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离子对不同水稻品种苗期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2022-05-16 08:55付天岭普天赟高珍冉罗德强何腾兵
种子 2022年4期
关键词:叶鞘吸收能力杂交

滕 浪, 付天岭, 郑 锋, 普天赟, 高珍冉, 秦 松, 罗德强, 何腾兵,

(1.铜仁市农业农村局, 贵州 铜仁 554300; 2.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阳 550025;3.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贵阳 550025; 4.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贵阳 550025;5.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贵阳 550025)

镉(Cd)是稻田土壤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水稻对Cd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农田土壤中主要是以Ca2+的形态通过水稻根系进入水稻体内积累,对水稻产生毒害作用[1]。一般来说,水稻对Cd的解毒与耐受机制有2个基本途径,一是解毒排斥机制,即避免过量Cd进入水稻组织细胞,或者阻碍Cd在水稻体内的运输;另一途径是内部耐受机制,即Cd结合到细胞壁上、主动运输进入液泡或与某有机酸和蛋白质结合等[2]。水稻各品种对Cd吸附能力有显著差异[3-4],呈现出籼型杂交稻>粳型杂交稻>常规籼稻>常规粳稻的规律,各部位Cd积累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根系、茎叶、穗轴、籽粒[5-6],水稻对Cd的吸收能力差异性取决于各水稻品种的基因型差异。钙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参与细胞壁的结构合成,并且还能与磷脂分子联结起来,稳定细胞膜结构[7]。Ca2+与Cb2+具有半径相近电荷相同的特点,能够相互形成竞争离子,共同竞争植物根表面的吸附位点与离子通道,从而降低植物对Cd的吸收[8]。植物抗胁迫能力与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息息相关,研究表明,添加外源Ca2+能够使水稻植物体内抗氧化酶及抗氧化物质的活性提高,减少丙二醛与自由基含量,但是对植物耐Cd性机理尚不明确[9]。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稻田土壤Cd污染治理中,施用含Ca材料的调理剂与肥料,能够降低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可有效地降低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保障粮食安全[10-11],但是未明确指出是材料中Ca降低了水稻对Cd的吸收。

贵州属于Cd的地球化学背景异常区,土壤中Cd平均含量为0.659 mg/kg[12],同时,贵州也是西南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土壤与水中富含Ca2+、Mg2+、CO32-/HCO3-、SO42-等,其中Ca2+含量占阳离子总量的40%~80%[13]。已有研究表明,在喀斯特地区中性土壤Cd的有效态占比较低,从而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14]。田茂苑[15]研究表明,在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石灰性水稻土中Cd风险程度较高,而稻米风险较低,在黄壤性与红壤性水稻土中土壤与稻米风险格局呈现一致性。但上述研究均未指明喀斯特地区土壤某种物质对水稻Cd积累有影响,因此本研究根据喀斯特地区土壤与稻田灌溉水中Ca2+含量,探讨Ca2+能否降低水稻苗期对Cd的吸收。采用本地水稻品种红优2号、黑糯72与杂交品种C两优华占、宜香优2115相对比,通过营养液短期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Cd污染程度下添加不同浓度Ca2+对水稻苗期根系Cd吸收及转运的影响,同时为非喀斯特地区施用含Ca材料修复治理不同程度Cd污染稻田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对筛选低富集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选择籼稻:红优2号、宜香优2115、C两优华占;粳稻:黑糯72,其中红优2号与黑糯72为贵州地方品种,C两优华占(C 815 S×华占)为两系杂交品种,宜香优2115(宜香1 A×雅恢2115)为三系杂交品种。水稻种子与幼苗均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9年6月12—19日进行,采用1/4水培营养液培养,营养液由硝酸铵、二水磷酸氢钠、硫酸钾等物质混合配置而成[16]。处理所用试剂为分析纯氯化镉(CdCl2)及氯化钙(CaCl2)。水培所用容器为1 000 mL棕色广口瓶,瓶口用定植棉固定。选择长势一致的3叶1心的水稻秧苗,用蒸馏水清洗根系后移栽至1 L营养液中,4株/瓶,每2 d用NaOH与HCl调节pH值保持在5.75,设置2个Cd2+浓度水平:1.0、2.0 mg/L(简称为:Cd 1、Cd 2),4个Ca2+浓度0、0.5、1.0、2.0 g/L(简称为:Ca 0、Ca 1、Ca 2、Ca 3),在2个Cd2+水平下添加4种不同浓度Ca2+培养,1个空白对照(Cd 0 Ca 0),共计9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60 h更换一次营养液,每次更换营养液添加相应Cd2+与Ca2+处理,共计换3次营养液,培养7 d。

