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芳
夜间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多年来我都不能完全看清楚路况,但并没有因此而让车子慢下来,为什么敢这样操作?思来想去,我以为这是出于相信:相信路面养护到位,相信大多数过往车辆都不会乱扔杂物,相信不会有人或动物突然横穿公路……这种相信,是基于善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正如泰戈尔所写:“有时候,爱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2017年,马云在阿里巴巴年会上说:“很多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很少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人类,相信孩子们,因为我们做不到,我们的孩子们能做到,真正的科技能够做到。”相信孩子们,对于身为人师的我们,这不就是最起码的要求吗?
在城市生活以后,我每次到菜市场买菜,会问价格,但从来不讲价。问,是想掌握基本的行情。不讲价,一方面,总觉得自己挣钱要比那些卖菜的小贩容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出于相信:相信他们不会乱来,相信他们不会辜负这份信任,相信坑人的情况永远只可能小概率发生……这种相信,是基于真诚。因为相信,所以互惠——有時候我拿起一把菜来,小贩会马上小声说:“这个是昨天的,不卖给你,我给你换新鲜的。”相信,是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建立、维护和发展的前提。这一点,婚姻中的你,应该深有体会,而一旦不信了,生活就有可能变得百孔千疮、一地鸡毛。
在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发表了《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的演说:“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投降!”丘吉尔能带领被希特勒逼入绝路的英国走出困境,就是因为相信,相信人民的力量,相信坚持的分量,相信努力可以改变现实。
善良、真诚和努力,每个孩子身上都先天自带,因为每个人都不会不希望自己越来越能、越来越行和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对孩子们该有的起码的相信。这些优秀的品质,我们不一定能培养,但至少要努力想方设法呵护,不压制和打击,才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升高而逐步衰减,甚至消失。
一个年轻妇女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船夫救上船。船夫问:“你年纪轻轻,有什么想不开的呢?”妇女哭诉道:“我结婚两年,丈夫抛弃了我,孩子又不幸病死了。我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思?”船夫慢悠悠地说:“两年前,你也没有丈夫和孩子,过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现在,你只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了两年前,你不是又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妇女听了这话,心想,也是啊,就平平静静上了岸。人活一世,大多不可能不经历坎坷,但要相信,换个角度,换种思路,也许就跨过去了——你变了,一切就变了。
2018年4月7日,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致辞,她对学弟学妹们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当然,我们讲相信,也不是一厢情愿地痴情,捂了耳朵点头,蒙着眼睛认可,也要有自己的思考、领悟和判断。因为相信的前提和基础,是被相信的要配得上这份相信,譬如相信教育会越来越好,相信教师社会地位会越来越高,相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并且按时足额发放……但是,我们也不因饱经世故而失去单纯和善良,不因看透人情冷暖而变得冷漠和悲观。
在此,让我们一起重温诗人食指创作于1968年的朦胧诗《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