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射频末级推挽放大电路仿真、PCB 制作及调试实验应用分析

2022-05-17 00:41许为清
信息记录材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末级原理图电路设计

许为清

(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7)

0 引言

借助有源器件,并配套相应的技术手段,建立在有效融合基础上,通过设计出相应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能够明显增强信号发射效果,进而保障信号发射质量。因此,放大器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为有效优化信号发射的稳定性,要求行业内应加大对末级推挽放大电路的研究力度,在完成PCB 制作的基础上,经调试实验,有效保障末级推挽放大电路设计效果,进而在整体上优化系统信号发射成效。

1 电路设计概况以及作用、原理

1.1 设计概况

在功率放大器中,基于有源器件,并合理利用相关技术,通过对各项技术进行加强融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信号发射效果,并满足行业实际需求。为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模块建设,并结合实际需求,予以阻抗匹配,有效优化匹配效果,进而提升放大器实用性。基于放大器评估,工作人员应加强工作环境控制,经串联形式,可有效获取到相应的功率增益。同时,应借助专业手段,计算潜在不稳定区域有源器件,确保计算合理性。另外,应注意控制寄生震荡问题,并配套稳定电路技术,确保末级设计科学性。

1.2 作用

基于短波通信,功率放大器将会直接影响发射信号效果以及末级放大,同时,发射功率还会进一步影响到通信距离。末级放大电路功效较多,建立在既定程序基础上,可有效保障发射机运行效果。功放末级放大在全部系统处于中间环节,借助激励器,能够完成发射信号处理,处理内容包括信号产生、调制等,在这一过程中,应控制信号功率为100 MW。放大功放前置,可获取10 W 功率,并进入到下一程序中,在将末级放大送出后,可获取到放射功率为250 W。在放大功率后,应提交到滤波器中,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并进一步向系统发出信号,确保通信正常。

1.3 原理

在本文研究中,实验选择乙类推挽放大电路,主要工作形式为乙类工作形式,并且该放大电路两只功放管分别与导通正负半周期相连接,能够在优化实际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放大电路应用效果。如果信号周期相同,工作人员应采取轮流带电方式,并有机结合工作状态,实现信号输入。因为极性相反,工作人员应同时刺激Q1、Q2,确保工作运行稳定性。针对激励器发射,在输出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应借助电阻R309,完成降压处理,确保取得Q3 基极,进而形成Q3D 导通结果。同时,由24 V 引脚24 V 可有效满足Q4 基极,并使电阻R306 下地,形成相应的偏置网络。集中放置集电极,放大管数量共需要两个。观察最大电压值,如果超出规定范围,二极管导通将会直接发挥警报,并进一步对电压进行切断处理,实现有效保护。受到不同设计思路影响,设计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工作人员应根据放大器工作状态,合理设置有源器件偏置状态。基于场效应晶体管,电压、阈值电压关联密切,针对结晶体管,经传导角,可完成工作条件划分工作,并配套相应的电流,确保在信号周期内,电流能够顺利流过负载时间[1]。

2 电路仿真、PCB制作及调试实验应用

2.1 电路仿真

Multisim 属于电路仿真软件,能够在完成电路仿真的同时,优化电路设计。通过使用该软件,并借助工具栏,有利于为电路仿真工作提供支持。观察Multisim,因为其与Windows 界面具有高度相似之处。因此,工作人员可尽快熟悉界面操作,优化仿真效果。可将该软件放置在虚拟仪表附近,便于工作人员完成相应的仿真操作,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当前Multisim 软件应用已经普及化,该软件操作界面近似于电子实验工作台,工作人员可将相关测试仪器拖拽到屏幕中,并借助鼠标点击导线进行连接,在控制面板中,各项仪器、设备操作均与实际情况相同,工作人员可明确观察到具体测量数据以及特点。该软件内涵盖超过1.7 万种元件,并且支持参数编辑修改工作,经模型生成器,配套代码模式,可完成模型创建工作,并有效执行各项功能,进而创建出相应的元器件。以Xspice 内核作为仿真引擎,借助增强设计功能,并配合相应的数字混合模式应用,可有效优化仿真性能。根据射频电路设计、仿真,结合理论知识以及虚拟仪器技术,能够完成仪表创设,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便利性[2]。

