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华,林丹红,钟伶
多维视角下学术社交平台影响力与用户行为研究
林晓华,林丹红,钟伶
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22
关联传统学术评价体系与学术社交平台ResearchGate(RG),探究RG影响力特征与用户行为规律,为国内学者有效利用学术社交平台、提升科研成果及个人影响力提供借鉴与指导。以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前1%的8所中医药院校为实证研究对象,选取RG平台,基于ESI-WOS-RG各项指标及相互关系,从机构、高水平论文及学者3个维度研究学术社交平台影响力;从高水平论文学者RG参与度、活跃度、用户行为、用户行为与影响力的相关关系,研究学术社交平台用户行为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考查RG平台资源聚合程度。RG Score与WOS论文数、被引频次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RG呈现的机构数据与ESI所反映的国际学术水平与影响力基本契合;RG被引频次与WOS被引频次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68;高水平论文学者RG研究兴趣与传统影响力指标(WOS被引频次、H指数)及具有社交特征的指标(被关注、被推荐、被阅读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7以上,显示此类复合量化指标对科研活动与学术价值评估具有参考意义;此次调研的高水平论文注册学者总体RG活跃度高,RG Score最低值超过平台上30%用户、中位数超过95%用户,平均发布共享195个研究成果资源、2.7个项目,人均关注75位学者。高水平论文学者善于利用共享与关注功能获取学术信息、追踪学术动态、建立学术联系、提升影响力。国内学者对RG认知和利用度较国外学者稍弱,且受地域、院校、学科、国际合作等因素影响,对学术社区认知与交流、共享的意识需进一步强化。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学术社交平台;ResearchGate;影响力;用户行为
学术社交平台有效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对科学知识传播、科研信息获取、学术出版与科研评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1],其在科研活动过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searchGate(RG)拥有来自190多个国家超过2000万注册学者[2]。RG在衡量影响力方面应用传统引文指标与平台自有指标,RG平台相关指标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等多个大学排名具有强正相关性[3-4];与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WOS)引文相关指标存在显著相关[5]。这些相关关系提示RG平台指标具有评估机构和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性,缘于此学者开展了更广泛的研究,如Batooli等[6]根据Scopus、RG和Mendeley的科学计量方法,评估了喀山医科大学学者的科学产出;Lepori等[7]研究RG平台欧美各高等教育机构学术表现。随着RG平台学者数量的增多,针对平台用户的信息行为研究日趋活跃,如张耀坤等[8]研究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高影响力学者使用RG行为特征;有学者对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学者RG平台用户行为特征进行研究[9-11];Ostermaier-Grabow等[12]对RG用户自我呈现与交际行为特点进行研究;Joshi等[13]对加拿大与美国3718名神经外科临床教员和住院医师RG得分、H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这些研究对学者使用RG平台大有裨益。目前对RG平台的相关研究,多是针对不同样本(不同国家地区、机构、学者群体等)开展,研究维度相对局限。在学术评价日趋重要的背景下,有必要选取代表性强的研究样本,并在同一样本下多维度综合考量学术影响力、用户行为及两者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RG平台对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效用,推动学者利用学术社交平台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科研成果及学术影响力。
采集2019年6月以前进入ESI前1%的全国中医药院校及高水平论文(Top Paper),包括ESI界定的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与热点论文(Hot Paper)取并集后的论文集合。收集相应机构与高水平论文在WOS与RG的各项影响力指标数据、利用web scraper获取高水平论文学者WOS相关影响力数据及RG平台用户行为数据。
