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能促进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纳吗
——来自四川的经验证据

2022-05-16 14:00陈吉平刘宇荧傅新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农资社员社会化

陈吉平 刘宇荧 傅新红*

(1.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 100193; 2.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成都 611130)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农药过度施用导致的环境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各项解决方案中,关于农药的减量与替代研究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IPM技术)作为可持续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引入中国,对农药的减量使用起着重要作用。IPM技术具体是指运用生物和物理的方式防治病虫害,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绿色农业技术,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有利于改善农药施用的负外部性,促进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IPM技术的推广程度与生产主体的采纳情况息息相关,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主体,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当前,关于农户IPM技术采纳的研究主要就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基于农业污染的现实状况和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从理论上强调农户采纳IPM技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二是分析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农业经验、动机、创新精神等个体特征,人口、农业兼业等家庭特征,收入水平、技术成本等经济特征,耕地数量与规模、距离、产权等土地特征,是否加入合作社等组织特征,信息来源、渠道利用水平等信息获取特征等都会影响IPM的采用过程。三是对农户IPM技术的采纳效益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农户采纳IPM技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农户的农药施用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业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户收益。此外,在促进农户IPM技术推广的方案中,学者们从完善政策支持、加强技能培训与教育、宣传引导、以及发挥合作组织的作用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农技推广是提高农业技术采纳效率的重要手段,而农业技术的采纳依赖于一定的农技推广体系。当前,农村IPM技术推广体系包括研究单位、各级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机构以及农村能人等,其中IPM技术最终需由农户来实施,这些实施活动与IPM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等密切相关。作为农技推广服务的重要主体,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有着呈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合作社数量超过220万家,已经发展成为最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随着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以合作社为代表服务主体在农技推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作社农技推广服务的关键在于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具体而言,合作社可以在产前阶段为成员提供种苗供应、农资采购等服务;在产中阶段为成员提供生产管理服务包括技术服务、栽培服务、收获服务;在产后阶段为成员提供产品收购、加工和营销服务等。尽管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自身发育不足、技术支撑能力薄弱以及运转资金缺乏和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致使它在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和不足。农户加入合作社是否必然促进其IPM技术的分采纳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同时,由于农户自身禀赋以及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等业务参与情况的不同,受合作社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基于上述疑问,有必要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已有研究只关注了农户的社员资格对其IPM技术采纳的影响,可能导致了合作社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被高估;而农户加入合作社后,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等业务参与的差异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的研究还缺乏相关的实证依据。二是已有研究没有考虑到合作社成员的异质性差异的影响,对合作社因成员异质性导致的技术推广效果的相对差异还缺乏进一步讨论。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不仅考察了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IPM技术采纳的影响;而且从合作社生产培训、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3方面构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指标,实证分析了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此外,还深入探究了不同出资行为、年龄、教育背景和土地流转情况下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对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的组群差异,以期为合作社IPM技术推广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 研究假设

1.1 合作社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

随着合作社示范带动、技术培训与指导能力的增强,合作社作为载体进行农技推广的作用将越发凸显。农户加入合作社有利于增强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提升农户对农业技术的支付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激励了农户的采纳行为,从而促进其技术的采纳。学界有此认知的基本缘由在于,从合作社组织特性来讲,合作社作为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组织,合作社特有“人合属性”使其与农民的关系更为紧密,因而,合作社成员资格与农业技术采纳关系密切。现实缘由在于,传统的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的推广体系,特别在基层,已经很难发挥农技推广的功能。合作社基于其特殊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其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成员愿意为组织的共同利益而努力;相关研究也表明农户组织化程度对IPM技术的采纳具有显著且正向的影响,合作社越来越成为促进IPM技术采用和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合作社的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得到肯定。另一方面基于合作社的弱质性,部分研究也指出:由于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自身发育不足、社会联系渠道有限、与社员联系松散、合作社只注重经济业务等问题,并没有发挥实际的农技推广作用,农户入社与否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并不显著。尽管对合作社的技术推广作用存在质疑,但要更好地解决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更好发挥合作社的平台作用;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可以预见的是,以合作社为载体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将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合作社在技术推广上拥有巨大潜力。因此,本研究认为合作社对农户IPM技术的采纳存在正的外部性。故提出假设:

H1: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IPM技术的采纳具有正向影响。

1.2 合作社技术培训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

农业技术培训是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手段,对农业生产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在于:一是可以降低农户感知的技术复杂程度,增强农户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二是可以提高生产技术保障,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从而促进农户对该技术的釆纳。不少学者实证研究表明,参加技术培训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于农户IPM技术采纳的研究也表明,参加技术培训的农户获得了IPM技术更加完整的理解,提高了农民IPM技术实际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了农户对IPM技术的采纳概率。农技推广方面,合作社生产技术培训的优势在于:一是合作社可以为技术推广提供信息介绍、政策讲解、使用咨询、技能培训、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服务,提高农户的技术认知。二是合作社的内部成员农产品的相对同质性,对农业技术需求的差异较小,合作社能够面向需求相对一致的群体进行培训和咨询服务,内容针对性强,成本较低;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技术扩散效率、促进农业技术的快速传播。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H2:合作社技术培训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具有正向影响。

1.3 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

理性经济人理论认为,处于预期收益的考虑,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最终目的是想利用合作社的服务,以此增加自己的收益。实际中,虽然农户对合作社的存在感与认知感程度不高,但对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却较为旺盛。而社会化服务中,农户最迫切需要的服务是购买良种、购买化肥、购买农药等农资供应服务。成本与收益是农户进行农技采纳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对于积累资源不足的农户而言,其农技采纳意愿可能不高。如果加入合作社无法获得入社的好处或收益,合作社对农户的吸引力就会进一步减弱。大量研究显示,合作社能有效降低农户的投入产出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因此,本研究认为农户加入合作社,享受到合作社的农资供应服务,有利于降低农户的投入产出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增强了合作社对农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推进IPM技术的扩散,促进农户IPM技术的采纳。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具有正向影响。

1.4 合作社销售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

合作社销售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可能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对农户技术采纳风险的影响。生存小农理论认为,“风险厌恶”是影响农户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强烈的“风险厌恶”倾向下,风险最小化是农户进行技术选择的最主要原则。农户采纳IPM技术意味着农药的减量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农户的单位产量,农户农业产出风险增加;同时,农户在采纳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学习成本,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农户的采纳意愿会偏向于不采纳该技术。而通过一系列政策工具和手段帮助农户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减少农户的风险期望,可以让农户有更多的信心采纳新技术。二是对农户生产效益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户被纳入到农业市场体系中,利益实现的最大化无疑是农户的核心诉求。因此,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成为农户最为关心的核心命题,在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中,农户对农产品销售服务的需求也最为强烈。本研究认为,实际发展中,合作社通过为农户提供市场咨询、市场价格、市场渠道等农产品销售服务,在解决农户农产品销售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降低了农户的市场交易成本,有助于提升农户IPM技术的采纳意愿。同时,合作社通过收购农户农产品,切实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实现了农户销售风险的有效转移,降低了农户IPM技术采纳的风险预估,从而有利于提升农户采纳IPM技术的信心。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4:合作社销售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具有正向影响。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探讨合作社及其社会化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式(1)构建了合作社及其社会化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的基准模型。

y

=

α

+

βm

+

γ

(

x

+

x

+

x

,…,

x

)+

ε

(1)

式中:

y

为农户采纳IPM技术的情况;

i

=1时表示农户采纳IPM技术,反之,为0;

m

(

j

=1,2,3,4)为解释变量,分别表示农户加入合作社以及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农资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情况。

x

为控制变量的集合,包括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家庭总人口、外出劳动等家庭特征;种植规模、是否有土地流转、到农产品销售地的距离等生产经营特征,具体见表1。