1.3 样品处理及测定

将水稻根系用0.02 mol/L的Na2EDTA溶液浸泡15 min,除去表面Cd2+与Ca2+,用超纯水冲洗水稻根系3次,吸干水分,然后将水稻根系、叶鞘、叶片分开,称取鲜重后烘干。植物中Cd与Ca含量:用HNO3-H2O2消解,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ICE-3500)测定,每个样品3个重复,同时用芹菜标准物质(GBW 10048)进行质量控制,试验过程中均使用优级纯药品与超纯水。

2 结果与分析

2.1 Ca2+对水稻根系、叶鞘及叶片Cd与Ca吸收的影响

由图1可知,在Cd 1与Cd 2胁迫下,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能力地方品种<杂交品种,添加Ca2+对红优2号根系Cd吸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他水稻品种根系对Cd的吸收均呈降低趋势。在Cd 1与Cd 2浓度胁迫下,添加Ca 2以上浓度处理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在Cd 1 Ca 3处理时各品种水稻根系Cd含量依次为:红优2号>C两优华占>宜香优2115>黑糯72,与Cd 1 Ca 0相比分别下降33.63%、52.24%、68.79%、72.60%;在Cd 2 Ca 3处理时各品种水稻根系Cd含量依次为:C两优华占>红优2号>黑糯72>宜香优2115,与Cd 2 Ca 0相比分别下降51.71%、58.39%、71.38%、80.21%。综上所述,Cd胁迫下添加Ca2+能够降低根系对Cd的吸收。

由图2可知,在Cd 1与Cd 2胁迫下,水稻叶鞘中Cd的含量地方品种低于杂交品种,红优2号叶鞘中Cd的含量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d 1与Cd 2浓度胁迫下,添加Ca 2、Ca 3水平水稻叶鞘Cd含量均显著降低,且在Ca 3水平下,水稻叶鞘对Cd的吸收量最小,在Cd 1 Ca 3处理水稻叶鞘Cd含量依次为:红优2号>C两优华占>宜香优2115>黑糯72,与Cd 1 Ca 0相比分别降低47.85%、58.50%、67.86%、65.60%,在Cd 2 Ca 3处理各水稻叶鞘Cd含量依次为:C两优华占=红优2号>黑糯72>宜香优2115,与Cd 2 Ca 0相比分别降低67.77%、39.03%、60.54%、73.59%。综上所述,Cd胁迫下添加Ca2+能够降低水稻叶鞘中Cd的含量。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同Cd胁迫下不同施Ca量处理对水稻根系Cd吸收间差异性显著(p<0.05)。下同。图1 Ca2+对Cd胁迫下水稻根系Cd吸收的影响Fig.1 Effect of Ca2+ on cadmium uptake by rice roots under cadmium stress

图2 Ca2+对Cd胁迫下水稻叶鞘Cd吸收的影响Fig.2 Effect of Ca2+ on cadmium uptake by rice sheath under cadmium stress

由图3可知,在Cd 1与Cd 2胁迫下,水稻叶片中Cd含量本地品种低于杂交品种。在添加Ca2+后,各处理水稻叶片中Cd的含量与Cd 1 Ca 0、Cd 2 Ca 0相比均显著下降,且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Cd 1 Ca 3与Cd 2 Ca 3时,降低幅度最大。在Cd 1 Ca 3处理下水稻叶片Cd含量依次为:宜香优2115>C两优华占>红优2号>黑糯72,与Cd 1 Ca 0相比分别下降60.03%、75.04%、58.19%、64.66%;在Cd 2 Ca 3处理下水稻叶片Cd含量依次为:宜香优2115>黑糯72>红优2号>C两优华占,与Cd 2 Ca 0相比分别下降59.35%、56.77%、46.39%、71.73%。综上所述,在Cd胁迫下Ca2+能够降低水稻叶片中Cd含量。

由表1可知,4个水稻品种各器官Ca含量分布规律为:茎鞘>叶片>根系,4个品种Ca含量分布规律为:C两优华占>红优2号>宜香优2115>黑糯72。在Cd胁迫下红优2号、C两优华占及宜香优2115均降低了水稻根系中的Ca含量,在Cd 1与Cd 2胁迫下添加Ca2+,水稻各器官中的Cd含量均显著提高,4个水稻品种在两种Cd浓度胁迫下各器官Ca含量Ca 3均显著高于Ca 1。综上所述,在Cd胁迫下添加Ca2+,能够促进水稻根系对Ca的吸收,吸收量随着Ca的增加而增加。