从ESI导出前1%的中医药院校各项指标及高水平论文,利用Excel 2016对相应机构、高水平论文、学者影响力指标数据进行汇总、数据清理与统计,运用SPSS 26.0进行相关性分析。由于所收集ESI-WOS-RG的各项数据均属于离散数据,因此研究中均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斯皮尔曼Rho)计算各项指标的相关率,相关系数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0.05表示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若>0.05则表示相关性不显著。
ESI-WOS-RG相同的文献计量指标包括论文数、被引频次、H指数等;RG具有学术社区特征的指标包括recommendations(论文在平台上被推荐次数)、reads(论文被阅读次数)、research items(发布科研成果次数)、projects(发布科研项目次数)、questions与answers(平台上提问与回答次数)、following(关注次数)、followers(被关注次数)等,以及复合理化指标,如RG Score(RG分数),可以反映用户或机构平台活跃度,是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评价指标,综合了平台发布学术成果数量、互动问答、平台被关注情况等形成的复合量化指标[14];research interest(研究兴趣)、total research interest(总研究兴趣)是综合研究人员对论文阅读、推荐、引用等指标进行权重分配计算的复合量化指标[15]。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查询”公办中医药院校共24所[16],其中有8所进入ESI前1%,其中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6所学校入围2个学科(Pharmacology & Toxicology与Clinical Medicine),福建中医药大学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入围1个学科(Clinical Medicine)。从WOS论文总数与高水平论文数量来看,科研产出实力排名前6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在总被引频次上呈现倒置。各高校引文影响力的被引频次排名与科研产出实力排名基本一致,而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略有差异,福建中医药大学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相对靠前。综合而言,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实力相对较强。见表1。
表1 入选ESI全球前1%的中医药院校概况
24所中医药院校中有16所高校研究人员注册并使用RG,进入ESI的8所高校均有研究人员使用RG,见表2。注册人数排名靠前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同时这几所大学的论文数大都位居前列。总体来看,WOS论文量高于RG上传的论文量,反映了国内学者使用学术社区的人数较少,导致上传的文献数量不足。基于RG Score等指标统计的RG排名与其他学术机构排行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RG Score靠前的同样也是上述6所高校,只是排名顺序有所差别。
ESI高水平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与RG论文数、RG Score排名基本一致;本文撰写期间,排名第7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已进入ESI,表明RG数据能基本反映各高校的科研水平与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见表3,可以发现RG Score与WOS论文数、被引频次关系密切(相关系数>0.5),在本研究样本中RG所呈现的机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机构的ESI排名。同时RG Score与注册人数、上传论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857,呈强正相关,因此鼓励更多学者注册使用RG并上传成果,可以提高机构影响力,获得更高关注度与阅读量,对学术交流、合作与传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表2 中医药院校RG数据概况
表3 ESI与RG指标相关性(r)
注:*<0.05,**<0.01
8所进入ESI前1%的中医药高校高水平论文共104篇,去重后为99篇。高水平论文的WOS与RG被引频次呈线性正相关(见图1),显示绝大多数高水平论文RG被引次数高于WOS。利用SPSS26.0进一步分析两组数据,显示RG总被引次数、均值都高于WOS,但最小及最大引用数据WOS更高,见表4。从总体来看,高水平论文被引数据RG高于WOS,但RG引文并未完全覆盖WOS。这一方面缘于RG引文数据具有更丰富的来源,特别是来源于预印本及其他文档的引用数据。RG平台共享预印本及其他文档的行为改变了由于出版周期与数据库收录导致的引文计数的滞后,也成为科研人员获取最新研究进展的重要途径,RG的预印本分享值得研究人员重视[17]。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出版商强制执行版权,使得部分引文不能被RG索引,因此RG引文无法完全覆盖WOS。
图1 WOS引用次数与RG引用相关性分析散点图
表4 高水平论文RG与WOS被引频次统计
