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

2022-05-16 05:26:25欧伟娜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欧伟娜

摘要:新的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导致了高中历史学科的新变化。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课堂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目前,在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开始,注重课堂的组织和推广,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压力,有效地改善历史课堂的学习过程。本文从分析历史教育现状入手,探讨了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以及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關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

新教改下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更要让学生从实践学习中受益,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价值,使历史课焕发出新时代的耀眼光彩,让学生能够有效改进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首先,现在高中历史阅读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低下,还严重限制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次,按照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历史教师通常为学生分配和组织教学任务。从长远来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编写学习计划,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想独立性都难以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与教师分离后所学知识难以得到有效应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混乱,导致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呈恶性循环[1]。

2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历史课堂的考试标准也因此做出改变,我们必须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要把核心素养融入高中历史,我们不仅要牢固地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正确地应对历史问题,还需要了解历史问题背后的历史发展道路,并从中学习。我们必须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确保教育的效果。在高中历史课上,教师必须首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后为学生技能的发展留出空间,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效地投资于学习过程。此外,我们还必须注意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实现历史教育的各种目标。然而,在高等教育的历史课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2.1历史课堂的多项目标难以有机达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然而,在当前的历史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师追求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材内容的丰富和拓展。这妨碍了历史教育道德价值的充分发挥,并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整体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创造史实,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但史料中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信息非常多样,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还比较肤浅。许多学生无法培养健康的历史审美情趣,也缺乏对历史精神的理解。

2.2历史课堂难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注意到各个方面,也很难注意到学生个性的差异。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脆弱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学生智力、个性、态度、对科学的兴趣、学习风格、教育基础、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提供战略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好。在高中教育史上,许多教师发现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面对太多的学生和困难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很难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2]。

3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积极策略

3.1以生为本,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育服务提供者的作用,使学生的教育潜力得到有效驱动,学习兴趣不断增强。特别是,当学生的知识遇到障碍时,教师必须使用有效的想法使学生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在制定教育目标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水平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建议。除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题以外,还必须结合学生教育的差异,科学合理地表达,鼓励学生在环境问题上合作,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3.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做好教研工作

教材研究是学校开展高中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许多历史内容都应该是以专题的模式依次出现的,而且先是中国史后是世界史。因此理论学习知识难度、教学实践难度较高,因此,在对历史教材深入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可以对中国历史的一个整体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围绕教育思想走向文化、经济、制度的三大转型,将整个教育历史过程贯穿于其中,以多元化的结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从不同知识层面加以整合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活动成效。

3.3创新教学活动形式,让历史知识教学更加有趣

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借助数字图片、音频和数字视频的综合导入,让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富有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在历史知识上的学习和面对知识含义理解时的思维表达障碍,降低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难度。其次,高中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高中开放性历史教学学习环境的组织创设,要积极鼓励高中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究反思与互动学习[3]。这显然比教师单纯的历史知识灌输更容易能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学习上的一种愉悦感,也更容易营造表现出轻松、活泼的历史知识学习氛围,保护学生开展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被动性,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快乐的学习心态。不断提高历史解读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培养学还是那个的学科综合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3.4注重课题深入,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

在高中阶段,许多教师往往更侧重于向高中生教授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经过研究,发现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于肤浅,知识要求学生重复“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让学生记下重点,这节课就结束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阻碍了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贡献。而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科课题的深入,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例如:在教材《发达的古代农业》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软件,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相关学习内容的影片,让学生充分了解视频中的时代脉络和风土人情。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先前的理解制定主要教学目标和活动。这种深化课题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

3.5合理备课,注重教材整体性

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教学内容,而没有意识到教材的完整性,教材是一个系统的、有规律的整体,每一课或每一教学模块都是相互联系的。许多老师会根据教科书的页数进行解释,而不是整体进行讲解,这会导致过去没有学习或基础不好的学生,无法理解老师在教什么,形成恶性循环。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在备课时,必须建立不同的联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找到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材的完整性,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领域,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3.6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

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有好的成果,有的老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变教学方式。但实际课堂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可能是教师没有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也没有有效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说他认为他在合作小组学习中什么都没学到,或者认为合作小组学习没有用,那么教师需要确定学生学习过程中哪一部分出了问题,虽然小组合作可以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但如果有学生对此表示怀疑,指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足,则值得教师反思和总结,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4]。

结语: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用有趣的故事和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最后,教师需要思考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慧敏.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3):3506.

[2]杨爱琴.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构[J].学周刊,2021,35(35):145-14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56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6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