α

为常数项,

β

γ

为待估系数,

ε

为随机干扰项。

值得注意的是,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以及是否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不是一个随机行为也不是随机分配的结果,而是农户自我选择的结果,因而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差。如果直接采用OLS模型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会导致最终的计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内生性偏差。相较于OLS模型,PSM模型不仅可以解决样本由于“自选择”带来的“选择偏差”和有偏估计问题,而且在处理变量内生性问题时,PSM模型解决了其他模型使用限制较多的难题。PSM不需要事先假定函数形式、参数约束及误差项分布,也不需要解释变量外生以识别因果效应,因此更具优势。因此,本研究采用PSM方法构建反事实框架进行分析。其具体的思路就是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按照倾向得分进行匹配,使得处理组和对照组的主要特征尽可能相似,然后用对照组模拟处理组未加入合作社和未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反事实)的状态,进而比较农户在加入合作社以及获得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后其IPM技术采纳的概率水平。在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时,最常见的匹配算法有近邻匹配、卡尺匹配和核匹配等。文中,实证部分用最近邻匹配法,卡尺匹配和和核匹配用作稳健性检验。

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四川省果蔬种植农户为例,考察合作社社会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区域选择上,四川省按照经济地理区划划分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五大经济区,由于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果蔬总体种植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囿于时间、精力所限,研究团队选取四川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果蔬种植农户作为调研对象。样本选择上,考虑到样本本身异质性对研究设计的影响,因而主要以果蔬种植农户为主。调研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首先,在每个经济区随机选择2个样本市;其次,在每个样本市随机选择2~3个样本县;再次,在每个样本县随机选择3~7个乡镇,每个乡镇15~20份农户问卷。调研队伍于2019年7月15—26日开展了实地调研。最后,调研总共发放问卷835份,回收问卷825份,回收率为98.8%,剔除信息不完整问卷以及逻辑错误等无效问卷,有效问卷810份,有效率达到97%。其中,加入合作社的农户问卷总计536份,普通农户(非社员)274份。半结构化访谈则有助于在完成必要信息搜集的同时,又可以对合作社技术推广、农户IPM技术采纳的相关情境得出更全面的认知。两种调研方式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本研究解释和分析的内部有效性。

3.2 变量设定

变量设定的具体情况与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因变量为农户是否使用IPM技术,自变量分别为“是否为合作社社员、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其中,用“是否为合作社社员”来考察合作社的中介作用;用“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测度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情况。从样本统计性分析来看,有45.2%的农户采纳IPM技术。社会化服务方面,农户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和农资供应服务的情况较好,分别有95%和84.7%的农户获得了相关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方面,有75.4%的农户经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此外,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果蔬种植的具体情况,本研究选取了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手机联系人数量、是否外出务工等个人特征情况,家庭总人口、外出劳动人口等家庭特征,种植规模、是否有土地流转、到农产品销售地的距离等生产经营情况作为控制变量。

表1 变量定义及统计概况
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and statistical overview

项目 Item 变量 Variable 变量说明Discription观测值Observations均值Averag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因变量Dependentvariable是否使用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 yUse IPM technology1=是;0=否8100.4520.498是否为合作社社员 m1Member of a cooperative1=是;0=否8100.6620.473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s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 m2Production training services1=是;0=否5360.9500.219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 m3Agricultural supplies service1=是;0=否5360.8470.360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 m4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services1=是;0=否5360.7540.431性别x1 Gender1=男;0=女8100.6160.487年龄x2 Age具体年龄,岁81056.28310.691受教育程度x3 Education受教育年限,年8106.8383.429手机联系人数量x4Number of phone contacts实际人数810115.738203.773控制变量Controlvariables是否外出务工x5 Go out to work实际人数8100.1950.396家庭总人口x6Total household population实际人数8104.4041.713外出劳动人口x7Out-of-work population实际人数8101.3791.175种植规模x8 Planting scale种植面积,hm28103.23816.829是否有土地流转x9 Land1=是;0=否8100.6090.488到销售地的距离x10 Distance实际距离,km8104.4084.358

