生活》,《南方文坛》二〇一五年第一期。
三、《远方、自我与集体性》,《南方文坛》二〇一五年第四期。
四、《修辞至死,或雨天的重生》,《上海文化》二〇一五年第三期。
五、《虽有冲突,仍可和解》,《上海文化》二〇一五年第十一期。
六、《小说的前沿,美学的后卫》,《艺术广角》二〇一年第三期。
七、《重建集体性———恢复“中国故事”的多元共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五年第四期。
八、《“中华文学”与文学共和》,《文史知识》二〇一五年第六期。
九、《个体记忆的道德超越》,《文学与文化》二〇一五年第一期。
十、《通过文学正义书写历史正义》,《民族文学》二〇一五年第九期。
十一、《从陇右看中国》,《天水师范学院学报》二〇一五年第五期。
十二、《当代文学如何自处》,《雨花》二〇一五年。
十三、《北仑河边听唱哈》,《中华文化画报》二〇一五年第六期。
十四、《到了沉淀与反思的时候》,《文艺报》二〇一五年一月五日。
十五、《重新“发明”传统节日》,《人民日报》二〇一五年二月十七日。
十六、《中国文学影响遍及世界》,《人民日报海外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
十七、《不加抒情的乡村》,《文艺报》二〇一五年三月九日。
十八、《论端木蕻良<曹雪芹>的杜撰》,《文艺报》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十九、《实验小说的可能性》,《文艺报》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三日。
二十、《文學批评的中国视野》,《文汇报》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二十一、《想象全新的世界文学地图》,《文艺报》二〇一五年六月十九日。
二十二、《书写远方的三种方式》,《文艺报》二〇一五年七月一日。
二十三、《何处安下“第五代”》,《文汇报》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七日。
二十四、《文化遗产的影像书写》,《文艺报》二〇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二十五、《中国科幻的原创力三维》,《文艺报》二〇一五年九月三十日。
二十六、《历史场域、局内人与共识》,《文艺报》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六日。
二十七、《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文学的大意义》,《文艺报》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四日。
二十八、《匠人精神能否救赎文化焦虑》,《文汇报》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二十九、《网络文学,能否留下为一个时代文学正名的印迹》,《文汇报》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日。
三十、《民族文化的历史叙述问题》,《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七日。
三十一、《鄂温克族文学:大时代变革下的文化寻根》,《中国民族报》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四日。
二〇一六年
一、《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与李晓峰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二、《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的叙事模式、情感结构与价值诉求》,《文艺研究》二〇一六年第四期。
三、《“裸命”归去来》,《读书》二〇一六年第八期。
四、《旗人文化与清代以降武侠文化的变迁》,《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六年第五期。
五、《流动的现实主义———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趋势扫描》,《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六年第二期。
六、《傅逸尘文学批评的三维建构》,《创作与评论》二〇一六年第十八期。
七、《我们时代批评的专业素养与标准》,《创作与评论》二〇一六年第二十期。
八、《李宏伟我对现实有迟疑》,《创作与评论》二〇一六年第二十期。
九、《大涉水》,《民族文学》二〇一六年第八期。
十、《在独特性记忆中寻找共通性》,《西部》二〇一六年第二期。
十一、《七〇后的情义》,《雨花》二〇一六年第十期。
十二、《写真实:非虚构的政治学与伦理学》,《山花》二〇一六年第三期。
十三、《历史幽灵的自我救赎(评论)》,《山花》二〇一六年第十六期。
十四、《创造“历史”以进入历史》,《山花》二〇一六年第十九期。
十五、《艰难的复杂性》,《红豆》二〇一六年第八期。
十六、《作为知识分子式写作的“非虚构”》,《长江文艺》二〇一六年第十九期。
十七、《少数民族写作的问题(演讲节选)》,《滇池》二〇一六年第四期。
十八、《瞬间、情绪与写作的短化》,《青年作家》二〇一六年第四期。
十九、《在舞台演绎“中国故事”———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八台剧目观感》,《中国民族》二〇一六年第十期。
二十、《传承民俗需因势利导》,《人民日报》二〇一六年二月十二日。
二十一、《从民族和边地发现新的活力》,《人民日报》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二十二、《聚焦时代生活彰显民族特色》,《人民日报》二〇一六年八月五日。
二十三、《温情守望礼仪中国》,《光明日报》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八日。
二十四、《现实主义的复归与更新》,《光明日报》二〇一六年四月四日。
二十五、《军旅文学的伦理叙事》,《中华读书报》二〇一六年九月七日。
二十六、《后青春时代的“青春文学”》,《中国艺术报》二〇一六年五月十一日。
二十七、《历史如何现实化?》,《中国艺术报》二〇一六年九月十四日。
