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荃,王聪敏,李海涛,姜 涛,王宇佳,李 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瘙痒症是指没有发现原发皮肤损害,但患者感觉全身或局部皮肤明显瘙痒的老年性皮肤病。老年瘙痒症作为一种老年人常见皮肤疾病,确切研究资料还很少,患病率尚未明确界定,病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清楚[1],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对北京某三甲部队医院老年瘙痒症患者进行现状调查,为进一步行护理干预研究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门诊和住院的瘙痒症患者500例(均为部队官兵,其中门诊320例、住院1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老年瘙痒症诊断标准[2];③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调查。排除标准:患有精神心理疾病史,交流障碍,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常住地等一般资料及瘙痒相关知识问题,总共30个条目。为减少信息偏倚,本次调查研究对调查员行系统培训,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及调查知识、技术,培养责任心,确保资料可靠性,并通过预调查完善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93份,有效份数490份,回收率98.6%,有效率98%。
将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对瘙痒症患者一般资料及发病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类变量以百分比(%)表示。使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490例瘙痒症患者中男285例,女205例;年龄60~64岁104例,65~69岁159例,70~74岁129 例,75~79岁62例,80岁以上36例;常住地以北方六省市为主,主要居住在北京308例(62.9%),其次为内蒙古、河北、天津(表1)。
表1 490例瘙痒症患者一般资料
调查结果显示,该病好发部位以四肢、躯干为主,下肢最常见(39.6%),其次是躯干(32.0%),见图1。大多数患者之前均有基础疾病,以内分泌疾病(200例)、心脏病(133例)、肾脏疾病(109例)最常见,见图2。患者的发病时间以3年内多见,占83.5%,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皮损,但是在患处常可见到片状的白色鳞屑及红色小丘疹,偶尔也可见皮肤红肿、增厚。患者的瘙痒以阵发性(67.1%)、夜间(62.9%)、轻中度瘙痒为主(91.4%),瘙痒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占76.3%;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如搔抓、揉搓、热水烫洗等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表2)。
图1 瘙痒症好发部位
图2 瘙痒症患者的基础疾病
表2 490例瘙痒症患者发病特点
对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中专及以下168例(34.3%),大专160例(32.7%),本科139例(28.4%),硕士及以上23例(4.6%)。490例瘙痒症患者中了解瘙痒症发病原因的仅有34.5%,20.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45.1%的患者部分了解。通过医生了解181例(36.9%), 家人/朋友了解127例(25.9%),媒体了解233例(47.6%)。
老年瘙痒症对老年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情、睡眠、社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心情影响明显者205例(41.8%),轻微影响181例(36.9%),无影响104例(21.2%)。对睡眠影响明显者100例(20.4%),轻微影响290例(59.2%),无影响100例(20.4%)。对社交明显影响者180例(36.7%),轻微影响174例(35.5%),无影响136例(27.8%)。
瘙痒是一种能唤起人搔抓欲望的主观感觉,很难定义,国际瘙痒研究论坛将持续时间超过6周或更长时间的瘙痒定义为慢性瘙痒[1]。调查结果显示38.4%的老年患者瘙痒时间持续半年,甚至16.5%的患者患病时间长达3年以上,老年瘙痒症患者长期受到瘙痒的困扰。瘙痒部位以下肢最多,其次是躯干、上肢、颈部等部位。瘙痒程度主要是轻中度,因此有部分老年瘙痒症患者感觉能耐受则选择不去医院就诊,而是自行用药,错误用药甚至导致部分患者病情加重。瘙痒频率统计中阵发性瘙痒占60%。瘙痒季节以冬春季节最多,因调查对象多居住在北方地区,主要考虑与天气干燥有关,因此后期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皮肤保湿。皮肤保湿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表皮屏障的完整,防止脱水、刺激等对皮肤的伤害。
瘙痒机制未完全明确,认为可能由组胺和非组胺类递质分别激活不同的神经元所致[2]。瘙痒时间晚上居多者占62.9%,提示可能与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关。晚上人处于安静状态,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观感觉方面。数据显示>60%患者喜欢洗热水澡,>70%患者主观感觉热水澡后会舒服,提示热水澡只是暂时能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但长时间洗热水澡会破坏皮肤屏障,热水澡后瘙痒缓解其实是一种错觉,会增加或加重瘙痒发生几率。针对瘙痒止痒措施,搔抓占44.7%,揉搓、热水烫洗、肥皂清洗等错误处理方式占很大比例。皮肤瘙痒会诱发搔抓反射,搔抓后瘙痒症状会有所缓解,但是搔抓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破溃的发生,引起继发感染,造成更严重的皮肤问题。久而久之形成恶心循环,所以搔抓也是加重瘙痒的重要因素之一。肥皂属于碱性产品,直接作用于皮肤可去除皮肤表面脂类物质,但是会破坏皮肤屏障,加上老年人皮肤老化,表面水脂乳化物分泌不足,中和碱性物质能力下降,使皮肤缺水干燥,易发生瘙痒[3,4]。这些错误的止痒方式亟待纠正。