3.3 变量均值差异分析

检验IPM技术采纳农户与非采纳农户各项特征指标的均值差异情况,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本研究对IPM技术采纳农户与非采纳农户的均值差异进行了

t

检验,具体概况见表2。具体而言,农户社员身份上,IPM技术采纳户中,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数量要远高于非采纳户。社会化服务方面,IPM技术采纳户在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的情况要普遍好于非采纳户。个人特征方面,IPM技术采纳户中,男性农户要多于女性,同时年龄更加年轻化、受教育程度更高、手机联系人数量更多、外出务工概率更低。家庭特征方面,IPM技术采纳户的家庭规模相对偏小,且外出劳动人口较少。生产特征方面,IPM技术采纳户的种植规模较小,土地流转程度相对更高、但到农产品销售地的距离均值与非采纳户相比差异不明显。以上概述反映了各变量均值差异的基本情况,由于加入合作社和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是农户的“自选择”行为,若不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相应的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误。因此,有必要建立PSM模型进一步考察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

表2 IPM技术采纳户与非采纳户各指标的均值差异情况
Table 2 Average difference of each index between IPM technology adopters and non-adopters

变量释义 Variable interpretation 非采纳户Non-adoptedhouseholds采纳户Adoptedhouseholds差值Differencevalue是否为合作社社员 m1Member of a cooperative0.477(0.024)0.885(0.016)-0.408***(0.030)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 m2Production training services0.915(0.019)0.972(0.009)-0.057***(0.019)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 m3Agricultural supplies service0.807(0.027)0.873(0.018)-0.067**(0.031)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 m4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services0.698(0.031)0.790(0.022)-0.092**(0.037)性别 x1Gender0.581(0.023)0.658(0.024)-0.077**(0.034)年龄 x2Age57.578(0.493)54.710(0.566)2.868***(0.748)受教育程度 x3Education6.236(0.157)7.568(0.179)-1.332***(0.237)手机联系人数量 x4Number of phone contacts71.919(6.776)168.896(13.027)-96.977***(13.985)是否外出务工 x5Go out to work0.225(0.019)0.158(0.019)0.067**(0.027)家庭总人口 x6Total household population4.430(0.076)4.372(0.096)0.058(0.120)外出劳动人口 x7Out-of-work population1.493(0.051)1.240(0.066)0.253***(0.082)种植规模 x8Planting scale51.009(12.296)45.612(12.775)5.397(17.832)是否有土地流转 x9Land0.583(0.023)0.639(0.025)-0.056(0.034)到销售地的距离 x10Distance 4.406(0.208)4.409(0.225)-0.003(0.307)

注:资料来源为实地调研所得,*、**、***分别代表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下同;括号内数值为标准差。

Note: Data source: Field research,*, ** and *** represent significance levels of 10%, 5% and 1% respectively. The same below. The values in brackets are standard deviations.

4 实证分析

4.1 合作社及社会化服务的logit估计结果

本研究采用最近邻匹配法,分别以“是否为合作社社员、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为处理变量进行4次匹配。表3给出了依据logit回归得到的4次倾向得分匹配的结果。其中,农户受教育程度、手机联系人数量、家庭总人口、是否有土地流转等控制变量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呈显著正相关;而户主是否外出务工、外出劳动人口和种植规模等控制变量对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呈显著负相关。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控制变量对农户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控制变量对农户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的影响不显著。各维度的具体匹配效果可以通过平衡性检验来判断各个匹配变量是否成立。

表3 Logit模型估计结果
Table 3 Estimation results of Logit model

项目 Item 系数 Coefficient是否为合作社社员Member of acooperative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Productiontraining services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Agriculturalsupplies service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Agricultural productssales services性别 x1 Gender-0.109-0.098-0.124-0.124年龄 x2 Age0.0150.050**-0.001-0.001受教育程度 x3 Education0.053*0.223***-0.000-0.000手机联系人数量 x4Number of phone contacts0.005***-0.001-0.000-0.000是否外出务工 x5Go out to work-0.669***0.251-0.200-0.200家庭总人口 x6Total household population0.183***-0.115-0.049-0.049外出劳动人口 x7Out-of-work population-0.567***0.254-0.004-0.004种植规模 x8Planting scale-0.004***0.0180.0030.003是否有土地流转 x9Land0.461***0.196-0.269-0.269到销售地的距离 x10Distance0.027-0.0120.0440.044

