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
摘要:数学是一种逻辑思考的学科。苏联著名的数学家奥加涅相认为:“与传统的教学不同,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而对思维的基础知识却是必须要掌握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提到了“让学生的知识增长,让他们的智力增长。”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拓展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积极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文章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抽象的学科,为了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习惯,加强课堂练习。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没有语言,思维不能得到良好的表达。同时,良好的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语言表达的完善。掌握正确的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具体形象的数学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谨、缜密、具有高度逻辑性的数学语言是发展逻辑思维的“培养液”。数学形象思维离不开文字和图形语言,逻辑思维和推理离不开符号语言。
(一)利用比较,训练数学语言
学生如果对概念和问题混淆不清,势必会导致思维混乱。因此,让学生有意识地阅读题目内容,并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在比较中更容易区别异同。例如,在教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这一定律时,可先让学生熟悉定律,再进行练习。
1+2=32+3=5
2+1=33+2=5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每组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位置调换了,但是得数相同。然后教师通过题目对定律进行总结。我们反复提到的一些定律,为什么学生做题时就出错呢?造成出错的原因大多是学生未能深刻理解教学背后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用恰当的语言解释给他们听,并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思考,在理解中打通思维,而绝非简单地机械套用公式或者定律。要做到这点,教师需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做到“用语言为孩子搭建思维的台阶”。
(二)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抽象思维,从而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教学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时,让学生观察图中都有哪些信息、要求是什么,并用三句话口述成应用题。学生在观察、思考后,形成语言,这种观察、思考、形成语言的过程就能有效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景,训练数学语言
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前,需要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在讲第三册第48页第一题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看图,大致了解图中描述的场景。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个跷跷板上坐几个人、共有几个跷跷板,让学生回答一共有多少人。当学生写出算式4×2=8后,再问:跷跷板的每一头坐几个人?一共有几头?引导学生写出算式2×4=8。至此,再让学生比较两个式子有什么异同,最后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二、结合“计算方法”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通过数理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的计算方法有带符号“搬家”法、结合律法、乘法分配律法等。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重要的能力,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最多的内容,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复杂的内容。计算过程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比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分析题中数字的特点,归纳综合得出口算的步骤,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总结出口算方法。学生计算出34+2和34+20的结果,再叙述操作过程。通过数字之间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算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培养了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法则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是抽取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概括地将这些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上的能力。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很高的学科,从小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对于他们学好数学、培養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完46+18和36+24两道题后,可以鼓励学生将习得的运算策略应用到其他计算中,并让学生尝试着总结。之后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找出优点与不足,这样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学生思考。比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示2+2+2+2=8,3+3+3+3=12,4+4+4+4=16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观察上面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学生多维度思考。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再各自发言,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其形成思考的好习惯。
再如,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前,教师可以开展师生口算比赛活动,随意出若干个乘法计算的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给出了所有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只能计算出部分题目。当学生好奇老师为什么可以快速给出答案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算得这么快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具有这种快速运算的能力吗?”于是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思维活跃,效率很高。
结语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数学家陈省身曾不无担忧地说道:“思考数学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中小学课堂是否能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应只在传授知识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禹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实践[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12):21-23.
[2]宋国良.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幻画报,2021(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