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美学发展与新时代文艺工作之关联

2022-05-15 00:13姜红燕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作品新时代

姜红燕

摘要:音乐是上千年来影响人类的一项审美活动,关于音乐的起源众说纷纭,古今中外有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的学说——达尔文提出异性求爱说,卢梭与史宾塞提出语言抑扬说,克洛维斯特提出模仿自然说,瓦勒谢克与西德布赫提出劳动起源说,孔百流提出巫术起源说,修顿普佛提出信号说等等。纵观我国音乐的发展史,从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音乐为起点,发展出各式各样的音乐,如宫廷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不同时代的音乐蕴含着不同的音乐内涵,而在这之中存在着大量的美的规律,音乐的美学由此而生。而音乐美学在新时代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如今社会,音乐美学影响着文艺工作中音乐的意识形态,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息息相关。

关键词:音乐美;作品;新时代

一、西方音乐美学的发展

西方音乐的起源来自古希腊,音乐美学的发展亦伴随而来,古希腊人对于数理、哲学以及天文学颇有研究,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的“和谐论”认为音乐给予人的感觉来自某种弦长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会促成某种“和谐”的声音,而后柏拉图更加注重音乐的社会属性,认为音乐有通过心灵的净化达到教育的功能,其学生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柏拉图对于音乐道德与教育作用的基础之上,还提出了音乐具有消遣以及精神享受的作用,但依然强调最为重要的是音乐的教化功能,他们认为不同调式中蕴含着不同的情感,这些对于调式的解读与古希腊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息息相关,是音乐美学发展的开始。

中世纪时期,西方社会笼罩在神学思想的钳制中,音乐的情感不被认可。如音乐家圣·奥古斯丁认为不节制的情感将影响对于上帝的虔诚,鲍埃修将“最高级”的音乐定义为“上帝的音乐”,即所谓“宇宙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兴起了“文艺复兴”的思想,人们慢慢将目光从以复调音乐开始移至主调音乐。而后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创办新教,在其创作的德国众赞歌同样包含了大量基于单音音乐的创作。

17世纪初,初等数学的主要科目(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已基本形成,解析几何、微积分的发展蓬勃兴起,音乐的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理性成分,莱布尼兹认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在肯定音乐对于能够唤起感官愉悦的同时,亦相信音乐具有一个非常稳固的数学结构。而真正提出“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著作来自德国作家丹尼爾舒巴尔特《关于音乐美学的思考》。

到了19世纪,在浪漫主义运动时代背景下,美学作为学科的研究体现在多个领域之中:如哲学、美学及文学,其中的著名学者黑格尔,康德,叔本华,汉斯立克,霍夫曼,舒曼,歌德等人都对美学问题有所研究—黑格尔在著作《美学》中围绕音乐的哲学和美学体系作出了许多表述,立足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提出“绝对理念”是一切事物的源泉,从而将“美”归结于“绝对理念”的体现,这种观念在美学的领域影响极为深远。

到了20世纪后,音乐美学的分支与学科交融面更加广泛,衍生出心理学的音乐美学、社会学音乐美学、释义学音乐美学、语义学与符号学的音乐美学及现象学的音乐美学等诸多学说。

二、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

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各种学术流派繁荣争鸣,诞生了诸多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墨子等,亦有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术流派,其中儒道两家思想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贯穿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家思想都继承孔子的“礼乐”思想,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始终使音乐服务于政治,成为统治者维护政治稳定的工具:

孔子的思想中充斥着“礼”“仁”“中庸”的思想,认为要“克己复礼”方能达到“仁”,凡事以“礼”为本。孔子理想中的音乐应当是“尽善尽美”,而“尽善尽美”这一观点的提出肯定了美的独立意义,使得人们对音乐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儒家思想主要经由孔子、孟子、荀子发展后逐渐成熟,其核心思想围绕“礼乐制度”,继承孔子的主要美学观念,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而道家思想,主要继承孔子思想中音乐与社会的衍射,反对束缚人性,追求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老子认为“大音希声”,无为而自然的声音才是理想的音乐,庄子推崇“自然之乐”,以“道”为思想基石,提出“天籁”“地籁”“人籁”,只有去掉“人为”的“天籁”才是符合“道”的自然之乐。

到了近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王光祈从音乐理论的角度奠定了我国近代音乐的思想基调。王光祈从1932年开始从事音乐研究,领域涉及中国音乐、西洋音乐、东方民族音乐等,是最早系统采用比较音乐学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主张东西方各有所长。刘天华等人对国乐进行改进,他认为要“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髓,一方面容纳外来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在乐器改革上,参考西洋乐器的结构,改造了二胡与琵琶,践行了他中西相融的思想,推动了音乐思想的发展。

建国以后,中国的音乐美学则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发展美学,认为音乐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门学科,在中国各大音乐高等学府开设课程,不断完善发展完善。

三、从美学的发展中看新时代音乐美学的研究与文艺工作

柏拉图认为“音乐必须为国家服务”,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乐治天下”,不难看出许多伟人都认可音乐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因此新时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应当做到“承载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美学思想。”

哲学是音乐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历史上和当代的音乐美学思想无不是立足于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新时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上,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能动反映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理论联系实际,把音乐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正如习主席所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因此新时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当密切关注人民群众,让人民感受到文艺的根本价值所在,要坚持从人民的生活中发展美,发现美,把人民作为美学创作的中心,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基本问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作品新时代
巧用比较分析方法突破诗词鉴赏难题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