4.2 合作社及社会化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的匹配效果检验

在计算平均处理效应前,有必要对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平衡性检验,PSM匹配效果一般通过共同支撑域与均衡性检验来考察。其具体检验情况如下:

为保证匹配质量,还需检验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倾向得分分布区间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合。图1呈现了所有匹配结果的共同取值域情况,处理变量“是否为合作社社员、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匹配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观测值位于共同取值范围内,匹配过程只损失了少量样本,匹配效果较好。而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方面,处理组有81个值不在共同取值范围,样本损失量较大,匹配效果欠佳。

图1 共同支撑域图Fig.1 Common support area diagram

均衡性检验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匹配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解释变量的分布是否得到了较好的平衡,一般而言,标准化偏差小于20%说明匹配效果良好。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处理变量“是否为合作社社员、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的Pseudo-

R

值、LR统计量、标准化偏差经匹配后差异明显降低,匹配效果良好。而处理变量“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的Pseudo-

R

值和标准化偏差匹配后下降幅度小,且LR统计量的值大幅提升,没有通过均衡性检验。

4.3 合作社及社会化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

表5为合作社及社会化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本研究使用bootstrap自助法,循环次数500次,计算了相应的自助标准误。结果显示(表5),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IPM技术的采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其平均处理效应估计值高达0.426。说明在技术推广上,合作社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假设H1得以验证。可能的解释在于,农户加入合作社后,受到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以及合作社对社员生产技术统一要求的影响,增强了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倾向性。这与熊鹰等的研究结论一致,但与米松华等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在于样本量的差异,米松华等研究的样本涉及量只有237,其中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只有47人,绝大部分农户为个体分散经营,最终合作社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表4 均衡性检验结果
Table 4 Equilibrium test results

项目Item是否为合作社社员Member of acooperative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Productiontraining services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Agriculturalsupplies service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Agricultural productssales services匹配前 U匹配后 M匹配前 U匹配后 M匹配前 U匹配后 M匹配前 U匹配后 MPseudo-R20.1570.0290.0930.0840.0500.0060.0130.005LR 统计量 LR statistics162.90039.88019.81099.27023.1206.9607.5705.300标准化偏差Standardized deviations27.40012.50016.60015.00017.6004.8006.6004.100

表5 平均处理效应
Table 5 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项目ItemATT标准误Standard errorT值T-value是否为合作社社员Member of a cooperative0.426***0.0479.670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Production training services0.1540.1380.810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Agricultural supplies service0.141*0.0822.040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services0.123*0.0632.260

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上,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值为0.141,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的社员更有可能采纳IPM技术,假设H3得到验证。可能的解释是合作社通过对社员提供农资供应服务,为社员IPM技术的采纳提供了便利(如粘虫板、防虫灯、生物农药等),提升了社员IPM技术可获得性,增强了合作社对社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得社员IPM技术的使用得以实现,因而利于促进社员IPM技术的采纳。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值为0.123,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估计结果表明,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的社员更倾向于采纳IPM技术,这与蔡书凯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能的解释在于,一是合作社销售农产品对产品质量有一定的门槛标准,迫使农户必须采用IPM技术以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二是合作社统一销售有利于实现优质农产品认证,从而实现优质优价,增强了社员采纳IPM技术的预期与信心。因而对社员IPM技术的采纳起着促进作用,假设H4得以成立。生产培训服务方面,匹配结果显示,社员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与否对其IPM技术采纳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与储成兵,杨兴杰等的研究结论相悖,假设H2不成立。可能的原因如下:一是,不少合作社受限于自身财力、管理等现实条件的约束,合作社生产培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培训流于形式,因而培训效果不佳,农户难以掌握IPM技术的运用。二是,很多合作社的生产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农户虽然形式上获得了生产培训服务,但其培训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可能难以满足农户的真实需求,影响了培训效果。