表1 4个水稻品种各器官Ca含量 Table 1 Calcium content in each organ of 4 rice varieties 单位:g/kg

图3 Ca2+对Cd胁迫下水稻叶片Cd吸收的影响Fig.3 Effect of Ca2+ on cadmium uptake in rice leaves under cadmium stress

2.2 Ca2+对Cd在水稻各器官迁移系数的影响

由图4可知,各水稻品种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Ca2+对叶鞘/根系转移系数的影响有差异。贵州地方品种红优2号与黑糯72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Ca2+对叶鞘/根系转移系数的影响没有差异,杂交品种C两优华占与宜香优2115在高浓度Cd胁迫下添加Ca2+有显著差异,C两优华占在Cd胁迫下添加Ca2+转移系数均降低,且有显著差异,添加Ca2+处理与Cd 2 Ca 0相比,转移系数降低33.33%~35.80%,由此说明在Cd胁迫下添加Ca2+能够降低C两优华占中Cd由根系向叶鞘与叶片运输。宜香优2115在高浓度Cd胁迫下Ca2+对叶鞘/根系转移系数均升高,且有显著差异,添加Ca2+处理与Cd 2 Ca 0相比,转移系数升高18.52%~48.15%,由此说明在Cd胁迫下添加Ca2+能加快宜香优2115中Cd由根系向叶鞘与叶片运输。

图4 Ca2+对Cd胁迫下水稻叶鞘/根系Cd转移系数的影响Fig.4 Effect of Ca2+ on leaf sheath/roo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rice under cadmium stress

图6 不同水稻品种根部与叶鞘中Cd含量相关性分析Fig.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admium content in roots and sheaths of different rice cultivars

由图5可知,各水稻品种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Ca2+对Cd在叶片/叶鞘的转移系数有差异。红优2号在Cd 1 Ca 1处理下与同浓度Cd胁迫下有显著差异,Cd 1 Ca 1与Cd 1 Ca 0相比Cd在叶片/叶鞘间的转移系数降低39.78%;黑糯72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C两优华占在Cd 1水平胁迫下Ca2+对Cd在叶片/叶鞘的转移系数降低12.97%~39.77 %,在Cd 2水平胁迫下添加Ca2+处理,Cd 2 Ca 1与Cd 2 Ca 0相比转移系数升高39.16%,存在显著差异;宜香优2115在同Cd胁迫水平下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2.3 Ca2+对不同水稻品种各器官中Cd含量相关性的影响

由图6可知,在不同浓度Ca2+处理下,水稻根系与叶鞘中Cd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水稻品种间相关性强弱关系为:黑糯72>宜香优2115>红优2号>C两优华占,说明添加Ca2+对黑糯72根系中的Cd向叶鞘中迁移的促进作用最强,对C两优华占根系中Cd向叶鞘迁移促进作用最弱。由此得出,添加Ca2+可加速黑糯72中Cd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转移,增加地上部分的风险。

图5 Ca2+对Cd胁迫下水稻叶片/叶鞘Cd转移系数的影响Fig.5 Effect of Ca2+ on leaf/leaf sheath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rice under cadmium stress

由图7可知,在不同Ca2+浓度处理下,水稻叶鞘与叶片中的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水稻品种间相关性强弱关系为宜香优2115>黑糯72>C两优华占>红优2号,说明Ca2+对宜香优2115叶鞘中Cd向叶片中迁移的促进作用最强,对C两优华占的促进作用较弱,由此得出,Ca2+能够增加宜香优2115叶鞘中Cd的移动性,增加水稻叶片中Cd的含量。由此可知,Ca2+能够促进宜香优2115与黑糯72中Cd的移动性,能够增加水稻叶鞘与叶片中Cd风险,Ca2+能够降低C两优华占与红优2号中Cd的移动性,让大部分Cd储存在根系中,降低了叶鞘与叶片中Cd的风险。

图7 水稻品种叶鞘与叶片中Cd含量相关性分析Fig.7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cadmium content between leaf sheath and leaves of rice varieties