调查显示40.8%患者同时患有内分泌疾病,22.2%患者伴有肾脏疾病。国外也有研究显示慢性肾病患者中由于血浆中代谢物清除障碍,有24%患有中重度瘙痒,透析后缓解[5,6]。国内也有资料显示尿毒症患者中皮肤瘙痒发生率达60%~80%,其中10%为顽固性瘙痒[7]。另外心脏、消化系统疾病也占相当比例。以上数据提示在临床中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治疗老年瘙痒症首先考虑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可以缓解或减轻瘙痒的症状。应用药物治疗原发病,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几乎每种药物均可以通过不同的病理机制诱发和加重皮肤瘙痒[8]。护理工作中也要结合慢性病护理常规制定护理预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资料。治疗方式中由于西医见效快更容易被患者接受,48.4%的患者选择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和对症处理,以确定过敏原、环境、纠正卫生、药物等治疗为主,然而单纯西医治疗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疗主要以调节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疏风清热、养血平肝、清热解毒为主,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外洗、熏蒸、刺络法、拔罐、穴位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案,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9,10],但起效慢,很多学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11]。
老年瘙痒症是一种身心性疾病,调查中>70%的患者感觉瘙痒影响心情,其中41.8%的患者感觉心情受到明显影响,提示不良心理情绪也是导致瘙痒症状发生的诱因之一。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精神因素会引起皮肤瘙痒,有调查显示老年瘙痒症患者中有10%以上由于心理因素引起[12]。瘙痒影响心情,心情不好又加重瘙痒,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患者康复。近80%患者感觉睡眠受到影响,20.4%患者感觉睡眠明显不好,提示瘙痒已经影响到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其他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恢复。由于老年瘙痒症常夜间发作,影响患者正常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帮助人体恢复体力、脑力,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功能。皮肤瘙痒和睡眠质量是相关联的,如果瘙痒症状得不到良好的改善会导致睡眠不足,长时间睡眠不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加重高血压等疾病[13]。调查中有36.7%患者感觉社交明显受到影响,良好的社交活动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防止老年痴呆症及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瘙痒导致部分老年患者社交活动受到影响,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瘙痒症认知调查中显示,31.6%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20.4%患者不知道发病原因,仅有<10%的患者表示了解瘙痒症相关知识,提示老年瘙痒症相关知识宣教亟待进一步加强,以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疾病,纠正错误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调查中有36.9%的患者就诊过程中通过医生了解相关知识,47.6%的患者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了解相关知识,说明媒体仍是老年瘙痒症患者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今后的健康宣教中可充分利用媒体通过医生和护士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教育影片等多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对文化程度不高或理解力和记忆力下降的老年患者,还可通过一对一的宣教形式,以提高老年瘙痒症知识的普及率。陈丽和徐标[14]使用多维度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针对老年瘙痒症患者一些错误的日常行为习惯。徐玉美[15]应用行为逆转疗法对其进行干预,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李曼等[16]在此基础上同时增加家属参与,在改善患者焦虑程度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针对老年人群体患病特点,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对老年患者实施身心并护,从生活习惯及心理等方面给予多维度指导,这也为下一步进行认知等方面的护理干预研究提供了科研思路。
老年瘙痒症病因复杂,病程长,容易反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通过调查发现老年瘙痒症患者生活中存在很多错误的观念、行为,要告知或帮助他们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能很大程度上改善和缓解瘙痒症状。在今后的研究中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注重在健康教育效果上进行更多、更细的研究,通过瘙痒相关评估量表和工具的应用,便于临床科学合理的制定治疗方案和长期随访,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瘙痒改善情况[17]。同时通过提高老年人瘙痒症知识普及率,切实改善错误的生活习惯和片面的认知,降低疾病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