二十八、《一个武侠IP的前世今生》,《中国艺术报》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二十九、《代际融合与范式更新》,《文艺报》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三十、《“华语语系文学”的虚拟建构》,《文艺报》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二日。
三十一、《我们时代的批评标准和自我修养》,《文艺报》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三十二、《偶像的余晖》,《文艺报》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三十三、《似真的经验写作》,《文艺报》二〇一六年五月三十日。
三十四、《当代小说的赋形问题》,《文艺报》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三十五、《诗是尘世的安慰》,《文艺报》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三十六、《当代文学的返本开新与中华美学精神》,《文艺报》二〇一六年九月十九日。
三十七、《站在真理这一边》,《文艺报》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三十八、《时代语境中的多民族书写》,《文艺报》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四日。
三十九、《在好莱坞式的闲谈中,人类深层的情感需求被消解》,《文汇报》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四十、《电影市场的健康有序,有赖于口碑与票房齐飞的主旋律大片》,《文汇报》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二日。
四十一、《风格化的程耳与失败的“罗曼司”》,《文汇报》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二〇一七年
一、《千灯互照———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生态与批评话语》,暨南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二、《满洲心象:论顾太清创作与晚清旗人社会心理》,《文学遗产》二〇一七年第五期。
三、《剩余的抒情———刘亮程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四、《新城市青年的情感结构》,《当代文坛》二〇一七年第五期。
五、《乌托邦、自然史与民族志》,《南方文坛》二〇一七年第六期。
六、《猥琐》,《十月》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七、《同学少年多贫贱》,《天涯》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八、《我的文学观》,《当代作家评论》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九、《新媒体环境与文学的未来》,《文艺评论》二〇一七年第四期。
十、《状态与情绪———黄咏梅论》,《新文学评论》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十一、《写下终将被遗忘的遗嘱———李云雷小说论》,《新文学评论》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十二、《历史记忆与发展的幻象》,《民族文学》二〇一七年第八期。
十三、《少数民族中短篇小说的现状与未来》,《民族文学》二〇一七年第十一期。
十四、《生活的多样性与文学的理想———从冯骥才<感谢生活>谈起》,《创作与评论》二〇一七年第二十二期。
十五、《穆儒丐与现代日本文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一七年第六期。
十六、《艰苦的快感》,《艺术广角》二〇一七年第四期。
十七、《在康巴重塑记忆———读泽仁达娃<雪山的话语>》,《阿来研究》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十八、《“问题小说”与文学的公共性》,《雨花》二〇一七年第十期。
十九、《贞下起元———我的批评之路》,《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七年第四期。
二十、《从描述者中破壁》,《长江文艺评论》二〇一七年第一期。
二十一、《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二〇〇四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名作欣赏》二〇一七年。
二十二、《从文本到声色———“关于纯文学小说的影视改编”三人谈》,《青年文学》二〇一七年第二期。
二十三、《走出自然社会的逻辑》,《文艺报》二〇一七年一月十八日。
二十四、《抒情的里下河:从怀旧到写实》,《文艺报》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二十五、《必须保卫历史》,《文艺报》二〇一七年四月五日。
二十六、《在历史语境中重建人民作为目的文学共识》,《文艺报》二〇一七年六月九日。
二十七、《生活多样性与文学理想》,《文艺报》二〇一七年七月三日。
二十八、《文学想象与中国认同》,《文艺报》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九日。
二十九、《读书种子》,《中国艺术报》二〇一七年八月二日。
三十、《依然是衍生品电影的高仿套路》,《文汇报》二〇一七年二月十五日。
三十一、《文学如何介入现实》,《解放军报》二〇一七年四月十二日。
三十二、《在边地讲述历史的方式及其问题》,《金沙江文艺》二〇一七年第十期。
二〇一八年
一、《“边地”作为方法与问题》,《文学评论》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二、《世俗化时代的信仰与生存———以宁夏回族作家为中心的探讨》,《文艺研究》二〇一八年第四期。
三、《三农问題与“社会分析小说”的得失———公私之间的高晓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四、《缘情、激情与共情———抒情及其现代命运》,《文艺争鸣》二〇一八年第十期。
