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审题方法与技巧指导

2022-05-16 08:25阮兆祥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综合题答题审题

阮兆祥

解析近几年高考试卷不难看出,高考地理命题的开放性在增强,情境设定也越发多姿多彩,尤其是不断呈现一些学生在课本无法了解到的陌生情境材料及以地理事物的不良结构现象来做为试题情境载体。通过图形、表格和文字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迁移、运用的能力要求有很大提高。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将很难应对现在的高考,以后的高考將会进一步把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放在首位,针对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陌生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突出“以素养测试为导向”的方针,激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综合题的考查更是如此,因此审题就变得非常重要,科学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明确答题方向、方式和答题范围,关联所学的学科对应知识,有效完成解题任务。审题时间是有限的,但这是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忽略这一环节,会导致与标准答案“失之交臂”。

多年的高三高考备考教学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不注重审题训练,也不愿意在审题中投入时间;考试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审题剖析题意,偏离答题方向、方式与答题范围,造成答卷误差较大;高中地理包含的知识点多而杂,综合题的图文等信息量大,陌生、复杂的“新情境”多,但“磨刀不识砍柴功”,学生只要勇于在审题环节投入时间,运用科学的审题方法与技巧,把握正确的解题思路,构建综合题答题思维模式和答题角度,就会事半功倍。下面就审题方法与技巧方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地理综合题一般由题干(文字信息和图像、图表等)、设问组成,所以审题一定要审题干与设问。审题的总体要求是“四动”---眼看、嘴念(默念)、手画、脑思,眼看指看题,嘴念指在心里默念,这也是我们习惯上说的读题。另要手画是指读题时要用笔把情境材料中的关键字句画出来,特别是对较长的文字材料要先断句。把题目设问中的“行为动词、中心词、限制性字眼”圈画出来。同时要动脑思考,迅速进入题境,调动所学知识和原理来理解、分析题意。这样能提高审题效率,降低审题失误,提高审题的高效性。

一、审试题整体,揣摩命题立意

一些高考综合题往往信息量较大,要能全面而准确地分析图文呈现的信息,掌握答题方向,寻找题目落脚点,并选择最佳的解题方式,就一定要揣摩命题者立意,即审题要有一定高度,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想想是要考查什么知识点、什么能力与素养。文字、图表、设问等都是解读命题立意的来源。在知识层面上,应审清考查的学科知识点,如影响农业的气候条件(从光照、热量、降水的时空分布及组合进行分析)。在能力层面上,应审清考查方式,如判断类(时空判断、是非判断、预测)、描述类(特征描述、规律描述、状态描述)、解释类(因素分析、原理应用)、评价类(意义评价、利弊评价)、对策类(寻求措施)等。揣摩命题问题的立意并不是抛开学科知识凭空想象,也并非投机取巧,而是理解和掌握命题规律,迅速进入答题准备阶段———组织答案。明确了命题问题的立意,有助于学生针对问题设计有目的地去获取和挖掘有用的地理信息,“有的放矢”的做好审题。

二、审题干材料,获取有用信息

答题,绝不能忽视对题干情境材料的阅读和分析,从中获取和解读有用的信息,以便于快速、准确地解答试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通过阅读、理解、记录题干情境材料的各种相关信息并利用地理学科知识和地理思维逻辑去理解这些信息的能力,有用的地理信息可以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两类。

解读显性信息应迅速阅读题干材料,以最短时间内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信息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加以把握;同时要笔画出关键字眼,如所涉及的区域背景、区域中所体现的环境特征、统计图表中的所呈现的要素相关性、地图中的各种图例特征、每小题的分值等等,只解读了显性信息还不能马上进入答题组织阶段,还要去挖掘显性信息背后隐藏的意思,就是解读隐性信息。审题时,在整体把握情境材料信息之后再细致解读题目设问,关注关键字眼,善于运用对比归纳分析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和规律并进行有效迁移和拓展来解读信息。要在平常的解题训练中培养获取和解读题目中的隐性信息,并逐渐形成能归纳总结及建构答题模板的能力。

三、审设问句,明确答题方式、答题方向和答题范围

1、要审设问中的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决定答题方式。地理题目设问中,行为动词不同,其对答案的得分要求也不同。

研究近些年地理高考试卷,可以看出地理综合题中出现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分析、说明、描述、指出”,其次还有描述、概述、解释、比较等。研究综合题设问句,明确答题方式、答题方向和答题范围,使我们在备考过程中有的放矢,在答卷时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对”,从而提高综合题得分。

如:行为动词“分析”---要求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从原因到结论进行剖析,要有“因”还要有“果”,体现“因”到“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或内在联系。

而行为动词“描述”---中要求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特征进行表述,不要求对成因进行解释。

2、要审设问中限制性(关键)字眼,如“时间”“空间”“不利”“有利”“气候因素”“相同”“都”等,限制性(关键)字眼决定答题范围。

3、要审设问中的中心词,如“原因”“条件”“影响”等,中心词决定答题方向。

四、要审基本概念。

命题的角度和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地理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如生长周期、复种指数、地形特征等等。近年来试卷中常常出现一些新情境,材料中出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概念,但材料对这些概念有较详细的解释,审题时认真阅读理解文字(或图表)信息的解释,这些新概念一般不会成为解题的障碍。

应用科学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明确答题方式、答题方向、答题范围,紧扣情境材料,就做好了综合题解答的第一步,为建构答题要点、组织答案、文字表达打下良好基础。如果是信息量大而陌生的新情境材料的题目,往往要结合设问和建构答题要点及分值进行多次审题,才能穷尽题目中所有的有效信息。审题能力的培养要立足地理学科“双基”,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在训练中不断总结,形成科学有效的审题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综合题答题审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