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022-05-16 23:41张苗张钊
民族文汇 2022年17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意识精神

张苗 张钊

当前,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也处在其中。面对竞争,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個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看来,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的根本出路。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立足之本,也是我们永立不败之地并获得长久发展的保证。

“创新”从语意上讲,是指能够独特性、新异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础教育呼唤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小学教师的职责,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

一、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自由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宽松、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里才能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愉悦的心理感觉,并由此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善于听取学生们的意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并能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思维,共同探索,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要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支持性的环境中成长,让学生慢慢体味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乐趣。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会被激发。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便会满怀期望地以一种新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中去,积极思考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记得某班有这样一名同学,胆子极小,上课不敢发言,老师就以朋友的身份找她谈心,并且决定如果她拿得准的问题,就举右手,老师就让她回答,拿不准的就举左手,这个同学也同意了。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刚开始发现这个同学举左手较多,偶尔举右手就让她回答并大力表扬。老师发现她天天把右手举得高高的,并且对于难一点的问题她也能回答。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不管学生表现如何,都不要加以谴责,即使说的不对,宜亲切、友好地启发引导,只有如此,学生创新的潜能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掘。

二、树立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充满自信。

相信自己,充满自信,也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应该多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不仅要成为良师益友,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理医生”。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她上学用左手写字,可她为了不让同学瞧不起他,她在学校就用右手写,但是写的太慢也不够好,回到家她就用左手,写的工整又漂亮。我得知后,就开展了一个“小小书法家”评选活动,让每个同学都现场写字,我告诉她:“你左手的字写得很棒”。听了我的话,她就用心地写了起来。最后我们班评出了五位小小书法家,她就是其中之一。我特意拿出她的字让大家看,大家说很棒,我又补充说这是用左手写得,同学们一片赞叹,为之鼓掌,这位同学很高兴。从此之后,她都用左手写。

可见,教师要对学生予以信任和足够的支持,变诱导为表扬,拒绝无端指责,这样学生才会有健康心理,也会对任何事充满自信心,包括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小狗为什么不吃馒头?化肥施到庄稼里庄稼长高,我们吃是不是也会长高?这好奇心是内在的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力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对学生的新奇念头、想象力以及别出心裁的活动给以称赞和鼓励。其次,要对学生的好奇心加以正确引导。好奇心是发现新事物的“眼睛”,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问底。他听到母亲讲火的故事,为观察火的现象竟在家放起火来,这种好奇心在母亲的正确引导下,使他终于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四、加强课堂教学,增加尝试机会。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阵地。在课堂上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敢于怀疑,才能打破常规,不被旧的事物所束缚,才能富有创造力,产生创新精神。如果教师在教学时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师严当头,居安临下,学生又怎敢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创新精神又将如何培养?

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开始,老师是面带微笑的,可不久一个学生未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老师便收敛笑容,严厉地说:“刚才你听讲了没有?你满脑子是干什么的?”吓得那位同学一节课不再敢举手发言了。其他学生也如此。试想,在这种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何以发挥出来?

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提倡: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可以继续发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应欢迎学生矫正。这样,学习活动充分自由主动,创新精神也随之产生。

另外,在课堂上适当设计一些创造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学习九加几的进位加法后,设计一些八加几、七加几……的进位加法题,让学生利用九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创新精神不是单纯地组织学生搞几次小发明、小制作就能够代替的,它需要通过课堂教学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

五、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接受各种信息,使其视野开阔,智力发展,提高学生接受和处理社会各种信息的能力。爱好是创新的动力。

第二课堂可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钻研感兴趣的学科,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多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投入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之中,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都进行参与,学生自主意识得到了发挥,创新意识也随之培养。

总之,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我们必须确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从一味传授、灌输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惟创新者才有未来”。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切实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努力实现由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到创造新知识的转变,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意识精神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01—02合刊
拿出精神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