高水平论文RG与WOS各指标的相关性见 表5,可以看出RG被引频次、研究兴趣与WOS被引频次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68、0.964,表明RG这两项指标与传统论文评价指标一样可以反映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被阅读次数与WOS被引频次、RG被引频次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27、0.659,表明阅读量的提升会带动被引次数增加,阅读可认为是判断论文学术价值的指标依据;推荐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度较低,提示在学术社交平台上学者关注更加分散,推荐不一定出于即用原则(引用),视野更加开阔。
关于后者,他以“书法环境——类型学”为工具,将其推进到了新的境界。赖非一直认为,做研究也好、搞创作也罢,一定要具有现代意识体现时代精神。“书法环境——类型学”是赖非在老祖宗的整体性和现代人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基础上,对书法史自身的运动机制构建的方法论模型。书法史不再是单个作品和作者的集合,而是与环境保持着极为密切关系的、运动着的汉字——书法整体。因为这一具有时代精神的学术理论,山东的石刻、墓志、镜铭等等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表5 高水平论文RG与WOS指标相关性(r)
注:**<0.01
99篇高水平论文作者总数为3674人,其中注册使用RG的有1657人,总注册率45.1%,高于张耀坤等[18]调研的ESI学者RG注册率(38.66%),这可能与学科差异有关。由于许多学者在使用社交平台时往往不使用真实姓名而使用昵称(RG上少部分学者使用昵称),导致在使用学者姓名进行RG-WOS两组数据对比时无法完全匹配,为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只取RG-WOS姓名一致的870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6、表7。
表6 RG与WOS被引频次及H指数
RG被引频次与H指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均高于WOS。RG与WOS的被引频次、H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7、0.661,均呈强正相关。RG具有社交特征的指标包括被关注、被推荐、被阅读次数及总研究兴趣与传统影响力指标均显著相关性,特别是总研究兴趣不仅与传统影响力指标有着高度相关,与平台其他影响力指标相关度也很高,是能综合反映传统影响力与平台影响的复合理化指标。
表7 RG与WOS影响力指标相关性(r)
注:**<0.01
2.4.1 高水平论文学者RG参与度分析 此次调研的国内外高水平论文学者人数分别为1031与2643人,RG注册率分别为27.0%(278/1031)与52.2%(1379/2643),国内学者注册率明显低于国外学者。99篇高水平论文中,国际合作65篇、国内文献34篇。278位国内注册学者涉及23个省份,注册学者数≥10人的有北京(67人)、上海(42人)、广东(32人)、台湾(20人)、江苏(13人)、天津(13人)、香港(12人)。注册人员涉及全国130所院校及研究所,注册人数≥5的院校见表8,非中医药院校占绝大多数,且以综合性大学及研究所为主。8所中医药院校仅有27位学者注册使用RG,以上海中医药大学(11人)与天津中医药大学(8人)注册人员最多,占70.4%,其余均为1~2位注册者。高水平论文学者RG使用总体情况显示国内作者对学术社区的认知与利用存在地区差异,同时综合性大学的学者利用学术社区的意识与参与度更强。
2.4.2 高水平论文学者RG活跃度分析 RG Score不仅是RG平台学术评价指标,也是反映用户平台活跃度的指标,高水平论文注册学者RG Score为5.44~209.33,均值为37.9,中位数为38.64,RG Score最低值显示用户活跃度超过平台30%的用户,而RG Score中位数则已经超过95%用户,属于高度活跃。见图2。可见,高水平论文注册学者在RG平台属于比较活跃的群体。
表8 RG注册人数≥5人的院校分布
图2 RG Score组成及示例
从RG Score箱线图来看,国外学者的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及中位数位置较国内学者要高一些,且箱体更扁,表明国外学者RG Score总体要稍高于国内学者,同时分布也较国内学者更加集中,在RG平台上表现得更加活跃,见图3。
图3 高水平论文学者RG Score箱线图
国外学者RG Score主要在21~51,而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11~51之间,国内外学者差异不大。国内学者RG Score以31~41的人数最多,国内学者RG Score分布情况见表9。
表9 国内高水平论文学者RG Score分布
2.4.3 高水平论文学者RG用户行为分析 RG用户数据主要包括分享行为、互动行为、关注行为等几类用户行为与影响力数据。对高水平论文国内外注册学者数据进行抓取与清洗,结果见表10。
表10 高水平论文国内外学者RG用户行为基本情况
续表10
