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理论在产品造型中的应用
——以“深泽直人”产品为例

2022-05-17 10:18郭晓宇
西部皮革 2022年9期
关键词:直人移情直觉

郭晓宇

(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引言

设计美学的目的就是在设计领域研究美的问题,设计是一种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的创造活动,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的精神文化活动,设计美学的本质是“按照人的审美来造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所以究其根本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以“深泽直人”产品为例,从设计美学理论角度浅析产品设计中直觉和移情两个学说的运用。

1 设计美学的内涵

美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伴随“人”的始终。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往往处于狭义的理解,即: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也就是形式上的美感,而这仅仅是功能美的抽象表现形态。设计要满足功能的需要,也要满足情感的需求。因此,设计美学要兼顾形式美、功能美、科学美、技术美,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其作为体现美学规律的载体,将美学的精神内核呈现出来[1]。通过美学规律的分析,为产品赋予历史文脉和审美取向等精神因素,创造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内涵的多层面需求的产品[2]。

2 美学理论与产品设计的关系

美学理论应用于设计领域,是审美与设计相互渗透。解决使用者的某种需求是每个产品存在的前提,设计师的审美通过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产品设计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所以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形式和功能,还要考虑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需要。大到人们使用的家用电器,小到门上的把手,都要把“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兼顾产品给使用者带来的功能和心理的双重满足。产品设计的过程之中灵活地运用设计美学原理,创造出符合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的审美,利于建立设计师审美与使用者之间的情感纽带,从而建立产品与使用者的情感共振。产品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师要观察人们生活中细小的活动和不易被发现的潜在需求,从而设计出满足“人”需要的产品,设计美学原理的运用无疑是这一过程最好的“催化剂”和理论支撑。

3 设计美学理论下的产品分析——以“深泽直人”产品为例

看到一根绳子垂落在眼前,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拽动它;看到茶包提环与茶颜色相近,人们就知道茶泡好了;看到雨伞把上有一个凹槽,人们就会不假思索地把塑料袋挂在上边;看到打印机下有个纸篓,人们就会随手把废纸扔进去。设计的产品恰如其分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使用者的真实内心审美状态“一拍即合”。

3.1 深泽直人与“无意识设计”

深泽直人是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家用电器和日用杂物设计品牌“±0”的创始人。他首次提出“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的理念。从设计美学角度来看,无意识地研究对于产品设计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总结人们行为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赋予产品满足功能之外的隐形审美需求。他将设计的任务从创造转向对于已有事物的再思考,关注产品的细节和使用者的感受。摒弃繁琐的使用步骤,致力于让人“不假思索”使用。“无意识设计”就像人累了坐在椅子上一样自然,不用刻意去思考这个椅子如何使用。

深泽直人主要研究将“无意识状态下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产品概念设计中去的方法,他称这些知识是“活跃的记忆”,强调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我们与这些知识的结合上[3]。因此他是通过产品设计对使用者潜在的印象的唤醒来达到一种和谐关系。

3.2 直觉设计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2.1 直觉说与产品设计

克罗齐美学观点认为“审美即直觉”。直觉是对于特殊事物的认识活动,与逻辑相比它更偏感性。直觉作为认识的起点,是审美的重要实现方式,其呈现的是主观情感对于客观产品的反映。“直觉”应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起到引导认识的作用,在设计领域可以应用于“无意识设计”。产品在进行无意识设计时,设计师旨在将审美对象打造成为使用者可以凭借瞬间直觉“一触即觉,不假思索”的产品。产品设计应该删繁就简,让人一眼看懂,可以不经思考的凭借直觉使用,使复杂的功能简洁化。对生活中不易被使用者表达和发现的潜在需求加以完善,给使用者以直观的信息传达和愉悦的体验,也是直觉设计所需要关注的。

3.2.2 应用案例

深泽直人的这款设计如图1 所示,大部分人第一眼见到会觉得有种熟悉感,方形轮廓内部一个圆盘,一根拉绳下垂,外形酷似一个小型排风扇。实际上这是深泽直人为“无印良品”设计的一款壁挂式CD 播放器。这种拉线式的开关是几代人共同的回忆,人们对于这种拉动式的开关并不陌生,不需要说明书,使用者凭借直觉就会去拉动空中的绳子,听到“咔嗒”一声,优美的旋律便缓缓流淌而来。一个凭借直觉的下意识举动,让使用者收获独一无二的视听感受,利用细节给人带来感动,给使用者深刻的产品体验。这种可以“无师自通”使用的C D 播放器更像是一个情感沟通的桥梁,唤起了人们对于美好情感往事的回忆。这也说明“恰如其分”的设计要追随直觉审美。

