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2022-05-18 01:37姚紫兰
大观 2022年4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少数民族新媒体

姚紫兰

摘 要: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对筑牢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和激发文艺创作者的新思路具有重要意义,但民族音乐的传播面临着外来音乐文化的挤压和传承人缺失等传播困境。洞察发展大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变迁。应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创新优势,推动民族音乐在短视频中的跨界融合,塑造和活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IP,将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同旅游业结合,并利用数字媒体进行大力推广,助力构建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新媒体

我国56个民族的音乐百花齐放,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正在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不少民族音乐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要在民族音乐的传播方面再开新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进步、数字化媒体的盛行,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网民规模实现稳步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四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报告》还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数字化媒体持续领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新机遇。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以及“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洞察发展大势,当下应着眼新媒体平台的创新优势,构建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新格局。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

我国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各个民族的音乐在历史长河之中的不断交融与洗涤,逐渐形成了具有浓烈民族风格的特色音乐文化。由于各个民族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民族形成的音乐种类也不尽相同,例如流行于我国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的藏族的堆谐、囊玛,黔东南苗族的飞歌、嘎百福歌,朝鲜族的板嗦哩等。我国56个民族拥有各式各样、数不胜数的独特乐器,如哈萨克族的冬不拉,鄂伦春族口弦琴,锡伯族的四胡、菲察克,彝族的葫芦笙……由此可以看出,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是我国民族音乐最主要的特征。

二、我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一)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可以筑牢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地区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而民族音乐就是少数民族独特风格的一大体现。正所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促進各个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与交流融合,使我国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绘就共同繁荣的美好局面,谱写民族团结的崭新篇章。

(二)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可以培育文化自信,壮大国家文化软实力

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可以激发人民,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启发人民群众提高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壮大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三)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可以打通文艺创作者的新思路

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器乐、戏曲、歌舞都别出机杼,各有千秋——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壮族山歌的自然淳朴、朗朗上口,苗族飞歌的豪迈奔放、余音绕梁,蒙古族长调的高亢悠扬、意境开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不胜枚举的传统乐器、曲调唱腔,无一不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提供新思路,开辟新境界。不断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可以激活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生命力,使其创作出更具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优秀文艺作品。

三、新媒体时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困境

(一)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导致民族音乐的受众缺失

随着时代的进步,外来音乐文化不断涌入,如爵士乐、摇滚乐等,持续挤压着我国本土传统音乐的市场,再加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趋于现代化、流行化的音乐审美,使得本就关注度不太高的民族音乐遭到冷落,在音乐市场处于边缘位置,发展空间也逐渐狭窄,难寻栖身之地。

(二)缺少音乐传承人

传承人可以说是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尤其是京津唐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较为迅速,拥有很多就业机会和机遇,因此,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选择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去工作和生活,这就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不断脱离本民族的生活环境,耳濡目染本民族音乐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从而造成民族音乐传承人的缺失。民族音乐因缺少音乐传承人,更加难以传播和发展。

四、新媒体时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创新思路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机遇,可利用当今时代数字媒体带来的极大便利。大概可以总结出以下三条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新途径。

(一)推动民族音乐在短视频中的跨界融合

根据《报告》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21年12月,在网民中,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使用率分别为97.5%、94.5%和90.5%,用户规模分别达10.07亿、9.75亿和9.34亿。其中,短视频因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优势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新的主要传播媒介。借助短视频流量高、用户多这一优势,将民族音乐和其他短视频内容进行跨界融合,并联合平台的大力推动,可以使人们平时接触不多甚至接触不到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重新焕发生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例如由抖音用户诺尔NuraliEkbar在2019年发布的一条由创作者和同伴用吉他和中音热瓦普弹奏木卡姆的视频,这种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配合,共同演奏的民族音乐,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其原声在2020年初被广泛运用于抖音热门话题“异域风情变装术”。此话题中的所有短视频作品截至2022年2月24日共有超过8.7亿次的播放,其中热门视频的点赞人数已超过百万。此外,民族音乐传承人还可以和短视频中一些旅行视频创作者进行联动,这样既可以很好地传播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也可以激发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向往之情。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进行现代化创新,并在短视频中和变装、舞蹈、生活、文化等领域相互融合,不仅可以优化短视频观众的视听体验,还赋能民族音乐的传播,是提高民族音乐关注度,增速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的一大有效途径。此外,短视频平台也要注意加大对民族音乐传承人的帮助与扶持,从而留住优秀的民族音乐传承人才。

