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苗
“双减”政策落地,学校积极开展动态化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能”,实现“轻负高效”的课堂,为教师成长赋能,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各美其美 连点成线
“减负提质”离不开高素养教师队伍的支撑。教师坚持“三笔一画”训练,强化自我提升意识;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录制读书心得分享视频;融合创新,利用现代技术拓展研训时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行动学习、问题学习和反思学习,做好专业学习与实践改进之间的有机互动与能力建构。
精雕细刻,抓好“第一课堂”,守好教学主阵地。围绕“落实双减、提质增效”主题,开展“教学能手”引领课、学科融合示范课、同课异构课、评优课、研讨课、展示课等“六课工程”微型课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人人参与,重视钻研教材,强化效率意识,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课后集中深入剖析、反思改进,结合《西安市小学学科作业设计(指南)试行》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坚持做好“压总量、控时间”,更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增强课后服务有效性,坚持做好“全覆盖、广参与”,也注重“上水平、强保障”,切实落实“双减”政策。
上下贯通 以线带面
学校在教师培训的机制上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使得上下贯通,强化集体备课,增强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学科融合课鼓励跨学科组队,强化人与人、组与组之间的沟通交流,真正实现协同育人。
课后服务作业辅导与社团活动交错进行,教师错峰上课、分时段教研。使得学科大教研时间有保证、效果更凸显。变革单一的“传授—接受”的教研范式,创设“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实践情境,邀请学科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引领教师深度学习。引导教师进行“相互切磋、共同分享”的同伴交流式学习,为教师们搭建历练和成长的平台。
加强融合 面动成体
学校之間加强横向联系,整合优势共享资源,合作开展校本培训,形成集聚协同效应,达到“面动成体”的立体架构。
我校现有2个西安市“名师+”研修共同体,还组建了12个名师工作室,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吸纳“名校+”教育联合体各校同学科教师作为成员,开展教学研讨、交流、学习等活动,带动各校共同发展。
2021年,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教师教育实践基地、陕西省小学数学、美术学科教学基地。新时代的教学教研,需要教师们不断实现自我突破,进行自我修炼,最终走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