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平
摘要: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巧妙的融入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建立专业知识能力与政治素养之间的联系,将技术发展和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相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爱国情怀和国家荣誉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课程目标 思政元素 建设成效
一、课程建设目标与育人目标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
课程,是一门研究加工过程中工艺问题的应用性技术学科,课程组秉承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在专业课讲授中,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引领作用。
1、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有关教学环节(如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的配合,使学生了解当前制造技术的发展及一些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认识制造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理解加工质量的影响各项因素;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分析、研究提高加工质量的方法,掌握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部件、产品装配工艺过程的方法,具备设计典型零件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2、课程育人目标
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贯彻“政治引导,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强调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将与中国制造相关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要求融入专业理论,充分发掘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发展要求,结合思政素材,收集工程实例,开发教学案例,完善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學方法,将专业知识、工程运用与当前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达到以下育人目标:
(1)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鼓励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
(3)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发扬大国工匠精神,勇于创新,勇于探索。
(4)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及大局观念。
三、思政元素的挖掘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选取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发展要求,同时紧密结合当前政治理念和科技发展,政治理念溶入日常专业知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思政的重点内容包括:
1.中国制造与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联系:
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需要深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大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2.凝练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大国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工匠精神,正是追求精益求精,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的体现,机械制造工艺学正是这样一门不断精益求精提升品质的课程。
3.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中国制造和培育工匠精神
在讲授内容上,贯彻“政治引导,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当前科技发展,收集工程实例,将专业知识、工程运用与当前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溶入新的政治理念,改革内容陈旧、知识结构偏窄的落后状态。
四、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方式与路径
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发展要求,同时紧密结合当前政治理念和科技发展,政治理念融入专业知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思政的重点内容包括:
1.强调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联系:通过介绍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鼓励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凝练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大国工匠精神:通过课外拓展资源,要求学生观看《大国工匠》视频,并要求学生发表观看感受。联系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唯一性,每个人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工艺过程,只有达到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工艺方案才是可行的。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植入职业素养教育:通过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数据的采集,要求学生明白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和工程素养。
4.培养大局观念及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介绍机器与零件的关系,联系到整体与个人的关系,零件只有安装在机器上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所有的零件协调工作,机器才能正常运转;每一个人在集体中,就像一个零件,要顾全大局,只有大家互相协作,个人的才能只要在集体中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整个集体才能正常有序运转,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强大。
五、课程思政教育成效
通过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了该课程的思政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使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思政教育,相比传统思政课程教育具有更明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1)改变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等实例,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上课抬头率,作业的认真程度、课堂与老师的互动都较以往有所提升,课间交流明显增加。
(2)通过课程思政的引领,学生专业认同感、责任感上升,呈现出热爱专业、热爱祖国,为实现“制造强国”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能够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思考和分析专业问题。并能在此基础上规划自己的未来。
(3)通过课程思政的引领,学生更加诚信自律,在做人做事上有大局意识、底线意识、协调意识、规划意识。
(4) 通过对本课程实施的课程思政做好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本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明显提高,学风班风越来越浓厚,考研深造率逐年升高。
参考文献:
1.潘耀芳,吴懋亮,王昊,王化更. 课程思政下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模式改革[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 年(01)01: 143-144.
2. 李 翔, 杨 鲁 ,孟 杰, 刘 霜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教学探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06):66-68.
课题名称与编号:新余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XJJG-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