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宏:种下一颗酸酸甜甜、奇奇怪怪的好奇心

2022-05-18 16:47许淑瑶
中学生天地(A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学奖菠萝科技馆

“数钱能减轻疼痛”“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一个泳池里平均有140瓶尿”……这些让人直呼“离谱”的研究,在一年一度搞笑大赛,哦不对,是一年一度的菠萝科学奖上被“郑重”授予了科学奖项。

2021年11月13日,2021菠萝科学奖在浙江温州揭晓。这一届的获奖者除了人,还有拿下数学艺术奖的黑猩猩们!没错,这就是菠萝科学奖的常态——洋溢着浓浓的“不正经”的味道。

一个月后,浙江多地被笼罩在疫情的阴云之下。我们在浙江省科协大楼里见到了菠萝科学奖创始人李瑞宏。“大家都说我们幸运,如果再晚几天,肯定办不了了。”回顾菠萝科学奖的十年,虽然每一年筹委会都会自黑“不知道有没有下一年”,但这颗酸酸甜甜的菠萝,以惊人的生命力成长着。它用貌似荒谬的科学研究,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味蕾”,让大家欲罢不能地咀嚼科学的魅力。它亦反哺着深耕科普几十年的李瑞宏,让他永远年轻,永远对世界、对自我充满好奇。

李瑞宏拿着2013菠萝科学奖奖杯(该奖杯由艺术家薛继业设计,形状是一个奇形怪状的“人”,代表着艺术人文)

李瑞宏,现为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主任,曾担任浙江省科技馆馆长,开创了“科学+”“科技馆科学院”等系列科学传播活动。2012年,与果壳网CEO姬十三共同创办“菠萝科学奖”,奖励那些有想象力、有趣的科学研究成果,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

一颗属于中国的菠萝

2011年国庆期间,果壳网CEO姬十三在看了第21届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之后,发了一条微博:“我一直想做一个中国版的搞笑诺贝尔,有什么机构支持不?”

同样也在看直播的李瑞宏马上回了他一条:“我愿意……”

在这之前,身为浙江省科技馆馆长的李瑞宏已经为大众科普动了不少脑筋。“2009年浙江省科技馆新馆刚开馆的时候,来的人很多。但过了一年多,人就变少了。我们找媒体,媒体说‘我去年报道过了,今年你们有什么新东西啊’。但展厅里的展品不会经常更换,所以我们觉得还是要通过活动去扩大影响力。”于是,李瑞宏找到了充满创意和活力的科普平台果壳,打破了“次元壁”。在碰撞出的众多火花中,“菠萝科学奖”无疑是最耀眼的那一束。

一拍即合后,李瑞宏和姬十三最早的想法是完全参照美国的搞笑诺贝尔奖,因此他们联系了主办方征询意见。“他们那边回信,希望你们办出自己的特色,其实是婉言谢绝了我们办中国版的意思。”另一方面,搞笑诺贝尔奖更多的是科学工作者的自嘲,并不适用于中国的科研环境。“所以我们想着怎样去激发科学工作者和公众的好奇心,定下了‘向好奇心致敬’这个口号。”

纵览十年来的菠萝科学奖,脑洞大开的主题、奇形怪状的奖杯……一切都可以跑偏,但是颁奖原则绝对跑不了——褒奖无用的、好玩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所谓‘无用’,指研究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发表论文或者拿奖,而是纯粹出于好奇,从本源去探究的一种科学精神。”

但“无用”的好奇心,也能产生对人类社会有用的结果。“2015年我们给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胡立德博士的研究‘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颁发了物理奖。他为什么研究这个?有一天下大雨,他抱着孩子在公园的亭子里躲雨,结果孩子的头上被咬了好几个包。他很奇怪:雨下得这么大,蚊子怎么会飞过来呢?他就养了很多蚊子在实验室里,用高压水枪让水滴滴下来,同时用高速摄像机拍下来。这个研究纯粹出于好奇,但对现在无人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里保持稳定飞行很有帮助。还有2017年我们把数学奖颁给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李杏芳教授的研究‘一个泳池里平均有140瓶尿’。那年的菠萝科学奖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反过来对公众注意个人卫生、改进公共场所的健康卫生条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了万众期待的奖项,菠萝科学奖的幕后每年也会“不负众望”地出各种“幺蛾子”:第一年的菠萝科学奖,筹委会给获奖者打电话却被当成骗子;在某平台既有“菠萝科学奖”,又有“菠萝科学奖官方”,还有“真·菠萝科学奖”,因为筹委会每年都想不起账号的密码了;去年,在距离颁奖典礼不到48小时的时候,筹委会突然发现“菠萝科学奖”的微信公众号没有直播权限,只能临时征用老朋友的微信视频号直播……很多人不知道,菠萝科学奖的策划团队除了李瑞宏、王丫米等几位主策划,“其他人都是要凑的”。而且,每个人平时有自己的工作,每年都到菠萝科学奖开始前两个月才着手筹备。“确实有些累。所以我们每年都开玩笑,‘明年可能就没有了’。”