(二)塑造和活化民族传统音乐文化IP

近年来,随着IP(知识产权)概念的引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IP层出不穷。例如: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哔哩哔哩上播放量已超过一千万;2021年,由河南卫视播出的“火出圈”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晚会节目,驰神纵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舞台的设计和表演形式,展现出独特性、创新性;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演绎成一部舞蹈作品,在首轮巡演过程中便一票难求;网络游戏《梦幻西游》则在游戏中加入五弦琵琶的元素,并充分呈现了五弦琵琶的制作工艺,格外生动地展现了一把琵琶的前世今生……民族音乐这种较为小众的文化艺术形式,同样也具有IP化的潜质,拥有非常大的挖掘价值。

塑造和活化民族音乐文化IP,要注重其内容的互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可以将其植入动画、游戏等作品,同时,在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需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地方电台、各大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在互动性方面,可在各个网络平台中设置相关话题,或制造热点让人们进行互动,使人们获得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体验。如在微博中由人民网发起的关于《只此青绿》的话题“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截至2022年2月24日累计阅读量达5170万,讨论次数达到2万;同一时间,话题“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阅读量更是高达1.7亿。在话题互动中,观众可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强自身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在创新性和趣味性方面,哔哩哔哩知名音乐UP主二十四伎乐的作品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其作品将传统音乐演奏所用的器乐和形式同现代人们喜爱的流行音乐曲调结合起来,有的作品也进行了中西结合、中体西用,甚至还加入了一些故事情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出音乐不分国界,艺术不分民族,成功地把民樂的特色展现出来。仔细观看二十四伎乐的作品,不难发现其每期视频的服装发型和特效制作都十分精良,非常用心,且每期视频都有不一样的、新鲜的创新点。在每条视频下面的评论中,不少哔哩哔哩用户对其进行支持和赞扬,可以看出二十四伎乐对民族音乐的创新性表达已经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截至2022年2月24日,二十四伎乐在哔哩哔哩上已有15.4万粉丝,视频的播放量和点赞量也都十分可观,它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我国的传统音乐。因此,塑造和活化民族音乐文化IP是让民族音乐“活起来”,充分彰显民族音乐文化魅力的一条现代化新道路。

(三)将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同旅游业相结合,并利用数字媒体进行大力推广

少数民族的群众热情好客,豪迈奔放,且大多数能歌善舞,这和他们所处的地域环境、受到的文化熏陶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要么山清水秀、风景旖旎,要么有万马奔腾辽阔的草原、雄伟壮观的连绵雪山,且在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中,都会表演本民族的特有的传统歌舞。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到,“旅游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旅游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更大作用”。少数民族地区应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时开展一些相应的活动,以吸引外地游客。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在2021年举行的“壮族三月三,全民健身季”大型活动,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壮族三月三是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祭祖节日,又叫歌圩节、歌婆节,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此次活动的举办让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亲身感受到了壮族山歌的魅力,游客们既欣赏了当地的美丽风光、风土人情,又了解了该地的音乐文化特点。此外,少数民族地区应当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大力对本地进行文化旅游宣传,从而让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并从中了解和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将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旅游业进行传播,并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可以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聚势共赢,推动民族音乐传播与发展再谱新篇。

五、结语

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虽前景广阔,但前路并不会平坦。放眼当下,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媒体的优势,助力民族音乐关注度的逐渐提高;展望未来,我们还要持续推动民族音乐适应时代变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不断革新其传播方式。民族音乐是世世代代少数民族群众创作的结晶。山高水长,守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赤子之心一直不变;斗转星移,弘扬少数民族团结精神的坚定信念始终不改。

参考文献:

[1]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

03-0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

02/t20220225_71727.htm.

[2]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22-02-24].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

content_5163472.htm.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刘灵.少数民族音乐的现代化变革及其传播路径研究[J].艺术评鉴,2021(18):26-28.

[5]舞蹈诗剧只此青绿[EB/OL].[2022-02-24].http://s.weibo.com/weibo?q=%23%E8%88%9E%E8%B9%88%E8%AF%97%E5%89%A7%E5%8F%AA%E6%AD%A4%E9%9D%92%E7%BB%BF%23.

[6]只此青绿演活了千里江山图[EB/OL].[2022-02-24].http://s.weibo.com/weibo?q=%23%E5%8F%AA%E6%AD%A4%E9%9D%92%E7%BB%BF%E6%BC%94%E6%B4%BB%E4%BA%86%E5%8D%83%E9%87%8C%E6%B1%9F%E5%B1%B1%E5%9B%BE%23.

[7]二十四伎乐的个人空间-哔哩哔哩[EB/OL].[2022-02-

24].https://b23.tv/DIYiWse.

[8]“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EB/OL].[2022-02-2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20/content_5669468.htm.

[9]陈春燕.多元文化下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作家天地,2021(29):59-60.

[10]吕春媚.传统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音乐,2021(10):199-201.

[11]薛帅.国潮正当时,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IP化开发?[N].中国文化报,2021-12-17(3).

[12]朱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21(34):55-56.

[13]陈路瑶.新媒体视域下的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21(27):54-55.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少数民族新媒体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