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琦,李 艳 ,李春刚,卢小东,温富勇
(1.北京市密云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1500;2.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农村局河南寨所,北京 101520;3.北京市密云区农业农村局巨各庄所,北京 101501;4.北京市密云区畜牧技术推广站,北京 101500)
奶牛乳房炎是牛场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全世界25%~68%的奶牛患有不同类型的乳房炎[1]。奶牛一旦患上乳房炎,就预示着产奶品质和产量的下降,会影响小牛生长发育,严重的还会导致小牛死亡,对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奶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将对密云区奶牛场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存在问题分析及其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燕山山脉脚下,潮、白河中下游,距北京城区65公里,是北京水源保护地,有着优越自然环境,随着畜牧业结构调整和水源区保护,密云水库北部镇的奶牛养殖逐渐退出,奶牛存栏从2016年的1.8万头,下降到2021年存栏1.2万头,但奶牛存栏仍占北京市总存栏20%,为保障北京市生鲜乳的市场供应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做好奶牛乳房炎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密云区奶牛业已经规模化发展,相比传染病,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对奶牛养殖场户威胁也较为严重。发病期间,产奶量下降,每患病一次平均日产量比患病前减少,产奶品质下降。使用药物治疗时,还会加重药物残留,造成牛奶没人收购的情况发生,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区奶牛养殖户一直关注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问题。在乳房炎发病较多的季节,对2个奶牛场的临床乳房炎进行调查,结果是A场泌乳牛的乳房炎发病率8.9%,B场泌乳牛的乳房炎发病率7.4%,淘汰率均达到32%,见表1。
表1 2个奶牛场的乳房炎发病调查
为进一步掌握发生乳房炎的致病菌,提高治疗效果,分别对A、B场采集乳房炎病牛奶95份奶样,由北京市奶牛创新团队专家协助进行病原分析和药敏实验,实验结果造成乳房炎感染细菌主要以大肠杆菌为代表为主,其次是链球菌感染,见表2。
表2 乳房炎细菌分离鉴定
奶牛场乳房炎防治的关键是预防,因此每月对泌乳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尤为重要,发现隐形乳房炎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成临床型乳房炎,减少因治疗、弃奶造成损失。
文章选择1个乳房炎控制较好的奶牛场进行跟踪调查隐形乳房炎情况。该牛场存栏500头,泌乳牛150头左右,通过每月泌乳牛的生产性能测定(DHI)体细胞数值分析,筛查隐性乳房炎,按照牛场生产实际,当体细胞数值大于 50万个/ml时判定为阳性,则进行预防性治疗,结果显示12个月平均隐性乳房炎检测阳性率为10.77%,冬季和夏季偏高,隐形乳房炎阳性率占11%~13%,春季的4月、5月、6月份偏低,隐形乳房炎阳性率占6~9%。
奶牛乳房炎致病机理主要是指乳腺因无力损伤或病原体感染乳房体表导致乳房发炎的疾病[2]。病原微生物仍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主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相关资料报到奶牛乳房炎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发病率较高的奶牛,其后代也往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2.3.1 环境管理因素
奶牛卧床垫料潮湿,细菌宜繁殖,牛场环境消毒不严,乳房炎患病牛的乳汁处理不当造成带菌乳汁污染环境,都会使乳房长期处于污染状态。
2.3.2 挤奶环节因素
不遵守操作过程,使乳头黏膜及上皮受到机械损伤;对挤奶设备没有进行很好的清洗和消毒。此外,挤奶操作员的手部不清洁等也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2.3.3 药浴环节因素
专用擦拭毛巾和1%的碘伏药液因使用次数过多,受到污染,加至对乳头的擦拭用力过度造成损伤。
调研过程中许多牛场都将乳房炎看作发病率最高和影响最大的疾病,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包括饲养管理不到位,牛场卫生条件较差,挤奶操作不当和环境的消毒不彻底等。这就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周边环境的消毒。
在对牛场进行走访过程中发现一些牛场对进入场区的人员、货物或者新引进的牛没有进行严格消毒、检查,因此牛群较易感染传染病。大部分养殖场户对消毒药品没有足够信心,同时也缺乏消毒药品的效果评价措施与方法,需要服务机构与动物防疫部门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和指导。目前来看,应用消毒药物进行养殖场环境消毒,切断传播途径,是当前控制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需要养殖户主动建立或完善消毒制度,从消毒规章的制定、消毒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消毒效果的评价等方面下手,逐步改善目前消毒环节薄弱的状况。
为了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减少由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促进密云地区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4.1.1 药浴是关键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治乳房炎的主要手段,目前预防奶牛乳房炎最主要的方法是在挤奶前后药浴,国内用于乳头药浴的药物多为碘制剂,如0.5%~1%的碘伏(络合碘)。
4.1.2 合理应用抗生素
为了治疗奶牛乳房炎,抗生素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3]。在国外专家对奶牛乳房炎制剂进行大力研究的同时,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也发挥着我国传统医学的优势,研制中药制剂,因此临床上也应用中药对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目前治疗乳房炎主要应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噻呋、青霉素、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菌效果显著,但是容易产生抗体,选择用药时一定要慎重。此次调研发现牛场普遍反映许多传统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不明显,而头孢类抗生素是目前效果较好的抗生素。中药对该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包括乳肿康(柴胡、地丁等中药制剂)、鱼腥草注射液等。
4.1.3 减轻乳腺压力
乳房炎治疗延缓或方法不当时,会导致疗程延长,治愈率低,甚至使乳房失去泌乳机能。除根据不同的乳房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外,为减轻乳腺内的压力和排出分泌物,必须每隔2~4 h挤奶一次。
4.1.4 开展隐性乳房炎检测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提升疫病防治水平,基于奶牛乳房炎发病的动态变化,每月对泌乳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对挤奶器具进行消毒清洁,对乳房和乳头进行清洗,挤奶前检查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红肿、有无发热症状或创伤;挤奶后要尽快对乳头进行药浴,对挤奶器具进行清洗。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给奶牛及时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和高蛋白物质,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中草药添加剂,以增强奶牛的抵抗力。加强干奶期的护理,在干奶后10 d内,要每天进行两次乳房按摩,以促进乳腺发育。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因素是病原微生物入侵奶牛的乳腺。因此,做好奶牛场区内外的消毒和清洁工作尤为重要。加强牛舍粪便清理工作,定期对奶牛的牛舍进行冲洗。对饲养器具、挤奶设备进行定期消毒。饲养管理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时也要消毒。
对兽医人员持续进行奶牛乳房炎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加快奶牛乳房炎的防控技术培训平台的建设,通过现场指导、临床实践等,提高牛场兽医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疫病控制贡献力量。
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研究成果。开展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检测研究,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于科研院校和研究所技术的人才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展药敏实验等防治实验,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
制定适合本牛场使用的奶牛乳房炎疾病防治简明技术手册和简明消毒药应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