图2 是深泽直人设计的红茶茶包,茶包提手部分设计成红茶色的环状。这一设计给人们一种暗示,可以让使用者不依赖概念形成瞬间的领悟——红茶要泡到与提手处一般的颜色。红茶色的环状提手也给出一个标准,使用者可以省略推理过程,根据个人对于茶的喜好浸泡浓淡程度。“无意识设计”思想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过渡融入情感,是一种需要使用者与物和环境进行交流的过程的设计,给使用者形式、色彩强烈的表现暗示,让人们能第一时间明白设计师的想法[4]。

基于直觉说的产品设计,不用进行刻意的理性逻辑思考,当你下意识要去或想要做一件事时,已有个产品考虑到你会这样做。这也是深泽直人产品设计的功能可供性,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下意识地动作或者是凭借已有经验形成的潜意识给出的反应。

3.3 移情设计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3.1 移情说与产品设计

移情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完成审美过程,感情的转移是表面的说法,移情是将主体情感“付”出去,将自身情感投入对象中从而感受到由物及我,由我及物,物我同一的双向渗透的心理过程。立普斯认为美感是一种愉快的情感,并不是一切愉悦的情感都是美感。只有通过移情在物身上体验到的情感,才是真正美感。所以审美实际上就是一个移情过程,即:审美主体将自身的情感、思想、认知反映到审美对象身上。移情说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更侧重于从他人视角看问题,突出人本思想。在产品设计中通过移情,设计师详尽分析使用者行为特征、心理预期,通过移情式观察法站在使用者角度看待问题,运用同心理与使用者共情,获得研究数据和设计灵感。移情设计应用于产品设计有利于细节优化处理以及产品设计中无意识不良行为的规避。

3.3.2 应用案例

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时往往不是从“0”到“1”的,而是对已有产品的“再设计”,是从有到优、放大细节的过程。深入的设计应来自于移情感知,要想全方面对产品进行移情,首先要全方面了解目标用户,预测客户的一些隐性需求,观察客户在自然状态下的习惯。人们很难想象雨伞除了遮雨还有什么功能,深泽直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现了人们手中有较多东西时,伞不得夹在腋下的尴尬。他在雨伞的握柄处设计了一个半椭圆状凹槽,这样雨伞拥有了悬挂塑料袋的功能(如图3)。他设计的灵感不是通过对雨伞的关注得来的,而是通过雨伞在人、环境、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中获得。

人们在生活中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有时基于无意识形成的行为取向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想要加以改正时已经形成某种习惯,难以改变。设计师应该通过有效的设计加强对使用者行为的引导,对无意识不良行为进行规避。打印机是我们日常工作离不开的,通过设计,简单的办公用品也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图4是深泽直人设计的一款带纸篓的打印机。好的产品未必要拥有华丽的外表和智能科技成分,而是接近使用者潜意识的需求。这款打印机没有复杂的外观,甚至第一眼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在打印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圆形纸篓。日常办公中总会打印出许多没有用的废弃材料,而垃圾篓不一定在手边,废弃的纸张乱堆或者随意丢弃在地上。通过对这一日常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洞悉人们的行为习惯,设计出带纸篓的打印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设计引导使用者保持整洁,不随意丢弃垃圾,养成良好习惯。

从产品设计到投入使用,需要经历两次移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时常会与使用者之间产生隔阂,设计师进行设计时需要把情感注入产品中建立认同感,才能使产品表现恰当的功能。这个过程就是设计师对于产品的移情。同样,设计的产品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也需要使用者对产品进行移情。只有进行了这两次移情,产品设计的循环才算完成。在产品设计中,移情是设计师与产品、产品与使用者之间非语言的情感转移过程。

结论

设计美学的本质是“按照人的审美来造物”,设计要以人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人们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直觉说与移情说两大设计美学理论的运用,使产品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更加符合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进而寻求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共鸣,使身边的设计作品更加具有亲和力。设计美学理论的分析、总结和运用对当代产品设计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直人移情直觉
未来事务的色彩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