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坤瑜
摘 要:企业的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决定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战略成为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生存时间短、财务资源匮乏等问题,因此中小企业更需要关注财务战略工作,通过健全财务战略管理体系,根据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明确自身的财务战略管理要求。本文针对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进行研究,在探讨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分析,重点论述了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重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中小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命周期;中小企业;财务战略
一、相关概念
企业的财务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使用恰当的方式筹集资金,并有效管理所筹集的资金,包括对资金进行再投资及分配。财务战略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筹资、投资、分配。财务战略具有整体性,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谋划,站在企业整体角度开展财务活动规划,是一种长期性规划,可能会使企业放弃短期的眼前利润而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财务战略具有方向性,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指明方向,以促使企业总体战略实现。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财务战略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因此本文分析不同生命周期企业财务战略重点,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二、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首先,分析企业的法规环境。近年来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越来越多企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力。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也有一定倾斜。从我国的金融体系、税收体系的外部环境来看,国家给中小企业予以了一定帮助,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對融资战略的分析。其次,经济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竞争者的竞争,还面临国外企业的竞争,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但是中小企业的资金获取难度较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不热情,放贷条件较多,且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债券和证券获得融资。再次,社会环境分析。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在扩大,一方面是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给中小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最后,技术环境分析。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等技术,能够实现市场份额快速提高,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身的创新,并对产品开展创新。
(二)内部条件分析
首先,优势分析。中小企业的运营具有较大优势,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具有灵活性,当外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能够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及时调整自身战略。同时中小企业组织架构相对简单,管理层次较少,使得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效率较高,信息传递速度更快,员工数量更少,考核更为简单,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其次,劣势分析。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很难产生规模效应。企业管理人员素养相对不足,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一权独大,容易出现不按制度办事的问题,存在官僚主义的风气,忽视企业长期的成长,短视效应明显,内部制度较为混乱。再加上企业发展前景未知,难以吸引高端人才,进一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基于生命周期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重点
(一)初创期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重点
第一,风险控制战略。风险控制战略是从战略角度规避由于财务风险导致影响企业经营的问题,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科学的风险控制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首先,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中小企业在初创时为了获得财务杠杆效益,会负债经营,但是初创期企业变现能力不强,需要严格控制财务杠杆,确保债务资本占比不超过预警值,并合理配置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之间的比例。在控制负债风险时,要考虑企业未来的销售收入增长性和稳定性,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分析是否能够偿还债务。其次,明确操作风险预警体系。中小企业要充分通过财务报表的相关指标,运用数据分析,考虑会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动态、全面的财务预警机制,当各项指标存在异常时及时预警,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明确融资战略。首先,确定融资目标。中小企业的初创期融资战略是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支持企业各项业务正常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战略要和企业发展相一致,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要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求,能够帮助企业进入成长期,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融资成本直接决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对企业能否获得竞争优势产生重大影响。企业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来降低融资成本,获取多元化资金。其次,明确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指的是采用何种方式筹集资金,通常有内源融资、外源融资两种方式。内源融资是从企业内部获取资金,不依靠外部融资渠道。在初创期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取外援融资的资金,但是这一期间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取风险投资,一般情况下风险投资会选择在初创期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同时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创新基金,创新基金是为了引导企业发展建立的基金,鼓励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创新基金一般投向科技含量高、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
(二)成长期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重点
第一,确定融资战略。首先,明确融资目标。成长期的融资目标是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开展投资,在这一时期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避免过度注重单个融资渠道导致融资灵活性下降的问题,不能局限于初创期的融资方式,要提高融资效率,控制融资风险。这一时期企业对资金需求较大,但是也需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展融资,防范财产风险的产生。其次,明确融资方式。在这一阶段的企业难以依靠自身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充分利用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主要有金融型融资、证券型融资、联合型融资。金融型融资是指与金融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并向金融机构借取信贷资金,以保障企业获取足够贷款。证券型融资是指依靠社会资金,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获取融资。联合性融资是指企业之间联合,通过合并、投资等方式进行融资。金融型融资是成长期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的有效方式。再次,加强对融资风险的防范。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优化融资结构,不能只关注资金获取,还需要关注抗风险能力,建立风险管控体系,例如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系统、核算系统等系统,并将数据相整合分析,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第二,明确投资战略。在成长期会涉及大量的投资,以获得企业规模的扩张。首先,企业要明确投资方向。中小企业要通过多元化发展达到快速扩张的目标,但是部分企业存在盲目投资的问题,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企业应该以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目标,通过合理的投资方式,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培养竞争力。一方面,企业要开发就有竞争力的产品抢占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保障企业能够研发出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产品,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在成长期,要认识到研发工作的重要性,在成长期建立良好的竞争优势,并形成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研发队伍,在研发工作中投入足够的资金,并且注意到国家对研发工作的税收倾斜,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务筹划。另一方面,企业要注重对市场营销的创新,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成长期的中小企业需要快速抢占市场,要在销售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鼓励企业的销售人员快速占领市场。其次,明确投资规模。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若投资规模过小,将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如果投资规模太大,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因此需要根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等进行充分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投资规模。