3 讨 论

3.1 Ca2+对水稻Cd积累的机理研究

Ca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参与细胞壁的结构合成,并且还能与磷脂分子联结起来,稳定细胞膜,对膜结合蛋白的稳定性、参与细胞内稳态也有重要作用[7]。水稻对Cd的吸收主要通过外质体与共质体途径进入根系维管柱中,外质体途径是水稻植株内外Cd浓度差使Cd2+扩散进入细胞,然后通过质外空间进入根系维管柱中,属于被动运输,随着Cd浓度差异的增加,被动吸收越多;共质体途径是利用代谢能量使Cd载体蛋白进入根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转移至根系维管柱中,属于主动运输[2]。水稻对Ca的吸收主要以共质体途径,是通过能量代谢使Ca载体蛋白进入植物根系,最后通过胞间连丝进入根系维管柱中,属于主动运输[17],因此在Cd胁迫下Ca2+导致水稻对Cd的吸收能力降低有3个可能,第1是Cd与Ca相互竞争能量,第2是Cd与Ca竞争载体蛋白,第3是Cd与Ca载体蛋白竞争通道,此外,Cd2+与Ca2+因半径相近电性相同,共同竞争水稻根系离子吸附位点,也会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8]。本研究在营养液中添加Cd2+与Ca2+,不同浓度Ca2+能够降低水稻苗期对Cd的吸收,且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各部位Cd含量差异越明显,水稻各器官Cd分布遵循根系>叶鞘>叶片的规律。由表3~表6可知,4个水稻品种各器官中Cd和Ca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性,相关性强弱为:杂交品种>本地品种,原因是杂交品种代谢能力强,Cd与Ca在根系、叶鞘及叶片间的移动速率高[2-3]。水稻根系中Cd与Ca均呈负相关,相关性强弱顺序为:宜香优2115>黑糯72>红优2号>C两优华占,C两优华占是杂交品种,水稻生长比红优2号旺盛,根系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根系中Cd与Ca相关性较差,可能是由于在低浓度Ca2+处理下,根系对Ca的吸收能力较低,对Cd的吸收作用增强,导致根系中Cd大量富集[8],在Cd 1 Ca 1与Cd 2 Ca 1处理下,黑糯72、C两优华占、宜香优2115根系含量均高于红优2号,可能是由于在低Ca浓度下,水稻根系向叶鞘转移速率Ca大于Cd,Cd大量在根系聚集,导致根系Cd含量增加[9]。4个水稻品种苗期杂交品种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添加Ca2+均显著提高根系中Ca含量,两个地方品种水稻品种有差异,红优2号是籼稻、黑糯72是粳稻,有研究表明,籼稻比粳稻对Cd的吸收能力强[7],且红优2号根系Ca含量比黑糯72低。水稻杂交品种根系比本地品种长势强,本地品种水稻根系、叶鞘及叶片中Cd含量占比范围分别为44.70%~55.26%、29.47%~32.08%、15.27%~23.23%,杂交品种根系、叶鞘及叶片中Cd含量占比范围分别为46.28%~49.35%、30.24%~32.77%、17.88%~23.48%,可知Ca2+对根系中Cd的转移速率杂交品种比本地品种强,杂交品种根系中的Cd易向地上部位转移,本地品种中的Cd更多的是储存在根系中,可能是因为水稻细胞形态维持受有丝分裂的过程受Ca调蛋白(Ca2+-CaM)的调控,杂交品种有丝分裂强于本地品种,CaM蛋白调控能力本地品种比杂交品种强,从而阻碍根系对Cd的吸收,在低浓度Cd胁迫下,Cd2+通过Ca2+通道进入根系,Cd含量在体内升高会抑制Ca的吸收,在高浓度Cd胁迫下,Cd2+占用Ca2+通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CaM蛋白的活性受到影响,导致水稻根系不良生长,从而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Wei-Jie Xue等[18]研究得出,Ca/Mn条件下水稻根系影响Cd的化学形态,使得Cd的有效性降低,从而减少了Cd对水稻的毒害作用,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Ca与Cd的半径相近电价相同,Ca2+也会通过影响根系的生长,从而减少Cd的毒害作用。Johnson P T等[19]研究得出,Cd胁迫下Ca2+能够降低过氧化氢与丙二醛的含量,减少自由基的合成,增强酶抗氧化性的活性减缓水稻对Cd的吸收,可能是Ca参与水稻抗氧化酶的调节,降低了水稻体内自由基的合成,减少了Cd的毒害作用。徐胜光等[20]认为,Ca能够刺激水稻根系产生有利于提升pH值的物质增加土壤pH值,使得Cd的有效性含量降低,减少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本研究中可能是Ca2+促进水稻根系分泌中多种有机酸能起到螯合Cd的作用,降低营养液中Cd的活性[21]。周金林等[22]研究表明,Cd胁迫能够抑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合成,使气孔增加,光合作用减弱,同时,还导致丙二醛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增加,Cd积累能力不同的品种间活性氧差异显著。朱智伟等[23]研究表明,Ca能够减少活性氧与丙二醛对植物的毒害,调控植物叶绿素含量与气孔导度,增强光合作用。因此,在Cd胁迫下施Ca能够降低Cd的毒害作用,导致水稻对Cd的吸收降低。何俊瑜等[24]研究发现,Cd胁迫能够使根尖细胞有丝阻滞,并使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张思思[25]研究表明,Ca能够调控根毛极性生长,且Ca是构成细胞壁与细胞膜等结构的必须元素,在维护正常结构与功能、减缓与减少细胞膜的毒害与损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可能是因为Ca通过调控水稻 根系增强有丝分裂,促进水稻细胞壁的合成与强化,导致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能力减弱。