本文实验选择Multisim 仿真调试软件,并配套应用

相应的矢量信号、矢量网络分析仪。针对射频功率放大器,要求工作人员应做好设计指标控制,具体要求通频带应保持在3 MHz ~30 MHz,增益应始终高于20 dB,驻波应控制在2 以下。在明确上述指标基础上,可有效满足实际驻波需求,确保短波信号能够正常完成输入工作,并与放大器阻抗相匹配。借助该软件完成仿真电路设计,能够在保持不失真情况下,确保信号输出增益始终超过20 dB,进一步提升输出功率,使最终输出功率超过250 W,见图1。

2.2 PCB 制作

本文PCB 板制作主要使用软件为Protel99 软件。制作流程如下:借助原理图设计工具,获取绘制原理图,并形成网络表。如果原理图中未存在焊盘,可将其定义在相通网络中,如果未存在物理连接情况,可定义到保护地中。针对引脚不一致的情况,应注意调整,确保原理图、PCB封装库保持一致。在器件绘制完毕后,应统一保存在PCB库专用文件中。

基于PCB 系统,工作人员应从设计环境着手,做好外部环境调整,规划出相应的格点类型以及具体尺寸,并进一步明确各项参数,其中,参数设置多选择默认值。工作人员应以参数满足个人使用习惯作为前提,进行合理调整。电路板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首先,工作人员应明确边框情况,并配套相应的焊盘,如果螺丝直径为3 mm,则需要将焊盘内径、外径控制在6.5 ~8 mm、3.2 ~3.5 mm,并借助PCB izard 进行调入。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合理设置当前层,使其成为keep out 层。打开PCB 库,工作人员应做好网格表工作,在装入网格表后,才可以完成布线工作。在设计原理图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以ERC 作为重点,强化检查工作,确保零件封装效果。同时,工作人员应在网格表中添加零件封装情况,以免出现零件封装遗落情况,在添加网格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封装有效性。

Protel99 具有自动布局功能,在自动布局过程中,可启动并运行Took,并点击Auto Place,启动指令。布局在整个布线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可借助手动布局方式,将元件选择到相应的界面中,并对元件进行固定处理,经交互式布局,借助自动选择功能,配套相应的自动对齐功能,可筛选中封装相同元件,并进行集中处理。建立在初步处理基础上,可集中完成元件整理工作,确保其处于相应位置上。在布局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借助自动对齐功能,对封装相似元件进行处理。在自动选择过程中,应根据设计需求,选择组件方向。零件布局不仅要考虑到机械结构散热情况,还需要将电磁干扰等因素考虑在内,以机械相关器件进行优先布置,予以锁定,并逐步完成占地面积较大器件、电路核心元件处理,最后处理外围小元件[3]。

在板上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应规划出相应的布线区。针对大板子,工作人员可将螺丝孔固定其中,如果板上存在受力器件,也可以使用相应的螺丝孔固定。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配套焊盘,注意焊盘应添加在原理图中。如果焊盘过孔较小,应进一步进行改大处理,所有焊盘均需要定义保护地,在所有器件放好后,借助VIEW30功能,观察实际效果,并进行存盘处理[4]。

