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技能的教学方法研究

2022-05-16 18:53:41凌丽平宋花香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体育教学高校

凌丽平 宋花香

摘要: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与终身锻炼的意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我,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学习状况并根据教学反馈来不断反思自身,从而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做出阐述,希望能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做出努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素养;教学策略

新时代下对于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进行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新学习方式的构建。面对挑战,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我们要能充分反思自我,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在学生个体的培养和潜能开发上,让学生个体在传统教学模式之外获得新的体验和成长。

一、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陈旧的课堂设计观点与不健全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态度敷衍。“每天课外锻炼一小时”这个锻炼目标并没有真正达到。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造成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例如学生在体育课进行体育运动时态度敷衍、行为懒散;教师对于学生没有起到严格的管理等等。[1]

2、课程内容枯燥单调

目前,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反映体育课缺少可操作性,大部分体育教师往往采取“放羊式”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做完热身运动后就随意活动。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并不喜欢甚至是开始厌倦传统学校体育相关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模式,没有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新一段时期的体育学习目标任务。由于体育课程的枯燥与乏味性,很多学生逐步开始怀疑自身的体育学习实践能力,逐步逐渐丧失了如何学好传统体育相关课程的思考勇气和学习信心,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正常展开。[2]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喜好开展兴趣小组

在新时代下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喜好以及身体条件。对于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我们就应该多多开展;学生厌烦的且对学生身体负荷过大的体育活动,我们则应该反复斟酌考虑。同时,在开展体育课堂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来进行组织相应的课后协会。如喜欢打乒乓球的可以進入“乒乓协会”,喜欢打篮球的可以加入“篮球协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来对协会内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活动方案。例如,对于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进行快速突破以及变向的训练;对于刚开始接触篮球的学生则可以以投篮、运球和传球的训练为主。课堂兴趣小组的带动可以使得学生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延伸到课外,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做出铺垫。[3]

(二)运用学科整合机制丰富体育活动

老师是指导学生课程的主体落实者。在新时代下,高校教学提倡在教学中应实现高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为做到体育活动和文化课教学两不耽误,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落实到高校体育的活动时,我们应将体育活动与比赛结合起来,如由校体育部牵头组织“院系间篮球赛”、“班级足球赛”等等,让学生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除此之外,我们应号召同学们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也能够抽出一点时间来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学生多巴胺的分泌,舒缓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使得之后的学习更为顺畅。

(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实现健康体育

体育老师应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为核心,根据其兴趣爱好来选择一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体育素养、培训学生终身运动意识的体育课程。老师就是我们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者。无论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课外运动活动中,都应该注重和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健康知识的训练,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细心和指导。在体育课堂中,我们要严格控制活动秩序,避免出现学生在体育课后服务中嬉戏打闹的现象,而是能认真听老师的要求进行训练。同时,针对一些操场上可能出现的尖锐小物件,我们应号召学生一经发现就自觉将其捡起并扔到垃圾桶中。在训练活动开启之前,要让学生养成检查体育器材的习惯,并在检查后将器材的破损情况汇报。只有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家长才能放心,教师才能省心,大家对终身体育意识的接受程度才会越来越高。

(四)注重数字化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

数字化体育课程的开发必将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课程的开展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体育锻炼需要科学的动作,但是很多时候学生是不愿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过多的讲述理论知识的,他们更愿意去亲身实践。此时,教师应通过网络来告诉学生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专业指导,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教学篮球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NBA的比赛视频,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规则,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学习更加科学的篮球动作。我们应充分发挥室内体育教育的优势,在学校体育室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针对学校课程和学生的兴趣,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室内教学活动。比如,学生在练习长跑技术时,老师可通过多媒体分解长跑动作,而学生也可通过观看来规范自己的长跑动作。

