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娇
摘要: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最初发源地,亦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近年来,海洋文化研究方兴未艾,与之相应,文学世界中的关于海洋内容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在英美尤其是英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海洋的影响一直如影随形。近几十年来,各国都将海洋权益提高到战略位置,海洋文化一直在中华文明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强对海洋文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文学研究,也有助于弘扬海洋文化精神,推动我国海洋文化良性发展。奈保尔虽然不是专门写海洋小说的作家,但由于其出生地的特殊以及之后的游记经历,使得他的作品与海洋息息相关。奈保尔小说中海洋空间研究在以往研究中较为或缺,因此从空间理论角度来探讨奈保尔小说中的海洋书写,可以更较为客观的分析其文学内涵并探讨其文学价值,本文以奈保尔出生地特立尼达岛的文化出发,以空间视角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小说中的海洋书写,并结合迈克·克朗的新文化地理学空间理论探求海洋空间背后的内涵,对其小说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小说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关键词:奈保尔;空间;海洋小说
出生于特立尼岛的奈保尔,由于海洋的阻隔,小岛处于一个较封闭的空间环境,岛上人种繁杂,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摩擦,奈保尔也曾在其后的小说中形容其小岛地方十分狭小,经济也不发达,养育出来的人的思想和命运十分简单。而在其特殊的海洋空间环境下,也造就了特殊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西印度群岛文学。而在奈保尔的小说中,不乏海洋空间的存在。这些海洋空间即使没有十分明确的描写与表示,但是对小说情节以及背后蕴含的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海洋空间可以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达思想情感等,并结合相关空间理论,来研究海洋空间书写的重要性,不仅对奈保尔的小说进行重新审视与再研究,而且而且对研究海洋文化也创造新的意义和價值。
查瓜纳斯是早期观念生成的空间部分,奈保尔自出生到六岁之前住在查瓜纳斯外祖父的大宅子里。这是一个具有海洋空间的小种植园岛屿上,具有散居的特性。文化区域部分主要提及查瓜纳斯这个海洋空间小区域的历史、语言、文化,特点是地方狭隘,经济不发达,养育出来的人思想狭隘。奈保尔曾说:闭上眼睛仿佛两个世界,一个是外祖父的村庄,另一个是外面的世界。西班牙港是殖民空间带来的影响,西班牙港这个海洋空间使得奈保尔从乡下变成城里人,奈保尔开始体验一种西班牙港的殖民地生活。西班牙港让奈保尔体会到了作为边缘状态的感受,这也为他后期的写作经验提供了思考,在西班牙港生活学习的十二年也是他意识转变的地点。西印度群岛属于空间赋予的双向意义,西印度群岛这个海洋空间的文学革命与民族独立运动相联系,而西印度群岛也有许多出色的文学家及文学作品,这一点在文化背景方面讲解,双向意义指西印度群岛这个空间对于作家奈保尔来说的重要性,空间与作家之间具有双向意义。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讲述特立尼达这个海洋空间的小岛上,毕司沃斯先生为了买房子而奋斗的经历,其背后具有的象征意义即作为边缘人在殖民地的无奈。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在《抵达之迷》《大河湾》中有具体体现。乡村景观带有一种理想社会秩序,城市景观更多是权力与欲望的凝结。媒体娱乐空间研究中的音乐、广告、娱乐场所研究在《游击队员》中有具体体现,其中海洋空间中的音乐具有民族性、宗教性的特点,广告有其特殊的目的与作用,而作为娱乐场所的“海滩屋”也是主人公用来逃避现实,放松休闲之处。商品生产空间研究在《大河湾》中有具体体现,主要是体现在扎贝思、纳扎努丁等人身上。从航海贸易、商品生产和市场博弈方面进行分析,海洋空间中的商品流通带来文明文化的进步同时也将带来利益纠纷甚至是斗争。在《游击队员》中,简被描述为寻求冒险与刺激的人物,她的性欲望与政治息息相关。而罗奇、吉米等男性在文中有一种暴力趋势的发展,背后也是一种权利的争夺。同时,在《重访加勒比》中通过作者描述的特立尼达地区,可看出海洋空间中的殖民隐喻。其中从文化、身份等方面来暗示第三世界国家落后的背后原因,以及对殖民地的模仿。奈保尔小说中的海洋空间从历史及现在层面的描写都有涉及,其中既有加勒比海历史人物走过的道路,也有奈保尔本人走过的道路。它既是奈保尔漫游世界各地所走的道路,也是他的艺术生涯所经历的道路。《世间之路》尤其是奈保尔超越小说的藩篱,对小说文体贡献的典范。虚构与包括游记、传记、历史记录在内的纪实文学混合为一体:《世间之路》里有作者的成长自叙,有游记,还有虚构与现实的结合。另外人文主义、生态文明和全球化趋势,将海洋建构方式的表达通过奈保尔小说而得到发展与提高。
关于奈保尔的大多数研究主要涉及“移民文化、文化认同、边缘和模仿”四个主题,而本文并无单独罗列,而是通过海洋空间视角将其分类并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开辟了新的角度,并也与之前学者研究相结合,以期可以更全面关注奈保尔小说的复杂性。奈保尔并不是专门描写海洋小说的作家,其作品也无刻意描绘海洋意象,但小说中却有很多海洋书写,笔者从小说描写的海洋背后,挖掘作者表达的主旨内涵,而以往从理论基础看‚主要使用殖民与后殖民理论,本文则结合空间理论,从奈保尔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和文本出发对其作品进行分析。以往的研究范围来看,多关注几部代表作品,涉及面较窄,大部分作品也并无译本。而本文研究范围不局限于流传度较广的小说,而是多关注几部尚未充分研究的小说。
结论:
奈保尔的小说对于国内研究来说,从研究的主题、理论和作品上看,都不够全面具体,因此在查找资料时,不便于吸收并打开思路。奈保尔并不是专门写海洋的作家,他的作品中的海洋书写内容并不多,主要是由于儿时在特立尼达的经历使得他的作品有海洋背景,因此在搜寻文本时,需要耗费时间去搜寻相关内容。另外空间理论的内容十分庞杂,找到合适的空间理论来分析奈保尔小说中的海洋内容需要对空间理论了解透彻具体,因此文章的难点在于将空间理论与海洋书写相结合。
参考文献
V. S. 奈保尔:《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余珉君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年.
V. S. 奈保尔:《抵达之谜》,邹海伦、蔡曙光、张杰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年.
V. S. 奈保尔:《河湾》,方柏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年.
V. S. 奈保尔:《看,这个世界》,孙仲旭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4 年.
V. S. 奈保尔:《米格尔街》,张琪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年.
V. S. 奈保尔:《印度:受伤的文明》,宋念申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年.
V. S. 奈保尔:《游击队员》,张晓意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年.
V. S. 奈保尔:《重访加勒比》,王爱燕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年.
V. S. 奈保尔:《自由国度》,吴正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