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2-05-17 23:41王海英
中国德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宣传画价值观文明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追求走进童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如此这般在孩子们的观察中,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在孩子们的发现中,在孩子们的创作中,在孩子们的实践中,渗透、融入。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3—6岁的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就开启了跨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一阶段正是孩子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也是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认知经历着从前道德阶段逐步向他律道德阶段的发展。作为学前教育人,更应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结合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从娃娃抓起,点好幼儿德育养成的“穴位”,使教育与幼儿的发展需求“榫卯”契合,在孩子幼小心靈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本文试从对大班孩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享我园对于德育的实践探究。

一、一起“赏”,发现探究

孩子都是充满好奇的,当我们从市文明办领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儿童版宣传画,张贴到班级、幼儿园公共墙面上的时候,就有孩子围了上来,大班的孩子更是“竭尽所能”交流自己的发现:“这上面有好多小朋友”“‘文’字我认识,我的名字里也有”“我还认识‘国’字”“有个‘心’字”“天安门,我和爸爸妈妈去过”……看来,大班的孩子们对图片、文字有着前阅读的渴望,对宣传画所表达的内在含义更是充满了探究欲望。

于是,大二班的老师就呼应孩子,利用晨间谈话和孩子一起“赏”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次欣赏,老师没有强加给孩子,而是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就“自己看到了什么”“可能告诉我们什么”进行充分表达。孩子们可谓“畅所欲言”,以下是师幼对话的部分片段采撷。

关于“文明”

幼:老师,这幅图我看明白了,是小朋友在过马路。

师:对呀,他们怎么过马路的?

幼:他们走人行横道。

幼:他们没有闯红灯。

幼:他们一个跟着一个,按顺序走。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幅图就是告诉我们要讲文明,遵守交通秩序。

关于“爱国”

幼:老师,还有小朋友在天安门前画红旗。

幼:那是国旗。

师:他们为什么要画国旗呢?

幼:他们爱我们的国旗。

师:国旗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他们不仅爱国旗,还自己画国旗,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爱。

这次讨论很激烈,老师在肯定了孩子们对每幅图的观察与许多发现后,并没有一一告诉孩子们具体的文字和其所包含的全部含义,而是抛出了问题给孩子们:“这样的文字和图片,大家还会在哪里看到”“图片上画的,你们在身边或者电视新闻上有没有看到过相同或者跟图片上类似的行为”。

老师在和孩子们“抛接球”的过程中,其实把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激发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挑战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去获得更多探究、发现的能力。

二、一起“找”,走进生活

老师没有揭晓答案,实际上给孩子们留下了很多空间。带着问题,大二班的孩子们展开了“调查”与“记录”,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果然,他们的“亮眼睛”寻找到很多属于他们自己的答案。

一部分孩子“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展示”在了不同的地点,如街头、公园、医院、银行、邮电局等,有的配着图画,有的就是文字展示。

一部分孩子“找”到了不同版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有民画风的,有水墨风的,有剪纸风的,有古代人物风的,有儿童画的,有园林山水的……他们拍下照片,和班级中张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展开比对,由此发现了更多的秘密,比如虽然图案不同,但文字相同,而且都是三排呈列展现。选择相同文字的图片再一一比对,寻找到相似的地方,如“文明”配的图片,有的是“捡拾垃圾”,有的是“搀扶老人”,有的是“弹奏乐曲”……细心的孩子补充:“那是在弹古筝,是古代人喜欢的琴”孩子们在不断对比中似乎有了更多关于“文明”意义的思考:“文明就是要讲卫生”“就是听好听的声音”“就是做好事”“做懂礼貌的事情”……

还有一部分孩子“找”到自己曾经有过的与图片相似的经历:“老师,这幅图中‘放风筝’,我也和哥哥一起放过的”“这个是小朋友们一起爬长城,还有小鸟飞来飞去,感觉很开心、快乐”“这里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讨论问题,他们也都笑着在说话,就像我们这样”……

这个“找”的过程非常容易,又在“易”中支持幼儿自主想象与表达,既充满乐趣,又鼓励孩子们发展了观察环境、观察周围生活以及比较、表达等能力。

我们还以孩子的“小手”牵大人的“大手”,建立起家园互动。许多孩子都从家长口中得知了,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对其内涵还是比较模糊,但已经能够逐步建立图片与实际的联系,开始触及生活中与之相联系的场景。

三、一起“做”,以情促行

如果光从图片和文字去支持孩子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践行,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以情动人,知行合一,道德情感支配下的“做”才是真正的“践行”。于是,大二班的老师不光依靠“讲解法”,还从社会生活核心经验出发,选择孩子们易于理解的富强、民主、文明、友善、爱国、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从“情感在先,行为在后,认知相随”出发的“行”。试例举部分如下。

发现法学习“文明”

老师及时观察孩子们的文明行为,如“别人在午睡,走路脚轻轻”“喝水不拥挤”“餐具摆放好”“垃圾分类放”等,并及时肯定孩子们的这些“文明”行为。同时鼓励孩子们主动寻找一日生活中自己和小伙伴们的文明行为,进行分享,如“米饭吃得干干净净”“玩具放得整整齐齐”“上下楼梯靠右走”“有礼貌地问好”等。

及时发现和肯定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们有榜样示范作用,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明”含义的同时,亦逐步从内心产生“自己也要做文明好孩子”的自律行为。

情境法学习“友善”

老师扮演起小兔子,小兔子想穿上表演服装,可是后边的拉链拉不上,“哎哟,怎么办呀”。孩子们纷纷帮助小兔子,小兔子及时回应:“谢谢你们,你们都是友善的、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后续,老师再利用其他情景表演或者展示情境图片、播放动画等,让孩子们联系实际说说“友善”的故事和“友善”的做法。

教师以情境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助人意愿,进而产生帮助他人的友善行为,再支持孩子将友善行为迁移到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行为、情感发展的实际状况,确定表演的主题和相应的角色。

情绪情感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情绪情感对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顯的激发作用。情绪情感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动,驱动儿童去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或不去做某种行为。一日生活中,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运用以上发现法、表演法、移情法外还可运用故事法、讨论法、集体教学法、冲突法等,亦可基于幼儿园的实际,使孩子们化身幼儿园的小小值日生、厨师小高手、绿化小能手、爱心饲养员等,渗透情感激励,知行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孩子们的习惯和素养。

四、一起“创”,内容认知

随着孩子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他们产生了更大胆的设想,他们想创作属于他们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怎么“创”呢,老师们鼓励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来个“意”想天开的大创作。

孩子们自主选择表达方式,如彩笔画、水粉画、线条画、刮画、泥塑、剪贴等多种形式;他们自主选择材料,如各类彩纸、各种颜料、各种废旧物品等;他们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理解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老师适时为他们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装饰相框,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或其照片贴到相框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创意作品。这样的作品和前期幼儿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找到的各种版本的宣传画张贴在一起,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家长的目光,孩子们也享受着这一份“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创”的过程是头脑风暴的过程,又是孩子对前期经验的梳理过程,能很好地帮助孩子们延展记忆,内化认知,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后续形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追求走进童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如此这般在孩子们的观察中、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在孩子们的发现中、在孩子们的创作中、在孩子们的实践中渗透、融入。这样的互动过程,教师应成为孩子行为养成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整合各方资源,捕捉幼儿内在生发的契机,无痕化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更多真实的情境中支持幼儿参与活动、与人交往、理解规则、适应社会。

【王海英,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郭鑫超

猜你喜欢
宣传画价值观文明
我的价值观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对不文明说“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文明歌
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