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兢
斐济,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向延伸带上,它是一颗璀璨闪耀着的明珠,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十字路口。“一带一路”共建的成果,通过它辐射至整个南太平洋。
斐济得名于汤加语中的“岛屿”,在斐济语中为“Viti”。这是一片1500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足迹的岛屿群。在这些大多被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上,热带气候带来了当地丰饶的物产,也让飓风的造访变得频繁。斐济的人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和海洋、陆地上的动物们一同茁壮成长。
我和斐济的缘分来自一次志愿者活动。2018年10月,我有幸作为一名国际志愿者来到斐济,参与为期半个月的当地鲨鱼保护工作。
初见:潜入清澈的海洋
伴随高度的下降,飞机舷窗外出现一整片海洋。得益于当地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包围着岛屿的海域格外清澈,一眼望去,由蓝色过渡为绿色,而点缀在其中的隐约的岛屿,就是斐济。
飞机降落在位于海岛西岸的楠迪国际机场。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开展,用于旅客来往的机场被扩建成一副气派模样。
主岛面积不大,约和北京市总面积相当,首都苏瓦静静地靠在岛屿的东南岸。
我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主岛正南岸的太平洋港口。坐着大巴车一路沿着海岸线行进,驶离了楠迪的繁华,沿途是淳朴的村庄。最终下了公路,开过几经蜿蜒的村庄小路,来到了我们的营地——在宽敞院子中的一栋两层小楼,有十几个房间,分别作为志愿者的宿舍、餐厅、会议室与办公室,还有一些作为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教室。
后面的两周时间,我将在这里度过,与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小伙伴以及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一些鲨鱼保护工作。生活在太平洋上的斐济人,与海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来到斐济,如果不能亲身进入海洋将十分可惜。
经过几天的培训,我通过了PADI开放水域初级潜水员认证。当船长驾驶着船到达潜水点,举目望去皆是苍茫的海水,大自然的宏大让我折服,我甚至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一位船长曾经告诉我,当你进入海洋,所有的感受就只剩下人类的渺小。
全体人员佩戴好装备后,下水!下潜到水下30米左右,如同穿越一般,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清澈的海水里,有成群的鱼儿、五彩的珊瑚礁,这与刚才一望无际的空荡海面形成很大的对比,没想到在海平面之下,能有如此奇幻的世界。眼前的一切如同大自然调好的一杯美酒,令人沉醉。接下来的两周,我便会在这个美妙的世界中完成巡视固定海域,放置与取回海底摄像机等鲨鱼保护工作。
相识:喝下醇香的美酒
斐济是一个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国家,虽然我此行带着志愿者的职责,但只要得空,我就会和其他志愿者伙伴一起出门,体会原汁原味的斐济生活。
志愿者营地旁就有沙滩,沙滩之外,则是碧蓝的大海。在夜晚,因为没有耀眼的灯光,从沙滩延伸出一片漆黑的景象,只有交错的海浪声涤荡着我的耳朵。沙滩旁边有一家酒吧,和几百米之外的漆黑截然相反,酒吧里灯光掩映,十分热闹。
这家名叫Uprising的酒吧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的阻隔,海风将每一张桌子上美酒的味道送入我的鼻腔,带着海洋的辛辣味道。
啤酒是斐济最有特色的饮品之一,我们一人点了一瓶苦啤酒,外型和颜色看起来就像一大瓶碘酒,一打开瓶子,却有浓浓的麦芽香气。在海边找一张桌子坐下,听客人们不紧不慢地聊着天,时光和我都一起沉醉在酒里。
斐济最出名的酒吧当数cloud 9,据说这是世界上唯一的海上漂浮酒吧。由于承载的人數有限,所以需要提前预订,如果天气不好,行程还会被取消。那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两层楼小房子”,出入都需要坐船。二层的甲板离海面大概有四米,勇敢的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跳水的刺激。坐在海上凭风痛饮,这是只有在斐济才能拥有的体验。
斐济由群岛组成,其中三分之二的岛屿都没有人类生活,这让斐济成了世界上最具有自然美的国家之一。超过八成人口居住在主岛上,唯一的机场也建造在那里。从前人们在规划去斐济的旅行时,总有“跳岛游”和“单岛游”的区别。前者是造访斐济的诸多岛屿,感受不一样的风景,后者则是将活动范围局限在主岛上,毕竟这里有着便利的商业与交通,很多著名的旅游项目也集中在这里。因为志愿者工作的缘故,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主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让主岛的风光变得多样化,各个国家的特色饮食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甚至照顾我们饮食的志愿者基地的阿姨都能做几道像模像样的中国菜。
作为最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协议的国家之一,斐济得到了来自中国的大量援助。比如连通了斐济北岛各个主要城镇的纳布瓦鲁公路,就由中铁一局承建,这条公路方便了岛内人民的出行。随着两国合作的深化,也许等我下一次再来到斐济,就能更方便地在岛内与岛间穿行,无论是前来工作还是旅游,都能更便利地体验斐济的生活。
离别:种下满满的回忆
一个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早晨,我们一行十几位志愿者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出发去了海边。这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是我本次行程的最后一项志愿者工作了。
我们会在海边收集红树林种子,并把它们种在志愿者基地,再由工作人员将它们移植到海边。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海岸的植物,能够净化海水、防风消浪,也是很多珍稀水禽、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生物多样性,这对斐济的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泥泞的海边忙碌了一上午,我们总共收集到了两大箱种子。午饭后大家在院子里集合,把上午运回来的种子种下,这个下午我们大约种下了一千颗红树林种子。在志愿者基地的院子里,我还看到往期志愿者种下的种子,有的刚刚发芽,有的已经成长到能够被移植的大小。看着这些幼苗,我仿佛看到了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下午,有一批又一批不同肤色的小伙伴像我们一样在这里种下一颗颗种子。而这些种子终会成熟,屹立在海边,保护着这片清澈的海,等待着更多来看这片蓝海的人。
在斐济生活的时间很有限,我能做到的事也不多。回国后我时常会和朋友们讲起在斐济这段难忘的经历,曾有人问过我:“此行的最大意义和收获是什么?”在那一刻我的心里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但现在我想我已经找到了。
怀着关注环境问题的初衷,我踏上了斐济之行,看着面前澄澈的海水,亲眼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红日,我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住斐济的美。
志愿者有一种叫作“传递”的力量,而“一带一路”更有一种叫作“连接”的力量。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通过“传递”和“连接”,斐济的美一定能够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斐济,发现并欣赏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