三、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一)教学形式上的快乐

1、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兴趣爱好,是指个人对某种事物所喜爱的心情。是指力求探知、理解某事,或参与某些社会活动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爱好可包含为直观兴趣爱好和间接方式兴趣爱好两大类,使用场所、用具引起了学生们对即将要参加的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与追求,这也是一种由外界事件所带来的愉快、乐趣。在传统篮球教学中,往往由教师来为同学们进行理论演示,学生实践的机会并不多。这种枯燥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应当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2、结合教学目标,融入教学游戏

在篮球课中渗透快乐体育理念,我们应做到围绕中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融入游戏教学。无论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年龄,游戏永远是吸引学生最好的法宝。对于篮球教学而言,最常使用的是传球游戏,即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让同学们进行接力传球。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训练同学们的反应能力,同时也能在篮球课中营造竞争的氛围。对于有着一定篮球基础的同学来说,我们可以组织“五点投篮”比赛,持球者依次在五个点进行投球,投中者可以进入下一个点,直至在五个点上都投中球,最后一个完成的人会受到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惩罚。这样的游戏带有的竞争意味更浓,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强度,需要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关游戏的制定。[4]

(二)教学内容上的快乐

传统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放羊式”教学方法,或让同学们自己练习投篮,或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竞技比赛。这样的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反而会使得学生丧失对篮球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自主调整教学内容,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篮球教学。以小组间的篮球竞技为例,教师在将学生分为几组后不能就此放任不管,可以作为裁判来参与到比赛当中来。一方面同学们可以认识到篮球比赛的重要性,从而全力以赴对待比赛;另一方面由教师充当裁判还能在比赛中教授同学们一些篮球的比赛规则。[5]

(三)教学情感上的快乐

1、在“快乐体育”中愉悦学生的情感

思维与精神情感的融合是"快乐体育"进入深层次的表现,高雅精神情操的养成更是"快乐体育"的最高级境地,它对学习者的意识与行为都起着发动与调控的功能。如果老师在介绍学生进行演示动态时,话语生动有趣,而且演示动态内容正确、完美,将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动作技能概念的掌握能力,使动作技巧概念记得快、领会深,也就是不容易的动作,做起来也很轻松,

2、在“快乐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

在篮球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训练,通过“快乐体育”来帮助学生锻炼毅力。任何带有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都不是轻易就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克服自身的怠惰来不断加强训练。篮球学习更是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强化自我,才能实现篮球技术的提升。教师除了教学篮球外,还应对针对学生的体能以及爆发力进行训练,让他们形成适当程度上的劳累感觉,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质量。同时,我们的意志训练还不能离开“快乐体育”的范畴,老师在课堂工作中,也要对课程的重难点、易引起受伤、极易出现错误之处进行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可预见性的准备,如果学生出现严重受挫,就必须协助学生剖析造成受挫的内外因,并寻找解决路径,以力争学生转变挫折心态,摆脱并减轻因受挫而形成的沮丧心情,从而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快乐体育”并不是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随心所欲,而是在营造轻松愉悦氛围的基础上让同学们爱上篮球,爱上体育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尤其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6]

结语:新时期下的高校体育教育中,我们必须从广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现实角度出发,以“快乐体育”和“安全運动”为基础来开展更加高效的体育教学。在本文中,笔者阐述了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策略,希望能为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技能做出努力,为我国高校体育的新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蒋跃辉.高校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技能的教学方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4):114-115.DOI:10.15930/j.cnki.wtxb.2002.04.049.

[2]赵龙.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J].现代职业教育,2022(10):145-147.

[3]林彬.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02):86-88.

[4]李浩.“体教融合”视域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12):70-71.

[5]王擎宇.浅谈如何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9):68-69.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09.053.

[6]张凤丽.高校体育课运动处方教学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02):115-117.

作者简介:

凌丽平,女、1973.12.20、中山大学体育部,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宋花香,1974.8.25,本科学历,中山大学体育部,主要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体育教学高校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7:10:27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2:05:57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11:55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7:21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8:02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