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本质

2022-05-18 19:46:57陈敏
公民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提质教研机制

陈敏

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收效不佳,为什么此次“双减”政策能取得这么大的成效,在“双减”政策实施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如何向纵深突破?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

记者:你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代表通道”上说,十几年前你所在的学校深入推进减负提质时,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减负一直都在提,为什么只有这次实施的“双减”,能取得这么大的成效?

刘希娅:“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要求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出台是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必然结果。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育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也严重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因此“双减”政策实施,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各地的“双减”工作均由党委和政府统筹,各部门通力合作,以确保各项举措切实落地。

“双减”从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个“小切口”,撬动了整个教育生态和教育治理体系的综合变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记者:“双减”政策实施了快一年,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未来该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刘希娅:目前落实“双减”政策中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地区和学校对“双减”的理解浮于表面,缺乏对“双减”政策的深刻理解;一些培训机构为了逃避监管,以更加隐蔽的方式继续开展学科类培训;目前社会上一些用人单位还存在过分追求高学历、名校生的现象,导致部分家长仍以考试成绩判定孩子是否优秀,不愿意放弃补课,影响“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效。

在未来,可以从三方面着力:一是优化教研机制,加强区域教研引领;二是严格落实升学机制,预防校外学科类培训以其他方式卷土重来;三是继续落实放宽学历限制的用人机制,同时加强人才观的宣传和引导。

记者:未来,“双减”如何向纵深突破?

刘希娅:一要持续深化研究,促进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双减”是以减少作业和课外培训这样的“小切口”,撬动整个教育生态的系统性变革。学校要加强研究,探索减负提质的新路径,真正让教育回归本质。

二要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家庭教育平和理性。“双减”政策实施后,部分家长产生了新的焦虑,觉得不补课就没有安全感。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用同样的成长路径和人生方向去要求他们,是不科学的。因材施教,不仅是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也应该是社会和家长的理性共识。

三要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加大对教育评价改革、“双减”等工作的专项巡视及督导;引导部分中学转变评价观念,由“数人数”“看指标生”到“看平均分”“关注每一个学生”。

猜你喜欢
提质教研机制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2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为城市提质而歌
西江月(2020年1期)2020-01-19 01:17:50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18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2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