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鄂尔多斯生态建设前景展望

2022-05-14 06:33闫伟贾学文杜金辉韩敏郭跃王丽娜张新圣
内蒙古林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造林

闫伟 贾学文 杜金辉 韩敏 郭跃 王丽娜 张新圣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

鄂尔多斯市东、北、西三面黄河环绕,国土总面积8.7 万平方公里,属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脆弱敏感,极易受自然及人类活动干扰而导致土地退化、沙化。黄河鄂尔多斯段全长728 公里,是黄河流域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区;境内分布有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鄂尔多斯成为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保卫黄河长久安澜的重要区段。

一、生态建设成绩斐然

在漫天黄沙、沙进人退的历史时期,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鄂尔多斯人没有妥协、没有退缩,坚定地向沙漠进军,打响了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的伟大战役,翻开了全民植树造林的宏伟篇章,涌现出了一批批治沙英雄和造林模范,展现了当地人民尤其是林草人的非凡勇气、顽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全市上下一心,全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林草工程建设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规模化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了“四区十线”“四个百万亩”以及碳汇林、城防林等地方生态建设工程,不断创新完善“掏钱买活树”“以补代造”“先造后补”以及合同制造林、合作社造林、家庭林场、家庭草场等生态建设新机制、新模式。

40 多年过去了,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生态建设成绩斐然。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全市土地总面积13032.3 万亩,森林资源面积2565.6万亩,森林覆盖率19.7%,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6%增加了15.1%。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2009—2014年,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18.0 万亩,年均减少63.7 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5.8 万亩,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减少19.4 万亩,流沙面积减少553.5 万亩。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70%以上,植被盖度稳定在75%以上,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25%以上,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沙进人退现象得到遏制,沙尘天气日数逐年减少,地区生态趋于稳定。

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成就和荒漠化治理模式得到了国家和世界的高度认可。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就鄂尔多斯市荒漠化防治和库布其沙漠治理致贺信,指出“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并高度肯定了毛乌素沙地治理成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成功召开,向全球发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鄂尔多斯宣言》,荒漠化治理鄂尔多斯模式为世界其他荒漠化地区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生态建设思想认识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要加强黄河流域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五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对内蒙古生态保护和建设提出了“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的要求,明确了内蒙古在全国的生态地位,赋予了内蒙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历史责任。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十几个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编制、出台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为基础,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态建设项目不再以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等独立工程的形式出现,而是以重点区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形式实施,主张项目实施的整体性、区域化、系统性、连续性,注重综合治理效果,融合人工造林、荒漠化治理、退化林修复、退化草原修复、湿地保护修复、水土保持设施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多种保护和修复措施于一体实施。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具体举措。

鄂尔多斯市全境处于黄河重点生态区,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围,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具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北方防沙带防护的双重效益。新时代、新政策、新要求下,鄂尔多斯市摒弃单一工程管理和实施模式,跨越森林与草原、部门与部门、工程与工程、项目与项目、区域与区域等之间的思想界线,消除多年来各项重点工程实施中衍生的芥蒂和圈框,转变理念、提高站位,心中有大局、脑中有规划,不断强化整体成效和多种治理措施统一实施的大区域综合治理意识,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申报并落实生态建设项目,让每个生态建设单元都能为黄河重点生态区和北方防沙带的生态功能服务,整体推进重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三、生态建设发展潜力巨大

1.科学利用造林绿化空间

黄沙漫漫的景象和为生存而战的全民参与植树造林、治沙的盛况已沉淀成历史,一年完成几百万亩粗放型飞播造林和大体量重点工程的营造林时代已经过去。重质量、高品质的生态建设新时代已经开启,这是我国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并不断向好的表现,更是生态建设不断发展的必然。2021年底,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了造林绿化空间,各地区完善后的造林绿化空间将上图入库,并落实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今后将依据入库图斑带位置下达造林绿化任务。鄂尔多斯地区造林绿化空间均分布在国土“三调”其他土地的盐碱地、沙地和裸土地上,总面积约970 万亩。除中重度盐碱地、高大沙丘、沙漠核心地带等不宜造林地块以及光伏产业等工业用地预留空间外,在征求农牧民同意实施生态建设项目的前提下,国家划定的造林绿化空间内可实施造林绿化的空间将大大降低,造林地块变得弥足珍贵。2022年,各项生态建设的投资标准均明显提高,为高品质营造林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造林绿化空间的压缩并不是林草人阵地的丢失,而是赢得更大生态战果的契机,单纯追求面积和数量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后,鄂尔多斯林草人在地块落实上将更加精心细致、科学合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精耕细作,确保项目优质高效完成,在抚育管护期间严格禁牧,尽心尽责保障成林质量,努力将落实的每一个地块都建成精品、建成典范。

2.以水定树、科学布局

鄂尔多斯市位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从东南部的450 毫米逐渐减少到西北部的100毫米以下。多年来的生态建设实践证明,在年有效降水量200 毫米以上地区,灌木均能够正常生长并能郁闭成林。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造林地块。在年降水量低于100 毫米的干旱地区,不再安排人工造林建设项目,而是以封育为主,促进植被的自然恢复;在年降水量100~200 毫米的地区,不再安排灌木造林项目,而是以草场改良为主,建设高质量草原;在年降水量200~350 毫米的地区,主要安排灌木造林项目,建设灌草型植被;在年降水量350 毫米以上地区,可适当安排团块状乔木造林项目,主要选择樟子松、油松、山杏、山桃等树种,尽量少用杨树、旱柳等耗水量大的树种。此外,沙漠是一种天然地貌,有其存在的意义,多年来鄂尔多斯地区治理的是沙化土地,而非沙漠。因此,在库布其沙漠核心地段,不再单纯安排营造林建设项目,尤其是乔木造林项目;在毛乌素沙地高密度、高大沙丘分布区,不建议安排营造林项目。