指标作者类别RG注册人数平均值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方差标准偏差峰度偏度 被阅读次数国内学者27823808.492811336.500062.00633722.002036943854.66245132.51438122.2799.537 国外学者1 37952395.723045793.0000126.00963992.002975518491.63154548.3133765.0545.584 总研究兴趣国内学者2783373.87521638.000027.5045799.0022536079.9584747.2181325.2933.916 国外学者1 3797725.53995554.000098.90110725.0081506924.5729028.1185533.9674.698 H指数国内学者27825.913722.00002.00122.00339.89918.436343.4421.499 国外学者1 37937.239331.00001.00221.00676.25926.004986.0251.860
分享行为:学者通过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项目,建立与其他学者联系与交流。高水平论文注册学者平均发布共享195个研究成果资源、2.7个项目;国内外学者平均分别发布170.4、200.9个研究成果,1.26、3个项目,国内学者发布成果与项目相对国外学者低一些。
互动行为:属于非正式学术交流,包括在平台上提问与回答其他用户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人均提问0.03、0.09个、回答0.14、4.8个,表明学者们对此交流方式并没有很高的意愿与积极性。从个体来看,一般活跃度较高的用户会主动参与平台互动。
关注行为:是平台用户主动跟踪或获取所关注学术信息的途径,高水平论文注册学者人均关注75位学者,国内与国外学者人均关注数分别为46、81位,可见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都将平台的关注功能作为获取相关学术资讯、了解研究进展、构建或组织关系网络、积累科研实力的重要手段。
2.4.4 RG用户行为与影响力的相关关系分析 用户行为与影响力的相关关系显示,分享行为、关注行为与学者影响力关系较为密切,与互动行为相关度低,见表11。其中上传发布研究成果与学者影响力关系最为密切,与影响力各项指标(除被推荐外)均有强相关性(0.6<<0.9),提示学者在利用学术社交平台时应该重视共享科研成果,增加成果的曝光度,建立与其他学者的交流联系,以提高成果与个人的影响力;发布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被阅读、被引用的概率,吸引更多关注者,从而增加合作的几率;发布项目与影响力的相关性较发布研究成果弱一些,但与推荐的相关系数反而高,表明项目比较容易受到平台用户认可,继而产生推荐行为。此外,关注行为是建立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高用户影响力。
表11 RG用户行为与影响力的相关关系(r)
注:*<0.05,**<0.01
99篇高水平论文在RG均可检索到,WOS全文获取率(来源于开放获取期刊)为41.1%(41/99),这一结果与PubMed中开放获取全文获取率(39.1%)接近[19],而RG全文获取率为56.7%(56/99)。网站付费访问权限已经限制75%的学术论文获取[20],增加了科研活动学术成本。PubMed Central、ResearchGate、Google Scholar、Online Reprint Request被认为是免费、合法地获取全文的重要途径,Online Reprint Request是通过文后的邮箱地址向文献作者索要全文,研究显示在能够获取作者邮箱地址的情况下这种方式获取全文的有效率为43.9%[21]。Boudry等[20]抽样PubMed文献评估RG存放的文献全文的比例、类型及合法性,结果显示,RG在提供生物学/医学论文全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G除开放存取全文外,嵌入了Online Reprint Request功能,可提取作者邮箱地址并制作了向作者索要全文的邮件模板,注册学者只需通过“Full-text requested”功能键就可以向论文作者发送邮件,提高了全文获取的有效率与便捷性。
本研究将ESI与学术社交网络RG相结合,以进入ESI全球前1%的中医药院校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维度的分析与研究,主要结论与不足如下。
第一,RG的机构数据基本能反映中医药院校ESI科研实力(产出与影响力),机构RG Score与WOS论文数、被引频次密切相关,但受机构注册人数、发布成果数量等因素影响,RG机构数据科研实力排序与ESI稍有出入。RG论文被引频次与WOS被引频次呈线性正相关。WOS论文评价指标焦点集中在被引频次,RG平台基于预印本与社交网络的引用、推荐、阅读、被关注等,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机构与论文的价值及影响力。RG Score、研究兴趣、总研究兴趣等指标的加入,建立了以被引频次为主的多元评价指标,可作为机构科研活动与学术价值评估的参考评价指标,为科研人员筛选、识别、跟踪有价值的学术信息、锁定合作目标等提供指引。
分享科研成果是学术社交平台最重要的功能,本研究发现上传发布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机构、个人影响力,与学术成果被引用、被阅读、学者被关注等指标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分享行为是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及提高影响力的初始行为,注册使用学术社交平台并分享学术成果,有利于提升学术成果的能见度、增加成果的被阅读与被引用的可能性及学者的被关注度,对于提高学术影响力、推动学术传播都有积极的作用。RG对高水平论文覆盖率高,且全文获取更加高效,可以作为学术研究人员获取资源、提高学术研究效率的重要工具。
