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以地方院校物理学(师范)专业为例

2022-05-14 06:20:30李永宏马紫微姜其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范学分师范生

李永宏 郑 伟 马紫微 姜其畅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范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推动师范专业的持续性改进与提升,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 (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将对全国师范类专业实施三级监测认证[1]。《办法》 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强调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认证标准分为三级,覆盖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三类专业,其中,第二、三级认证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4 个方面凝练教师核心能力素质,指标体系由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构成,为师范毕业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2]。

地方院校是区域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其师范专业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前一些地方院校师范专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标准已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及2018年1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符[3],无法适应当前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严重制约了地方院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本文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运城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为例,分析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并构建符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地方院校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当前地方院校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质量低,就业竞争力差

地方院校主要是由地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院发展而来,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升为本科院校后迅速扩张本科专业和招生规模,虽然在客观上达到了综合性本科办学的层次,但是却缺少办学特色。此外,地方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缺乏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范,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陈旧,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模糊等诸多问题,使得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不符,导致地方院校的师范生就业竞争力较差,就业形势比较严峻[4-6]。

(二)课程体系不科学,师范特色不明显,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低

在近几年推行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一些师范专业的学科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以及教育实践课程存在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学科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教师教育课程的学分比例和教育实践课程学时安排等不符合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地方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薄弱、自学能力差的问题。同时,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的硬件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此外,针对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教材分析、板书板画、板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具制作、说课与评课、“三字一话”等重要技能,地方院校也只是在某一学期开设相关课程进行讲解,学生并未得到系统训练,导致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比较薄弱,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

(三)实践教学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实践效果差

师范专业的教育实践主要包含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教育实践规定的时间是不少于18 周。大部分地方院校都是用1—2 周的时间开展教育见习,用16—18 周(一个学期)的时间开展教育实习。与以往相比,教育实践周期变长了,但随之也带来了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实习与考研时间相冲突、实习指导教师师资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不重视教育实习,不能全心投入实习。教育见习中也存在学生不够重视的现象,走形式、应付工作的情况较为普遍。教育实习多是将学生完全抛给实习学校,疏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又因为忙于日常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导致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学习和锻炼。此外,大学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之间一般相互并不了解,缺乏合作,难以协同指导师范生的实习[7-8]。

二、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学 (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地方院校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主要参考了2017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2018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物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地方本科院校运城学院的实际情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教育实践管理体制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重点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

(一)人才培养方面: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第一,办学定位立足于教学。地方院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院校的办学基础薄弱,学校定位为教学型、应用型。第二,人才培养目标着重于师范特色。新建地方院校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不能盲目追求老牌院校。运城学院的物理学(师范)专业是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中学任教,还有一部分学生会考取硕士研究生进行深造。第三,服务面向的是地方区域。地方院校是地方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是地方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按照 “厚基础”“重实践” “强特色” “合标准” 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

具体的课程体系构成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见表1。第一,厚基础。由于地方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偏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必须开设足够的专业课程和学时。运城学院的物理学(师范)专业的学科教育课程开设达到了23 门,总学分71.5,学科专业课程(学科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的专业教育部分)学分占总学分的50%以上,符合当前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第二,重实践。专业教育课程中的实验课必修学时为200 学时,达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集中实践环节中设置了开放性实验设计课程,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课程体系中实践课学分占到了总学分的27%。第三,强特色。运城学院的物理学(师范)专业除了开设传统的物理教学论、教学实践课程之外,还开设了中学物理课标与教材分析、班主任工作、中学生物理竞赛等具有特色鲜明的师范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由学校聘请的中学教师来担任授课教师。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必修12.5,选修4)和教育实践时间(教育实习16 周,教育见习2 周),符合当前的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

表1 课程体系构成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方面:以竞赛为抓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

第一,将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师范生技能大赛引入实践教学活动中。由学生社团组织选拔比赛,选取表现优秀的团队或个人代表学校参加校际间的比赛,使更优秀的学生和省内一流学校,甚至是国内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同台比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二,将竞赛资源和成果引入教研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学生申请专利、发表科技论文、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通过竞赛和对竞赛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等,为学生进一步考取研究生或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组织师范生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师范生技能大赛涉及普通话、即兴演讲、三笔字、课件制作等内容,这既是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全面考察,也是对个人能力的全方位考核,利用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四)教育实践管理体制方面:健全教育实践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第一,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学校主管教育实践部门应做好与地方教育部门及中学的联系,共建合作共赢机制,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第二,教育教学实践应实现全程化,实行递进式的教育教学实践模式[9]。教育实践应贯穿整个大学教学周期。在大一年级时,课程教学的教学主要由聘任的中学骨干教师来完成。中学教师可以开展系列讲座,使学生了解中学物理教育情况,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便学生在后期的实习中尽快融入中学校园环境。在大二年级时,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观摩教学的形式,由学校带队教师开展。大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到中学进行教育见习,为期2 周。大四年级的学生需要参加教育实习,为期16 周。第三,避开考研和实习时间的冲突。由于参加考研深造的学生在第七学期无法参加实习,因此可以将教育实习放在第六学期或第八学期,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能全身心投入实习、敷衍了事、实习效果不佳的问题。第四,规范教育实习的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应建立实习生准入制度,并严格确立指导教师的入选资格,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其次,要健全教育实习督查制度,以便及时了解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完善教育实习评价制度,通过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实习要求,使教育实习不再只是流于形式,切实提升教育实习的质量。

猜你喜欢
师范学分师范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 08:07:12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 08:06:48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学分美食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