一切都是如此不可思议而又顺理成章,正如十年前,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如何给这个“新生儿”取一个好玩的名字。“说到菠萝的时候,大家觉得,菠萝的形象符合我们的特质,酸酸甜甜的,看起来怪怪的,吃起来很好吃,就定了这个名字。”

在菠萝科学奖之外,李瑞宏的身份从浙江省科技馆馆长,变成了浙江省科学传播中心主任,但工作的本质没有变——一名科普工作者。

早在中学时期,李瑞宏就是一个以数理见长的学生。“物理的公式、数学的图形,我都会非常着迷地去解,但语文、英语这些要背、要记的东西,我就特别头痛。”不过,少年李瑞宏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未来会从事和科学相关的工作。

1983年,从杭州二中毕业的李瑞宏考入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学习鱼雷、导弹等专业知识。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海军测量大队。1996年,李瑞宏转业被分配到浙江省科协,从此开启了科普的职业生涯。

李瑞宏把科普形容成“翻译”,“我们要把科学家的科学语言翻译成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李瑞宏刚工作时,科普形式还比较传统,比如印一些宣传手册,到农村开展常用的技术培训。时光流转,在科学家锐意开拓科学天地的同时,科普工作者也未停下为公众铺设道路的脚步。在浙江省科技馆,李瑞宏开创了“科学+”科学传播活动品牌,包括科学脱口秀、连线国际知名机构直播高难度手术、带领公众走进科學现场等异彩纷呈的科普形式。20多年来,在为公众带去对生活的认知、崇尚科学的精神、看待世界的方式的同时,李瑞宏也收获了成就感、满足感,以及更重要的——对万事万物的好奇。

“比如菠萝科学奖,每年我们都要花时间去研究主题。2021年的主题是‘脑子天下第一’,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宋伟宏老师、中华脑库的包爱民老师在做的一些工作,让我感触很大。包老师推动建立的中华脑库,建了这么多年,捐赠的大脑很少,而荷兰的脑库捐赠的数量多到都放不下了。这就涉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但是做医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标本,解剖分析大脑的结构。宋老师研究的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老年病,但其实从青年开始就要注意了。现在很多人健身,很少有人说我要通过平时的思维训练去锻炼大脑,实际上锻炼大脑和锻炼身体一样重要。我在工作中能接触到各方面知识,不仅在了解科学,更在了解我自己。”

菠萝科学奖赋予了菠萝水果以外的一种定义,奥秘无穷的科学世界赋予了李瑞宏一颗时时跳动的好奇心,并去拨动更多好奇的心。

在未经證实的故事里,一颗苹果砸中了牛顿,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证据确凿的现实世界里,李瑞宏和伙伴们用菠萝为普通人打造了一条奇形怪状的小径,通往科学的无穷宇宙。

Q:菠萝科学奖一直有中学生的身影,比如温州市实验中学的同学们曾为菠萝科学奖设计了卡片,还去现场听讲座。菠萝科学奖可以为同学们带来什么?

李瑞宏:从第一年菠萝科学奖开始,中小学生一直是我们主要的受众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菠萝科学奖,启发大家的好奇心,打破常规。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开始观察天体、宇宙,但在我们的传统里,科学知识最后会落在实用性上。比如古人观察天体,发明了农历,对指导农耕确实非常有用,但他们没有去研究宇宙的定律。有一个成语叫“杞人忧天”,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好奇心被扼杀了。小朋友好奇:“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不掉下来啊?”大人说:“你真是杞人忧天,星星在天上这么多年,怎么会掉下来呢?不要瞎想。”其实我们就应该对习以为常的东西感到好奇。科学就是不断地否定,不断地提出新的理论。从最早的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现在的宇宙理论,这些都值得中学生去异想天开、发散思维,不要被公认的一些东西束缚。

Q:您在工作中接触过很多中学生,您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特质?想对他们说什么?

李瑞宏:中学生是最有朝气、最有可塑性的一个群体。我认为,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培育科学精神比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现在的很多知识,不能说是伪科学,但它是有前提的。很多人把知识一点一点拎出来,实际上这些知识在一条链上,在这个前提下,这个观点才成立。比如我们经常说吃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它不是绝对的,所有东西都要吃,但吃多了都不好。要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这样才能对生活、人生有更好的指导。

(采写:许淑瑶 摄影:竺胡冲 整理:黄舸江 姚冰欣)

猜你喜欢
科学奖菠萝科技馆
科技馆一日游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我在四川科技馆
菠萝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参观诚毅科技馆
搞笑,我们是认真的——2016菠萝科学奖一览
国内唯一计算地球科学奖揭晓环境研究获前所未有重视
2016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开始推荐?奖金100万全给个人
2015年菠萝科学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