表2 红优2号各器官Cd与Ca含量相关性分析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d and Ca content in various organs of Hongyou 2

表3 黑糯72各器官Cd与Ca含量相关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d and Ca contents in organs of Heinuo 72

表4 C两优华占各器官Cd与Ca含量相关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d and Ca contents in variousorgans of C Liangyouhuazhan

表5 宜香优2115各器官Cd与Ca含量相关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d and Ca contents in various organs of Yixiangyou 2115

图8 Ca2+离子对水稻Cd吸收的示意图 Fig.8 Schematic diagram of Ca2+ uptake by cadmium in rice

3.2 Ca2+对不同水稻品种Cd吸收差异性研究

由图8可知,杂交水稻对Cd的吸收转运能力比地方品种强,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重金属Cd的吸收能力不同,各器官中含量也有显著差异[3-4];杨祥田等[27]研究表明,水稻根系、茎、叶、穗、糙米中Cd含量与水稻类型有显著相关,其中糙米中Cd含量呈籼型杂交稻>粳型杂交稻>常规籼稻>常规粳稻,说明水稻对Cd的吸收能力为杂交稻>常规稻,籼稻>粳稻,本研究结果与之基本一致,可能是因为杂交稻生长力较强,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养分,从而促进水稻对Cd的吸收。本研究各水稻品种中Cd含量依次为根系>叶鞘>叶片,这与鸿凯等[28]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水稻品种对Cd吸收和运转机制不同,因此造成品种之间各器官Cd含量有巨大差异[29]。本研究表明,贵州本地品种比杂交品种各器官Cd含量低,本地水稻根系Cd含量表现为:红优2号>黑糯72,叶鞘与叶片Cd含量均为:黑糯72>红优2号,说明在黑糯72根系中Cd易向地上部转移,杂交品种根系、叶鞘及叶片Cd含量均显示出C两优华占>宜香优2115,这说明各水稻品种之间Cd的吸收分配存在差异[30]。

由图9可知,杂交品种(C两优华占、宜香优2115)比本地品种(红优2号、黑糯72)水稻根系侧根发达,须根系较多,水稻株高长势杂交品种比本地品种强。LIU J G等[31]研究表明,水稻对Cd的吸收主要受根系生长的影响,根系较发达的品种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Hui Yu等[32]研究表明,杂交品种比本地品种各器官Cd的含量高,可能是因为本地品种已经适应当地的温度、湿度及光照情况;因长期生长在Cd地质高背景地区[12],根系对Cd的感应能力较差,而杂交品种选育环境与推广环境有差异,特别是土壤中Cd2+与Ca2+含量差异较大,因此杂交品种对营养液中Cd2+与Ca2+感应能力较强,杂交品种对Cd的吸收速率大于本地品种。Li Kun等[33]研究表明,在轻微Cd污染区,低富集Cd水稻品种稻米中Cd含量超标,可能是筛选研究环境因子不同引起的,即各水稻品种对Cd积累受地力条件、农艺性状及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故水稻对Cd的吸收可能还受温度、湿度、光照及土壤中Ca2+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图9 不同水稻品种苗期长势情况Fig.9 Growth situation of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in seedling stage

4 结 论

通过水培试验,探究Cd胁迫下添加Ca2+对水稻苗期Cd积累的影响,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 在Cd胁迫下Ca能够显著降低水稻根系、叶鞘及叶片中Cd含量,且在2 g/kg处理下降Cd效果最为显著;

2) 在Cd胁迫下各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能力有明显差异,强弱关系为:宜香优2115>C两优华占>红优2号>黑糯72,杂交品种比本地品种Cd吸收能力强;

3) 水稻根系、叶鞘及叶片中Cd的含量关系为:根系>叶鞘>叶片,且根系对叶鞘及叶片中Cd与Ca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猜你喜欢
叶鞘吸收能力杂交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鲜食玉米花青素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从“80后”变“90后”袁隆平许下这样的生日愿望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吸收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作用的产业差异性
杂交牛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