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洋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描写宝钗、李纨、探春三人取笑之谈后,便谈打理园子的正事,“探春又笑道:‘可惜,蘅芜苑和怡红院这两处大地方竟没有出利息之物。’李纨忙笑道:‘蘅芜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
这里所说的蔷薇花、玫瑰花、月季花为姊妹花,雅称“蔷薇三杰”,她们艳丽多姿,清香远逸,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赞美诗句,徜徉于蔷薇园中,使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蔷薇三杰”不仅可供观赏,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蔷薇花又名刺花、白残花,它品种甚多,每年五六月间,鲜花盛开,鲜艳夺目,清香扑鼻。唐代诗人杜牧曾在《蔷薇花》一诗中赞美其艳丽,曰:“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每年暮春鲜花初放时,择晴天采收,晒干即可入药。据测定,蔷薇花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香叶醇、香草醇和黄芪苷等,性凉,味甘,具有清暑、和胃、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热吐血、口渴、泻痢、疟疾、刀伤出血等病症。蔷薇花入药可内服和外用,内服多水煎,常用量为3~6克;外用多研末撒敷患处。以其花制成的蒸馏液称为“蔷薇露”,香气怡人,具有开郁理气、透散风热之功,明朝文渊阁大学士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称蔷薇露“此药可疗人心疾,不独调粉,妇人容饰而已”。
常用验方:治暑热胸闷、呕吐纳呆:取蔷薇花9克,水煎服。治疟疾:取野蔷薇花15克,拌茶水煎服。食疗方:蔷薇花炖肉 :取鲜蔷薇花20克,蔷薇根30克,瘦猪肉500克,将花、根装入纱布袋,加调料与猪肉同炖,食肉喝汤,可治月经过多。蔷薇花烩豆腐:用蔷薇花30克,嫩豆腐300克,火腿丝40克,冬菇丝25克,绿叶菜丝50克,鸡汤600克,将豆腐切条焯水捞出,鸡汤加适量清水入上料共烩,加盐、味精调味,佐餐食之,可治痢疾日久不愈、口渴。蔷薇绿豆粳米粥:取鲜蔷薇花10朵,与绿豆、粳米各100克煮粥,待粥熟后,下鲜蔷薇花10朵、白糖100克,稍沸即可食之,可治暑热烦渴、泻痢。
玫瑰花又称笔头花、刺玫花,为蔷薇科植物玫瑰初放的花,其色艳清香,常令观赏者流连徘徊,故又称“徘徊花”,有“天之骄子”的美誉,为食药两用的佳品,其味鲜美无比。据《食物本草》记载:“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它还可熏茶、浸酒、做糕点、蜜饯和烹饪多款美味佳肴,如玫瑰炒肉片、油炸玫瑰花、玫瑰花烤羊心、玫瑰锅巴鸡肉片等。
玫瑰花除供观赏、食用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每年4至6月份,当花蕾即将开放时分批采摘,用文火迅速烘干,烘时将花摊成薄层,花冠向下,使其先干燥,然后翻转烘干其余部分,即可入药,以气味芳香浓郁、朵大、瓣厚、色紫、鲜艳者为佳。《本草正义》称其:“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益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据测定,花中含有玫瑰油,主要为香茅醇,其次为橙花醇、丁香油酚、槲皮苷、鞣质、有机酸、胡萝卜素等成分,具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的功效,主治肝胃气滞、两胁胀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乳痈肿毒等症。其药性温和,温而不燥,舒肝而不伤阴,长于舒发肝胆、肺脾郁气,温养心肝血脉,在临床上有广泛的用途。
常用验方:治肝郁吐血:选干玫瑰花300朵,去蒂,加水煎取浓汁,去渣再煎,以冰糖500克收膏,贮于瓷瓶内,早晚各服1次,每次4~5茶匙,开水冲服。治新久风痹:玫瑰花9克,红花、当归各3克,水煎去渣,入温黄酒服用,连服7剂。治乳痈初起:取玫瑰花30朵(去心、蒂),用陈酒煎,饭后服用。治肺病咳嗽吐血:取鲜玫瑰花捣汁合冰糖炖服。治禁口痢:玫瑰花15克水煎服。治肝风头痛:取玫瑰花5朵,蚕豆花12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治肝胃气痛:取干玫瑰花适量,沸水冲泡代茶服。治肿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干研为细末,每服3克,黄酒送服。
玫瑰鲜花经蒸气蒸馏或用溶剂萃取还可提炼玫瑰精油,能调节内分泌,促进细胞再生,有缓解焦虑、愉悦心情的作用,并可滋润皮肤,淡化细纹,抗衰老。口服:每天一次,取蜂蜜一茶匙放入玻璃杯中(禁用金属、塑料器皿),然后滴入玫瑰精油1滴,加入50~300毫升温开水或者凉开水搅匀,早上空腹饮用。外用:沐浴时滴两三滴于毛巾上,擦拭全身,亦可加入洗面奶,可令皮肤光泽,具有益肤美容的效果。
玫瑰还可蒸馏制成玫瑰露,能起到和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的作用。近年来,已开发出玫瑰浸膏、玫瑰胶丸、玫瑰酒、玫瑰茶、玫瑰饮料、玫瑰干花蕾等十多个系列的几十个品种。
玫瑰为通经药,妇女孕期及哺乳期禁用;经期慎用;肿瘤患者忌用。
月季花容颜秀美,千姿百色,有“花中皇后”之美誉,深受人们喜爱,已定为天津市的市花。
月季花又名月贵花、月月红,每年夏、秋季,采摘半开的花朵晾干或用微火烘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甘,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茅醇、牻牛儿醇、橙花醇、丁香油酚和苯乙醇等,具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等症。月季花气味芳香而入血分,善于疏肝解郁、调畅气血及活血调经。《泉州本草》载月季花:“通经活血化瘀,清肠胃湿热,泻肺火,止咳,止血止痛,消痈毒。”
常用验方:治月经不调:取鲜月季花每次15克,开水泡服,不拘时连服数日。治肺虚咳嗽咯血:月季花15克,加入适量冰糖炖服,为清咳良剂。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取干月季花瓣,研为细末,每次口服3克,用温黄酒送服。治产后阴挺:取月季花30克,用红酒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