RG对科研活动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它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壁垒,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提供了学术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促进学术传播、资源聚合、信息获取、学术合作、学术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学术社交平台的“学术专业性”和“社交性”推动创新性成果传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与学术影响力。
第二,此次调研的99篇高水平论文注册学者总体RG活跃度高、重视科研成果分享及对同行的关注,RG Score最低值超过了平台上30%用户,中位数则超过了95%用户,平均发布共享195个研究成果资源、2.7个项目,人均关注75位学者。高水平论文学者善于利用平台的分享与关注功能建立交流与联系,以获取相关学术资讯、追踪同行研究动态与进展,扩展学术人脉社交圈、组织关系网络,利用平台积累科研实力与提升影响力。国内学者对RG认知和利用度较国外学者稍弱,且受地域、院校、学科、国际合作等因素影响,对学术社区认知与交流、共享意识需进一步强化。研究结果提示,国内学者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学者应加强并深化对学术社区认知与交流、共享的意识,鼓励更多的机构学者参与注册使用RG平台,提升学术社区的利用度,发挥学术平台在科研活动中的作用。
第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该实证研究的对象局限于全国中医药院校与高水平论文,样本量相对较小,下一步研究可以纳入更多院校,全面展示RG机构指标与ESI科研实力、院校排名的相关性,深入研究不同学科、院校学者使用学术社交平台的特征与规律,对学术平台见之科研活动的作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王刚,方明婷,贺曦冉,等.科研社交网络对科学研究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2017(8):28-29.
[2]ResearchGate[EB/OL].[2021-04-13].https://www.researchgate.net/about.
[3]Kousha K, Thelwall M. ResearchGate: Disseminating,communicating, and measuring scholarship?[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66(5):876-889.
[4]YU M C, WU Y C, Alhalabi W, et al. ResearchGate: An effective altmetric indicator for active researcher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55(Feb):1001-1006.
[5]Onyancha O B. Social media and research: an assessment of the coverage of South African universities in ResearchGate, Web of Science and the 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Libraries & Information Science, 2015,81(1):8-20.
[6]Batooli Z, Nadi-Ravandi S, Sabahi M.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outputs of Kash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in Scopus Citation Database based on Scopus, ResearchGate, and Mendeley Scientometric Measures[J]. Electron Physician, 2016,8(2):2048-2056.
[7]Lepori B, Thelwall M, Hoorani B H. Which US and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re visible in ResearchGate and what affects their RG score?[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18,12(3):806-818.
[8]张耀坤,张维嘉,胡方丹.中国高影响力学者对学术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调查——以教育部长江学者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7(3):96-101.
[9]刘晓娟,余梦霞,黄勇,等.基于ResearchGate的学术交流行为实证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情报工程,2016,2(3):26-36.