4.4 稳定性检验

本研究采用了最近邻匹配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匹配结果良好。为了进一步验证前述匹配结果的稳健性,继续采用卡尺匹配和核匹配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匹配结果显示(表6),在农户身份上,无论是卡尺匹配还是核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在合作社生产培训方面,二者的匹配结果显示并不显著,与上述的最近邻匹配结论一致。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上,两种匹配方法的平均处理效应都在5%的水平上通过检验,匹配效果良好。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方面,两种匹配方法都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稳健性检验良好。因此,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合作社生产培训方面的匹配效果欠佳外,其他方面的匹配结果较好,这也说明了上述匹配结果的稳健性。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
Table 6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项目 Item 卡尺匹配 Caliper matching核匹配 Kernel matchingATT标准误Standard errorT值T-valueATT标准误Standard errorT值T-value是否为合作社社员Member of a cooperative0.425***0.0419.8900.426***0.04310.090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Production training services0.1570.1441.1300.1390.1181.280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Agricultural supplies service0.118**0.0781.9500.109**0.0672.180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services0.084*0.0582.1700.075*0.0522.150

5 基于异质性视角的进一步考察

成员异质性是我国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内部环境特征,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对不同特征社员的IPM技术采纳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农户技术采纳研究中,调研对象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土地流转情况等常作为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实际发展中,社员出资与合作社发展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员与合作社利益连接的紧密程度,社员出资与否可能是影响社员IPM技术的采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分别从社员出资、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土地流转等异质性视角切入,进一步考察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不同异质性视角下的农户IPM技术采纳的情况通过最近邻匹配给出,匹配过程均通过均衡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表7)。

社员出资方面。从农户加入合作社是否出资的视角,对社会化服务的几个维度分别进行分组匹配。结果显示,只有处理变量“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的匹配效果是相对显著的。匹配结果显示,合作社销售服务方面,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且在合作社出资的社员的平均处理效应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平均处理效应值高达0.275,高于全体社员的0.112,表明在合作社出资且获得合作社销售服务的社员更倾向于采纳IPM技术,而没有出资的社员的匹配效果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社员通过出资的形式,加深了与合作社间的利益联结,形成了更加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参与合作社发展的意愿更高,因而更愿意采纳IPM技术。

表7 基于异质性视角的平均处理效应
Table 7 ATT based on heterogeneity perspective

项目 Item 是否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Production training services是否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Agricultural supplies service是否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Agricultural productssales servicesATT标准误StandarderrorT值T-valueATT标准误StandarderrorT值T-valueATT标准误StandarderrorT值T-value社员出资Investment出资0.3330.2801.2300.340*0.2081.9700.275**0.1372.250未出资0.0420.1640.3100.116*0.0741.8500.0630.0761.050年龄Age50岁以下0.1300.2310.6300.1120.1170.8800.1860.1231.90050岁及以上0.310*0.1481.9500.194**0.0882.3300.114*0.0661.850学历Degree小学及以下0.389***0.0083.1800.315***0.1052.8800.0980.0981.260初中及以上0.1150.2800.5300.0870.0951.0500.0780.0811.030土地流转Land流转0.316*0.1651.9800.1430.0931.6000.149**0.0642.370未流转0.2610.2141.2500.247**0.1202.1200.0330.0960.420

年龄因素方面。考虑到样本合作社成员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因而本研究以50岁为分水岭进行异质性考察。结果显示,合作社的生产培训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对50岁及以上社员的IPM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具体而言,合作社的生产培训服务对50岁及以上社员IPM技术采纳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310,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50岁以上的社员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后,更倾向于采纳IPM技术。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售服务对50岁及以上的社员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114,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略高于0.112的整体均值。整体而言,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对50岁以上社员的IPM技术采纳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年龄偏大的社员,技术选择的自主性不强,对集体与组织的依赖更强,更容易接受合作社的技术推广。