(三)成熟期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重点
中小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收益相对稳定,企业的投资、融资活动相对之前大幅减少,这一时期的股东也能够获取足够的回报,因此这一时期的财务战略重点在分配战略方面。分配方面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偿债需求、投资需求、资金流动性、投资能力等方面。成熟期的企业各方面相对稳定,能够为股东发放高额股利。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后,企业的市场也逐渐成熟,未来可能会随着衰退而退出市场,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还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企业管理层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避免企业走向衰退。成熟期的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流,能够为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提供支持,但是此时也不能盲目投资,若随意投资而不考虑投资项目的回报情况,可能会使企业提前走向衰退期。在成熟期的企业要制定科学的分配机制,企业在股利分配时通常可以采用固定股利或浮动股利,在盈利水平下降时固定股利的方式可能会使企业资金短缺,因此建议企业采用浮动股利的方式灵活开展收益分配。
(四)衰退期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重点
衰退期的中小企业即将退出市场,很难获得进一步发展,在融资方面,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都不可取,在这一期间的重点是用前期积累的资金稳步退出市场。在投资方面,无需进行新的投资,而是要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判断是否有新的投资机会,若没有新投资机会则积累资金。在分配方面,衰退期的中小企业应采用低股利或零股利的政策,以积累资金等待新的投资机会,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
四、中小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财务制度的建设
财务制度是中小企业开展财务战略的基础,中小企业要结合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并针对企业经营的各阶段实际特点,落实财务制度的具体规定。财务制度中需要明确投资、筹资等工作的具体标准。同时,中小企业需要在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基础上,制定财务监督制度,针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对财务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于企业开展财务制度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最后,中小企业在制定财务制度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以企业的生命周期为尺度分析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项财务工作进行优化,促使企业内部各项财务工作按照財务战略的规划开展。
(二)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监督
随着经济新常态到来,中小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实施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内部控制机制能够防范盲目投资的问题,保障中小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首先,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中小企业应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雇佣具有较高业务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会计人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中,确保企业的各项会计工作按照要求进行,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要求财务人员形成法律意识、监督意识,对于工作过程中的各环节实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同时,中小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针对预算管理、资金收付等方面的工作落实管理要求,在企业内部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分工。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也需要对关键岗位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此外,中小企业需要优化审计监督。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监督的重要方式,要求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战略的监督,避免财务战略存在重大疏漏的问题。最后,针对中小企业内部的重要投融资工作落实联签制度,明确授权审批控制的要求。例如对于超过20万元的资金支出,需要由企业的管理层共同签署与审批。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要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企业内部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近年来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中小企业在进行各项决策之前,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积极学习各项财务政策,避免企业产生较高财务风险或陷入经营危机的问题,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动态的分析,对于财务战略执行过程中偏差进行调整,以确保中小企业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首先,中小企业要对各类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优化。很多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仅按照管理层的经验开展管理,不利于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因此本文认为,中小企业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各类运行指标进行设置,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动态管理。在执行财务战略的过程中,通过预警机制分析企业各项风险,例如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时,企业就应该优化投资战略,避免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其次,合理选择预警指标。中小企业的预警指标要避免主观性的问题,通过对各项风险客观的评价,判断企业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并通过各类指标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机制,改善财务战略。
(四)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平台的管控,并通过利用信息化平台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企业需要针对财务管理中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求,明确管理流程,落实授权审批制度,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审批。其次,中小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与保密,各环节的管理人员要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保密规定开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落实保密工作的要求,以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
(五)提高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
首先,重视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中小企业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保障,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企业既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引进,又需要加强对研发人员等技术人员的引进,以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落实各阶段财务战略的要求。例如企业在开展投资规划时,若企业需要投资无形资产,就需要企业内部拥有足够的科技人才,才能使无形资产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为企业财务战略的落实提供保障。其次,重视员工专业素养的提升。企业开展财务战略管理要求企业内部各成员都具有职业道德,严格按照财务工作的要求开展管理。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对内部的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对于不同成员落实不同的培训方法。最后,中小企业要注重员工职业道德,当企业内部的人员出现触犯职业道德底线问题时要加强处罚,以此保障中小企業的利益不受侵害。
五、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随着中小企业地位日益重要,如何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中小企业要获得健康发展,必须要健全财务战略,根据自身的发展在明确生命周期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财务战略。本文在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下,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研究,探讨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制定重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中小企业制定财务战略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雅荃.浅析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融资战略选择[J]. 财务管理研究,2020(06):111-114.
[2]李建琴.运用财务战略思维优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中小企业,2020(02):101-102.
[3]仪秀琴,宋嘉仪.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1(0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