[10]耿斌,孙建军.在线学术社交平台的用户行为研究——以ResearchGate平台南京大学用户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7(5):47-53.
[11]庞玲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用户的学术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以ResearchGate上的3所学院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9(15):22-29.
[12]Ostermaier-Grabow A, Linek S B. Communication and self-presentation behavior on academic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on profiles and discussion threads on ResearchGate[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70(10):1153-1164.
[13]Joshi N D, Lieber B, Wong K, et al. Social media in neurosurgery: Using ResearchGate[J]. World Neurosurgery, 2019,127:e950-e956.
[14]RG Score[EB/OL].[2021-06-12].https://explore.researchgate.net/display/support/RG+Score.
[15]Research Interest[EB/OL].[2020-10-31].https://www.researchgate.net/application.researchInterest.ResearchInterestHelp.html.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查询[EB/OL]. [2020-10-31].https://hudong.moe.gov.cn/qggxmd.
[17] Thelwall M, Kousha K. ResearchGate versus Google Scholar: Which finds more early citations?[J]. Scientometrics, 2017,112(2):1125-1131.
[18]张耀坤,牛艳霞,汪朝州.高影响力学者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使用行为研究——以ResearchGate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8,48(6):1-8.
[19]BoudryC, Durand-BarthezM. Publications en libre accès en biologie–médecine: historique et état des lieux en 2016[J]. Ethics Medicine & Public Health, 2017,3(1):169-181.
[20]Boudry C, Bouchard A. Role of academic social networks in disseminating the scientific production of researchers in biology/medicine: the example of ResearchGate[J]. Med Sci (Paris), 2017,33(6/7):647-652.
[21]Boudry C, Alvarez-Muñoz P, Arencibia-Jorge R, et al. Worldwide inequality in access to full text scientific articles: the example of ophthalmology[J]. PeerJ, 2019,7(10):e7850.
Study on Influence and User Behaviors of Academic Social Network from the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LIN Xiao-hua, LIN Dan-hong, ZHONG Ling
(Library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China)
To associate authoritative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with academic social network ResearchGate (RG);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user behavior law of R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domestic scholars to effectively use academic social platforms, improv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and personal influence.This article took the 8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top 1% of ESI a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bjects, selected the RG platform and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academic social platform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institutions, high-level papers and scholars based on the indicator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of ESI-WOS-RG; from the high-level papers and scholars RG participation, activity, user behaviors, relationship between user behaviors and influence, 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behavior law of academic social platform users; and on this basis, it also examined the degree of resource aggregation of the RG platform.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RG Score and the number of WOS papers and citation frequency were all above 0.5. The institutional data presented by RG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level and influence reflected by ESI;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G citation frequency and WOS citation frequenc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968; the RG research interest of high-level paper scholar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raditional influence indicators (WOS cited frequency, H index) and indicators with social characteristics (followed, recommended, read, etc.),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all above 0.57, indicating that this composit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ha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academic value evaluation; the high-level paper registered scholars in this survey had a high overall RG activity. The minimum RG Score exceeded 30% of users on the platform, and the median exceeded 95% of users. On average, 195 research results resources and 2.7 projects were published and shared, and per capita followed 75 scholars. Scholars of high-level papers were good at using sharing and following functions to obtain academic information, track academic trends, establish academic connections, and enhance influence.Domestic scholars’ cogn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G are weaker than foreign scholars, and influenced by the factors of region, university, discipline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awareness of cognition,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 of academic community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ESI; academic social network; ResearchGate; influence; user behaviors
林晓华,林丹红,钟伶.多维视角下学术社交平台影响力与用户行为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2,46(3): 24-32.
G353.1;G252
A
2095-5707(2022)03-0024-09
10.3969/j.issn.2095-5707.2022.03.005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S180155);2018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FBJG20180009)
林晓华,E-mail:hua3313031@163.com
(2021-08-01)
(2021-12-15;编辑: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