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辉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常言道,要了解一个民族,必须先了解该民族的文化。白族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较多的民族之一。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甸南白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继承古代大理国文化的基础上,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
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白族别具一格的文化传承。而今,提起白族服饰,人们大多会想到《五朵金花》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副社长金花的“风花雪月”白族服饰。其实,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也是白族服饰中的一颗瑰宝,是少数民族服饰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婚礼服饰之一。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处于边陲小镇的新娘服饰文化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困境。如何保护传承这一文化瑰宝,值得我们深思。
甸南白族新娘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
白族是鹤庆县世居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数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大理鹤庆县金墩乡甸南位于鹤庆坝子的南端,以积德村的沙河堤为界,河堤以北称甸中、甸北,河堤以南的五个村(化龙、邑头、孝廉、金墩、银河)称为甸南。甸南素有“文墨之邦”的美誉,文化发端较早,“五山义学”“龙华挂榜”几多风流。
戴盘盘帽、外着坎肩、无后衣巾的着装是甸南白族女性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前结婚第二天(即回门)时要“着盛装”,穿戴整套甸南白族的新娘服饰,即新娘装。现在的新娘装在盛大节日里都可以穿戴。关于甸南新娘服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待进一步考证。目前较流行的说法是在清朝,鶴庆甸南人多有在朝廷为官和在京城经商的,其中一名叫杨伦的官员把宫廷服饰和京城市面上流行的服饰带回了鹤庆,心灵手巧的甸南人把其融入了本民族的服饰中,经过长时间的融合、改进和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端庄大方、雍容华贵的甸南白族新娘服饰。
据云南省非遗传承人杨文焕介绍,甸南白族新娘服饰文化经过了多次精减,大的精减主要有四次。第一次:清朝期间刚传入时。因不能和礼制相冲突,所以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比如宫廷的格格帽帽花在前,盘盘帽帽花在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物资匮乏,进行了大的精减,现已无传统的服饰留存。第三次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节省布料,把宽袖变成了窄袖。第四次是因头饰太过麻烦,所以对五福旗进行了改进。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是整个白族服饰文化的典范,堪称白族女性服饰中的一朵灿烂瑰丽之花。现如今,其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代表着甸南白族女性的良好形象,其服饰制作工艺堪称滇西北白族手工艺的一颗璀璨明珠。
甸南白族新娘服饰面临的困境
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刺绣及制作工艺虽极具特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受人们审美情趣及思想观念的转变等系列因素的影响,此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冲击。
主要表现为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越来越不受人们的关注,尤其以青年一代最为明显,其对新娘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淡薄。受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少新娘在婚礼当天都不着新娘装,而是穿婚纱。据“云南省民族民间刺绣高手”杨文焕大师介绍,要完成一整套传统的新娘服饰的手工缝制工作,需要数年之久。目前新娘服饰进行了改良,原来传统的10件上衣因穿戴过于烦琐,现已简化成衬衣、长衣、坎肩三部分,纯手工缝制改良后的一套新娘装,费用高达2万~3万元人民币,耗时至少半年,而以机器缝制为主的新娘装的费用也要两三千元人民币(均不包括珠宝、配饰),不少在外上班的女孩考虑得更多的是自己以后可能也不穿,所以在选择新婚当天的服饰时,有的考虑和亲友借,有的考虑穿婚纱。杨文焕大师还提到,自己所在的白族手工刺绣传习所中,基本都是老年人参与,年经人大多在外工作。
笔者随机对长期居住在村里的30名青年男女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真正关注和了解当地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的不足13人,占比不到50%,而且据了解,了解该服饰文化且熟悉手工制作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且年纪偏大。现在此服饰文化主要由制作新娘服饰的民间裁缝,依靠习惯和风俗进行传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还不加以保护传承,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刺绣工艺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终将流失。而其一旦流失,将不仅是甸南人的损失,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损失。
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的传承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现实困难需政府、非遗传承人和公众三方合力,让更多人知晓“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新娘服饰的独特魅力和其背后隐藏的服饰文化,加强民众保护服饰的意识,变被动保护当地的服饰文化为积极主动保护传承、创新及发展甸南新娘服饰文化。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注重文化内涵的深掘、注重文化的保护传承、注重开拓创新三方面来保护传承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
深掘文化内涵
从甸南白族的新娘服饰传统文化来看:新娘的服饰主要由帽、上衣、裤子、围腰、方巾、扎脚带、绣花鞋和首饰等构成,颜色以红、黑色为主,衣服以宽襟大袖为主要特征。此服饰包含一定的儒家思想,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这与甸南一带较早就受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有关,所以此服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地女性因受到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开放程度和创新意识不足。关于当地的年轻妇女不愿意穿戴民族服饰的原因中,不少人表示穿戴烦琐,行动不便;也有人把扎脚带、穿船形绣花鞋简单地批判为“老封建”……其实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作为“最美新娘装”的代表,整套服饰表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艺术,精美无比。关于甸南白族新娘服饰的传统文化内涵,了解的人非常少。传承人大多为居家老年人,不同传承人是基于自己的长辈口传身教流传下来的内容加以学习与继承的,而且所流传下来的内容也有所差异。常言道,只有了解它,才有可能爱上它。因此,政府应在现有的传承人和老年人中,进一步深化深掘文化内涵的意识。只有深掘其文化内涵,才有可能让更多的甸南青年人了解本民族的服饰文化,并爱上本民族服饰文化。