受教育水平方面。由于调研对象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7年,故本研究以小学学历为基准,将社员数据按“小学学历及以下”和“初中学历及以上”学历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合作社培训服务的小学学历社员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389,而对初中及以上学历社员技术采纳的影响不显著。合作社的农资供应服务对小学学历社员的影响更为显著,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学历的社员获得合作社农产品收购服务后,其IPM技术采纳可能性更高。合作社销售服务方面,两组社员IPM技术采纳受合作社销售服务的影响皆不显著。可以看到,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对低学历社员IPM技术采纳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可能的解释是由于社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更需要外部的刺激与带动,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更容易采纳新技术。

土地流转方面。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对有土地流转行为社员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社员在获得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后,其IPM技术采纳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同时,有土地流转行为,并获得合作社农产品销售服务的社员更有可能采纳IPM技术。而合作社的农资供应服务对进行土地流转的社员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合作社将土地流转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合作社需要进行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市场销售、更利于合作社的管理,其技术推广也更为容易。反之,未进行土地流转的社员,合作社的农资供应服务对其IPM技术的采纳则呈显著正相关,而合作社的生产培训服务与农产品销售服务对未进行土地流转农户的IPM技术采纳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解释是没有土地流转的社员,其土地的经营管理自主性高,在生产培训和营销渠道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受合作社的影响小。但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农户对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的需求仍然较大,获得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的农户则更倾向于采纳IPM技术。

6 结论与启示

1)从合作社层面来看,与普通散户相比,合作社在农户IPM技术的采纳中确实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扩散效果,是IPM技术扩散的重要组织,农户加入合作社可以显著提高42.6%的IPM技术采纳概率。

2)从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维度来看,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对社员IPM技术采纳影响是最有效果的,平均处理效应值为0.141。同时,合作社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对社员IPM技术采纳的影响是显著的,享受到合作社销售服务的社员,其IPM技术采纳概率显著提升,平均处理效应值为0.112。而从样本数据来看,合作社相关培训服务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可以看到,实际发展中,大量社员并没有参与合作社的实际运营,表明仅仅只考虑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ATT值为0.426),对农户IPM技术采纳的影响被高估得到证实,具有一定的泡沫效应,而进一步考察合作社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对其成员IPM技术采纳的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

3)从异质性视角来看,整体而言,加入合作社并出资、受教育水平较低(小学)、年纪偏大(50岁及以上)和进行土地流转的社员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后其采纳IPM技术的可能性更高。同时,不同的异质性视角下,社会化服务的不同维度对社员IPM技术采纳的影响存在差异。

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作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1)社员资格对农户IPM技术采纳影响的泡沫效应。因此,想要更好地发挥合作社的技术扩散作用,一方面,合作社要更加注重其业务能力建设,尽力避免空壳和经营不善。同时,要重视农户的业务参与,让农户参与到合作社的发展中,提升农户的参与感,增强农户的组织认同,从而更有利于农户IPM技术的采纳。

2)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在促进农户IPM技术采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以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合作社通过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户与合作社间的业务联系。从产前农资供应、产中生产培训与指导、产后市场销售服务等环节,切实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和风险预期,真正让农户受益,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户IPM技术的采纳。

3)年纪偏大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户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后,其IPM技术采纳意愿显著提高。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农户IPM技术的采纳率,需注重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对象的适度调整,针对成员中年纪偏大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户可适当增加社会化服务关怀,提高其技术采纳意愿。

4)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且有出资和土地流转行为农户的IPM技术采纳意愿更高。因此,要继续完善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社员以资金、土地、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合作社,加强与社员的联系,增强合作社凝聚力,打造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越紧密,越有利于农户IPM技术的采纳。

猜你喜欢
农资社员社会化
针对农资价格上涨,中央已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
让文学激扬青春
人民公社女社员
省供销社与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无锡农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三方高考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
同劳动 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