五、《晚清民国旗人社会变迁与文学的互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六、《极端写作与实验小说的限度———高翊峰与一种当下文学取向》,《当代作家评论》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七、《总体性、例外状态与情动现实———刘慈欣的思想试验与集体性召唤》,《小说评论》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八、《赛博格的怕与爱———新技术时代的经验与叙述》,《小说评论》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九、《后青春文学的形象与贫困———张悦然笔下的自恋、躁郁和在场与缺席》,《小说评论》二〇一八年第三期。
十、《传统位移、趣味主义与文化救赎———从王小波到徐皓峰的武侠想象》,《小说评论》二〇一八年第四期。
十一、《当代经验、民族志转向与非虚构写作》,《小说评论》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十二、《城市的胜利与城市书写的再造》,《小说评论》二〇一八年第六期。
十三、《华语语系文学:理论生产及其诞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十四、《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历史叙事的方式及其问题———以藏彝走廊作家为中心的讨论》,《中国文学批评》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十五、《见证、怀旧与弥合———论贾樟柯的<天注定>与<山河故人>》,《文艺评论》二〇一八年第一期。
十六、《共情的可能性》,《青年文学》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十七、《纪念碑或讨巧的恐龙———关于波拉尼奥<二六六六>的聊天》,《青年文学》二〇一八年第七期。
十八、《时代精神与微观历史》,《青年文学》二〇一八年第十一期。
十九、《文学小镇与灌木丛美学》,《福建文学》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二十、《从口头传统而来……》,《安徽文学》二〇一八年第五期。
二十一、《浪漫与反讽》,《安徽文学》二〇一八年第八期。
二十二、《开放的民族与永恒的民间/自然———作为世界主义者的阿来》,《四川文学》二〇一八年第十一期。
二十三、《当代文学视野中民族话语的变迁》,《广州文艺》二〇一八年第七期。
二十四、《叶梅的诚与真》,《长江丛刊》二〇一八年第七期。
二十五、《李敬泽的形象》,《雨花》二〇一八年第二期。
二十六、《二〇一七年文学排行榜札记》,《西湖》二〇一八年第八期。
二十七、《洞察现实与新时代史诗》,《文艺报》二〇一八年一月八日。
二十八、《浮游人,或闪烁不定的面孔》,《文艺报》二〇一八年七月二日。
二十九、《少数民族与重新发现“世界文学”》,《文艺报》二〇一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三十、《立足当下指向未来》,《文艺报》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二日。
三十一、《那些放弃了索解欲求的人生情态》,《文汇报》二〇一八年二月六日。
三十二、《柴郡猫消失了,也有笑容留下来》,《文汇报》二〇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
三十三、《无日不是读书天》,《中国艺术报》二〇一八年四月四日。
二〇一九年
一、《现代中国と少数民族文学》,日本东方书店,二〇一九年九月。
二、《远道书》,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一九年九月。
三、《返歸本心———徐怀中<牵风记>的意象叙事与哲思境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二〇一九年第十一期。
四、《过剩的经验与过于理性的个体———<三城记>与后启蒙时代的精神成长问题》,《南方文坛》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五、《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东吴学术》二〇一九年第五期。
六、《积极的多样性———文化多元主义的超越与少数民族文学的愿景》,《南京社会科学》二〇一九年第五期。
七、《时代寓言与道德故事———石一枫与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中国文学批评》二〇一九年第二期。
八、《镀金时代的城市之心———<景恒街>与情感结构的变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二〇一九年第三期。
九、《何谓当代小说的史诗性———关于<人世间>的札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二〇一九年第六期。
十、《路客与刀客》,《天涯》二〇一九年第二期。
十一、《自他不二,相依共进》,《民族文学》二〇一九年第七期。
十二、《你就是你自己的夜晚》,《小说界》二〇一九年第三期。
十三、《虚构的危机与革命》,《青年作家》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十四、《归来时仍是少年》,《山东文学》二〇一九年第二期。
十五、《少数民族文学的内卷化问题》,《长江文艺》二〇一九年第九期。
十六、《拉萨河里有没有乌龟———异质性与霍香结》,《鸭绿江(上半月版)》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十七、《古典的回声与未来的文学》,《名作欣赏》二〇一九年第七期。
十八、《作为世界主义者的阿来》,《阿来研究》二〇一九年第一期。
十九、《写作的女人》,《文艺报》二〇一九年二月十一日。
二十、《五四的精神遗产》,《文艺报》二〇一九年五月八日。
二十一、《何立伟的“变”与“不变”》,《文艺报》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二十二、《一花一世界》,《文艺报》二〇一九年七月三日。
二十三、《民族生活、民族形式与民族书写的嬗变》,《文艺报》二〇一九年十月二日。