比如,关于新娘服饰的神话传说所展示的是聪慧的白族妇女为了记住历法,巧妙将仙鹤制订的适合农耕的历法形象化于服饰中……比如盘盘帽,因帽形似盘子,而得此名,其又名月牙帽。帽子通体黑色,配有帽花,帽花附有挂坠,一般为珍珠、玉石,面料为灯芯绒;帽顶别有一根绣花针,象征新娘勤劳、心灵手巧。帽子由婆婆亲手为新娘戴上,穿戴时帽花在左。民间有“婆婆戴帽,遮盖一生”的说法,寓意为婆婆庇护、关心媳妇……比如新娘子结婚时、做“春客”、赶喜街、观看戏剧或参加亲友聚会等重要场合时都需要穿新娘服饰,这是展现民族风采的最佳时刻,也是彰显自己民族身份、表达民族情感的最好方式。而且以往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条件不好的家庭的新娘装都是和多家亲友借的,因此新娘子穿上会不合身,需要为了协调而进行再钉等“再加工形式”,所以穿戴比较麻烦,会出现穿戴好一套新娘装需要三五个小时的情况,而现在的新娘服基本都是量体裁衣成套制作,加之进行了多次改良,因此穿戴十分方便。据杨文焕传承人介绍,现在十分钟即可完成一套新娘装的穿戴。
注重保护传承
在深入了解文化内涵的同时,政府应进一步注重对新娘服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通过网络媒体、学校教育、地方电视台、宣传栏等方式进行文化内涵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甸南白族新娘服饰文化;让孩子在小学教育阶段就接受民族文化教育并进行学习,让其从小就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有所了解,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实现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初中生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初中开设关于此文化的课程,让对刺绣感兴趣的同学能在此方面有所追求和突破。当然,加强文化教育不能只针对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品质高、能力强的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同时政府应倡导群众在重要场合穿着自己本土民族的新娘服饰,展示自己民族服饰的文化特色,发展本土文化,增强人们对新娘服饰的文化认同,这样才能一代接一代地将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下来。
通过加强建设民族文化讲习所,实现对文化的保护传承。主要体现在:加大对传承人的投入力度,让讲习所“不空”,实实在在地开展工作;设置专职传承人岗位,确保讲习所每天都有人全身心投入到传承工作中;通过专业培训,让讲习所人员不但是合格的“绣工”,还是优秀的产品讲解员,积极鼓励感兴趣的年轻人加入其中,为讲习所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从而助力思想进一步多元化;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让传承人多到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传承点进行学习和交流,进一步开阔眼界,从而为开拓创新产品打下基础;鼓励讲习所及传承人积极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让此传统文化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场馆,让游客了解和认识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鹤庆县地处丽江西南,本身旅游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及人文自然景观,加之近年来县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整个县的旅游业开发及发展,故而旅游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在“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一大背景下,政府可借助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的手工工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场馆,让游客在满足游览目的的同时,亲身感受当地新娘服饰的手工制作文化,在轻松的氛围和环境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延续。
注重开拓创新
在保护传承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刺绣及制作工艺虽极具特色,但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受人们审美情趣及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影响,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及发展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导致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陷入了困境,长此以往,将出现文化被被动保护,不为民众所认可的尴尬局面。要解决这问题,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基于此,政府部门可借助高校的平台,通过与高校签订实习实践合作协议的方式,将甸南白族新娘服饰手工艺场馆和传承人讲习所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可由学生进行产品样式设计并提供技术支持,传承人参照产品的设计图纸,制作出成品,双方共同合作打造既有民俗特色又不失现代元素的产品,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上的与时俱进;而且,高校学生的一个极大优势是其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不僅可以作为消费的主渠道,把产品带给自己的朋友,而且也可以作为销售的一个渠道,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将文化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这不仅能实现双赢,也能实现产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推广和宣传。
当然,开拓创新还应体现为产品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化。正如传承人所言:“新娘服饰只有针对特定的甸南地区,才有市场和存在的空间。对其他人而言,更多的是珍藏品。基于此,要进一步让传统刺绣走得更远,让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进一步为受众接受,应注重产品的创新。比如现在受众喜欢的香包、饰品、摆件、绣片、手机壳、耳机包等都是很好的,为大众所接受、认可的创新产品。”因此,注重开拓创新应进一步体现在产品内涵的丰富化方面。
综上所述,甸南白族新娘服饰传统文化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勤劳、智慧的白族服饰文化的瑰宝。为了保护传承这一正逐步消失的文化遗产,笔者认为可以从注重文化内涵的深掘、注重文化的保护传承、注重开拓创新这三方面来进行,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甸南新娘服饰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陈萍.鹤庆甸南白族新娘装赏析[J].今日民族,2010(03):53-55.
[2]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高金和,李小梅.明清时期鹤庆科举史研究——以鹤庆县甸南地区为例[J].学理论,2016(04):144-145.
[4]赵玉,孔凡栋,秦德清.大理地区白族服饰的生态审美观[J].服装学报,2016,1(03):323-326.
[5]张韩.基于旅游时代背景下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经济师,2020(05):215-216.
[6]赵金林.对鹤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探析[J].神州,2019(14):20.
【课题项目】此论文是学校课题“鹤庆甸南白族新娘服饰文化的研究与推广”(2022XY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