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如何转变高中语文教学

2022-05-17 23:47吴雅莉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教材基础知识育人

吴雅莉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既要调整教学目标,又要革新语文教学方式,更要进一步拓展深化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以满足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是四大核心素养有效提升的前提,抛开基础知识谈能力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部明确提出新高考杜绝出现偏题、怪题,试题应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把基础知识教学作为重中之重,把培养读写能力当作第一要务。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语法等语言知识,也包括文化常识及文本鉴赏等文化知识。学生通过背诵、阅读、积累和写作等手段,经过系统的语言训练,将基础知识内化成个人的语言实践能力。如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背诵是前提,积累文言实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是基础,不可抛开语文现象空谈思想价值。尽管新教材不再追求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教师还是应该从宏观层面将基础知识教学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万丈高楼平地起,勿在浮沙筑高台”,只有夯实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各种改革变化。

二、深化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第二个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在语文学习中提升思维品质,这也正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短板。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在使用新教材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课时不够、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首先,设置文本自读、课前自学环节,教师适当使用导学案检测学生学习状况,让学生能自读并提出问题。其次,教师筛选整合学生的问题,以学生提出的疑问串联课堂,以发现问题为起点、分析问题为过程、解决问题为目标,创设交互对话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最后,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提供学习支架及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课题探究等多种方式深化思维,以小课题小论文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以上思考、总结、归纳、拓展、深化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

三、创新课堂教学育人方式

一节课一类题型、一张试卷或一篇文章,这是高中语文课堂的常态。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对待传统教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创新。其一,利用微课、多媒体及教学软件为传统课堂增添活力。微课是以学生认知和知识建构为目标的资源建设,有利于打造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群体化的教学环境。其二,线上线下相结合。混合模式教学既可以弥补课堂讨论带来的时间压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利用大数据做到微观指导、分层阅读、精准教学。其三,网络资源利用最大化。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海量的精品课件和网络课堂,有助于提供更加开放和多样的语文学习载体。诚然,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但也要避免走入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教学本质的误区,教师范读、板书等传统优秀方式也应被保留。

四、拓展提升教学文化内涵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一脉相承,语文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语文课本这一隅,新高考背景下更应重视课外知识的扩展。其一,要把浩瀚的经典引入课堂。教师要指导学生回归阅读本身,既要拓宽阅读广度,又要挖掘阅读深度。教师既要从思想上重视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又要从行动上使阅读更丰富、多元。其二,应将广阔的生活纳入课堂。教师应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组织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学习浸润在丰富的地方文化环境中,在语言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語文教师应以先进的理念、前瞻的思维、扎实的学识、有效的策略,不断拥抱改革,应对挑战,实现语言育人、文化育人、学科育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新教材基础知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