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华
【背景介绍】: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学习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1》这一节是继常量与变量后提出函数知识的起始课,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的概念;既是函数知识学习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函数涉及数与式之间的变与不变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知、理解并运用的。所以,让学生轻松地走进函数世界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入门难的问题呢?我曾经把这节课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并细致、周到地讲解,原以为学生会很好地掌握,却发现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仍然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我也曾将这节课简略说明,一带而过,结果发现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基础而影响函数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我真陷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之中……然而在听了陈老师对这节课的处理,却让我感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因为我觉得这一节课让学生难以忘怀,也让我进一步反思如何将“知识的产生,在时间和过程上交还给学生”,让它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氛围更加热烈。
【案例片段描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更是难上加难。虽经多次尝试,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无奈之余,我借鉴陈老师的课堂教学套数,索性彻底把要学的知识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究。
主意一定,我对学生们说:“这节课我们以同桌为单位,以合作汇报的方式学习,优胜的同桌将每人加10分。”此话一出,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平时,加分只有一两分的呢)。我交代具体的方法和要求:
1、看几个图表(关于函数关系的材料温度和时间的的变化图表、存期和年利率的变化图表、频率与波长的变化图表),尝试解决有关问题。
2、以同桌为单位,合作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及变化规律。
3、总结函数的意义。
在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后,我开始验收同桌合作的结果。具体操作办法是:同桌两个人中请一位提问题,另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同桌给予补充,凡答对一个问题者得1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多、回答正确也最多的同桌两人为优胜。
活动开始了,学生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桌两人合作密切、默契十足,自觉安排好各自的角色:你的角色是时间,我的角色是温度;你的角色是存期,我的角色是年利率,你的角色是频率,我的角色是波长------
教室内的气氛紧张而热烈。
提问者深思熟虑:“从图像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能发现什么?”
回答者沉着冷静:“我发现这一天中,最高的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这一天中,从凌晨3点到下午2点气温在逐渐升高。”“从下午2点开始气温在逐渐降低。”
------
随着问题的深入,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了高潮,提问的同学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被提问的同学逻辑严密、作答迅速;而其余的同学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要充当大众评委,找出提问和回答中的疏漏之处。学生们通过同桌的合作“表演”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变化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此时,同桌两人俨然成了一对相互依存的变量:你变我才变,你变我也变------
【教学反思】:
这一环节的教学虽然结束了,但是学生的心还没有平静下来,他们仍然继续交流心得,意犹未尽地寻找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充满着对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期待这节内容也将让他们带着这份对知识的渴求与向往,充满自信地走进函数世界,领略函数的风采。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以往难以解决的内容,就这样轻松完成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对知识过程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到位,对函数意义的理解也更深刻。最重要的是这一段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预期的目标了,对学生们以后学习函数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他们来讲“函数”——“同桌”已经密切联系到一起了,已经成为他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页。在另一个班上数学课时,我也就更大胆地启用了这种方法,只是将问题分解得更细,重点更明确,让学生的合作回答更有针对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同桌合作”已经不是什么发明创造,但是用在这节课上所取得的效果是超乎想象的。这节课上过之后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平时我们集体备课,精心研究教材、教法,细心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解决问题的关键,老师上课是讲的慷慨激昂,可同学们依旧是一头雾水,不只所云,这是为什么呢?再深入一想,其实也不奇怪,我们总是说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在中考的压力下,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情绪、心态和亲身体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所以,就出现了教师出力,学生不出成绩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学生成绩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数学成绩两级分化的加剧。
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除了精心备课之外,要以学生为本,多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年龄特点,多开发一些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我不是经历了“山重水复”的无奈,也许我不会去做这样的尝试,那么对“把时间放手给学生,把过程交还个学生”这一点的体会就不会如此之深,也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更不会进一步审视这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了。
【教学延伸】: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也是如此。着案例中教学方法的精妙之处在于教师在学生难以理解函数意义教学中注入了互动、表演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表现自己,得到他人的认可,获得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学生都想体验的,教师所采用的“同桌角色互动式”正是满足了学生這样的需要。
这种方法不仅仅适合教学案例中的内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该方法还适合运用到如下的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去:
一是正负数(同桌两个人一个角色是正数,一个角色是负数)
二是互为相反数(同桌成为互为相反的角色)
三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个角色是横坐标,一个角色是纵坐标)
四是有理数的乘方(一个角色是底数,一个角色是指数)还有相交线中的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等------
该方法的有效运用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让课堂的重点更加突出,同时又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的。”本节课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血虚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内因的作用。让教师体验不同的角色,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力求创设独特、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高效、愉悦的学习,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叶谰.让课堂充满活力.教育研究.1997.(9).
[2]杨志军.方法总比问题多.名师工程.2008.5.
[3]刘世斌.拿什么调动学生.名师工程.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