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恒
基金项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院级课题 “高校思政课地方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702K07)。
摘 要:本文在高校教育思政改革创新的背景下,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了苏州某高校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现状,总结当前地方红色文化思政教学的现实困境。分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以此进行校内实践研究,深入思考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载体和路径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融合;载体和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6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高校思政课是红色文化弘扬与传承的一座桥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利用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四史’学习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而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地方红色文化是不同地区发展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主要包括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遗迹、红色遗物、红色建筑等。江苏苏州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苏州烈士陵园、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巫山渡江登陆纪念碑、太仓郑和公园等,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也带来了独特的育人价值。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性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1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现实困境
通过对苏州某高校师生进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了解情况问卷》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情况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从国家到学校层面,都提高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视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1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关注度不够高
通过对苏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有8%的大学生全面系统了解苏州红色文化资源,36.7%的大学生了解,47.5%的大学生了解一些,7.8%的大学生不了解。37%的学生完全能够理解苏州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43%的学生能够理解一些,20%的学生选择一点也不理解。这部分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苏州红色文化资源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也说明近年来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反映出来一定问题,学生对于地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不够高。
1.2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不充分
对在校大学生进一步调查显示,有13%的学生参加过两次以上学校组织的参观红色基地等活动,36%的学生参加过一次的,51%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在问及“学校组织参观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对您价值观是否产生了影响”,参加过集体活动的49%的学生中,有14%的学生选择有很大的影响,62%的学生选择有一点影响,24%的学生选择没有影响。这部分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校已经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全员覆盖,实践性不强,效果不高。高校未能充分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学中。
1.3 普遍缺乏创新型融合手段与方法
对该校在校学生调研“学校对苏州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有唱红歌、红色主题演讲、红色故事宣讲、参观红色基地、红色宣传栏等。有68%的学生选择学校经常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32%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在地方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形式上缺乏创新性,对自身的价值观影响不大,授课效果不佳。这部分调查数据显示,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方式较为成旧,普遍缺乏创新型融入手段与方法。
1.4 欠缺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成果
对该校思政教师、辅导员开展调研,15%的教师选择非常了解苏州红色文化,并且深入研究过其精神内涵,68%教师选择了解一些但没有深入研究过,17%教师选择了解一些但从来没有深入研究过。17%的教师选择深入研究过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74%教师选择简单学习过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9%的教师选择从来没有研究过。这部分调查数据显示,思政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完全深入了解过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融入方式方法,也没有对地方红色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2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创新载体和路径
“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弘扬和传承地方红色文化。众学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较好的经验和方法,但还存在一些难题,就创新载体和路径进行以下改进和完善。
2.1 建立顶层统筹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顶层设计的地方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弘扬和传承。地方政府不仅有着开发、保护、利用等决策,还肩负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政治责任。一方面加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弘扬和保护,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发挥极致的教育和传承作用,真正做到影响力大、受众面广、教育效果好。地方政府要统筹推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相结合。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高校教师深入研究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方法与路径,编撰地方红色文化思政教学的系列教材,形成地方思教学品牌。地方政府要统筹规划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与学校思政实践教学相结合。苏州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围绕新四军“铁人”精神,建成的极具爱国主义教育特色的红色纪念馆,成为苏州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基地,地方政府可以結合地方红色文化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共享红色基地,让大中小学生、社会人士在潜移默化下接受红色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2.2 夯实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一大阵地,随着思政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方法呈现出多元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结合校史、地方史建立校内红色实践基地,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便于师生校内进行红色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校园内用红色文化命名公共场地,如“烈士文化广场”“红色文化大楼”“英雄事迹走廊”等校内红色景观,全方位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以“视听嗅味触”五感潜移默化。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红色+”模式为载体,将红色文化活动品牌化、可视化、直观化,例如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载体,开展“百年征程田径运动会”“学史力行践初心读书分享会”“薪火相传担使命政治生活”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红色文化熏陶。开展受“00后”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对红色文化“圈粉”,让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红色文化学习走远、走深、走实。例如开展“红色舞台剧”“红色舞蹈大赛”“红色歌曲大赛”等,高校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舞台剧、舞蹈、歌曲之中,让学生自导自演,真正理解、感悟、运用红色文化,让这些活动成为红色文化熏陶的助推器。
2.3 创新第二课堂阵地
“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第二课堂也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第二课堂思政也是作为完善“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手段。有效利用第二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利用地方优势、挖掘地方资源,建立校外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为学校思政课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基地,实现全员覆盖面。高校可以依托青年志愿者,组织学生走进红色实践基地担任讲解志愿者,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悟。高校可以依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活动,例如开展寻访老党员活动、调研地方红色文化活动、为村民讲党史活动等,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聆听红色文化故事,走访红色文化基地,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文化,真正做到红色文化入眼入脑入心。利用“三下乡”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基层、社区,让学生感受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带来的成效,感受党和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激发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受疫情影响,响应线上授课号召,高校以此契机,开展“云上思政课”活动,让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教学中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例如开展“我的家乡红色文化之旅”“VR虚拟实景参观红色基地”“互联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等,打造多元化、立体化、信息化的地方红色文化思政课。
2.4 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是否有效,一方面取决于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评价体系。目前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教学还未有系统性的评价体系,这需要广大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研究制定出规范有效的评价体系,避免红色文化思政教学的随意性、紊乱性和无序性。例如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随意提到地方红色文化,没有深入探讨所反映的精神与情感,在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下,属于画蛇添足的表现。在组织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时,缺乏评价体系的支撑,教学活动只能走马观花、盲人摸象,导致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效果不佳。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的重要体现。高校要明确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目标、重难点以及过程,制定出相关指标和评价体系,对学生采取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例如高校可以对每位学生制作“档案袋评价”体系,用客观记录的方式全面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红色文化思政学习情况,并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制定“一生一策”计划。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可以依托网络对学生进行评价测算,将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总结评价等多元化评价融入其中,彰显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新华社,2017-02-27.
[2]孙艳艳,阙明坤.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探索[J].江南论坛,2020,(12):52-54.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4]贾超绪.让红色文化成为强大发展动力(治理之道)[N].人民日报,2016-06-27(07).
[5]李海涛.地域红色资源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的价值、困境与路径——以杭州市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06):29-31.
[6]陈再生.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