应根据布线规则,完成布线设置,并借助Menu,从其他板中导出,并导入到相应的板中。在导入以及导出过程中,应按照个人习惯进行设置,确保设置效果。如果选择模式为Design-Rules,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安全间距方面,工作人员应合理保持焊盘过孔距离,并将板子参数设置为0.255 mm,如果板子相对较孔,则需要将参数调整为0.3 mm,如果板子较密,则需要设置参数为0.2~0.22 mm 的范围内,要求板子参数不能低于0.1 mm。在走线层面,工作人员应提前设置好走线层,并明确走线方向,针对贴片单面板,则仅需要使用顶层,如果为直插型单面板,则单纯使用底层中,基于多层板,应另外设置电源层,在取顶层或者底层后,工作人员应添加在Add Place 中,并使用鼠标进行设置。另外,机械层也需要进行额外设置,并合理选择是否于单层显示模式下显示。在走线线宽方面,工作人员应明确整板范围,应控制在0.2~0.6 mm,另外考虑到网络组因素,并设置出相应的线宽,地线宽度多为1 mm。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直径首选值过高的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焊盘运行,并且还会导致焊盘出现缩小情况,进而进入到错误走线中。在这一过程中,Board 具有线宽约束作用,可有效降低优先级,因此,在布线过程中,应注意确保线宽约束条件符合标准。借助Relief Connect 方式,可完成导线宽度设置,如果导线0.3 ~0.5 mm,则需要保持导线为45°、60°[5]。剩余各项可直接沿用缺省值,应合理设置象布线拓扑结构,并做好电源层间距控制,确保网络长度与设计要求相符。点击菜单,执行Auto Route,设置自动布线功能,去除Add Testpoints,选中剩余项。在自动布局前,工作人员应完成推荐值调整,其中,推荐值越小,板布通程度越高,但是布线难度也相对较高。点击Auto Route,完成自动布线处理。在布通无法完全进行的情况下,可借助手工形式,进一步完成UNDO,根据布局、布线规则进行调整,再次布线,完成DRC。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发现出错,则应进行改正。在布线过程中,如果发现原理图出错,则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原理图进行更新,并进一步更新网络表。

在完成布线后,针对需要加粗处理的线,工作人员应切实做好布线调整工作,当发现部分线缠绕过密,工作人员应重新布线,并将多余过孔去除,并借助相关软件,对线布局实际效果进行观察,并进一步加以调整。对布线密度进行观察,并按照密度排序,红色>黄色>绿色,在检查完成后,工作人员应按end 键,对屏幕进行刷新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对红色部分进行观察,并予以调整,要求红色应向黄色、绿色转变。

应保持布线层整齐度以及美观度,在手工调整过程中,线断开情况较为常见,因此,在快完成前,工作人员应单独打印布线层。在改线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借助3D 显示,查看布线情况,并在布线完成后,将单层显示模式取消,对布线进行保存。

返回到原理图页面,选中Tool-Back Annotate,生成WAS 文件。工作人员应注意检查原理图标号,确保美观度,在标号调整完成后,应通过DRC,并将所有字符进行拖放处理,并选取合适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字符应避免放置在元件、空焊盘上方,如果字符过大,可适量缩小,并将DrillDrawing 层的坐标、尺寸写清楚。

为有效提升焊盘牢固度,工作人员可进行补泪滴处理,但是这也会导致PCB 板线美观度下降,因此,工作人员应选择键盘S、A 键,选择Add、Track 模式,完成转化文件。

优化安全间距设计,具体要求间距应控制在0.5 ~1 mm。在筛选出相应的布线层后,工作人员应做好网络覆铜放置工作,并画出区域边框,并选择鼠标右键进行覆铜处理,并覆出网格线,见图2。

2.3 调试实验

正常而言,放大器制作应确保实用性,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好阻抗匹配工作,要求变压器匝数比应控制在1 ∶1,但是仅保持匝数比,将无法取得良好的阻抗匹配效果,并且在放大器中,还会出现驻波一般的情况,导致线性度下降。在本文研究中,输出、输入频率均超过10,但是驻波要求应控制在2 范围内,因此,上文参数将无法满足放大器阻抗匹配需求。

在阻抗成功后,工作人员应完成整体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在匹配完成后,所有驻波、截点均可符合设计要求,并且测试后,线性度也呈现明显增加趋势,驻波降低幅度为1.1。结合上述分析结果,放大器设计原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整体性能良好,可有效满足信号发射需求,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明确短波射频放大器应用重要性的基础上,具体对电路设计工作进行分析,经电路仿真、并进一步完成PCB 制作,最后通过调试实验,可有效保障末级推挽放大电路设计效果,有利于优化信号发射稳定性,确保信号发射最终效果。因此,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短波射频末级电路研究工作,通过借助先进设计手段,优化设计工作,可确保电路完善性,进一步提高信号发射水平。

猜你喜欢
末级原理图电路设计
运载火箭末级离轨控制策略优化
基于Multisim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
短波射频功率放大器末级设计原理分析探讨
电子技术中单元电路设计问题研究
Altium Designer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Protel DXP 2004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浅谈电工专业课的现场教学
电子电路识图方法的探究
小载荷飞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