3.创新生态建设模式

多年来,鄂尔多斯境内建成了大量人工防风固沙林。根据国土“三调”统计结果,全市灌木林地面积1946.2 万亩,占森林资源总面积的75.9%,主要以沙柳、柠条、杨柴等为优势树种。沙柳、柠条、杨柴等灌木树种的生理特性决定其需要周期性平茬复壮,否则就会干枯死亡。加上近年来受市场利益驱使,牧民对草场和林地的利用简单粗放,偷牧、乱牧现象普遍,使得林木枝叶刚开始生长就被牲畜啃食,灌木年生物量不高,生态效益低下,导致全市特别是西部四旗的灌木林资源退化严重,退化林总面积在50%以上。为实现退化林分提质增效,创新项目实施机制、探索循环利用模式势在必行。

(1)灌木生物质平茬循环利用模式

毛乌素沙地治理

柠条、杨柴与沙柳的利用方向不同,沙柳主要是作为板材、燃料等加工利用,柠条和杨柴是优质天然饲草料,主要作为饲草料使用。按照不同的利用方式,将单位区域内的灌木林地划分成5 个区块,根据林木盖度和生长情况,合理安排灌木平茬复壮或退化林修复项目。通过平茬复壮和补植补造两种措施,5年内实现区域内灌木林的优化改良、提质增效。按区块设置围栏,常年围封禁牧,作为相关加工企业的原材料基础库和饲草料基础库。各级地方政府和林草部门积极扶持灌木生物质加工企业,协助企业增设灌木生物质回收点,建立健全回收网络体系。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解决清理、运输问题,同时保障加工企业和农牧民的收益,这是实现灌木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的关键。

(2)规模化农牧场模式

规模化农牧场的建设和发展是时代的必然。由于牧区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劳动力严重不足,传统单户养殖业逐渐萎缩。随着农牧户不断搬迁进城,农牧区大量土地闲置,资源浪费严重。科技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代替部分劳动力,企业用工量降低,部分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有返回农牧区创业的想法。国家土地制度改革使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可流转,这为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政策支持。随着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制定出台,多种国家转移支付性质的扶持项目落地,促进了地方各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规模化农牧场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经营足够面积的灌木林地和天然草场,实行舍饲养殖和分圈轮牧。灌木林地划分区块改良优化、轮流平茬,作为饲草料的基础性保障库,保障舍饲期天然优质饲草料供给;天然草场作为分圈轮牧区,保障出栏牲畜肉质。同时,组建专业工程队,保障项目能独立实施,形成高度循环利用闭合链。规模化农牧场快速发展的各种条件逐渐完备,高质量、高效益、规模化的养殖业时代已经到来,必将在牧区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道路上起到重大作用。

以上两种模式均能实现灌木资源循环利用,符合灌木树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规律,能有效提升林分质量,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生物量,实现林木循环旺盛生长,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碳汇能力,让灌木林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同时,项目实施机制创新与地区灌木生物质资源加工业和养殖业深度衔接融合,能够提高灌木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循环高效利用,增加单位面积载畜量,促进地区生物质加工业和养殖业高速发展,从而推动林草事业从单一的只追求生态效益阶段转向生态高效益、经济高收益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4.发展经济林

经济林是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药材、香料、干鲜果类等林副产品的同时,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是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高度融合的一种品质型林种。在生态文明建设、土地资源利用、林农脱贫致富、保障粮食供给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健康地发展经济林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鄂尔多斯地区经济林发展起步较晚,经营面积相对较小,但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干净的水资源以及充足的光照、优良的空气、较大的昼夜温差等自然条件。传统经济树种苹果、海棠等均拥有高端品质,近几年引进种植的红枣、葡萄、枸杞等产量较高且品质优良,特别是枸杞,品质不输宁夏。

鄂尔多斯市横跨蒙药区的两个二级区,一是鄂尔多斯东高原丘陵龙骨、远志药材亚区,主要药材有黄芩、龙骨、远志等100 多种;二是鄂尔多斯西部药材亚区,主要药材有甘草、麻黄、银柴胡等20多种,还是甘草道地产区,品质上乘,居全国首位。在亳州、安国等6 个中药材市场中,内蒙古中药材数量较少,市场价格高20%~30%。可见,鄂尔多斯地区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过去几年,林业建设和草场改良项目实施过程中,树种选择单一,多以柠条为主。在今后的退化林修复和人工种草项目实施中,可试验性选择种植乡土型和引种成功的中药材品种,这也是林草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新时代,鄂尔多斯林草人明确任务,履行职责,做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的见证者和开拓者。鄂尔多斯地区生态建设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要走的路还很长,林草人要坚定信念、磨砺意志、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造林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绿染鄂尔多斯高原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鄂尔多斯的婚礼 曾征 丙烯 150cm x 165cm 2020年
地理盲
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长6段超低渗储层敏感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10亿吨级页岩油田勘探获重大突破
学生写话
学生写话①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