二十四、《温故知新砥砺前行》,《文艺报》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二十五、《老舍的“北京情结”》,《人民周刊》二〇一九年第五期。
二〇二〇年
一、《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变迁与认同建构》,《文艺研究》二〇二〇年第六期。
二、《作为记忆、仪式与治疗的文学》,《当代作家评论》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三、《从后文学到新人文———当代文学及批评的转折》,《当代文坛》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四、《族群性、地方性与国家认同———百年中国文学的满人路径》,《当代文坛》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五、《生活史、文化寓言与身份流动———新世纪以来蒙古题材历史书写的转折》,《南方文坛》二〇二〇年第五期。
六、《当代性与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史写作》,《江淮论坛》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七、《流动的时代、身份与文学<雾行者>的“风”与“心”》,《上海文化》二〇二〇年第七期。
八、《东北书写的历史化与当代化———以“铁西三剑客”为中心》,《扬子江文学评论》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九、《茅奖、经典化与现代文学伦理》,《东吴学术》二〇二〇年第一期。
十、《中国文化多样性理念的复合传统与当代实践》,《东吴学术》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十一、《叙事、边疆与边疆叙述》,《民族文汇》二〇二〇年第二期。
十二、《源村的启示》,《人民文学》二〇二〇年第二期。
十三、《故乡即异邦》,《十月》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十四、《安全、自主性的焦虑与数字社会》,《天涯》二〇二〇年第五期。
十五、《一个或者无数个清晨》,《芳草》二〇二〇年第四期。
十六、《战争、历史与原初的人》,《长江文艺》二〇二〇年第十一期。
十七、《何为“异质性”?》,《文艺报》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五日。
十八、《异质性与技艺之间》,《文艺报》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十九、《群星闪耀微光》,《文艺报》二〇二〇年九月十八日。
二十、《网络生态与文学的三种走向———在中国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会议上的发言》,《细读》二〇二〇年第一期。
二十一、《民族民间文化的承与传》,《人民政协报》二〇二〇年十月十九日。
二〇二一年
一、《从后文学到新人文》,上海文艺出版社,二〇二一年六月。
二、《八旗心象:旗人文学、情感与社会(一八四〇———一九四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〇二一年十月。
三、《卮言》,黄山书社,二〇二一年四月。
四、《李洱、时代情绪与理念人的当代命運》,《当代作家评论》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五、《从民间文艺到中华文学———论郎樱与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演进》,《民族文学研究》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六、《论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流价值观》,《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七、《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学关键词概述》,《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八、《永恒的暂时———徐则臣、郊区故事与流动性生存》,《小说评论》二〇二一年第一期。
九、《从世情书到风俗画———滕肖澜、上海故事与市民文学的传承》,《中国文学批评》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十、《“文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笔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十一、《英雄叙事的当代形态———由黄怒波<珠峰海螺>谈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二〇二一年第六期。
十二、《过去三调:由李亚<花好月圆>兼谈记忆、历史与文学叙述》,《上海文化》二〇二一年第七期。
十三、《理论的准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想象与实践》,《粤海风》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十四、《到世界去与返回故乡》,《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二〇二一年第一期。
十五、《长丰的秘密》,《人民文学》二〇二一年第七期。
十六、《写作、财富与传承》,《收获》长篇小说二〇二一秋卷。
十七、《游戏电影与数据库叙事》,《中国作家》二〇二一年第十期。
十八、《寒夜守光,君子豹变》,《山西文学》二〇二一年第十期。
十九、《经验变革与文学变革》,《长江文艺》二〇二一年第三期。
二十、《异乡劳动者的声音》,《回族文学》二〇二一年第二期。
二十一、《历史意识的自觉与实践》,《文艺报》二〇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二十二、《草木文心与生活美学》,《文艺报》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责任编辑:宋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